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通过问卷调查、面谈及现状分析,了解高职学生的口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策略。文章同时讨论了交互的定义、重要性以及运用交互的策略和交互活动的方式。
关键词:交互言语教学;口语;交互活动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1)09-0138-4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1.03.037
1. 问题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它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口语仍然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学生都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开口。对英语教师来说,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成功有效地组织口语教学,更好、更快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教师必须试图找出消除英语口语障碍的途径及教学对策。
口语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口语活动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人们获取信息、进行学习或娱乐的最基本途径。口语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听说读写能力是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能力在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能否用语言交流信息、思想和情感,被认为是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也是交际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技能。但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大部分学生的口语能力无法达到国家英语标准大纲的目标和要求。英语教学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因此,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不仅重要而且迫在眉睫,寻求有实践操作意义和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刻不容缓,交互英语教学提供了无限的选择空间,它不仅鼓励学生更多地参加口语活动,而且能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2. 口语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
语言学家通过分析认为,听说活动占人类正常交际的70%,听说能力的高低影响交际质量。口语教学在不同的教学法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直接法(1900s)注重大量的口头交互,口语交际技能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问答交流活动而实现。听说法(1950s)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教学材料以对话形式出现。情境教学法(1930s—1960s)强调语言教学以口语为先,课堂上要大量运用目标语。交际教学法强调培养交互能力的重要性,倡导通过口语交互活动完成教学任务。许多教学法都视口语交互和听说能力的培养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口语与听、读、写三方面技能有着密切联系,它是培养读写能力的基础,Harmer(1983)曾从上述三个方面阐述了口语教学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证明了口语能力在交际中的重要位置,而目前学生口语能力的不尽人意更是体现了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必要性。目前我们三明职业技术学院10级应用英语专业采用的教材是金利民主编的《致用英语口语教程》(2010),内容不仅新颖而且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迎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利用此教材进行口语教学,以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是可行的。
3. 对高职学生英语口语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本次问卷的调查范围是福建省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三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年级学生,试图通过调查发现英语口语的教学现状。
(1)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上述各所院校一年级英语专业学生各60名,合计发放问卷180张,回收率97.8%。
(2)调查手段: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由 20个问题组成,第1—10小题单选,11—20多选。问题大致为:目前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学习策略、建议。
(3)调查分析:从进行的问卷调查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学习外语的整体性动机明确。问及“对提高口语是否有信心”时,54.5%的学生的回答是“没有”,甚至有26.4%的学生对此根本没信心。问卷结果显示,62.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听力比口语好,73.9%的学生坚持目前要立即提高口语水平,仅22.7%认为自己口语还行;34%表示平时有花点时间在口语训练上,68.2%的学生说他们课后几乎没说英语,45.4%的学生上课很少主动发言;55.7%的学生对目前英语口语课堂不太满意;多达73.9%的学生表示口语差是因为初中基础差,没花时间也没什么机会操练,同时认为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提高纸笔考试成绩,争取B级考试成功,而口语成绩对毕业就业影响不大。
除问卷调查外,笔者还通过和学生的面谈,了解学生目前英语学习的现况、对英语教学的看法和对口语教学的态度等,以找出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对策,改进今后的英语教学。调查发现:(1)学生“重笔试轻口语”的现象普遍存在;(2)学生口语能力较弱有各种因素,例如考试制度、老师的教学方法和个人素质问题、学生的心理障碍以及学生在口语学习中缺乏足够的操练和参与机会等。
4. 帮助学生获得较高的口语能力的对策和实验研究
4.1 理论依据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获得较高的口语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必不可少,例如:提高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改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融入到口语活动中去;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心理等等。教师应努力设计各种形式的交互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以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Lindgrende的多种互动模式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指南。
这些互动形式适用于口语活动,例如情景对话、角色扮演、自由会话、“信息沟”游戏、辩论等。在进行Ask and Answer师生互动中,教师可多创设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创造性地回答问题,大胆表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依照Johnson(1987: 113-114)的观点,生生互动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建和谐的学习气氛。俩俩配对活动和小组活动是生生互动中最常见的活动模式。
4.2 实验研究
