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隐性翻译被解释为语际交际的描述性用法。衡量译文成功的标准不再是译文与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而是译文是否对译文接受者有最大最直接的相关性。这就为改动原文信息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城市外宣新闻文本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适用于这种评估方法。以此,本文以天津《今晚报》海外版的城市外宣新闻为例,通过说明原文本在翻译中的地位,研究了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隐性翻译对翻译该类文本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关联理论;隐性翻译;城市外宣新闻翻译
一.隐性翻译含义的界定与发展
隐性翻译是豪斯提出的用来评估检验翻译作品质量的方法。她将隐性翻译定义为“译作在目的语文化中享有和原语文本同样的地位”(1981:194)。之所以称这种翻译为“隐性”,原因在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译文没有明显地被标记为原语文本的目的语文本,而是独立创作出来的”(1981:194)。而且隐性翻译“有直接的目的语读者,对他们来说该目的语文本具有直接原始的相关性,就如同原语文本对原语读者的相关性一样”(1918:195)。通俗的来说,隐性翻译要求译作在风格和表达自然等方面与原文本没有明显的差异。要求译文与原文达到功能对等。但是比较译文是否在功能方面与原文对等不是衡量一切译文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因为功能对等是一个很难衡量的标准,此外,功能是变量,译文的功能不一定要求与原文一致。
Gutt将隐性翻译一概念纳入关联理论的框架中来解释语际交际的描述性用法,从而拓宽了隐性翻译的适用范围,不仅能应用到注重原文内容的传统翻译,也能应用于重视目的和效果的旅游手册、产品说明书、商业广告等应用性文体的翻译中。翻译文本的评估不再是译文是否达到与原文的功能对等,而是译文是否与译文接受者相关,是否有效。Gutt指出目的语文本应该与读者具有最大关联。虽然最大关联很难达到,但却是评价译文的一个标准和翻译原则。
林克难先生从“隐性翻译也是翻译”的命题出发,进一步加强了关联理论对隐性翻译的解释力。他指出,注重原文的正宗翻译和不注重原文的隐性翻译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二者有着不同的任务。关联理论具有强大的阐释功能。林克难先生进一步提出了对关联的概念进行泛化处理,即“从原文及译文同译者想达到的共同目的这一层关联入手,来扩大关联翻译理论的应用范围”,“把关联广泛地理解为语言、效果、功能、认知环境等各种各样的关联,而不仅仅局限在语言上译文与原文的关联、推理与理解的关联”,这样隐性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和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翻译不会完全和推理、原文没有任何关系,从而这些另类的翻译也还是翻译而不是创作。
二.关联理论下翻译的描述性用法对原文信息的处理的指导
(一)信息增补
城市外宣新闻意在宣传城市的文化特色。文化意象作为社会的语言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岁月积淀的文化符号,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与历史文化,具有相对稳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对于同一个文化意象,处于同一种文化环境中的人们可以心领神会,无需过多的解释,就可交际;而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们,或因为缺少同样的意象,或赋予同一意象不同的文化内涵,导致文化意象中的文化内涵出现亏损现象,阻碍正常的交际。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翻译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翻译。此外,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过程,遵循着以最小的努力得到足够的语境效果这一认知原则。推理的成败取决于读者的认知环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读者的认知环境 依据语境寻找关联的动态的推理性能。因此在保留原文文化意象的同时,需要考虑接受者的认知环境,在已有的认知的基础上对文化意象进行解释和信息的增补。基本翻译策略是音译加意译。例如,
1.微信和微博
2.根据统计,我国共有4449人与奥运“福娃”同名。
这种翻译方法,一方面可以传达中国文化特色,保留与译文接受者相关的信息,满足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帮助原文作者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另一方面,因为增添的信息与译文接受者的认知语境相关,能够让译文接受者花费最小的努力,达到足够的语境效果。
3.说到中国的复古自行车,当属中国第一辆自行车的制造者——飞鸽。
4.本次活动,飞鸽将隆重推出40款具有中国复古风的自行车供大家试骑。
5.穿着复古服装、蹬着复古自行车,徜徉在五大道的庭院间,追求的不是竞赛时速,而是简单的生活方式,感受绅士淑女的典雅風格,让我们快生活的模式平緩一下。
(二)信息删除
为了达到最佳的语境效果,一些冗余信息和非相关性信息也要尽量避免,以减轻译文接受者的认知负担,实现翻译的意图。例如,
1.他发现女儿的游泳天赋很高,去年为参加湖南卫视一个节目时,黄澧曾在当地160米宽的澧水游了游了9个小时,共43个来回。
在这句新闻中“湖南卫视”就属于冗余信息,可直接翻译成“took part in a TV program”.
