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储存玉米脂肪酸值变化规律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国家粮食局的工作安排,调查玉米储存期间脂肪酸值变化规律、为修订《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提供数据支撑,与某粮食储备库合作,对不同仓型常规储存的玉米脂肪酸值进行跟踪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储存玉米脂肪酸值的变化规律,为修订《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提供依据,达到了为粮食企业科学保粮、确保粮食储存安全提供技术指导的目的。简要介绍了影响玉米脂肪酸值变化的因素,对修订《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常规;储存;玉米;脂肪酸值;变化
  中图分类号:TS21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395-01
  前言
  玉米脂肪酸值是《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的主要指标。脂肪酸值升高是造成玉米储存品质降低的主要因素。影响玉米脂肪酸值的因素有:未成熟的玉米脂肪酸值较高;高水分玉米烘干(或晾晒)后脂肪酸值升高[1];储粮温度高的脂肪酸值较储粮温度低的高;储粮环境湿度大的脂肪酸值较湿度小的高;水分大的玉米脂肪酸值升高较水分小的玉米快;脂肪酸值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升高[2]。2013年末,选择典型仓房储存的玉米进行脂肪酸值跟踪测定。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不同仓型储存的玉米脂肪酸值的变化规律。
  1 试验步骤
  1.1 储粮仓型的选择
  根据目前储备粮承储企业多采用房式仓、立筒仓、罩棚等仓型储存粮食的现状,选择房式仓、立筒仓和铁路罩棚仓三种仓型。
  1.2 测试样品的扦取
  每个储存单元按标准和规定要求扦取样品,每份样品代表数量2000吨[3]
  1.3 样品检验方法
  按照GB20570-2006《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附录A进行检验。
  2 检测结果
  见《储存环节玉米脂肪酸值测定结果表》。
  3 检测结果数据统计
  3.1 房式仓储存的玉米脂肪酸值随时间延长的变化情况
  检测数据统计结论:当年产玉米烘干入库后(入库时间为当年12月),经过一个夏季高温期至10月中下旬,脂肪酸值升幅在7.5(KOH/干基)(mg/100g)(以下单位省略)左右。具体升幅如下:3月20日至5月20日,升高1.0左右;5月20日至6月20日,升高1.0左右;6月20日至7月20日,升高1.2左右;7月20日至8月20日,升高1.5左右;8月20日至9月20日,升高1.3左右;9月20日至10月20日,升高1.1右。
  3.2 立筒仓储存的玉米脂肪酸值随时间延长的变化情况
  检测数据统计结论:当年产玉米烘干入库后(入库时间为次年1月),经过一个夏季高温期至10月中下旬,脂肪酸值升幅在7.8左右。具体升幅如下:3月20日至5月20日,升高1.0左右;5月20日至6月20日,升高1.2左右;6月20日至7月20日,升高1.3左右;7月20日至8月20日,升高1.5左右;8月20日至9月20日,升高1.4左右;9月20日至10月20日,升高1.2左右。
  3.2 铁路罩棚仓储存玉米脂肪酸值随时间延长的变化情况
  检测数据统计结论:当年产玉米烘干入库后(入库时间为次年1月份),经过一个夏季高温期至10月中下旬,脂肪酸值升幅在9.0左右。具体升幅如下:3月20日至5月20日,升高1.2;5月20日至6月20日,升高1.2;6月20日至7月20日,升高1.5左右;7月20日至8月20日,升高1.8左右;8月20日至9月20日,升高1.5左右;9月20日至10月20日,升高1.3左右。
  4 测定工作中應注意的问题
  4.1 选择的仓型一定要有代表性。
  4.2为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扦样点要固定,在每个扦样点做好标记。扦样方法要符合国家标准或有关规定[4]。
  4.3进行脂肪酸值分析操作时,试剂、试样制备、试样处理、试样测定等,要按有关标准执行,同时严格遵守《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附录A的规定
  5 对修订《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的建议
  由于北方正常年景生产的玉米烘干后脂肪酸值在33-36,常规储存经过一个高温季节升幅在7.5—9.0。如果经过三个高温季节升幅应在23—27之间,这样玉米存储三年以后,脂肪酸值很容易超过50(GB/T20570—2006宜存标准),因此建议玉米储存时间应以2.5年为宜,即玉米储存的第三个年度的5月、6月份轮换出库(如表1)。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粮食学校.粮食储藏[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80:133—134.
