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开学第一课师生互动中发现问题:小学和初中的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存在重复现象。进一步分析“炒冷饭”的现象和原因,一是内容的区分度,难易度没有规定清楚,二是初中没有明确的课程标准。文章的重点是讨论如何把“冷饭”炒成“热饭”,分别从教师层面和教育规划者层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炒冷饭 课程标准 螺旋上升式学习 内容更新
(引子)开学第一课引起的思考:
面对初一新生,第一节课老师通常要了解一下学生的学习起点情况。
“你们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都学过哪些内容啊?”老师问。
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列举:“画图、打字、word、Excel、Powerpoint、网上搜索下载”,这几样几乎人人会,大家都很兴奋;
“Photoshop、flash”,有部分同学学过,学过的人开心,没学过的开始着急,课堂上乱哄哄;
“Frontpage”,只有个别同学会用,课堂上安安静静。
“你们想在初中阶段学到什么信息技术新内容呢?”老师接着问。
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自己想要学什么。
老师介绍:“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上涉及的要学习的软件有word,excel、Powerpoint 、Photoshop、flash、Frontpage等。”
“啊?为什么初中要学的许多内容是和小学是一样的?那有什么意思啊?”学生们嚷嚷。
教师也很无奈和迷茫:“这课怎么上?大部分时间要炒冷饭了。”
一、如何理解“炒冷饭”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夹缝中生存。由于各学段没有形成相衔接的、连贯的课程标准,导致课程开设的内容和层次五花八门。小学信息技术的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得不面临一个复杂的局面。
二、是什么造成“炒冷饭”
我国信息技术课是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的,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实施,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其内容涉及:获取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对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正确认识。
1.内容的区分度,难易度没有规定清楚
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从提出到现在已有五年左右的时间,我们来看一下目前学段间内容重复问题。由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不明确,小学与初中教学内容大量重复,初中与高中也存在同样的现象,比如“网上信息的获取”这部分内容,小学、初中、高中都有,内容的区分度,难易度没有规定清楚,再比如小学学习Powerpoint制作电子幻灯片,初中还要再学,导致老师有时“炒冷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初中没有明确的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不系统、不规范,怎么开?课程内容如何设定?这些在实际教学中都比较随意,教材的编写从内容到形式也是五花八门,所以面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定位我们一线教师也经常思考,也有诸多迷惘。高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课程标准,而初中还相对比较模糊,缺乏具体的指导,实际教学中我们只有向高中靠拢。
三、如何把“冷饭”炒成“热饭”
(一)思考教师层面
首先要把握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定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信息技术非常重视,他们的经验无疑对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长远的目标,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这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未来的发展,由此可知,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将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面对具体教学中的“冷饭”,该怎么炒呢?
1.不是技术的简单重复,而是技术的深层次学习和应用
细心的教师会发现,虽然有些时候是“炒冷饭”,但其实初中的教学目标相对于小学,已经从认识软件、学会操作,升华为软件的应用。例如:小学教worrd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软件进行文字的录入和编辑排版,初中的word是学会用软件制作作文选。有的时候,“冷饭”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有的时候,“冷饭”是一些教师人为造成的。故步自封在技术的传授中,就软件讲软件,那饭能不冷吗?
