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紫癜50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y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同时加用自拟紫癜汤50ml,每日1剂,分2次口服。结果:本组病例共50例,均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愈35例,好转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紫癜方法简单,疗效确切,且无应用激素引发免疫力低下等诸多不良反应,故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关键:词小儿紫癜 中西医结合治疗
  
  紫癜亦称紫斑,是春秋之季的多发病,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祖国医学归属血证范畴。《诸病源侯论·患斑毒病侯》云:“斑毒之病,是热气入胃,而胃主肌肉,其热挟毒蕴积于胃,毒气熏发于肌肉,状如蚊蚤所螫,赤斑起,周匝遍体。”且此类疾病多易复发,治疗较难,笔者应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本病50全,疗效可靠,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特发性血小板紫癜,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15岁,急性型32例,慢性型18例。轻度35例,中度14例,重度1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的23例,无明显诱因的27例。病例选择参照《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予以诊断分型。
  治疗方法:①西药: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用青霉素或红霉素,大量维生素c及止血类药物,临床多选用云南白药。②中药:自拟紫癜汤。方剂组成:黄芪10g,阿胶5g(烊化),当归5g,花生衣3g,生地炭10g,仙鹤草10g,陈皮5g,云南白药0,5g(冲服)。水煎取汁50ml,每日1剂分2次口服(药量可因小儿年龄、体重不同加减)。加减:气不摄血型重用黄芪加党参、白术,外感风热合用银翘散加减,阴虚火旺加知母、黄柏,血热妄行加丹皮、紫草,血瘀明显重用当归、加丹参、桃仁、三七粉,脾肾虚寒加附子、肉苁蓉等(不用激素及输血)。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100×109/L以上),停药以后随访半年未复发。②好转: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数恢复正常范围,经停药随访半年后,由其他原因导致复发。③有效: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计数有所回升或正常,停药后病情复发。④无效:治疗1个月后病情无好转或中途放弃治疗。
  
   结果
  
  本组皆以治疗1个月疗效评定标准时限,50例中痊愈35例,好转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
  例:患者,男,5岁,2007年2月26日因四肢皮肤青紫斑点伴鼻衄10天初诊,患儿10余日前有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经我院诊断为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患儿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咽痛,低热,纳呆,便溏,时有鼻衄,四肢皮肤散在大小不等的瘀斑,以下肢为多,不碍手,压不褪色,舌质淡,舌尖红,苔薄黄,脉浮略数。T 38.0℃,P 118 次/分,R 25次/分。咽充血,心肺正常。肝、脾无肿大。WBC 11.5×109/L,N 0.73,Ly0.27,P11 50×109/L,BT 8分,CT4分。西药给予5%的葡萄糖100ml,诺塞林1.0g,每日2次静滴,维生素c 0.2g,每日3次口服,未予激素与输血。中医辨证为小儿脾不摄血,外感风热,治当被气摄血,疏风清热。药用:金银花30g,连翘15g,桑叶10g,黄芪10g,阿胶3g(烊化),当归5g,生地炭10g,花生衣3g,仙鹤草5g,陈皮3g,云南白药3g(冲服)。水煎取汁50ml,每日1剂,分2次口服。连用4剂,发热、咽痛、鼻衄消失,四肢皮肤紫癜变浅,舌淡、苔薄白,脉稍弦,治以健脾和血为主,上方去金银花、连翘、桑叶,加党参8g,白术5g,连用7日,紫癜消失,面色红润,食欲渐增。3月8日查WBC 7.6×109/L,N50,Ly 50,Plt 104×109/L,效不更方,上方研药装胶囊,含生药约1g,每日3次空腹口服。1个月后停药,复查Plt 120×109/L。随访半年病未复发。
  
