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314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何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的教学中去,是传承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有意义的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文结合高职学生的文化现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中,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课程思政的抓手,并从建构课堂模式、丰富教学形式、开设专题研讨、开展国学讲堂等方面来探讨课程思政落实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语文;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242-02
  语文是工具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一门课程,高职语文教师不仅要讲述语文的基础知识,还要对教育对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渲染,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文化道德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文明的底蕴,中华魂的最好的素材,对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国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吸纳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各民族文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赋予课程深度的灵魂,使高职语文的教学体系更加完整。近年来,中央也以文件的形式专题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伟大事业,肯定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核心任务[1]。
  (二)学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逐步渗透并科学推进传统文化的课程进度,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设计并实施科学前导性的课程项目,加强校园及课堂文化环境建设,以点带面,协同其他部门有效推进多项举措,全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三)教师传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把思想教育和文化素质始终贯穿于所有课程中。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也高度重视,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高职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要全民融入高校教育甚至与教育相关的各个领域。教师则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其通过言传身教,对课堂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课堂教学中,从思想、行动上启发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我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紧密。因此,很多高职学生对外来文化凸显出学习热情,却忽略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续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史的传承和发扬。
  现状一,漠视经典,喜欢流行。当代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流行歌曲代代更迭,高职院校的学生们更喜欢新鲜特别的东西,流行的歌词、网红的句子、口水诗张嘴就来,但是对语文课本上的一些名言名句、诗词歌赋知之甚少,学生们就怕课上考背诵,把经典名句的记忆当作负担。00后的学生们会对网络小说或者是动漫更感兴趣,大多对中国的名著没什么浓厚的兴趣,甚至还有学生没有读过四大名著。
  现状二,遗忘传统,容易跟风。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对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了解不多,比如说元宵节为什么挂灯,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清明节为什么吃寒食等,大家都不是很清楚,每逢过节,商家大力宣传什么节日,学生们就热衷过什么节日,对于节日背后的文化,从不关心。
  现状三,提笔忘字,流于简单。电子时代,手机、电脑取代了很多东西。书信、收据、便条等过去经常使用的实用文体,高职学生却觉得非常陌生。不会使用成语,不知道名言名句的应用,不了解历史名人,不知道文学常识……这些现象比比皆是。
  这些现状都反映出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甚少,学生们的文化修养着实太过欠缺,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怀,这是高职院校教师们迫在眉睫的历史使命。
  三、高职语文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礼仪文化、语言习惯、风俗传统、思想观念等,这些都承载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思想观、价值观。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和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是建构现代教学体系的重要任务。教师们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的教学中去,从思想进行转变,落实课程思政。
  (一)建构课堂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作为语文通识课
  通识课与专业化教育相比,更重在“育”而非“教”。作为通识课,语文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作为高职院校的语文老师,需要根据大学语文教材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通过视频、音频或者图片,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气氛,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培养。比如试行“3+2+3”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三分钟,学生讲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课上积累两句最有意义的话;课后三句话,写出对这篇课文的感受。这个模式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对他们主动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有益的。
  (二)丰富教学形式,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
  可以鼓励学生课下排演教材上的故事,以故事开展内容的学习,对“听、说、读、写、演”等对高职语文的综合素质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最大效率地提高高职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在这些故事排演中,高职院校的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上还可以成语接龙、诗词吟唱、互接詩文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关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南宋的大诗人陆游爱饮酒也爱写饮酒诗。丰富的醉饮经历与深刻的生理体验,使其饮酒诗中的醉态和醉思描写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的醉态,既具多样性,又具层次感;既注重典型的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其中心内容是如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中国人民生活幸福美好。新时
2001年8月16日始,兵团计划委与兵团财务局选派部分同志赴农十师对184团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为期3天的调查.
为了建立健全大学生扶贫资助机制,文章审视了职业院校扶贫资助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职业院校扶贫资助机制的对策,即建立健全资助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价机制;精准定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