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log不仅仅是一个网页,还是一片领土,博客就是那里自治的土司。
非官方日记
只要摁一下粘贴键,任何博客都可随时“出版”自己的作品,很爽。
1998年1月17日,美国“无业游民”麦特·德拉吉就和平时一样爽了一下:“在最后一分钟,星期六(17日)晚上六点,《新闻周刊》杂志枪杀了一个重大新闻。这条新闻注定要动摇华盛顿的地基:一位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
这一摁,风流倜傥的克林顿总统差点下台,德拉吉迅速蹿红成为新闻明星,而就在他摁键的时候,他还陷身于被索赔3000万美元的官司之中。敢冒险的牛仔赌的就是这些未经“编辑”的声音,比官方消息更可靠,可以确保民众的呐喊。
在网上写博客日记,简单、免费、原生态,更令非职业人士心醉不已,他们的日记甚至是珍贵的史料。9·11纽约世贸大楼倒塌时被掀翻在地的一位穆斯林在博客上写道:“我仰面倒地,一大堆尘土正向我扑来,这时,一位以色列人赶紧冲过来,拉着我的手,在一块大玻璃砸下来之前逃离了那个地方。”
举手之劳泯恩仇,博客的非官方日记,总是本能地给你一个极其愿意贴近的世界。当然,博客的作用不仅仅只是回忆和清谈。一位美国人在2002年的徒步旅行中失踪后,他的家人建立了一个博客,把有助于找寻的相关资料放在上面。回应和线索减少之后,他们又把不断找寻的经历和进展放在上面。在他们眼里,这则寻人启事并不是失踪人士的纪念碑,而是这个人生还的希望。
博客还可以是历险的游记,并用来示威。一个欧洲富家女,为了逃避父母指定的配偶,开始了国际逃亡,和以往旧小说的女主角不同,她一边逃一边博客,细细开始讲述逃亡的经历:“2003年3月2日下午4:12,我消失了。”太像电影情节了吧,逃亡者还写日记公布?但这就是博客给世界带来的惊喜。
每个灵魂都是独立的
如此看来,在互联网的冬天里,在个人网站背水一战的时刻,在商业网站奄奄一息之际,博客如火如荼,似乎有某种必然性。从技术起源来讲,博客天生就是一群人,单个的博客不能自给自足,博客之间没有孤岛,每个博客都因别的博客的存在而存在,他们天然的开放、兼容、民主,他们无拘无束、率真、野性、无保留,每天24小时全天候运转。
自由似乎已经降临。但凡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无论如何难以启齿,只要能从潜意识里浮上来,都可以亮相。这里充斥着别人无权过问的私人行为,有个老博客就愿意谈他与前妻的性生活,明显不属于学术探讨的范畴;还有博客竟然饶有兴致地探讨是否应该向老处女征税的问题;某个有科研潜质的仁兄更绝,问:“既然所有的河流都流入大海,为什么海洋面积不扩大?”
放纵和控制都令博客心驰神往。与伪博客来做广告不同,真博客随时可做他最想做的那种主编,可以把自己随机想到的东西说出来,录音后偏执地传到网上,一摁定江山;还有女博客不巧忘记了老爸的性别,总是发表一些所有男人都是蠢猪的评论;一位博客则用手机的拍照、录像功能把自己每餐吃的食物都放到Fotolog上,每周竟然引来大约1万名食客。
博客对“个人媒体”的痴迷是罕见的,大多数还只是十几岁的孩子和大学生,为了表明自己的灵魂是独立的,往往故意说脏话。因为他们渴望以一种成年人无法想象的方式来定义自己的生活。几年前,美国《新闻周刊》就做过估算:世界自觉实践Blog的数量,已经达到100万之众,每40秒,都会有一个博客加盟进来。
甚至有一个著名黑客都加了进来。2002年,他26岁,情人节那天,他竟然博客了自己的求爱信:“凯瑟琳,我决定,此时此刻,在25万陌生人面前,以这种最让人尴尬的方式来表达我对你的爱,你愿意嫁给我吗?”
