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匠精神”包括敬业、乐业、专注三个层面,是高职建装专业课程培养人才的基础与原则。本文从院校文化、工作精神与人文素质三方面深入分析“工匠精神”在高职建装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促进高职院校与建装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工匠精神;建装专业;人才培养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装饰装修是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能够使建筑符合美学的要求与用户的实际需求,因此高职建装专业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将“工匠精神”作为高职文化的核心
1. 大力宣传“工匠精神”。目前,“工匠精神”未落实在实际教育中,学生不能准确地掌握“工匠精神”的内涵,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工匠精神”的宣传。例如,针对建装专业的学生开设讲座,具体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同时将我国建筑行业、装饰装修行业的要求以及发展趋势融入其中,并以世界范围内的著名工匠为例,将其工作精神宣传给建装专业的学生。当学生听完“工匠精神”的宣讲以后,要求他们将“听后感”以书面形式交给建装专业的教师,其内容应包括对职业的规划、对“工匠精神”内涵的领悟等,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引导学生将其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2. 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为了给建装专业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高职院校应该定期以“工匠精神”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课外活动,这样能够为学生了解、掌握“工匠精神”的内涵奠定基础。一方面,课外活动能够引导建装专业的学生树立自信心,拉近学生与建装工作的距离,为学生落实“工匠精神”创造机会;另一方面,丰富的课外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建装工作的责任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新与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让“工匠精神”扎根于学生的心中,使其成为建装专业学生的信念。
二、培养学生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
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建装专业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部分院校依然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课程层面,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环境无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在建装专业中增設实践课程,更换传统的硬件设施,使学生能够根据建筑的模型,设计出符合标准的建装方案。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将课程内容展现给学生,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的课程内容与课堂流程。然后教师以“业主”的身份向学生提出建装的要求与实际预算,并将建筑的模型提供给学生,之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展开讨论。最后,以每个小组为单位,阐述讨论的结果,以“业主”的满意程度为标准选出最优秀的建装方案,进而激发学生的“工匠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工匠精神”要求建装设计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优化建装工作的流程与工艺,将更加优质的服务提供给业主。在日常的建装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自由命题、半命题的形式,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另外,上述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建装设计的细节与质量,进一步践行“工匠精神”。
3. 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为了保证学生将“工匠精神”融入学习与工作的各个环节,高职院校应该提高实践课程的质量。例如,在建筑材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建材市场,让他们自主挑选建装材料,了解不同材料之间的差别和适用空间等。另外,高职还要加强与建装企业的合作,组织学生进入建装现场,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进而使其落实在日常学习与工作中。
三、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个高素质的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和工作的价值,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所以会重视“工匠精神”在建装工作中的应用。因此,在建装专业的教学中,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建装专业中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工匠精神”。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于建装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国建装行业的进步与转型。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志强,王丽美.试析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其保障机制[J].当代教研论丛,2014(12).
[2]刘珍.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6).
基金项目: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JB001)。
作者简介:吴岚(1987— ),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装饰。
关键词:工匠精神;建装专业;人才培养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装饰装修是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能够使建筑符合美学的要求与用户的实际需求,因此高职建装专业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将“工匠精神”作为高职文化的核心
1. 大力宣传“工匠精神”。目前,“工匠精神”未落实在实际教育中,学生不能准确地掌握“工匠精神”的内涵,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工匠精神”的宣传。例如,针对建装专业的学生开设讲座,具体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同时将我国建筑行业、装饰装修行业的要求以及发展趋势融入其中,并以世界范围内的著名工匠为例,将其工作精神宣传给建装专业的学生。当学生听完“工匠精神”的宣讲以后,要求他们将“听后感”以书面形式交给建装专业的教师,其内容应包括对职业的规划、对“工匠精神”内涵的领悟等,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引导学生将其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2. 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为了给建装专业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高职院校应该定期以“工匠精神”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课外活动,这样能够为学生了解、掌握“工匠精神”的内涵奠定基础。一方面,课外活动能够引导建装专业的学生树立自信心,拉近学生与建装工作的距离,为学生落实“工匠精神”创造机会;另一方面,丰富的课外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建装工作的责任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新与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让“工匠精神”扎根于学生的心中,使其成为建装专业学生的信念。
二、培养学生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
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建装专业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部分院校依然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课程层面,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环境无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在建装专业中增設实践课程,更换传统的硬件设施,使学生能够根据建筑的模型,设计出符合标准的建装方案。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将课程内容展现给学生,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的课程内容与课堂流程。然后教师以“业主”的身份向学生提出建装的要求与实际预算,并将建筑的模型提供给学生,之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展开讨论。最后,以每个小组为单位,阐述讨论的结果,以“业主”的满意程度为标准选出最优秀的建装方案,进而激发学生的“工匠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工匠精神”要求建装设计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优化建装工作的流程与工艺,将更加优质的服务提供给业主。在日常的建装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自由命题、半命题的形式,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另外,上述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建装设计的细节与质量,进一步践行“工匠精神”。
3. 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为了保证学生将“工匠精神”融入学习与工作的各个环节,高职院校应该提高实践课程的质量。例如,在建筑材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建材市场,让他们自主挑选建装材料,了解不同材料之间的差别和适用空间等。另外,高职还要加强与建装企业的合作,组织学生进入建装现场,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进而使其落实在日常学习与工作中。
三、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个高素质的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和工作的价值,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所以会重视“工匠精神”在建装工作中的应用。因此,在建装专业的教学中,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建装专业中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工匠精神”。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于建装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国建装行业的进步与转型。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志强,王丽美.试析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其保障机制[J].当代教研论丛,2014(12).
[2]刘珍.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6).
基金项目: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JB001)。
作者简介:吴岚(1987— ),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