2.起初,由于滨海新区公共自行车在全市尚属首例,几乎没有经验可借鉴,很多问题在短期内集中爆发,借车不还、给车上锁等“车霸”现象时有发生。
译文中删除了“很多问题在短期内集中爆发,借车不还、给车上锁等“车霸”现象时有发生。”因为城市外宣新闻旨在展现城市的魅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因此相关信息应能够展现城市美好形象,城市中不好的社会现象不能够帮助实现这一目的,反而与这一目的背道而驰,因此属于不相关信息,需要将这类的信息删除。
(三)信息改动
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是言简意赅,这样翻译出来的新闻标题一方面符合英语新闻的行文特点,从而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规律,例如,
全国3491人取名“奥运”
Chinese name kids “Olympics” 另一方面,原文中容易让目的语读者产生误解的信息也要有所改动。例如,
80后博士寫人生感悟 被网友转发3万多次 ——45条“军规”致90后青春
Post-80s’ rules for post-90s
如果将“军规”翻译成catches,会让目的语读者联想到海明威的小说Catch 22(第22条军规),在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中,catch蕴含了悖论的含义。但在该篇新闻中,“军规”只是单纯的规则和建议,因此将其翻译成”rules”。
许多新闻标题不仅以其简洁精炼引人注意,同时也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技巧,既有效地传递一些微妙的隐含信息,又使读者在义、音、形等方面得到美的享受。因此,在翻译时应尽可能地体现原文修辞特点,如双关、比喻、押韵等,使译文和原文在修辞上基本吻合,从而让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近乎一样的感受。
人情花销高春节成“春劫”
原文标题利用“节”与“劫”构成谐音,使新闻标题朗朗上口,并赋予一种无奈的幽默感。虽然两种语言在文字和文化上存在差异,无法为”festival”找到一个含有“劫难”的谐音字,但译文将谐音转移到“spring”和“spending”上,也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三、总结
城市外宣新闻文本的翻译注重效果,看译文是否与译文接受者具有最大相关性。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隐性翻译解构了原文本本文的绝对地位,将其视为完成译文的辅助材料,因此译者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增补、删减、改动使译文符合译文接受者的认知语境,达到语际交流的足够的语境效果。
参考文献:
[1]Gutt,Ernest Augus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4.
[2]林克難 . 隐性翻译不是翻译吗?——兼与张春柏先生商榷[J] . 中国翻译,2004.5.
[3]郭长清 . 新闻英语中倒金字塔结构的研究[J] .才智,2012.
作者简介:孙艳(1993-),山东枣庄人,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关联理论;隐性翻译;城市外宣新闻翻译
一.隐性翻译含义的界定与发展
隐性翻译是豪斯提出的用来评估检验翻译作品质量的方法。她将隐性翻译定义为“译作在目的语文化中享有和原语文本同样的地位”(1981:194)。之所以称这种翻译为“隐性”,原因在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译文没有明显地被标记为原语文本的目的语文本,而是独立创作出来的”(1981:194)。而且隐性翻译“有直接的目的语读者,对他们来说该目的语文本具有直接原始的相关性,就如同原语文本对原语读者的相关性一样”(1918:195)。通俗的来说,隐性翻译要求译作在风格和表达自然等方面与原文本没有明显的差异。要求译文与原文达到功能对等。但是比较译文是否在功能方面与原文对等不是衡量一切译文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因为功能对等是一个很难衡量的标准,此外,功能是变量,译文的功能不一定要求与原文一致。
Gutt将隐性翻译一概念纳入关联理论的框架中来解释语际交际的描述性用法,从而拓宽了隐性翻译的适用范围,不仅能应用到注重原文内容的传统翻译,也能应用于重视目的和效果的旅游手册、产品说明书、商业广告等应用性文体的翻译中。翻译文本的评估不再是译文是否达到与原文的功能对等,而是译文是否与译文接受者相关,是否有效。Gutt指出目的语文本应该与读者具有最大关联。虽然最大关联很难达到,但却是评价译文的一个标准和翻译原则。
林克难先生从“隐性翻译也是翻译”的命题出发,进一步加强了关联理论对隐性翻译的解释力。他指出,注重原文的正宗翻译和不注重原文的隐性翻译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二者有着不同的任务。关联理论具有强大的阐释功能。林克难先生进一步提出了对关联的概念进行泛化处理,即“从原文及译文同译者想达到的共同目的这一层关联入手,来扩大关联翻译理论的应用范围”,“把关联广泛地理解为语言、效果、功能、认知环境等各种各样的关联,而不仅仅局限在语言上译文与原文的关联、推理与理解的关联”,这样隐性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和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翻译不会完全和推理、原文没有任何关系,从而这些另类的翻译也还是翻译而不是创作。
二.关联理论下翻译的描述性用法对原文信息的处理的指导
(一)信息增补