这位勇士就是马尔达,电脑天才,发出的Blog覆水难收,还没等女主角开口,几分钟内近千份回帖子弹一样的射来,有见微知著的分析:“求爱帖子里竟然没有拼写错误,可见马尔达肯定是真心的。”有顺理成章的担心:“结婚后,马尔达会不会成为凯瑟琳的专利产品?”
在接下来的15分钟里,马尔达每隔20秒就检查一下邮箱。最后终于在忐忑不安中等到了命运的答复,标题是“YES”,正文是:“傻瓜,你讓我哭了。”
都这么造势了,小女子还能不同意?真是黑客本色。当然,如果不和其他Blog做链接,任何博客都可以在他所属的空间建立一套“自我”的规则:领主式的、天地会的、老子式的、骷髅会的,都行。Blog不仅仅是一个网页,还是一片领土,博客就是那里自治的土司,可以充分体现博客的政治思想。
突破带来围剿。有些博客突破禁忌声名鹊起,但虎头蛇尾,销声匿迹。最有影响力的博客德拉吉被教授们指责为“电脑病毒”,而阅读德拉吉博客文章的都是“愚蠢的”;如果你的朋友不幸和领导人同名,邮件就有可能发不出去;美国的军人博客巴泽尔的每日访问量高达5000人次,只因“涉嫌军事机密”被禁止参加行动5天,随后也就停了笔。
所以,博客会自动让步,因为孤芳自赏时他们要写:“如果你爱我,你会来救我,空气很稀薄,因为寂寞。”过度思考时他们要写:“天空是蓝色的,但它使我哭泣。”别怪他们,在社会长期虐待下,他们的心理强度下降了,隐私对他们简直是一种负担,越隐私越需要宣泄。
电子版的世外桃源
博客上的思索、交流、扩展人脉、分享、偷窥,其实是一种心理治疗。而且只要肯鹤立鸡群,还有在合适的时机被合适的人看到。博客“猛小蛇”的“狗日报”就获得“德国之声”电台2004国际最佳博客大奖,还意外地获得了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
从小开始,许多不相干的人都在决定你阅读什么,所谓成人,不过是成为一个集体的结晶。而有了博客,一举取消了发表和阅读中间所有的环节,让你难以插足,成人就是成为自己。博客们用真相相互影响,在外界的压力下,他们结成死党。一位九段博客太忙,低段位的博客就讽喻他在贴昨日新闻,要求他对忠实读者负责。他于是很卡通:如果我连阳光都不是日日见到,又怎么指望居然有人日日看新闻?
博客是无私的,他们只收获他们愿意收获的东西。遁入在这个电子版的桃花源里,没日没夜地吵架、调情、发表政治言论、搜集和发布音乐资讯、研究游戏或旅游、打牌、收集色情图片,纯粹就是一种快乐。不需要把报酬当作写日记的补偿,在博客过程中已经被补偿了,写作过程本身就是报酬,是直接的满足和即时的回报。这是空想家的理想生活,傅立叶如果活到今天,肯定会对博客刮目相看。
在这里,休闲的价值超过了工作的价值。借助博客,时代悄悄地偷换了概念。如果你不尝试做点什么,处在舞台中央的你可能不知不觉就被置换掉。一位大学新闻教授正准备给学生们讲美国历史上最卓越、最有思想的记者李普曼,学生们立即打断他,要求改谈麦特·德拉吉;一位大众传播学者甚至预测,也许100年后,新闻奖将以现在在一些人看来声名狼藉的博客德拉吉的名字来命名。
博客是世上最容易的一个角色,进入壁垒为零,它的真正力量在于,可以让人们免费去做以前他们不得不花钱去做的事情。你不用在键盘上滴一滴眼泪,只要会发邮件,就可以成为博客。一旦每个人都成为博客,具备兼容和增值的素质,这个世界就彻底置换了。
相关链接
何为博客?
