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香港2007年春拍之中国书画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e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富比香港2007年春季中国书画拍卖秉持一贯的品位与原则,精心拣选近250件作品,力求呈现中国绘画传统与创新互相生发的面貌,其中包括“17至19世纪书画精品”、“二知轩收藏19、20世纪书画精品”、“私人收藏京华四家书画”、“大风堂交谊录”四大专题,京津、海上、岭南诸派齐集,近现代十数大家,举凡吴昌硕、林风眠、徐悲鸿、黄宾虹、傅抱石、陈少梅、李可染、高剑父、奇峰兄弟及已至耄耋的吴冠中、陈佩秋皆有杰构佳作。上拍作品唯艺术水平为取舍,兼及不同收藏层面与学术价值。拍卖估价约6000万至8000万港元。
  “17至19世纪书画精品”作品10余件。“清初四王”之一的王原祁(1642-1715年)的《祝寿山水》作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系为友人“梅老”祝寿而写,尺幅不大,结构严谨,布局紧凑,在空间处理上经营细致。此作有庞氏署签,并“元济”、“虚斋”藏印两方。
  


  出身收藏世家的“二知轩”主人,承袭先辈又积数十年细意搜求,尤以书法对联及明清画迹称誉海内外,其收藏部分曾借展于世界各地博物馆。今次所出范围从19世纪初来,笔墨题材立意上佳者。丁以诚作于1804年的《山水四帧》殊为稀见。丁以诚,字义门,号竹溪渔人,江苏丹阳人。是作应出诸晚期手笔,分别取元代赵孟頫、王蒙、倪瓒及清初王翚四家笔意,四帧合景而观则丁氏面貌更见清晰可辨了。
  以山水、花卉有名于时的汤贻汾 (1778-1853年),有谓其“写苍松古柏,其笔法苍秀有古风”。但多有写梅,松柏鲜见,如本卷《奇松异态》尺幅逾丈,通篇以松入画,恐属仅有。道光十二年(1832年),汤贻汾引疾乞休,退隐于江宁。本卷写于道光十年,他自谓本卷“搜罗各家松树,偶一临之”,整卷以水墨为主,在清奇古雅中流露一股文人气息,与一般虬松的怪异野逸大异其趣!
  “私人收藏京华四家书画”集有溥儒《山水诗书册》24开、齐白石《柳牛图》立轴、于非闇作于戊子围城之际的《双鸽》及李可染作于1987年的《树杪百重泉》等市场搜求之作。
  在近现代大家中,写雨景能出傅抱石之右者,恐怕缺如。1962年底,傅抱石到杭州疗养,以当地具江南水色之养润清秀,特别是西湖烟雨的迷离凄美,正属他作雨景描写的最佳选景。这段期间他写下了多幅西湖风景。翌年初夏返南京不久,他即创作了本幅《春雨西湖》。其构图如诗篇组织般取精炼简洁,画中唯一较具体的保俶塔作地标指示,以显主景位置所在;与此成斜线相对的一双游湖人士,穿红着绿,点出男女性别,或许是画家与夫人联袂游湖的自况。
  1978年,可染先生有安徽之行,到黄山、九华山等著名风景区写生,于九华山时心脏病发,未克按原订计划转赴三峡。本幅淡设色《牧童看山》题“于九华山”,正是极少数写于九华山之行的作品,即使著名山水佳构《九华山》,也是翌年在北京追记而作。篇幅较他常画者更大,可以猜想是他在旅途中颇为惬意之作,故钤“放在精微”、“陈言务去”印自存保留,返京后方检赠老友姚仲康。
  设色立轴《藏舞者》,乃吴作人1982年写赠新加坡著名收藏家、“赐荃堂”主人郑应荃。1943年,吴作人赴西北旅行写生,始自重庆,经成都,再赴兰州、西宁、敦煌等地,为期历半年。他在青海西宁为当地少数民族作了不少速写,亦有水彩,但以此题材作水墨画,稀见于传世画迹。
  


  林风眠设色纸本《荷塘》,曾参加1990年于日本东京西武百货店举办的“现代中国绘画之巨匠─林风眠作品展”及1999年11月于上海美术馆举办的“林风眠之路 — 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大展,并见着于上述展览目录及1992年1月香港翰墨轩出版的《名家翰墨》第24期《林风眠特集》。
  同样是荷花,在潘天寿笔下,便是“水天无际艳红霞”的另番风景。本幅《红荷》,作于1964年。当年,“潘天寿国画展”在香港大会堂八楼展览厅举行,自12月18日至23日,展出画家代表作92帧,乃当年本港艺坛盛举。本幅上款草予即黄茅,乃展览策划者之一。本幅乃画家酬答艺坛仝道的经意之作。
  吴冠中1988年所作《枣林》,属市场极为稀见之作。本幅《枣林》是1984年版本的重写,基本构图保留,细节略作更改,如将枣林稍往后移,原置前景特写的部份枝干变作中景,使景深更显深远,扩阔了整幅的视野,林里天地见枝条点线横直交织,似是密不通风。后景露出一抹远山,视觉上枣林高度几及山峰,上接天际,增强了画面的开阔感觉,也从紧密的结构中开拓了一方可供呼吸的空间。当画家的风格日后更偏向概念化时,这种半具象的作品渐次减少。以目前公开资料所示,《枣林》题材之作寥寥可数,故本幅更显珍贵。
其他文献
在甘肃秦安王家阴洼出土的彩陶中有一被称之为猪面纹的彩陶瓶,红陶,黑褐色彩绘,二方连续式的图案神秘美观,显然是某种纹饰的抽象图案。而其显著之处在扁平的椭圆中着两大墨点,类似猪鼻的形象,因而被称为猪面纹。今年是农历丁亥年即猪年,有关猪的传承在我国历史久远,借此机会谈谈这件彩陶瓶。  猪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上曾占有重要地位。浙江河姆渡文化的陶器刻画有猪纹,形象接近野猪;东北红山遗址出土了玉猪龙;大汶口文化的