初中信息技术是怎样一门课程?在《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有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
对于在实际教学中学科面临的客观困境,我们可以采取的做法是:以学生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逐渐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既然这样,教师就不能局限在技术传授的观点里,而应转向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不仅仅是教技术,更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延伸
信息技术课程首先是一门技术课程,何谓“技术”?技术包含三层内涵:动手做的技术,即基本技能;如何做的技术,即设计和规划的技术;为何做的技术,即技术的思想和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出现丢失技术的现象,但如果我们面对“冷饭”时还是一味讲技术,不注意技术的提升和运用,那就是机械重复,学生怎会有学习兴趣!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概括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教学我们常常感到知识与技能目标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和达成,所以也在部分层面造成了“炒冷饭”容易,一些老师就愿意“炒冷饭”了,这样就忽略掉了其他两个目标。实际上,在“炒冷饭”中,要特别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相比而言,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一生的意义更加深远。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炒冷饭 课程标准 螺旋上升式学习 内容更新
(引子)开学第一课引起的思考:
面对初一新生,第一节课老师通常要了解一下学生的学习起点情况。
“你们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都学过哪些内容啊?”老师问。
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列举:“画图、打字、word、Excel、Powerpoint、网上搜索下载”,这几样几乎人人会,大家都很兴奋;
“Photoshop、flash”,有部分同学学过,学过的人开心,没学过的开始着急,课堂上乱哄哄;
“Frontpage”,只有个别同学会用,课堂上安安静静。
“你们想在初中阶段学到什么信息技术新内容呢?”老师接着问。
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自己想要学什么。
老师介绍:“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上涉及的要学习的软件有word,excel、Powerpoint 、Photoshop、flash、Frontpage等。”
“啊?为什么初中要学的许多内容是和小学是一样的?那有什么意思啊?”学生们嚷嚷。
教师也很无奈和迷茫:“这课怎么上?大部分时间要炒冷饭了。”
一、如何理解“炒冷饭”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夹缝中生存。由于各学段没有形成相衔接的、连贯的课程标准,导致课程开设的内容和层次五花八门。小学信息技术的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得不面临一个复杂的局面。
二、是什么造成“炒冷饭”
我国信息技术课是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的,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实施,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其内容涉及:获取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对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正确认识。
1.内容的区分度,难易度没有规定清楚
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从提出到现在已有五年左右的时间,我们来看一下目前学段间内容重复问题。由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不明确,小学与初中教学内容大量重复,初中与高中也存在同样的现象,比如“网上信息的获取”这部分内容,小学、初中、高中都有,内容的区分度,难易度没有规定清楚,再比如小学学习Powerpoint制作电子幻灯片,初中还要再学,导致老师有时“炒冷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初中没有明确的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不系统、不规范,怎么开?课程内容如何设定?这些在实际教学中都比较随意,教材的编写从内容到形式也是五花八门,所以面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定位我们一线教师也经常思考,也有诸多迷惘。高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课程标准,而初中还相对比较模糊,缺乏具体的指导,实际教学中我们只有向高中靠拢。
三、如何把“冷饭”炒成“热饭”
(一)思考教师层面
首先要把握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定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信息技术非常重视,他们的经验无疑对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长远的目标,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这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未来的发展,由此可知,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将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面对具体教学中的“冷饭”,该怎么炒呢?
1.不是技术的简单重复,而是技术的深层次学习和应用
细心的教师会发现,虽然有些时候是“炒冷饭”,但其实初中的教学目标相对于小学,已经从认识软件、学会操作,升华为软件的应用。例如:小学教worrd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软件进行文字的录入和编辑排版,初中的word是学会用软件制作作文选。有的时候,“冷饭”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有的时候,“冷饭”是一些教师人为造成的。故步自封在技术的传授中,就软件讲软件,那饭能不冷吗?
初中信息技术是怎样一门课程?在《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有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
对于在实际教学中学科面临的客观困境,我们可以采取的做法是:以学生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逐渐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既然这样,教师就不能局限在技术传授的观点里,而应转向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不仅仅是教技术,更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延伸
信息技术课程首先是一门技术课程,何谓“技术”?技术包含三层内涵:动手做的技术,即基本技能;如何做的技术,即设计和规划的技术;为何做的技术,即技术的思想和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出现丢失技术的现象,但如果我们面对“冷饭”时还是一味讲技术,不注意技术的提升和运用,那就是机械重复,学生怎会有学习兴趣!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概括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教学我们常常感到知识与技能目标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和达成,所以也在部分层面造成了“炒冷饭”容易,一些老师就愿意“炒冷饭”了,这样就忽略掉了其他两个目标。实际上,在“炒冷饭”中,要特别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相比而言,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一生的意义更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