  [2] 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国粮食储藏大全[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10:296—298.
  [3] GB/T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5:2.
  [4] 国家粮食局。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Z].2010:2.
  作者简介
  张春林(1963.05—),男,满族,辽宁省兴城市人,大学本科,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粮油储藏及质量安全监测。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建立骨康胶囊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以对照品或对照药材为对照,对骨康胶囊中的肉桂、当归、淫羊藿进行定性鉴别。结果:3个薄层色谱鉴别的供试品色谱均分离良好、斑点清晰,与对照品或对照药材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定性鉴别方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骨康胶囊质量控制指标。  [关键词]骨康胶囊;薄层色谱  中图分类号:P8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作为世界性的难题,航班延误在一定程度上对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而造成航班延误的原因多种多样,其在困扰着航空公司和旅客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急需要加强对其空管改善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航班延误;经济损失;空管改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V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385-01  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业的持续和快速发展,目前国内的主
期刊
[摘 要]目的:建立有效的注射用氨芐西林钠舒巴坦钠有关物质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PLC梯度洗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C18(2)型Luna色谱柱,以0.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pH(4.0±0.1)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0nm和254nm,采用双波长检测分区域计算。结果:采用梯度洗脱方式能有效检测出氨苄西林二聚物、舒巴坦青霉胺等杂质;不同
期刊
[摘 要]目的:对药品贮藏的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方法:对717种药品说明书上的贮藏内容进行统计,同时还要对药品储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还要对药品的贮藏工作现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每一种药物都会受到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各种影响因素之间也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作用,但是一些说明书在内容上不够严谨,药品的贮藏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结论:要尊重药物自身的特点,同时还要采取合
期刊
[摘 要]现阶段,煤矿供电系统工作过程中,通过常规方案处理越级跳闸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鉴于此,本文阐明了基于纵联差动保护原理的新型防越级跳闸技术,在此基础上,还细致深入的探讨了其实际应用,希望为煤矿提高自身供电系统防越级跳闸技术水平,充分确保自身的经营运作处于安全状态献言建策。  [关键词]供电系统;煤矿;越级跳闸;技术  中图分类号:TD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喷射混凝土的研究分析,并与实际工程相结合,重点分析了影响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几种因素,提出几点减小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措施和方法,为有效降低喷射混凝土回弹率,减小支护成本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煤矿;井下喷浆;回弹率  中图分类号:P7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376-01  0 引言  当今喷浆支护在煤矿的井下作业
期刊
[摘 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对米沙拉嗪孔氏控释胶囊中的有关物质进行测定。方法: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中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其中包含甲醇、乙腈。将柱温控制在30摄氏度的范围内,流速为1.2ml?min-1,在检测的过程中可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经过测定,发现在0.1994-1.994μg/ml的浓度范围内的3-氨基水杨酸可以和峰面积建立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中r=1.0000。从整体
期刊
[摘 要]目的:本次研究中主要是对白芍的加工炮制对白芍的化学成分的影响进行的研究,主要是为白芍加工标准的设立奠定了基础。方法:在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去皮和水煮以及硫磺熏蒸的白芍进行加工和炮制,然后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同时还应该对化学成分的变化状况进行掌握和研究。结果:白芍经过去皮和蒸煮之后,其中的没食子酸和五没食子酰基等含量都有所增加。其他的化学成分都呈现出严重的下降状态。白
期刊
[摘 要]目的:对头孢唑林钠中杂质噻二唑的分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化学途径进行杂质的分离,最后得到头孢唑林钠当中的杂质噻二唑,使用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整个物质分离过程中样品的稳定性进行检验,使用红外吸收光谱对分离之后的噻二唑进行严格的结构分析,同时还要根据其保留的具体时间来确定噻二唑残留的数量,借鉴欧洲药典当中的相关解释和方法,使用浓度为1%的溶液,对头孢唑林钠的峰面积进行计算,同时还要计算出
期刊
[摘 要]采空区遗煤自燃性主要受5个因素影响:(1)煤自燃过程的氧化放热性(煤的自燃倾向性);(2)采空区遗煤堆积厚度和块度(蓄热条件);(3)采空区遗煤自燃氧化带范围(连续供氧条件);(4)工作面推进度(动态变化因素);(5)采空区围岩原始温度(起始条件)。采空区遗煤自燃是5个因素综合作用,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动态变化的结果,掌握上述5个因素动态变化规律,就能较准确地预报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危险程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