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成为小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stronger7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植乡村生活,开发乡土作文资源,让作文回归生活本真,成就学生真性情。抓住地域 性,从乡土文化出发,引导孩子们观察熟悉自己的家乡,有望成功突破作文教学的困境。
  【关键词】小学作文;生活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活本源”的先进理念。教师应该跳出课堂小圈子思维,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认识社会,体验和感受真实人生,塑造健康人格。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这里有憨厚的农民、淳朴的民风、独特的民俗、美丽的山川、温驯的家畜、可爱的家禽、热烈的劳动场面……从调查看,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生就乐意打开心扉,愉快下笔,作品容易写得个性鲜明,感情自然真挚。作文生活化真正放大了作文的外延,很好地贯彻新课改的要求,使学生开阔视野,增加见识,发掘写作的潜能,找到写作的乐趣。
  一、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小学生作文,首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也就是怎样采集写作素材,怎样运用素材合理表达。目前,小学生作文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学生怕作文
  不知写什么,怎么写。遇到作文,大部分学生皱着眉头,抓耳挠腮,感到无话可写,苦思冥想,如同挤牙膏,写出的作文条理不清楚,内容不具体,没有主动写作、乐于写作的兴趣,作文成了一大难题。
  (二)有任务,无指导
  布置作文,教师往往只确定作文题目,有时候连题目也没有,就让学生自己动笔去写,在主题的确定、材料的安排、情感的抒发等写作技巧上疏于点拨,放任学生信马由缰,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造假、套作、抄袭现象。
  (三)有指导,无育人
  老师指导作文只留心学生写了什么,而不关注内容的真实与否。评价作文只注重結果,对造假、套作视而不见。更有甚者,教师引导学生套作,只看作文数量,不讲质量。
  二、问题解决的文化土壤
  根据目前小学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我们地处农村的实际,笔者试图从乡土作文渠道进行解决。作为农村小学生,体验生活、激发兴趣、积累素材尤其重要,它是作文选材的必由之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现在,学生的生活轨迹在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间往复循环,被封闭在狭小的课堂之内,生活环境趋于单调平淡。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写出逼真、生动、有情趣的作文呢?学生怕写、不会写,作文内容单调虚假的原因在于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没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宋代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材料的源头活水,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聆听、去观察、去体验、去感受,让他们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亲自感悟来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作文素材。而农村得天独厚的乡土文化,正是小学生作文素材取之不尽的泉源。
  三、问题解决的课程基础
  乡村小学的孩子家住农村,特殊的生活环境,是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把乡土文化素材纳入写作视野,让学生多关注身边的人、物、景和事,多留心耳闻目睹的田园风光,多品味亲身经历的村野情趣。
  首先,具有地域性。独特的生活环境,造就了题材的唯一性,选择特色鲜明的素材来写,作文品质容易提高。去年,本班学生熊家祥的作文《家乡的窑洞》,以鲜明的地方题材,获学区作文竞赛一等奖,就是成功的范例。
  其次,具有现实性。写乡土作文,组织学生到身边现实生活场景中去观察,然后回家再写。例如,写说明文《家乡的牛心杏》,就组织学生到村里的果园帮忙劳动,通过亲眼看、亲 手摸、亲口尝,并且请果园的张叔叔讲了牛心杏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回来后再写《我帮爷爷摘苹果》。
  再次,具有思想性。语言来源于生活,作文教学也应该生活化。通过乡土素材,努力让语言教学走向生活,让学生了解熟知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达到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如《美丽的荆山》《凤凰岭的故事》,这些乡土作文便应运而生。学生写家乡游记,访家乡名人,能激发一种自豪感,激起对家乡美好未来的向往,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热爱。
  最后,具有社会性。选题乡土素材,歌颂家乡文化传统和社会风貌,使得“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为弘扬社会正气做出了贡献,比课堂上苦心经营作文管用多了。如作文《爱管闲事的史大叔》,赞扬了退休老干部史伟民义务治理街道垃圾、美化环境的事,传播了环保正能量。而《灵台金果》《家乡的牛心杏》则宣传了家乡的著名水果,助力灵台农特产走出家门开拓市场。
  四、问题解决的教学组织策略
  富饶的作文资源,要深入研究,精心策划与之契合的作文活动。首先,要精心选取生活场景,纳入作文资源,组织作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根据乡土素材特点,科学设计方案,开展乡土作文活动。比如家乡的洋槐花开了,组织学生看一看漫山遍野盛开的洋槐花,嗅一嗅洋槐林里的气息,再把洋槐花摘下来仔细观看,嚼一嚼它的清香。回来后,就布置学生以“洋槐花开了”为题,写一篇作文,孩子们写得头头是道,细腻具体。“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让孩子们紧跟农时,利用星期天帮家里人种菜,仔细观察,用心体验。作文课上,引导学生把种菜时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写出来,他们都写得血肉丰满,内容真实生动。不少学生详细描述了翻土、耙地、起垄的艰辛过程,从而认识到“西红柿、黄瓜虽然好吃,但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学生参加了劳动,培养了劳动技能,体验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也巩固了他们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
  其次,要充分利用作文活动成果,适时引导学生即兴作文。学生愉快地观察体验生活,积累了鲜活的写作素材,就有了表达的冲动,教者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兴奋点,适时引导鼓励学生练笔,将感受清晰流利地表达出来,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学生胸中有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写作兴趣浓厚,不再感到无话可说。引导学生在课堂独立完成作文,将自己的作品读一读、想一想,自评自改。然后同学互相评价修改,互帮互学,就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这样,多说、多写、多改,学生的作文能力就逐步提高了。
  五、问题解决的实验成效
  近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乡土作文教学的探索,力图寻求一种更加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
  第一,乡土作文教学,强化了学生的观察习惯。乡土作文,通过生动活泼的作文观察活动,逐步培养了学生从身边生活场景中汲取写作素材的能力,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从而激发他们主动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第二,乡土作文教学,激活了作文“生活化”观念。在教学质量压力下,不少学生为分数疲于奔命。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的关键任务就是做好教学的“生活化”,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尽可能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成为超越课堂的主人。
