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具有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要实现数学教学的这一根本目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呢?结合实践,谈谈个人的点滴体会。
一、让学生独立、自由地进行思考
数学学习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人的思维是他人所不能替代的。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是在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问题提出后,教师很少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即要求立即作出回答,生怕出现“冷场局面”。一旦学生答不上来,教师有急于启发引导,且不顾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状态,把学生引入教师早已为之设置好的“思维圈”内。这种不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的教师超前引导,越俎代庖的教法,往往使学生的思维不能与老师同步,甚至被教师抑制。
例如: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的教学是这样编写的:口算5×100=?想:因为100×5=500,所以5×100=500。如果按此进行逐步引导、讲解,学生也能听懂、理解,认知目标也能落实,但我认为不利于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为此,我出示“5×100=?”后,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谁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口算这道题?问题提出后,我就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求计算方法。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口算出结果,口算的过程基本为:5×100=5×1个百=5个百=500。按照教学内容“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一样。
学生运用运算性质等旧知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这个思考方法的出现,即出乎意料,有在情理之中。因为教师放开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能独立自由地思考。我想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思考在前,尝试在前,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明确思考的目标,并主动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或意识到困难,有利于他们独立思考,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指导。
二、给学生以具有思考性的指导
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有时难免会有困难,有的思考方法不完善,有的思考方法错误。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究竟如何指导,才能有利于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呢?以往,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往往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提示给学生。学生一听便会,顺利地解决了问题。然而,我认为这样方法上的提示,只是解决了这一个问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没有很好地得到培养。因为学生不知道教师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怎么想到的。一旦没有提示,学生又将不知从何想起。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具有思考性的指导。既不是直接给出具体方法声的提示,而是设计好有利于学生继续进行思考的提问。
例如:有这样一道一般复合应用题“新华小学260个学生,分两批去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第一批分7组,第二批分6组,每组人数相等。第二批去参观的有多少个学生?”
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中,发现有的学生解题思路受阻。对此,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解决这道题目的关键是先求出“每组的人数有多少人?”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要求“第二批去参观的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哪个条件已知,哪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要求这个问题又该怎样做?引导出“每组人数相等”的条件的作用。教师边引导边画思考流程图:(图略)
总之,提示不要直接给出某种方法,以替代学生的思维,而应引发学生继续展开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给学生具有思考性的指导,能使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三、让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解答问题不只是为了求出一个答案,更重要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因为正是这个思考过程展示了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在学生自由思考解决问题后,教师要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再次展示出来,进行反思,及时总结,悟出知识规律。这样做有以下优点:1)经常地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整理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2)让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发现学生思考中的不足之处,适时给以针对性的指导;3)由于班级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不平衡,对于解答不出或答错的学生来说,不仅使他们懂得怎样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4)通过对各种不同思考方法的比较,能够使全班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从而使学生在关心自己的思考过程的同时还重视其思考过程的优化。
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反映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并通过思维过程的展示,使学生互相受到启发,促使自己的思维更加严谨,富有条理性。这样,各层次学生的思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整个的思考过程都展示出来:开始是怎样想的,但没想出来,后来是怎样想出来的。因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往往是曲折的,而越是这样曲折的思考过程,越能让人看到他是怎样去思考的,怎样从失败中获得成功的,那就更有利于我们从中获取经验,得到启示。
一、让学生独立、自由地进行思考
数学学习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人的思维是他人所不能替代的。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是在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问题提出后,教师很少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即要求立即作出回答,生怕出现“冷场局面”。一旦学生答不上来,教师有急于启发引导,且不顾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状态,把学生引入教师早已为之设置好的“思维圈”内。这种不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的教师超前引导,越俎代庖的教法,往往使学生的思维不能与老师同步,甚至被教师抑制。
例如: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的教学是这样编写的:口算5×100=?想:因为100×5=500,所以5×100=500。如果按此进行逐步引导、讲解,学生也能听懂、理解,认知目标也能落实,但我认为不利于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为此,我出示“5×100=?”后,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谁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口算这道题?问题提出后,我就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求计算方法。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口算出结果,口算的过程基本为:5×100=5×1个百=5个百=500。按照教学内容“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一样。
学生运用运算性质等旧知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这个思考方法的出现,即出乎意料,有在情理之中。因为教师放开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能独立自由地思考。我想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思考在前,尝试在前,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明确思考的目标,并主动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或意识到困难,有利于他们独立思考,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指导。
二、给学生以具有思考性的指导
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有时难免会有困难,有的思考方法不完善,有的思考方法错误。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究竟如何指导,才能有利于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呢?以往,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往往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提示给学生。学生一听便会,顺利地解决了问题。然而,我认为这样方法上的提示,只是解决了这一个问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没有很好地得到培养。因为学生不知道教师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怎么想到的。一旦没有提示,学生又将不知从何想起。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具有思考性的指导。既不是直接给出具体方法声的提示,而是设计好有利于学生继续进行思考的提问。
例如:有这样一道一般复合应用题“新华小学260个学生,分两批去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第一批分7组,第二批分6组,每组人数相等。第二批去参观的有多少个学生?”
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中,发现有的学生解题思路受阻。对此,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解决这道题目的关键是先求出“每组的人数有多少人?”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要求“第二批去参观的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哪个条件已知,哪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要求这个问题又该怎样做?引导出“每组人数相等”的条件的作用。教师边引导边画思考流程图:(图略)
总之,提示不要直接给出某种方法,以替代学生的思维,而应引发学生继续展开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给学生具有思考性的指导,能使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三、让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解答问题不只是为了求出一个答案,更重要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因为正是这个思考过程展示了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在学生自由思考解决问题后,教师要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再次展示出来,进行反思,及时总结,悟出知识规律。这样做有以下优点:1)经常地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整理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2)让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发现学生思考中的不足之处,适时给以针对性的指导;3)由于班级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不平衡,对于解答不出或答错的学生来说,不仅使他们懂得怎样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4)通过对各种不同思考方法的比较,能够使全班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从而使学生在关心自己的思考过程的同时还重视其思考过程的优化。
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反映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并通过思维过程的展示,使学生互相受到启发,促使自己的思维更加严谨,富有条理性。这样,各层次学生的思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整个的思考过程都展示出来:开始是怎样想的,但没想出来,后来是怎样想出来的。因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往往是曲折的,而越是这样曲折的思考过程,越能让人看到他是怎样去思考的,怎样从失败中获得成功的,那就更有利于我们从中获取经验,得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