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考思想品德课的复习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lkll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考试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测,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中考思想品德是文科综合的一部分,在复习中要针对题目特点,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 中考复习 对策
  
  每年一届的中考,属于选拔性考试。它不仅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测,而且对教学有着无形的“指挥棒”作用。一般来说,考试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考试的内容是教材的精华。对于思品课来说,中考所涉及的内容多是围绕思品课的三大任务(即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突出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对于废弃“三大任务”的“照本宣科”、“死记硬背”和不突出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教学,无疑是一种“无情”的鞭挞。“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一、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是中考的主要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规定,思品课主要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观点。教材内容虽然很多,但其“精华”却是主要的思品理论观点,譬如初二教材的“一条规律”、“四个原理”,以及私有制、阶级、国家、科学文化等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涵义、产生、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初三教材的我国基本国情、党的基本路线,我国的经济制度、思品制度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国的人口问题、法制问题等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初一教材的有关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体内容的概念、必要性及行为要求,均属教材的主体内容。我们在教学(或复习)中,必须紧紧把握这些内容,力求弄懂、弄通,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分主次地“照本宣科”、“死记硬背”。
  
  二、题目灵活多变是中考试题的主要特点,也是难题
  
  在思品课教学的三大任务中,其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观点又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就难以学到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所以,中考试题灵活多变,考查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既是对思品课完成教学任务的鞭策,也是规范思品课教学的手段。那么,规范的思品课教学应该是怎样的呢?如何才能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呢?那就是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抽象过程,即从客观事物入手,讲清理论观点。譬如讲国家的概念,首先应从国家的产生过程讲起。为什么会产生国家呢?那就是因为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有了剩余,私有制便随之产生了。这时,一部分人就有可能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于是就产生了阶级。阶级是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在不同的阶级中,一些阶级就会凭借他们占有的生产资料,对另一些阶级进行剥削和压迫。但是,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是不会甘心的,他们必然要起来进行斗争和反抗。剥削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剥削、压迫地位,就建立起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对被剥削、被压迫阶级进行统治。这种暴力机关就是国家。所以,国家的概念就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样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国家的概念,而且也便于理解掌握国家的本质和职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它也为理论知识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对学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的考查,仍然是中考的重点
  
  对学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完成思品课教学任务的关键,理论联系实际则是思品课教学的重要原则。思品课教学只有在扎实传授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运用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才能使思品理论真正发挥其“理论武器”的作用,并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最终达到提高思想觉悟的目的。所以,对于学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的考查,仍然是对思品课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鞭策,是规范思品课的教学过程。
  然而,对于学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的培养,却既是教学过程中极易忽略的重要环节,又是大家在教学中普遍感到棘手的“难题”。所谓教学过程中极易忽略的重要环节,是说对于学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的培养,虽然在思品课教学任务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思品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人们在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只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忘记了用所传授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分析、认识客观事物;所谓在教学中普遍感到棘手,是说大家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不够得法。
  而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真正把培养学生能力列入教学的过程之中,并持之以恒。其次,要明确所谓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是理论知识的运用问题,即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这里的“理论”指的是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实际”指的是社会实际(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现象、社会热点问题等)、教材实际(教材中的史实、事例等)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指的是用教材的有关理论对具体事物(即客观实际)进行分析、认识的过程。一般来说,运用教材理论分析、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可分以下几步来完成,即首先认识客观事物,找准教材的有关理论;其次摆出有关理论,再次找出理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点,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说明;最后归纳小结,得出结论。譬如:“运用社会发展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必然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其分析、认识的思路应该是:第一步认识客观事物,找准应该运用的教材理论。改革是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以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实际上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运用。可见,分析说明上述客观事物,必须运用社会发展规律。
  
  四、把握重点,联系时事,中考思品复习准确扎实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复习的全面性,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基础性知识应全面掌握,同时又要把握重点。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这一重点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学会归纳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说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列举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的有关数据,说明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及所采取的措施。对于在复习中遇到的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问题,则应重点突破。例如:怎样理解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理解这一问题要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依据,必须把握以下几点:①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②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要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④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由此对师生关系也提出了新要求。为了增进师生关系,优化师生关系,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深入认识目前教育领域中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努力建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师生关系,最终达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目的,并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教育工作者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 构建 方法 学生主体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社会的不断深化改革发
本文从经络学说在妇科临床上应用的角度探讨了带脉在妇科临床中的特殊治疗作用,通过文献归纳分析了世医家有关带脉病变的论述,《内经》、《难经》有关带脉循行虽然较为简单,
摘 要:在面对面的沟通中,通过非语言形式体态语传送的信息有时比语言信息更具有说服力。体态语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言语交际工具,在以商务经济为主导的商品活动中起着较大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商务活动中体态语所包含的文化和心理因素。  关键词:体态语 商务活动 文化 心理学    近年来由于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人们对各民族的非语言交际系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体态语的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热点。80年代以来,国内相继开展了
本文摆脱了传统的通过位势方程介绍位势的束缚,从单纯形法入手解决运输问题,其间引出位势这一概念,并讨论了利用位势确定检验数的原理和方法.
采用高温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长石中的SiO_2、Al_2O_3、CaO、MgO、Na_2O、K_2O、Fe_2O_3、TiO_2、Cr_2O_3等主次量元素。通过选用长石、叶腊石、高岭土及土壤等
随着新医改的逐渐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越来越多地将会计核算应用到财务管理中.会计集中核算可以集合服务、管理、核算等于一体,可以有效地提升资金管理效率,降低资金风险发
摘 要:本文根据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的现状,对统考政策、操作流程中的问题以及统考效应做出分析,提出以完善相关政策、改进统考管理信息系统、理顺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措施促进网络教育统考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网络教育 统考 现状 问题 对策    自1999年开始试点后,我国网络教育获得了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教学质量等问题也随之凸显。为了进一步加强网络教育规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