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

来源 :饮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和重要性进行探讨。方法:对68例各类颅内动脉瘤进行分析。结果:68例痊愈52例,遗有神经系统损害者12例,死亡4例。结论:按照颅内动脉瘤的自然病史和发展规律,对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强化,对神经系统及内科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护理,能有效减少死亡率和病残率。
  【关键词】护理;动脉瘤;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R54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081―01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临床上以自发脑出血、脑血管痉挛、动眼神经麻痹等局灶症状为特点。动脉瘤的“破裂”常是产生严重症状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诊断水平的大大提高、手术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进步,许多部位的动脉瘤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8例71个动脉瘤,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30~70岁,平均39岁。59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其中首次蛛网膜下腔出血51例,表现有颅神经损害者58例,偏瘫18例;24例入院时有各种程度意识障碍。
  1.2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证实为前交通动脉瘤20例,后交通动脉瘤22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8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小脑上动脉瘤4例,大脑后动脉瘤2例,多发性动脉瘤2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经CT扫描检查,及MRI检查。
  1.3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如下,择期手术(2周后)32例,早期手术(3 d内)20例,超早期手术(6 h以内)16例。
  1.4治疗结果探讨:
  本组随访期2个月~2年,平均1.1年。35例痊愈,12例遗有神经系统损害者,其中4例轻偏瘫,4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单眼视力障碍,另有6例因脑血管痉挛死亡。
  2护理体会
  2.1加强循环系统护理:
  首先术后要加强对循环系统的观察护理,对于血压偏低者应适当增加输液量;对于血压急剧增高出现高血压危象可能的患者应配合有效的降血压药物。本组常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可使用输液泵调节用药浓度,进行血压持续监测。有的高血压者更应使血压维持相应平衡的水平,不能过低或过高,为使术后的患者平稳渡过脑血管痉挛期,收缩压宜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以保持较高的颅内灌注压。
  2.2警惕动脉瘤再破裂:
  颅内动脉瘤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再出血较为常见,有报道动脉瘤再出血占同期住院动脉瘤患者的16%,死亡率高达70~90%,再出血的最高危险发生在动脉瘤破裂后的第1周后期及第2周早期,83%再出血发生在2周内。入院后合理用药,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对预防再出血有一定的帮助。本组有3例在等待手术时发生再出血,经急诊手术而挽救生命。对手术的患者应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讲解有关健康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与动脉瘤的形成、破裂的知识,戒烟、忌酒,保持健康的呼吸系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脑血管造影检查也可诱发动脉瘤破裂,特别是动脉瘤分级较高者,78%发生在造影后24 h内,因此,对动脉造影后的患者病情严密观察,其他一些诱因,如癫痫、搬动,大小便不畅、精神紧张、由各种活动及情绪激动所引起的血压波动是诱发动脉瘤破裂的重要原因[1]。
  2.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并发症与神经系统并发症对危及生命的危险性几乎是同等的,因此在病情观察时不应忽视对全身系统的严密监测,尤其要重视对呼吸、循环、消化系统及肾功能情况的了解。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患者特别是因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内血肿的患者应在ICU内持续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意识状态的变化,绝对卧床,防止一切可能增加颅内压的活动。
  2.4加强呼吸道的护理,防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颅内动脉瘤手术后,特别是动脉瘤破裂后急诊手术的患者,由于全身麻醉插管、以及术前就存在的意识障碍的患者,呼吸系统的免疫功能下降,肺部清除防卫能力明显障碍,加之术前因慢性肺部疾病及长期卧床、有长期吸烟史的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率明显增高,肺部的慢性疾病及长期吸烟对肺通气道功能和心肺功能均有损害,通气阻力明显增加。对于患者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咽部分泌物,每天口腔护理2次[2]。同时,给予适当的体位以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肺底有炎性反应时,应取健侧卧位,有利于雾化吸人时气雾微粒吸入肺底部,加强对呼吸道的湿化护理,保持室内适宜湿度,改善肺通气功能、肺顺应性。
  总之,按照颅内动脉瘤的自然病史和发展规律,对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强化,对神经系统及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护理,能有效减少死亡率和病残率,值得推广。
  [1]李京生,赵继宗,齐魏,等.动脉瘤患者住院期间再出血死亡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317(2):81.
  [2]Vemeulen M,Van GIin J.Hijdra A etal Causes of deterioration in patients with a ruptued intracranial Anewry sm Aprospective stuidy with serial CT scaning[J]. J Neurosurg,1984,60(3):63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四川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SAQ评分。结果:(1)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评分及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
【摘要】偏瘫病人多属于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经医院治疗后,虽没有生命危险,但病人行动非常不便,因此偏瘫病人肢体功能锻炼非常重要,是一个长期锻炼的过程。肢体功能训练是偏瘫康复的关键,偏瘫康复的根本是痪肢功能的恢复与再建,其最终目的是在允许的范围内,让病人逐步锻炼成不依靠他人的独立生活者,从而达到身体整体的康复。  【关键词】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人的双侧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了37例患者同时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双侧脑室外引流术,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管理。结果:经治疗与精心护理后,基本治愈23例,显著进步10例,植物生存1例, 死亡2例。结论: 丘脑出血破人脑室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重症类型,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079―02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高龄老人而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愿意通过手术治疗来尽快恢复健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高龄老人常常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并发症,因而增加了手术风险。将细节护理融入到老年患者围术期护理可以增强患者耐受力,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康复。 
【摘要】目的:总结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对冠心病患者给予治疗、心理、饮食、休息、运动护理。结论: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要保障。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080―0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病变,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