为在实践方面验证互动教学活动与口语教学的整合,笔者从10级应用英语班入手,在口语课采用互动教学法,增加多种口语互动活动。这个班的英语口语教学工作由笔者1人承担,所用教材是金利民主编的《致用英语口语教程》。《致用英语口语教程》是专门针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编写的一门专业知识课,也是必修课程之一,是从基础阶段口语教学向英语辩论、口译、同声传译等高级语言技能课程过渡的必要课程之一,旨在通过教师的系统指导,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英语口语理论和技能,学生将能够就某一话题作连贯性演讲、对话等,从而使他们的英语实践运用能力大幅提高。该课程是应用英语专业第一学年的核心基础课程,它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综合能力为课程建设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在现实语境中能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以进行有效的交际,并在大众交流中获得成功。
实验前,对班级30名学生进行口语测试。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教材里的话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语互动活动。平时注重学生日常表现的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因而笔者设计了多种表格,用来记录学生日常参加口语交互活动的情况。
本课程的教学实践重在让学生体验并加深领会本课程的教学理念、学习策略和口头表达技巧,让他们学会自主训练和合作学习。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规划、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评价,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善自身的学习状况。课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目标是“任务与职业能力”的训练,在日常的交际中能够应用合适的言语来表达自己,不断提高综合语言技能,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3 教学策略
(1)训练课: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在课堂互动方面,主要采取师生对练、学生个人演讲、两个学生一组对练、分组讨论、情景表演等组织形式。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主要以模拟情景口语练习。通过现代化的电教媒体、学习情景句等,把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境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中,既使学生学到纯正地道的语言表达,也让学生在模拟训练中应用所学的语言表达方式。
(2)分模块教学:课堂教学分为四个模块。第一个模块为热身模块(Warming up)。第二个模块为体验模块(Experiencing)。该模块是单元练习的核心模块,主要训练学生的模仿表演、观察与发现、描述与表达等能力,可采用定格观看法、行为观看法、角色扮演法。重点放在语言的使用上,给学生提供多说的机会,可采取让学生口头复述、现场表演、分组讨论、两人对练、辩论等方法。第三个模块为拓展模块(Developing)。该模块是单元核心的辅助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和语言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四个模块为实战模块(Sharpening),目的在于夯实学生的语音及语用基础,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和创新意识。
(3)听说同步进行:英语口语教程充分考虑提高听说能力的要求,在教学中应用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听说教学模式和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以此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从而促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一个较快的提高。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模式:由视听媒体和多媒体计算机结合而成的多媒体视听教学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于一体,通过各种精彩的画面和图形、优美的音乐、录像带、DVD、丰富的多媒体教学等,将大量的信息通过视听途径传递给学习者,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达到“听说结合、实现交际”的目的。
(4)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材中的丰富交际材料,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拓展教学内容:在实际的课堂设计中根据教学要求和目的及教材内容,增加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英语材料,如时事新闻、影视、英文歌曲等,达到语言与语境的和谐统一,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课内外结合教学:开展互动教学,强调个性化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际互动以及学生各项认知活动之间的互动,强调学习者的输入与输出相结合。课内外结合教学:课上教学与课下学生自主相结合的方式能有效地巩固课内知识,提供充分的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机会。
经过十几个周次的实验活动后,笔者再次对学生进行了调查。73.3%的学生表示他们乐于参加各种交互活动,学会如何用课本所学知识与人交流;66.7%的学生表示更有信心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80%认为互动教学可让他们自由谈论许多话题并参与活动;70%相信互动教学能帮助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56.7%表示通过这次实验口语有较大进步。
5. 结论
实验证明,增设口语交互活动并不影响学生日常的英语教学,相反地,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更高了。可见,交互言语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是有效的、可行的。它是改变传统教学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互动教学法符合语言交际的本质,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口语活动的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水平。当然,如何更有效地运用交互言语教学法提高学生口语水平,以及教学中怎样帮助少数学生克服消极情绪等有关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Arnold, 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2000.
Brown, G. & Y. George. Teaching the Spoken Langu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Ctystal, D.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6th ed.)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h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3.
Har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Teaching[M]. New York: Longman, 1983.
Johnson, D. & R. Johnson. Joining Together—Group Theory and Group Skills (3rd ed.)[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Inc, 1987.
Richards, Jack C. & L. Charles.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 Beijing: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2000.
Richards, Jack C.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2001.
Rivers, Wilga M. lnteraction as the key to teaching language for communication[A]. In Wilga M. Rivers(ed.). 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C].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2000.