文·方兴东
博客(BLOGGER)概念解释为网络出版(Web Publishing)、发表和张贴(Post——这个字当名词用时就是指张贴的文章)文章是个急速成长的网络活动,现在甚至出现了一个用来指称这种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专有名词——Weblog,或Blog。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使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
非官方日记
只要摁一下粘贴键,任何博客都可随时“出版”自己的作品,很爽。
1998年1月17日,美国“无业游民”麦特·德拉吉就和平时一样爽了一下:“在最后一分钟,星期六(17日)晚上六点,《新闻周刊》杂志枪杀了一个重大新闻。这条新闻注定要动摇华盛顿的地基:一位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
这一摁,风流倜傥的克林顿总统差点下台,德拉吉迅速蹿红成为新闻明星,而就在他摁键的时候,他还陷身于被索赔3000万美元的官司之中。敢冒险的牛仔赌的就是这些未经“编辑”的声音,比官方消息更可靠,可以确保民众的呐喊。
在网上写博客日记,简单、免费、原生态,更令非职业人士心醉不已,他们的日记甚至是珍贵的史料。9·11纽约世贸大楼倒塌时被掀翻在地的一位穆斯林在博客上写道:“我仰面倒地,一大堆尘土正向我扑来,这时,一位以色列人赶紧冲过来,拉着我的手,在一块大玻璃砸下来之前逃离了那个地方。”
举手之劳泯恩仇,博客的非官方日记,总是本能地给你一个极其愿意贴近的世界。当然,博客的作用不仅仅只是回忆和清谈。一位美国人在2002年的徒步旅行中失踪后,他的家人建立了一个博客,把有助于找寻的相关资料放在上面。回应和线索减少之后,他们又把不断找寻的经历和进展放在上面。在他们眼里,这则寻人启事并不是失踪人士的纪念碑,而是这个人生还的希望。
博客还可以是历险的游记,并用来示威。一个欧洲富家女,为了逃避父母指定的配偶,开始了国际逃亡,和以往旧小说的女主角不同,她一边逃一边博客,细细开始讲述逃亡的经历:“2003年3月2日下午4:12,我消失了。”太像电影情节了吧,逃亡者还写日记公布?但这就是博客给世界带来的惊喜。
每个灵魂都是独立的
如此看来,在互联网的冬天里,在个人网站背水一战的时刻,在商业网站奄奄一息之际,博客如火如荼,似乎有某种必然性。从技术起源来讲,博客天生就是一群人,单个的博客不能自给自足,博客之间没有孤岛,每个博客都因别的博客的存在而存在,他们天然的开放、兼容、民主,他们无拘无束、率真、野性、无保留,每天24小时全天候运转。
自由似乎已经降临。但凡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无论如何难以启齿,只要能从潜意识里浮上来,都可以亮相。这里充斥着别人无权过问的私人行为,有个老博客就愿意谈他与前妻的性生活,明显不属于学术探讨的范畴;还有博客竟然饶有兴致地探讨是否应该向老处女征税的问题;某个有科研潜质的仁兄更绝,问:“既然所有的河流都流入大海,为什么海洋面积不扩大?”
放纵和控制都令博客心驰神往。与伪博客来做广告不同,真博客随时可做他最想做的那种主编,可以把自己随机想到的东西说出来,录音后偏执地传到网上,一摁定江山;还有女博客不巧忘记了老爸的性别,总是发表一些所有男人都是蠢猪的评论;一位博客则用手机的拍照、录像功能把自己每餐吃的食物都放到Fotolog上,每周竟然引来大约1万名食客。
博客对“个人媒体”的痴迷是罕见的,大多数还只是十几岁的孩子和大学生,为了表明自己的灵魂是独立的,往往故意说脏话。因为他们渴望以一种成年人无法想象的方式来定义自己的生活。几年前,美国《新闻周刊》就做过估算:世界自觉实践Blog的数量,已经达到100万之众,每40秒,都会有一个博客加盟进来。
甚至有一个著名黑客都加了进来。2002年,他26岁,情人节那天,他竟然博客了自己的求爱信:“凯瑟琳,我决定,此时此刻,在25万陌生人面前,以这种最让人尴尬的方式来表达我对你的爱,你愿意嫁给我吗?”
