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即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建立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存在和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由“数学生活化”升华到“生活数学化”这一教育理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策略 自主发展
“数学生活化”?简言之就是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数学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应用生活化数学语言,促进感知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去理解和接受,关键是数学语言的机智。大家都知道,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发掘出来的。所以,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圆柱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圆柱的特征,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手中的圆柱,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说:“我摸到一个光滑的面。”有的同学说:“我摸到了一个平平的面,它是一个圆形。”因此因势利导,用概括的语言加以总结:“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就是圆柱的底面,圆柱有一个不平的面叫曲面,这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这样,恰当运用引导性的语言,通过学生亲身的感受,较好较快地接受了新的知识,学习印象也特别深刻。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兴趣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现实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办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生活实例开展教学就会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三、建构生活化数学问题,体验价值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客观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听比较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欲望。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发展能力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新学知识的拓展。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和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1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又如学习统计后,我有目的地让学生统计班级中近视眼人数,通过统计,学生了解到班级近视眼人数较多,使他们意识到保护视力的必要性。从那以后,学生能较自觉地做眼保健操。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更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学生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体验“生活中处处用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的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传统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策略 自主发展
“数学生活化”?简言之就是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数学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应用生活化数学语言,促进感知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去理解和接受,关键是数学语言的机智。大家都知道,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发掘出来的。所以,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圆柱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圆柱的特征,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手中的圆柱,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说:“我摸到一个光滑的面。”有的同学说:“我摸到了一个平平的面,它是一个圆形。”因此因势利导,用概括的语言加以总结:“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就是圆柱的底面,圆柱有一个不平的面叫曲面,这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这样,恰当运用引导性的语言,通过学生亲身的感受,较好较快地接受了新的知识,学习印象也特别深刻。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兴趣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现实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办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生活实例开展教学就会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三、建构生活化数学问题,体验价值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客观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听比较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欲望。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发展能力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新学知识的拓展。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和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1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又如学习统计后,我有目的地让学生统计班级中近视眼人数,通过统计,学生了解到班级近视眼人数较多,使他们意识到保护视力的必要性。从那以后,学生能较自觉地做眼保健操。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更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学生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体验“生活中处处用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的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传统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