Vygotsky, L. 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程晓堂、郑敏. 英语学习策略[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远振.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金利民. 致用英语口语教程[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杨玉林. 英语教育学[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
关键词:交互言语教学;口语;交互活动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1)09-0138-4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1.03.037
1. 问题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它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口语仍然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学生都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开口。对英语教师来说,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成功有效地组织口语教学,更好、更快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教师必须试图找出消除英语口语障碍的途径及教学对策。
口语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口语活动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人们获取信息、进行学习或娱乐的最基本途径。口语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听说读写能力是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能力在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能否用语言交流信息、思想和情感,被认为是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也是交际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技能。但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大部分学生的口语能力无法达到国家英语标准大纲的目标和要求。英语教学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因此,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不仅重要而且迫在眉睫,寻求有实践操作意义和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刻不容缓,交互英语教学提供了无限的选择空间,它不仅鼓励学生更多地参加口语活动,而且能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2. 口语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
语言学家通过分析认为,听说活动占人类正常交际的70%,听说能力的高低影响交际质量。口语教学在不同的教学法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直接法(1900s)注重大量的口头交互,口语交际技能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问答交流活动而实现。听说法(1950s)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教学材料以对话形式出现。情境教学法(1930s—1960s)强调语言教学以口语为先,课堂上要大量运用目标语。交际教学法强调培养交互能力的重要性,倡导通过口语交互活动完成教学任务。许多教学法都视口语交互和听说能力的培养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口语与听、读、写三方面技能有着密切联系,它是培养读写能力的基础,Harmer(1983)曾从上述三个方面阐述了口语教学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证明了口语能力在交际中的重要位置,而目前学生口语能力的不尽人意更是体现了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必要性。目前我们三明职业技术学院10级应用英语专业采用的教材是金利民主编的《致用英语口语教程》(2010),内容不仅新颖而且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迎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利用此教材进行口语教学,以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是可行的。
3. 对高职学生英语口语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本次问卷的调查范围是福建省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三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年级学生,试图通过调查发现英语口语的教学现状。
(1)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上述各所院校一年级英语专业学生各60名,合计发放问卷180张,回收率97.8%。
(2)调查手段: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由 20个问题组成,第1—10小题单选,11—20多选。问题大致为:目前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学习策略、建议。
(3)调查分析:从进行的问卷调查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学习外语的整体性动机明确。问及“对提高口语是否有信心”时,54.5%的学生的回答是“没有”,甚至有26.4%的学生对此根本没信心。问卷结果显示,62.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听力比口语好,73.9%的学生坚持目前要立即提高口语水平,仅22.7%认为自己口语还行;34%表示平时有花点时间在口语训练上,68.2%的学生说他们课后几乎没说英语,45.4%的学生上课很少主动发言;55.7%的学生对目前英语口语课堂不太满意;多达73.9%的学生表示口语差是因为初中基础差,没花时间也没什么机会操练,同时认为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提高纸笔考试成绩,争取B级考试成功,而口语成绩对毕业就业影响不大。
除问卷调查外,笔者还通过和学生的面谈,了解学生目前英语学习的现况、对英语教学的看法和对口语教学的态度等,以找出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对策,改进今后的英语教学。调查发现:(1)学生“重笔试轻口语”的现象普遍存在;(2)学生口语能力较弱有各种因素,例如考试制度、老师的教学方法和个人素质问题、学生的心理障碍以及学生在口语学习中缺乏足够的操练和参与机会等。
4. 帮助学生获得较高的口语能力的对策和实验研究
4.1 理论依据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获得较高的口语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必不可少,例如:提高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改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融入到口语活动中去;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心理等等。教师应努力设计各种形式的交互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以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Lindgrende的多种互动模式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指南。
这些互动形式适用于口语活动,例如情景对话、角色扮演、自由会话、“信息沟”游戏、辩论等。在进行Ask and Answer师生互动中,教师可多创设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创造性地回答问题,大胆表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依照Johnson(1987: 113-114)的观点,生生互动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建和谐的学习气氛。俩俩配对活动和小组活动是生生互动中最常见的活动模式。
4.2 实验研究