这位勇士就是马尔达,电脑天才,发出的Blog覆水难收,还没等女主角开口,几分钟内近千份回帖子弹一样的射来,有见微知著的分析:“求爱帖子里竟然没有拼写错误,可见马尔达肯定是真心的。”有顺理成章的担心:“结婚后,马尔达会不会成为凯瑟琳的专利产品?”
在接下来的15分钟里,马尔达每隔20秒就检查一下邮箱。最后终于在忐忑不安中等到了命运的答复,标题是“YES”,正文是:“傻瓜,你讓我哭了。”
都这么造势了,小女子还能不同意?真是黑客本色。当然,如果不和其他Blog做链接,任何博客都可以在他所属的空间建立一套“自我”的规则:领主式的、天地会的、老子式的、骷髅会的,都行。Blog不仅仅是一个网页,还是一片领土,博客就是那里自治的土司,可以充分体现博客的政治思想。
突破带来围剿。有些博客突破禁忌声名鹊起,但虎头蛇尾,销声匿迹。最有影响力的博客德拉吉被教授们指责为“电脑病毒”,而阅读德拉吉博客文章的都是“愚蠢的”;如果你的朋友不幸和领导人同名,邮件就有可能发不出去;美国的军人博客巴泽尔的每日访问量高达5000人次,只因“涉嫌军事机密”被禁止参加行动5天,随后也就停了笔。
所以,博客会自动让步,因为孤芳自赏时他们要写:“如果你爱我,你会来救我,空气很稀薄,因为寂寞。”过度思考时他们要写:“天空是蓝色的,但它使我哭泣。”别怪他们,在社会长期虐待下,他们的心理强度下降了,隐私对他们简直是一种负担,越隐私越需要宣泄。
电子版的世外桃源
博客上的思索、交流、扩展人脉、分享、偷窥,其实是一种心理治疗。而且只要肯鹤立鸡群,还有在合适的时机被合适的人看到。博客“猛小蛇”的“狗日报”就获得“德国之声”电台2004国际最佳博客大奖,还意外地获得了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
从小开始,许多不相干的人都在决定你阅读什么,所谓成人,不过是成为一个集体的结晶。而有了博客,一举取消了发表和阅读中间所有的环节,让你难以插足,成人就是成为自己。博客们用真相相互影响,在外界的压力下,他们结成死党。一位九段博客太忙,低段位的博客就讽喻他在贴昨日新闻,要求他对忠实读者负责。他于是很卡通:如果我连阳光都不是日日见到,又怎么指望居然有人日日看新闻?
博客是无私的,他们只收获他们愿意收获的东西。遁入在这个电子版的桃花源里,没日没夜地吵架、调情、发表政治言论、搜集和发布音乐资讯、研究游戏或旅游、打牌、收集色情图片,纯粹就是一种快乐。不需要把报酬当作写日记的补偿,在博客过程中已经被补偿了,写作过程本身就是报酬,是直接的满足和即时的回报。这是空想家的理想生活,傅立叶如果活到今天,肯定会对博客刮目相看。
在这里,休闲的价值超过了工作的价值。借助博客,时代悄悄地偷换了概念。如果你不尝试做点什么,处在舞台中央的你可能不知不觉就被置换掉。一位大学新闻教授正准备给学生们讲美国历史上最卓越、最有思想的记者李普曼,学生们立即打断他,要求改谈麦特·德拉吉;一位大众传播学者甚至预测,也许100年后,新闻奖将以现在在一些人看来声名狼藉的博客德拉吉的名字来命名。
博客是世上最容易的一个角色,进入壁垒为零,它的真正力量在于,可以让人们免费去做以前他们不得不花钱去做的事情。你不用在键盘上滴一滴眼泪,只要会发邮件,就可以成为博客。一旦每个人都成为博客,具备兼容和增值的素质,这个世界就彻底置换了。
相关链接
何为博客?
文·方兴东
博客(BLOGGER)概念解释为网络出版(Web Publishing)、发表和张贴(Post——这个字当名词用时就是指张贴的文章)文章是个急速成长的网络活动,现在甚至出现了一个用来指称这种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专有名词——Weblog,或Blog。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使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