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掌心飞翔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l1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欢喜地入睡,欢喜地醒来】
   郁林不知道,这世上到底有多少女孩子像她这样,年纪轻轻,容貌俊美,却每日活在对梦想的沉默渴望和现实的刻骨自卑之中。那种感受,沉重煎熬,无法言喻。
   郁林从小就知道,她漂亮,她是在“这丫头好漂亮”的赞美声中长大的。到了五六岁,年少的郁林也像所有女孩子一般,有了懵懂的爱美心思,常常在镜子中看自己那张圆润可人的小脸——皮肤白润、细腻、光洁,眼睛大而有神,睫毛长而浓密,挺挺的鼻梁,饱满红润的嘴唇,有乌黑长发。对着镜子眨眨眼睛,嗯,好看极了。然后,郁林会如童话中白雪公主那般,牵着衣襟,在屋子中央轻轻旋转片刻。
   不经事的年纪,总会为此单纯地欢喜片刻,欢喜地入睡,欢喜地醒来。
   只是,不经事的年纪好像总很短暂,一晃,郁林长成了瘦高的少女。
   少女郁林更加俊美,总让许多少年驻足。但郁林,已经不再为此有任何欢喜,也习惯了别人对她相貌的赞美,说时,郁林只是笑笑——已不再像小时候那么“自恋”地照镜子了,心思渐多,心事渐重。
   郁林变得寡言起来,只在偶尔的夜晚,她会在灯光下看着镜子中那张秀美面孔发呆,然后,将镜子翻转,轻轻叹息一声。有什么用呢?生活如此拮据、狭促、难堪……漂亮的面孔,更像一种讽刺。
   所以,长大之后,郁林再也没有提起过儿时总是挂在唇边“要当演员”的梦想。郁林已经知道,所谓梦想,也只是梦想,远在天际,和现实之间有着不无可逾越的界限。对于她来说,现实就是生存,是活下去。
   【生活简单,不乏温馨平静】
   郁林10岁之前,人生寻常,如所有南方小镇的人家一般,家境虽不富有,但也过得去。母亲有家传手艺,做绿豆粉条,在县城的饭馆和店铺有固定销路。所以,也有多余的一些钱来宠爱一个小女孩,比如零食、花裙子,比如偶尔去县城小公园的游玩……生活简单,不乏温馨平静。
   这种平静人生却在郁林10岁那年戛然而止。那个夏天的早上,和往常一样,一家三口吃过早饭,郁林去了奶奶家,父亲拉了满满一三轮车绿豆粉条,母亲坐在旁边,去县城送粉条。就在快到县城的一个路口,父亲的三轮车和一辆失控的大卡车相撞……
   那场车祸,让郁林失去了母亲,父亲的左腿留下了残疾。雪上加霜的是,肇事司机没有为车辆买保险,为买这辆卡车已债台高筑,虽然判了18万元的赔偿款,却无能力支付,亦无财产可执行。一年年拖下来,终究也只成了虚空。
   从那时起,郁林跟随着多舛的命运,跌入生活的困境。
   贫穷是必然的,残疾的身体让父亲失去很多工作机会,能做的,也只是跟着亲戚朋友的建筑队做一些杂活,收入仅够维持父女俩的生活。郁林记得,那些年穿的衣服,都是亲戚家孩子穿小了送来的。只有过年,父亲会给她买件新衣。
   自然,父亲也没有能力再娶。
   郁林是懂事的,知道生活的不易,很少跟父亲提任何物质要求,早早学会了做饭洗衣。只是,很多时候,也难免觉得委屈。看着同龄的孩子无忧无虑,郁林常常想,命运是不公正的吧?对她。活下去已经不容易,哪里还有多余的心思,再去碰触梦想呢?演员?想一想,郁林自己都笑自己不自知。
   【只能选择接受,不发出任何声音】
   这样的处境里,郁林也长大了,读完高中,考入一所师范学院——只为可以免去昂贵的学费。即便如此,郁林知道,她的生活费用,也足以让已经年过五旬、身体不便的父亲倾尽全力。
   好在这些年,亲戚也都眷顾他们父女,常常不动声色地给予一些帮助,比如考上大学后郁林用的智能手机,便是姑姑给买的。
   长大后的郁林,已懂得感谢和感恩,知道在人生的不幸里,她有自己的幸运。因为如此,如影随形的自卑也更加强烈。而在大学里,除了“容貌漂亮”的赞美,郁林听到更多的是惋惜。朝夕相处的室友,常常感慨郁林是“把这倾城容貌浪费了”,好友彤彤更喜欢时时同郁林开玩笑:“郁林,去演电影啊,很快就红了。”
   类似的惋惜、玩笑,郁林都只是笑笑,但每一次,心是微疼的。郁林再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当演员,是她懵懂时天真的戏谑,也是她种植在光阴里的梦想。也许是因为漂亮,也许与此无关,当郁林不再看镜子中的自己时,每一次面对电视剧中那些和自己同龄的女孩子,她那颗年少的心都会轻轻缩成一团——如果她能变成她们,该多好,哪怕只让心飞翔一次。一次就够了。可是,活在人生的夹缝中,她怎么敢说出口?若还有多余心力,郁林也愿意用来多做一份家教,能赚一点儿是一点儿。随着年纪渐长,父亲的腿脚也越来越不便利了,天冷时会疼痛,很多活都已经力不从心。
   这些都让郁林心疼:父亲的老去,父亲的身体,还有郁林自己。她心疼这么明艳的青春,都用来和生存对抗。郁林却只能选择接受,不发出任何声音。那么年轻的心,也就在这样的人生中早早沉寂下去。
   【用心灌溉,直至发出青青嫩芽】
   暑假前夕,接到那个叫李佳的副导演打来的试镜电话,郁林以为是有人搞恶作剧。直到对方准确地询问“你是不是郁林?忧郁的郁,树林的林”,郁林才愣怔了一下,然后,说:“对,我是。”
   电话里,郁林听到李佳笑了笑,说:“那就没错,我找的就是你。”