城市外宣新闻意在宣传城市的文化特色。文化意象作为社会的语言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岁月积淀的文化符号,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与历史文化,具有相对稳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对于同一个文化意象,处于同一种文化环境中的人们可以心领神会,无需过多的解释,就可交际;而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们,或因为缺少同样的意象,或赋予同一意象不同的文化内涵,导致文化意象中的文化内涵出现亏损现象,阻碍正常的交际。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翻译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翻译。此外,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过程,遵循着以最小的努力得到足够的语境效果这一认知原则。推理的成败取决于读者的认知环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读者的认知环境 依据语境寻找关联的动态的推理性能。因此在保留原文文化意象的同时,需要考虑接受者的认知环境,在已有的认知的基础上对文化意象进行解释和信息的增补。基本翻译策略是音译加意译。例如,
1.微信和微博
2.根据统计,我国共有4449人与奥运“福娃”同名。
这种翻译方法,一方面可以传达中国文化特色,保留与译文接受者相关的信息,满足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帮助原文作者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另一方面,因为增添的信息与译文接受者的认知语境相关,能够让译文接受者花费最小的努力,达到足够的语境效果。
3.说到中国的复古自行车,当属中国第一辆自行车的制造者——飞鸽。
4.本次活动,飞鸽将隆重推出40款具有中国复古风的自行车供大家试骑。
5.穿着复古服装、蹬着复古自行车,徜徉在五大道的庭院间,追求的不是竞赛时速,而是简单的生活方式,感受绅士淑女的典雅風格,让我们快生活的模式平緩一下。
(二)信息删除
为了达到最佳的语境效果,一些冗余信息和非相关性信息也要尽量避免,以减轻译文接受者的认知负担,实现翻译的意图。例如,
1.他发现女儿的游泳天赋很高,去年为参加湖南卫视一个节目时,黄澧曾在当地160米宽的澧水游了游了9个小时,共43个来回。
在这句新闻中“湖南卫视”就属于冗余信息,可直接翻译成“took part in a TV program”.
2.起初,由于滨海新区公共自行车在全市尚属首例,几乎没有经验可借鉴,很多问题在短期内集中爆发,借车不还、给车上锁等“车霸”现象时有发生。
译文中删除了“很多问题在短期内集中爆发,借车不还、给车上锁等“车霸”现象时有发生。”因为城市外宣新闻旨在展现城市的魅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因此相关信息应能够展现城市美好形象,城市中不好的社会现象不能够帮助实现这一目的,反而与这一目的背道而驰,因此属于不相关信息,需要将这类的信息删除。
(三)信息改动
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是言简意赅,这样翻译出来的新闻标题一方面符合英语新闻的行文特点,从而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规律,例如,
全国3491人取名“奥运”
Chinese name kids “Olympics” 另一方面,原文中容易让目的语读者产生误解的信息也要有所改动。例如,
80后博士寫人生感悟 被网友转发3万多次 ——45条“军规”致90后青春
Post-80s’ rules for post-90s
如果将“军规”翻译成catches,会让目的语读者联想到海明威的小说Catch 22(第22条军规),在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中,catch蕴含了悖论的含义。但在该篇新闻中,“军规”只是单纯的规则和建议,因此将其翻译成”rules”。
许多新闻标题不仅以其简洁精炼引人注意,同时也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技巧,既有效地传递一些微妙的隐含信息,又使读者在义、音、形等方面得到美的享受。因此,在翻译时应尽可能地体现原文修辞特点,如双关、比喻、押韵等,使译文和原文在修辞上基本吻合,从而让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近乎一样的感受。
人情花销高春节成“春劫”
原文标题利用“节”与“劫”构成谐音,使新闻标题朗朗上口,并赋予一种无奈的幽默感。虽然两种语言在文字和文化上存在差异,无法为”festival”找到一个含有“劫难”的谐音字,但译文将谐音转移到“spring”和“spending”上,也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三、总结
城市外宣新闻文本的翻译注重效果,看译文是否与译文接受者具有最大相关性。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隐性翻译解构了原文本本文的绝对地位,将其视为完成译文的辅助材料,因此译者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增补、删减、改动使译文符合译文接受者的认知语境,达到语际交流的足够的语境效果。
参考文献:
[1]Gutt,Ernest Augus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4.
[2]林克難 . 隐性翻译不是翻译吗?——兼与张春柏先生商榷[J] . 中国翻译,2004.5.
[3]郭长清 . 新闻英语中倒金字塔结构的研究[J] .才智,2012.
作者简介:孙艳(1993-),山东枣庄人,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