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主题二:美好心灵

来源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段落一
  骄阳似火。近中午了,可赶集的人好似一股股泉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形成一条流动的“人河”。在人流中,一个小姑娘正推着满满一车杏子摇摇晃晃地走着。路窄,人挤。突然,“呼啦”一声,黄澄澄、水灵灵的甜杏儿在地上滚动起来。
  呀!无数只脚就要踩到杏子了,怎么办?
  这时,一个洪钟似的喊声压倒吵嚷声:“大家别动!”人群立刻静下来,接着,一个拄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弯腰去捡杏子,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杏子,一个小伙子弯腰……
  “完了!”姑娘心头一颤,五年前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个小姑娘挑一担苹果在路上走着;拥挤的人流碰翻了筐子,蜂拥而上的人争抢着果子;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蜂拥而上:
  (2)不可思议:
  吃果子的人嬉笑着散开,姑娘掩面哭泣。这姑娘,正是她自己。
  “闺女,别着急。”老人把捡到的杏子放进车里,打断了姑娘的追忆。
  “姐姐,给你。”妇女怀中的小孩儿用小手捧着杏子喊。
  “红领巾”踮着脚,努力把捧杏的手伸过来……
  不一会儿,小推车里就装满了杏子。姑娘感到不可思议,她睁大眼睛一看:不错,都捡回来了,满满的一车杏子。
  这时,一股清凉的风儿轻轻吹来,姑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泛起了红晕,似一朵乍放的红彤彤的花,可泪水又蒙住了她的眼。
  噢,是风儿吹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吹走了人们心头的炎热,吹开了姑娘脸上的花。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3.
  短文主要通过对路人的 描写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 们的可贵品质。
  4.
  在杏子滚落一地的时候,短文中插入了一段小姑娘对五年前发生的事的回 忆,这样写的好处是
  。
  5.短文中的姑娘两次落泪。第一次“掩面哭泣”是因为 ;
  第二次“泪水又蒙住了她的眼”是因为 。
  6.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表面写风,实际上是赞扬这些热心帮助小姑娘的人们。
  B.“吹开了姑娘脸上的花”写出了姑娘内心喜悦的心情。
  C.作者认为在炎热的夏天需要清凉的风给人们带去凉爽。
  D.作者希望热心帮助他人也能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段落二
  ①一间昏暗的小屋里,桌上的 主任匆匆赶来了,来不及喘一口气,
  烛光摇曳不定,像是随时都会熄灭。 说:“我向学校申请了一份特殊奖
  父亲的离去,让这个家更加贫寒。常 学金,只要你在高三的每次月考中
  年操劳的母亲,年幼的弟弟……面对 都能取得前三名,那么你就能领取
  这些,作为女儿、作为姐姐的她无奈 每月 100元的奖学金。 ”她内心一惊,
  地选择了离开学校,放弃自己的学 沉重的身体似乎轻松了。一旁的母亲
  业,加入到村里南下打工的大军中。 紧紧握住了老师的双手,泪水流淌,
  ②炎热的午后,嘈杂的小站, 已说不出“感谢”二字。
  母亲、弟弟、好友为她送行。她的班 ③第二天,她重新回到了学校。
  校園、老师和同学一切依旧,大家似乎忘记了她曾不辞而别,也没人提起那份“特殊奖学金”。她觉得轻松自在,内心奋力求学、改变人生的信念更加坚定。
  ④之后的一年多时间,她一次次实现目标,超越目标,每月放假的那个日子,她都会收到班主任给她代领的“奖学金”。她留下 30元作为自己的生活费,其余的回家交给妈妈。
  ⑤奋斗的时光过得很快,转眼高考结束。女孩回到学校领取成绩单,学校已经挂出了祝贺她考出全县第二名的大红条幅,老校长告诉她:
  “因为高考成绩优异,加之家庭困难,你可以获得县里的助学金,今后每年……”没有细听,女孩就毫不犹豫地谢绝了:“把名额留给别的同学吧,
  我已经得到了学校很大的帮助。”
  ⑥女孩应老校长的邀请为学弟学妹们作报告。女孩说:“我最想说的是,感谢学校为我提供的‘特殊奖学金’。这份奖学金不仅帮助我完成了学业,而且激励我在学习的每一天都拥有奋斗的能量,每个月从班主任手中领取这份‘特殊奖学金’的时候,便仿佛经历了一次旅途中的加油,催我一路奋进。”
  ⑦老校长疑惑道:“特殊奖学金……”
  ⑧女孩略一迟疑,突然明白了,她说:“这份奖学金没有名号,没有宣传,没有仪式,甚至存有谎言的成分,但它的的确确是一份真实的关爱、一份细腻的关爱。它不仅仅关乎现实,更关乎心灵——受助者的心灵……”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
  短文画“”的部分是两处环境描写,对其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屋内的环境说明家里贫穷;小站的环境说明小站秩序乱,管理不到位。
  B.烘托人物内心情感。昏暗的家暗示母女压抑挣扎的心境;炎热嘈杂的小站, 暗示女孩无奈、不甘的心境。
  C.渲染女孩弃学的伤心和离别的伤感。
  D.摇曳不定的烛光象征着女孩即将中断的学业。
  3.
  从第④段中你能看出女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4.
  第⑧段中女孩明白了什么?你怎样理解这份“特殊奖学金”?
  5.
  根据短文,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
  文末通过女孩的讲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 )
  (2)
  女孩返校后,大家一切照旧,似乎忘记了她曾不辞而别,显得十分冷漠。
  ( )
  (3)女孩放弃县里的奖励,是因为不想一直背着被人资助这样沉重的包袱。
  ( )
其他文献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情境把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文本中进行语言训练,早已是司空见惯的教学方式。但如何通过合理地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英语知识,从而达到触景生情,融情入境的目的,进而激发学生参与到表达中去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阅读课中的应用作以下几点研究:  一、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英语作为一门供人交流使用的学科更加离不开
情绪是人最基本的情感现象,它代表着感情反应的过程。情绪对个体的行为既有促进作用,也有干扰作用。小学生情绪发展具有稳定性逐渐加强、丰富性不断扩展、各种高级情绪不断发展、深刻性不断增加等特点。抵触情绪是指人对事物的压力变化的一种抵触心态,使情绪变得非常暴躁和极度不稳定,阻碍运动过程,降低学习效率。笔者基于以上原因,探究小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希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结果与分析
段落一  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人只有经过苦难的磨炼后才有望获得成功。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经历。  少年时代的华罗庚家境贫寒,疾病缠身。18岁那年,华罗庚初中时代的王老师从国外学成归来,出任金坛中学校长。华罗庚是他的得意门生,他一心要接济华罗庚。不久,经王校长介绍,华罗庚到金坛中学做了勤杂工,负责收发信件、报纸,兼做杂务。华罗庚做勤杂工时,手脚勤快,每天忙忙
期刊
语文课堂充满着魅力,是诗情画意的花海,是灿烂星光的夜空,尤其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更是美的缔造者。本文将分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功能,通过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进而提升美育教学质量,优化美育教学策略。  古诗词能够让人感受到古人的想象力,潜移默化影响自身的审美品质。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通过古诗词强化美育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小学美育的重要作用  小学是最具想象力
作为五官之一的“目”,《说文解字》里说:“目,人眼,象形。”“目”和“眼”是同义词,“眼”是后起字,先秦时期多用“目”字,两汉以后,“眼”字的使用逐渐多起来。此外,古人还常常用眸、秋波等词来指代眼睛。由本义“目”还引申出目光、视线的意思。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層楼。”告诉我们要想取得突破,就要站到一个更高的位置;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本期“素材·专列”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