   随后,李佳简短说明情况:即将开拍的一部宫廷戏,因为定好的一个女配角临时有事,所以,他希望郁林能去试一试。李佳说:“听你父亲说,你很热爱表演,而且,你的长相也很符合我们的要求。”
   郁林彻底愣住,因为震惊而不可置信,语无伦次起来:“我……我爸他……你们……”
   李佳又笑起来,“把你的身份证号码发给我,我给你订机票,等你过来再细说。”
   当天晚上,在横店影视城的一处拍摄基地,郁林见到了电话中年轻的副导演李佳和剧组其他人员,还有她非常熟悉的几个明星。然后,郁林见到了已经快半年没有见面的父亲。
   郁林入学后,一直没有回家,周末都去做家教了。只是隔上一小段时间,父女俩会通一次电话,内容也非常简单,无非是父亲问她“吃得怎样?生活习惯吗?注意安全”之类的话,家常、短暂。在这样的生活里,亲情已很少用语言去表达,已经成为心照不宣的习惯。但是郁林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父亲。之前,父亲从来没有说过,只说还在小镇做零工。
   父亲更瘦了,穿一件宽大的打了补丁的蓝色长袍——刚刚扮演群众演员,还没有来得及换衣服。郁林才知道,就在她去省城读大学之后,父亲便来了横店。
   是的,这么多年,父亲始终知道女儿心里,藏着一个梦想,也始终惭愧于是自己的无能让女儿的梦想折翼。普通的他,不知该怎么帮助女儿,后来,无意中听工地的老板说起在横店做群众演员的那些人,于是父亲动了心,去了横店。
   父亲开始在这里争取任何一个群众角色:被城管追赶的残疾小贩、被“日本鬼子”打骂的百姓、被主子呵斥的奴才、穿行于尘土中的农民工……左腿的残疾反倒使父亲能接到有特殊要求的角色。而每一次,不论在哪个剧组,角色的出现有几秒钟还是一刹那,父亲都会“厚着脸皮”把郁林的照片想方设法递到导演跟前——离开家时,父亲洗印了几百张郁林的照片。然后那一天,在此剧中充当众多太监中一个的父亲,把郁林的照片给了李佳。机缘巧合,正在为一个配角发愁的李佳,看到郁林,眼前一亮。
   父亲说:“林林,他们都说你漂亮,一定会有机会的。你看,他们说准了吧。”
   父亲口中的他们,是和父亲一起漂在横店、为生存或梦想奔波的那些群众演员。
   郁林却说不出一个字,她已哭得不能自已——这么多年,郁林自卑于梦想的可望不可即,一直低低地蛰伏在命运的尘埃里;这么多年,父亲从来没有对她说过,她也从来都不知道,身体残疾的父亲,一直把她的梦想小心翼翼地捧在掌心,用心灌溉,直至发出青青嫩芽。
   伸出手,郁林将父亲拥入怀中。就在这一刻,泪流满面的郁林,有一种飞翔般的轻盈,那是梦想实现的飞翔,无关结果。
   编辑 / 杨世莹
其他文献
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矩形刚架整体刚度矩阵的集成技巧,为矩阵位移法求解矩形刚架的各种计算,提供了分析思路。
2011年春节,天寒地冻。对于张受同来说,再冷的天也没有自己内心冰冷。因为在外欠了50万元的高利贷,债主逼得张受同家里鸡犬不宁,他只能靠东躲西藏过日子。   时年45岁的张受同是安徽宿州一个建材商人,因为几次不成功的投资和资金周转不灵,他借高利贷欠下了50万元的巨债,债主连日追债,令他心乱如麻。2011年大年初五,因为在家无法待下去,张受同和几个老同学一起喝酒,以解自己内心的烦闷。   席间,
本文以铁煤集团有线电视网络平台为基础,介绍有线电视技术发展方向,最终实现多功能多业务的综合信息网。针对有线电视开展的宽带业务、前端需要的宽带设备平台,分析了宽带业务的
期刊
如今很多孩子只能听赞美之词,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有的孩子外表高傲,内心脆弱,敏感多疑;只能接受成功,不能面对失败,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有极端的举动,甚至轻生……这就是所谓的“蛋壳心理”,脆弱是它的本质。这种心理,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极大的危害。   不当的家庭教育,是导致“蛋壳心理”产生的最根本原因。作为父母,谁也不愿意让孩子经历苦难,尤其是那些在艰苦岁月中长大的父母更是不想让孩子吃苦。因此,做父
EPG——电子节目指南是数字电视中使用率最高的一项业务,本文介绍了EPG的概念、内容、实现方法及在用户端的表现形式,对DVB中的SI表的描述机制也做了说明,并举例分析了EIT表涉及
根据弹性力学全逆解法,对矩形截面梁的主要边界上受三次多项式分布压力,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应力函数模式,运用此应力函数可以求解矩形截面梁受任意三次多项式分布载荷时的应力分量
2015年1月22日中午,在《武林外传》中饰演“吕秀才”的著名演员喻恩泰在微博上晒出刚刚领取的结婚证与登记照片。一个是影视圈内有名的才子,一个是卫视的“旅游一姐”,他俩是如何相识相知,并最终牵手成功的?溢满蜜意浓情的两年里,又发生了怎样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驴友”搭讪,“旅游一姐”不来电   2012年3月末的一天,史林子的心情就像当地天气一样晴朗。在泰国曼谷,她与同事们紧张地工作了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