期刊
米点山水,自米元章(1052—1107)、米元晖(1086—1165)父子在北宋创制奠基以来,南宋并无画家明显承继发扬。其原因如下:  一是因为南北两宋的美学最高指导原则,仍在“格物致知”,也就是在“客观刻画自然形象”上下工夫。山水绘画语言的运用,仍在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下,维持百分之五十尊重“造化”,百分之五十尊重“心源”的平衡状态之中。对于米点山水这种可以“因笔生笔,缘墨生墨,以墨造
期刊
明清家具的收藏和研究以硬木材质一枝独秀,而与之占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漆饰家具却鲜有人关注,以至精品多流出境外,难觅踪迹了。  漆饰家具全称为“大漆髹饰家具”,是漆器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德祥先生在《张说木器》中谈到:“我国最早的优秀家具就是漆器。明式家具的有些典型做法就是在漆家具的造型基础上形成的。”笔者赞同这一观点,同时也认为,研究和揭示漆饰家具在明清时期的演变过程,对于推定明式硬木家具在明清时期的
期刊
顾绣,以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顾名世起始著称。据徐蔚南《顾绣考》记载:“名世曾筑园于今九亩地露香园路,穿池得一石,有赵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园。故世称其家刺绣为露香园顾绣,或顾氏露香园绣,或简称为露香园绣”。顾绣先后涌现了缪氏、韩希孟、顾兰玉等名家,成为中国刺绣史上自宋代以后又一座高峰,代表了闺阁绣的最高水平。  南京博物院为中国博物馆之重镇,以收藏大量瓷器、书画精品而声名远播。而
期刊
一个骄阳吐火的下午,记者如约来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宿舍区,按响一个普通单元的门铃。“铛铛、铛铛”两声清脆的铃声过后,门开了,一个面容清秀、身材瘦削的老太太手扶着门,正待发问,记者赶紧自报家门。“噢,你们来了,快进来吧!老头子,来客人了!”老太太笑着招呼我们进屋,虽然岁月的雕刀在她脸上刻下衰老的印迹,但我们还是很准确地判断出这个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采访的对象——共和国第一代女摄影家、原中国女摄影
期刊
古代印章的收藏包括战国秦汉印和明清流派印两大重点板块。印章作为艺术品收藏发萌于唐宋之时,史书记载唐初大书法家虞世南书写《孔子庙堂碑》后,太宗赐其东晋王羲之黄金印堪为早期藏印之例。明清伴随印章艺术的全面复兴,古印收藏蔚然成风,藏印逾百至千者不可胜数。印章收藏成为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收藏门类。  明代古玺印收藏有顾从德、郭宗昌、杨元祥、范大澈四大家。其中顾氏集印1700余方,编成《集古印谱》,直接滋
期刊
收藏难,难在辨伪识真。鉴定专家之间、收藏者之间、书画家与鉴定专家之间,就一件物品的真假经常发生口舌和笔墨之争,使得收藏人一头雾水,慨叹鉴定市场的混乱、险恶。我便是其中的一位。  由于喜爱古代玉器,想验证近年来鉴别能力的高低,近日,我挑选了二件藏品,并请国家权威鉴定单位和社会上有影响力的玉器专家分别就玉质、沁色、年代等进行了识别,结果却大相径庭。  这两件玉器的具体特征如下:  出廓璧,高23.5厘
期刊
近几年,随着玉器收藏的不断升温,关于玉器鉴定、收藏的各类书籍越来越多,玉器图书良莠不齐的现象严重,出现了许多“伪书”。笔者曾在一家博物馆的书店里看到数十种这样的书籍,坦白地说,这些书称得上是印制精美,装帧优良,但打开一看,瞠目结舌,许多明显的假玉被冠以红山、良渚、商周、战国、汉代等等,许多书甚至满篇伪器。再看著者,除一些不知名而自封专家的人外,还有一些文博名流大名如斗地赫然挂在书前。这些书如被古玉
期刊
读完河南大象出版社2005年1月版《中国近现代书画真伪辨别·齐白石卷》,受益匪浅,我对齐白石先生的生平和绘画艺术的演变过程、笔墨特征、审美追求有了相对系统的认识。但是,该卷有几处断为齐白石先生真迹的图例有必要提出来重新加以讨论。故不揣谫陋,陈述管见,以期求教于诸位方家同道。      《贝叶工虫》(两幅)    两幅《贝叶工虫》分别收录于第15、28页,附注明文字如下:  《贝叶工虫》(一)真迹1
期刊
苏富比纽约将于2007年3月在纽约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拍品精美绝伦,出处显赫,重点拍品包括中国古代青铜器、墓葬陶器及石雕。  本拍卖会多项拍品均由美国纽约水牛城Albright-Knox艺术博物馆提供,本为当地著名化学教授兼收藏家亚瑟米高(AnhurMichael,1853-1942)捐赠给该馆。Albright-Knox艺术博物馆是全球最著名的现代及当代艺术收藏机构之一,藏品丰富珍贵,自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