  讨论
  
  《灵枢·决气篇》:“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并明确指出“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证明了血源于水谷精微,化生于脾,藏于肝,心主血脉,而血行于脉中,从而营养周身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血之所以在脉道之中,不溢于脉外,除上述三脏有密切关系外,气的统帅非常重要。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气血平衡,则病不生。若因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等致人体气血失去平衡,血溢于经脉之外,而发生血证。本病是以气不摄血为根本病机。因此组方原则以益气摄血为主。故方中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摄血。药理试验发现黄芪能刺激骨髓造血,另外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因此对预防和控制感染起着重要作用。阿胶滋阴补血止血,其止血作用与改善体内钙的平衡、促进钙的吸收、使血清钙略增高有关,因其性滋腻,故量宜小。生地炭清热凉血止血,其提取物可促进血液凝固而有止血作用。花生衣收敛止血。能对抗纤维蛋白溶解,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的功能,缩短出血时间。仙鹤草的醇浸出液动物试验有增进血液凝固及增加血小板等作用。当归养血活血,可刺激骨髓造血。云南白药既能止血又能活血,使血止而不致留瘀,少佐陈皮和胃以防诸药滞碍胃纳。诸药相伍,共奏益气摄血之效。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紫癜方法简单、疗效确切,且无应用激素引发免疫力低下等诸多不良反应,故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歪鼻矫正术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歪鼻求术者鼻骨支架进行截骨改形,松解外在及内在牵拉力量,复位鼻骨,重塑鼻支架。结果:在黏骨膜上进行截骨重塑鼻骨支架,获得较好效果。所有求术者创伤小,无医源性意外创伤。术后随访1~12个月,鼻轮廓改善满意。结论:黏骨膜上歪鼻矫正术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关键词:骨膜上 歪鼻 鼻整形    资料与方法    2004~2007年共收治歪鼻求
期刊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性症状为早饱、餐后饱胀、腹胀以及恶心甚或呕吐等,同时患者无器质性、代谢性及功能性疾病。我们根据中医辨证,运用疏肝健脾、行气活血法结合西药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纳入病例:FD的诊断参照罗马Ⅱ标准。选择:①持续性或反复性出现以上腹部为中心的疼痛或不适;②症状与排便和(或)粪便性状改变无关;③上述症状在近12个
期刊
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0月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全部急性脑梗死均为首次发病,起病72小时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并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治疗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5~75岁,平均61.5岁,合并高血压者12例,糖
期刊
凡经常不易入寐,人寐时间短或寐不深熟,或连续梦境,均可作失眠论治。失眠的原因很多,有因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心神失养而致,或因惊恐,房劳伤肾,以致心火独炽,心肾不交,神志不宁;有因体质素弱,心胆虚怯,情志抑郁,肝阳扰动,以致饮食不节,脾胃不和亦能导致失眠。本人主要对心脾亏损和肝阳上扰型的60例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    本组60例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20~80岁,病程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下宫颈病变的改变,病变的活检定位,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的适应证,疗效观察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78例经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检查。阴道镜检查及部分宫颈多点活检,初步诊断为不同类型宫颈病变而采用LeeP刀手术切除,标本均送病理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远期继发出血量,持续时间及术后疗效。结果:278例均获随访1~3年,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病变一次性成功98.
期刊
我院门诊自2005年8月~2008年8月期间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乳腺增生症患者统计300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临床诊断乳腺增生症,通过症状、体征、B超等综合检查诊断300例,年龄17~58岁,其中28岁到40岁186例,占总发病率的62%,单侧241例,双侧158例,结节型98例,其中手术切术24例,片块型202例;结节型直径多数为2~5cm。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应用低温射频消融下鼻甲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确诊患者在局麻下行低温等离子鼻甲消融术。结果:主观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8.3%。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良好,方法简单,视野清楚,创伤小,出血少,病人痛苦轻。  关键词:内镜 等离子 消融术 慢性肥厚性鼻炎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8月收治慢性肥厚性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4~2008年常规治疗1周以上无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并随访的外阴瘙痒病人320例,年龄16~62岁,平均30岁;已婚289例,未婚31例;病程1周~15年,平均75天。来院后常规询问病史,均有明显自我症状,外阴及阴道瘙痒,了解瘙痒的性质程度及既往用药史,所有病例均依据《妇产科学》(第四版教材)拟定,典型病例根据临床特征确诊,不典型病例常规做阴道镜检查:取阴道后穹隆处
期刊
关键词:院内感染 易感因素 预防对策    资料与方法    2006年6月~2007年6月收住1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45例,院内感染发生率3.75%。病原学检查阳性者:肺炎克雷伯杆菌16例,真菌(热带假丝念珠菌、白假丝念珠菌)13例,大肠杆菌7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4例,大肠埃希菌1例。  原发病与院内感染的关系见表1。  院内感染与年龄的关系:≤30岁287例,院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入院当日即采静脉血测定胆红素值,对照组常规给予西药及给予蓝光照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退黄中草药。药物组成:菌陈5g。栀子3g,柴胡3g,丹参2g,甘草1g。水煎服,日服1剂,共4~6剂。两组病例均在治疗72小时采静脉血测定胆红素值、记录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时间。结果: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