  第三,乡土作文教学,培养了学生尊崇劳动的美德。孩子们都身处农家,目睹了父辈们为种植庄稼、蔬菜、水果等付出的艰辛劳动,干得汗流浃背,累得腰酸腿疼。“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劳动传统,在提倡写乡土素材的作文后,他们更加自觉地参与了劳动,劳动场面成了他们喜闻乐见的作文素材,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的品德。
  第四,乡土作文教学,提高了学生作文效率。由于学生熟知乡村生活,因而写作时,能较快地选出相关素材,快速构思落笔行文。从实验结果看,原来苦于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学生,已能按时完成比较合规的文章了。
  抓住地域性,从乡土文化出发,引导孩子们观察熟悉自己的家乡,有望成功突破作文教学的困境。
  附 注
  本文系甘肃省平凉市“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农村小学毕业班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PLG294)。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修改方式很多,但能真正达到由“改”而变的方式非自改不可。大到文章布局选材手法运用,小到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的使用,都需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关键词】自改作文;自改;互改;交流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学校领导迷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迷信,实在有损于学生的是: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这是最大的损害。”他还
【摘要】良好的倾听习惯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更是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小学生不善于倾听,直接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我们可以从树立意识、细化要求、创设氛围、反刍学习、激励评价、游戏活动等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努力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倾听能力;倾听技巧;反刍学习;激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
【摘要】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在倡导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课改背景下,与其大肆宣传弘扬口号,不如真正回归到对古典诗词本身的语言鉴赏上来,促进学生对音韵的审美感知。本文以教材中的山水诗为例,发现山水诗的音韵美既有古诗的共性也有自身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句式鲜明,富有节奏;平仄规范,入韵严谨;对仗精巧,引人入胜。  【关键词】平仄;入韵;句式;对仗;山水诗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
【摘要】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有效的评价策略能激发学生深度阅读的动机。阅读评价的主体不局限于教师,构建由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阅读评价体系,能推动整本书阅读走向深处。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三位一体;评价体系;深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7-050-03  【本文著录格式】毕艳冰.
【摘要】作文是高中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系到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无论是在高考中占的比例还是对学生的综合发展而言,都显示了写作教学的重要性。目前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量少,素材匮乏,文章内容不充实。为了提升农村普通高中高一学生作文的成绩,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需要在这方面下苦功。教师不仅让学生在平常的阅读中不断积累,还要在语文的课堂上渗透作文素材,积累相关技巧的作文教学。  【关键词】
【摘要】在平时的说明文教学中,注重落实说明文知识已形成固定模式,“语文味”尽失。如何上出说明文的“语文味”呢?一要明确“教什么”。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原点。要在把握单元目标的前提下,围绕课文设计教学内容。二要明确“怎样教”。要上出“语文味”,要重视文本的品读与咀嚼。三要明确“为什么教”。说明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用“课文”来教“语文
【摘要】智慧课堂是以创新教学理念为依托,采用新媒体设备,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所开展的个性化教学活动。智慧课堂能够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在学习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了探究智慧课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从培养学生能力、合理使用信息化技术以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三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智慧课堂;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信息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新课型,这种课型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和实践 性。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笔者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提升进行了探究,并尝试提出了几点有价值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策略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明确语文学习边界,确定活动目标  作为一项学习任务,明确活动目标,是学
【摘要】本文以一次“主题化”阅读教学为例,从专题内求知识的整合和深入,到突破专题寻求知识的拓展,再到借助“主题化”阅读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中,细化“主题化”阅读教学实施步骤和纵深走向,以期研究“主题化”阅读教学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整合与提升方面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专题;整合;深入;突破;主题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强调群文阅读
【摘要】新课标指出,在当代初中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发展初中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升其思维能力,激发其想象创造潜能。本文介绍了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数据调查和教学方法,以期利用思维导图将复杂的文字知识转为可视化的有序信息,提升初中生的发散性思维,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思维导图;群文阅读;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