为在实践方面验证互动教学活动与口语教学的整合,笔者从10级应用英语班入手,在口语课采用互动教学法,增加多种口语互动活动。这个班的英语口语教学工作由笔者1人承担,所用教材是金利民主编的《致用英语口语教程》。《致用英语口语教程》是专门针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编写的一门专业知识课,也是必修课程之一,是从基础阶段口语教学向英语辩论、口译、同声传译等高级语言技能课程过渡的必要课程之一,旨在通过教师的系统指导,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英语口语理论和技能,学生将能够就某一话题作连贯性演讲、对话等,从而使他们的英语实践运用能力大幅提高。该课程是应用英语专业第一学年的核心基础课程,它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综合能力为课程建设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在现实语境中能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以进行有效的交际,并在大众交流中获得成功。
实验前,对班级30名学生进行口语测试。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教材里的话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语互动活动。平时注重学生日常表现的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因而笔者设计了多种表格,用来记录学生日常参加口语交互活动的情况。
本课程的教学实践重在让学生体验并加深领会本课程的教学理念、学习策略和口头表达技巧,让他们学会自主训练和合作学习。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规划、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评价,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善自身的学习状况。课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目标是“任务与职业能力”的训练,在日常的交际中能够应用合适的言语来表达自己,不断提高综合语言技能,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3 教学策略
(1)训练课: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在课堂互动方面,主要采取师生对练、学生个人演讲、两个学生一组对练、分组讨论、情景表演等组织形式。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主要以模拟情景口语练习。通过现代化的电教媒体、学习情景句等,把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境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中,既使学生学到纯正地道的语言表达,也让学生在模拟训练中应用所学的语言表达方式。
(2)分模块教学:课堂教学分为四个模块。第一个模块为热身模块(Warming up)。第二个模块为体验模块(Experiencing)。该模块是单元练习的核心模块,主要训练学生的模仿表演、观察与发现、描述与表达等能力,可采用定格观看法、行为观看法、角色扮演法。重点放在语言的使用上,给学生提供多说的机会,可采取让学生口头复述、现场表演、分组讨论、两人对练、辩论等方法。第三个模块为拓展模块(Developing)。该模块是单元核心的辅助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和语言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四个模块为实战模块(Sharpening),目的在于夯实学生的语音及语用基础,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和创新意识。
(3)听说同步进行:英语口语教程充分考虑提高听说能力的要求,在教学中应用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听说教学模式和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以此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从而促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一个较快的提高。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模式:由视听媒体和多媒体计算机结合而成的多媒体视听教学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于一体,通过各种精彩的画面和图形、优美的音乐、录像带、DVD、丰富的多媒体教学等,将大量的信息通过视听途径传递给学习者,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达到“听说结合、实现交际”的目的。
(4)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材中的丰富交际材料,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拓展教学内容:在实际的课堂设计中根据教学要求和目的及教材内容,增加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英语材料,如时事新闻、影视、英文歌曲等,达到语言与语境的和谐统一,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课内外结合教学:开展互动教学,强调个性化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际互动以及学生各项认知活动之间的互动,强调学习者的输入与输出相结合。课内外结合教学:课上教学与课下学生自主相结合的方式能有效地巩固课内知识,提供充分的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机会。
经过十几个周次的实验活动后,笔者再次对学生进行了调查。73.3%的学生表示他们乐于参加各种交互活动,学会如何用课本所学知识与人交流;66.7%的学生表示更有信心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80%认为互动教学可让他们自由谈论许多话题并参与活动;70%相信互动教学能帮助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56.7%表示通过这次实验口语有较大进步。
5. 结论
实验证明,增设口语交互活动并不影响学生日常的英语教学,相反地,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更高了。可见,交互言语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是有效的、可行的。它是改变传统教学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互动教学法符合语言交际的本质,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口语活动的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水平。当然,如何更有效地运用交互言语教学法提高学生口语水平,以及教学中怎样帮助少数学生克服消极情绪等有关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Arnold, 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2000.
Brown, G. & Y. George. Teaching the Spoken Langu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Ctystal, D.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6th ed.)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h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3.
Har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Teaching[M]. New York: Longman, 1983.
Johnson, D. & R. Johnson. Joining Together—Group Theory and Group Skills (3rd ed.)[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Inc, 1987.
Richards, Jack C. & L. Charles.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 Beijing: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2000.
Richards, Jack C.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2001.
Rivers, Wilga M. lnteraction as the key to teaching language for communication[A]. In Wilga M. Rivers(ed.). 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C].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2000.
Vygotsky, L. 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程晓堂、郑敏. 英语学习策略[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远振.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金利民. 致用英语口语教程[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杨玉林. 英语教育学[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