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016-01
四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创伤,经手术或者手法整复达到良好的对位对线后便可出院。康复一般是在院外进行。若康复不良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下肢骨折因卧床的时间较长,护理问题较多,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引起肢体残疾。对于下肢骨折患者,应该如何进行家庭康复护理呢?
一、下肢骨折的家庭康复指导
全面评估。家庭随访护士在病人出院前1天回顾性分析病历,与病人、家属沟通交流,对病人出院时的疾病康复情况进行评估,内容涵盖不适症状、骨折愈合、肢体功能恢复程度、家庭环境、康复愿望、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社会状况等,有无其他的躯体疾病,有无并发症,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
家庭康复时间。一般来说,从出院日开始计算到出院后6个月结束,分为2个阶段,即近期与远期。近期是指出院后3个月内,开始每周1次,随后根据病人的需求,慢慢改为半个月1次。远期是指出院后3-6个月,每一个月1次。每次康复指导后详细记录病人的情况,调整护理干预措施。
功能锻炼。根据病人骨折的不同类型、出院时情况与动静结合康复要求,制定骨折不同时期的康复训练计划,督促病人实施。下肢骨折患者应该加强患肢肌肉收缩锻炼,在他人或者健肢帮助下,慢慢恢复骨折部位近、远端关节的活动,由被动活动慢慢过渡到主动活动,避免关节活动度下降。若病情允许可以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另外,配合理疗可以达到消肿与化瘀的目的,有助于形成骨痂,利于预后。后期骨折部位已经达到了临床愈合要求,骨性骨痂已经形成,骨骼伴有一定支撑力,患者开始负重行走训练,恢复各关节活动范围及肢体正常力量。功能锻炼过程中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可操之过急。
协调家庭关系。骨折患者家庭不和谐因素较多:第一,患者需要医治,家庭生活负担、经济压力重;第二,与家属所承担的其他社会较色形成冲突;第三,家属对疾病康复知识缺乏了解,感到照顾患者存在较大难度。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增加了家庭关系紧张感。对此,家庭康复指导中一定要协调好家庭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避免吵架、冷淡,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关于康复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讲解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讲解注意事项,获取家属的支持与理解,以便更好地照料患者。
自我管理。根据评估结果分析患者的心理,并且进行解释、指导等干预,消除其负面情绪。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看报读书、聊天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减輕紧张感,在允许范围内参与文娱活动,纠正认知偏差,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遵医用药,防治并发症,改善预后。
二、下肢骨折出院后自我管理
换药拆线。一般来说,术后伤口好的情况下回家后,可以找附近的医生帮助换药,术后3-4天换药1次,术后半个月左右拆线。如果伤口较长,超过20厘米,建议间断拆线,就是15天时拆线间断1根拆1根,3-4天后再将剩余缝线拆除。
功能锻炼。第一,关节锻炼。必须遵医嘱,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样,每次骨折医生的复位情况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术后若是没有石膏固定,可以进行足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的功能锻炼。若是胫腓骨骨折,踝关节锻炼会引起疼痛;股骨骨折,膝关节锻炼时会引起疼痛,这种现象实属正常。大多数情况下以第二天不会感觉疼痛肿胀等不适感为宜。足趾每天活动500-1000次,踝关节200-300次,膝关节锻炼活动100次左右,运动强度还是挺大的。但是,每天分成5组完成就不是很多。锻炼时自己要用力,感觉微痛为原则,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勿操之过急。第二,体力锻炼。一般拆线后可慢慢增加锻炼量及强度,避免天天躺在床上不活动,这样容易降低体力。1个月后,建议扶着拐杖,下地活动,恢复体力,患肢不负重便可。同时,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恢复体力,此后可扶着拐杖外出活动,稍微增加活动量,走1-2里路是可以的。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如偏食、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视、熬夜及抽烟等,预防骨不连。
及时咨询。骨折患者出院后也要和医生保持联系,有问题及时咨询医生,不可自作主张。术后6-8周复查1次,查看骨折愈合情况。
综上所述,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下肢骨折发生率一直较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如今,医疗水平不断提升,骨折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而出院后的康复指导成为一大重难点。一方面,需要随访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另一方面,需要患者自己进行自我管理,方可尽早恢复健康。
四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创伤,经手术或者手法整复达到良好的对位对线后便可出院。康复一般是在院外进行。若康复不良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下肢骨折因卧床的时间较长,护理问题较多,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引起肢体残疾。对于下肢骨折患者,应该如何进行家庭康复护理呢?
一、下肢骨折的家庭康复指导
全面评估。家庭随访护士在病人出院前1天回顾性分析病历,与病人、家属沟通交流,对病人出院时的疾病康复情况进行评估,内容涵盖不适症状、骨折愈合、肢体功能恢复程度、家庭环境、康复愿望、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社会状况等,有无其他的躯体疾病,有无并发症,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
家庭康复时间。一般来说,从出院日开始计算到出院后6个月结束,分为2个阶段,即近期与远期。近期是指出院后3个月内,开始每周1次,随后根据病人的需求,慢慢改为半个月1次。远期是指出院后3-6个月,每一个月1次。每次康复指导后详细记录病人的情况,调整护理干预措施。
功能锻炼。根据病人骨折的不同类型、出院时情况与动静结合康复要求,制定骨折不同时期的康复训练计划,督促病人实施。下肢骨折患者应该加强患肢肌肉收缩锻炼,在他人或者健肢帮助下,慢慢恢复骨折部位近、远端关节的活动,由被动活动慢慢过渡到主动活动,避免关节活动度下降。若病情允许可以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另外,配合理疗可以达到消肿与化瘀的目的,有助于形成骨痂,利于预后。后期骨折部位已经达到了临床愈合要求,骨性骨痂已经形成,骨骼伴有一定支撑力,患者开始负重行走训练,恢复各关节活动范围及肢体正常力量。功能锻炼过程中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可操之过急。
协调家庭关系。骨折患者家庭不和谐因素较多:第一,患者需要医治,家庭生活负担、经济压力重;第二,与家属所承担的其他社会较色形成冲突;第三,家属对疾病康复知识缺乏了解,感到照顾患者存在较大难度。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增加了家庭关系紧张感。对此,家庭康复指导中一定要协调好家庭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避免吵架、冷淡,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关于康复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讲解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讲解注意事项,获取家属的支持与理解,以便更好地照料患者。
自我管理。根据评估结果分析患者的心理,并且进行解释、指导等干预,消除其负面情绪。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看报读书、聊天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减輕紧张感,在允许范围内参与文娱活动,纠正认知偏差,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遵医用药,防治并发症,改善预后。
二、下肢骨折出院后自我管理
换药拆线。一般来说,术后伤口好的情况下回家后,可以找附近的医生帮助换药,术后3-4天换药1次,术后半个月左右拆线。如果伤口较长,超过20厘米,建议间断拆线,就是15天时拆线间断1根拆1根,3-4天后再将剩余缝线拆除。
功能锻炼。第一,关节锻炼。必须遵医嘱,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样,每次骨折医生的复位情况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术后若是没有石膏固定,可以进行足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的功能锻炼。若是胫腓骨骨折,踝关节锻炼会引起疼痛;股骨骨折,膝关节锻炼时会引起疼痛,这种现象实属正常。大多数情况下以第二天不会感觉疼痛肿胀等不适感为宜。足趾每天活动500-1000次,踝关节200-300次,膝关节锻炼活动100次左右,运动强度还是挺大的。但是,每天分成5组完成就不是很多。锻炼时自己要用力,感觉微痛为原则,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勿操之过急。第二,体力锻炼。一般拆线后可慢慢增加锻炼量及强度,避免天天躺在床上不活动,这样容易降低体力。1个月后,建议扶着拐杖,下地活动,恢复体力,患肢不负重便可。同时,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恢复体力,此后可扶着拐杖外出活动,稍微增加活动量,走1-2里路是可以的。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如偏食、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视、熬夜及抽烟等,预防骨不连。
及时咨询。骨折患者出院后也要和医生保持联系,有问题及时咨询医生,不可自作主张。术后6-8周复查1次,查看骨折愈合情况。
综上所述,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下肢骨折发生率一直较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如今,医疗水平不断提升,骨折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而出院后的康复指导成为一大重难点。一方面,需要随访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另一方面,需要患者自己进行自我管理,方可尽早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