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学误区 打造“轻负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ir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和学生双向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新课程实施以来,有些教师在实践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却走进了一些教学误区,这些教学中的“瓶颈”制约了课堂教学效能的发挥。本文将针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教学误区,结合实际的课堂课例,提出切实可行的提高课堂效益策略。
  关键词:历史教学误区;轻负高效;策略
  打造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益,就是要通过改变教师“教”和学生的“学”,高效高质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遗憾的是,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有些历史教师也走入了一些教学的误区,把历史课程教学带入低效和负效,发现、反思、并最终走出这些误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终身的价值追求。
  一、 教学活动去形式化,打造充满历史味的课堂
  開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的确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但有一些赶时髦、走形式主义的教学活动只能形成课堂表面的热闹,无法将教学目标落到实效。
  【课例】 一位教师在教授七上历史与社会《世界大家庭——国家和地区》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了小组PK赛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运用三个环节:环节一:和贝贝PK——识国旗,认国家,找位置。环节二:帮贝贝释疑——划国界,知领土,明主权。活动三:帮贝贝解惑——分国家,找差异,明分布;让我印象很深的是教师问道:“你们喜欢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学生答:“小组竞赛”;教师又问:“答错不要不扣分?”学生答:“不要”,教师问:“谁来主持啊?”,学生说谁谁谁;……所以整节课听课老师只看到了学生积极地参与和精彩的表演,但由于教师细节上的控制不力,整节课不仅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辨识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
  【反思及对策】 我们怎样才能设计出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切实有效的课堂活动呢?
  1. 设计教学活动的前提是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我们教师在设置教学活动时,应该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发展来做设计。
  2. 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拓展性。教学活动不是凭空而来的一个花哨的表演,而应该落实于解决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如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等。
  3. 教学活动的预设要周密,分工要明确。在以学生为主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给小组各成员明确的分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而教师也不能闲而无事,要给予学生充分关注和指导。
  二、 摈弃课程资源滥用,开发切实有效的教学资源
  课程资源也叫教学资源,包括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图片、文字、图表等教学素材。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更不能等同于课程本身”。
  【课例】 一位新教师在教授历史与社会七上《傍水而居——水乡孕育的城镇》时花了很大的工夫搜集了许多精美的江南水乡的照片,在课堂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就让学生观赏图片;一节课听下来,不要说学生,连笔者注意力都全放在图片欣赏上。水乡孕育的城镇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太湖流域城镇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能描述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态。为什么我们教材不选那些美轮美奂的图片,而选择两幅朴实无华的图片呢?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教材《图4-15水乡景观》反映出水乡居民的生活、住、行与水的联系;而教材《图4-16水乡城镇化》反映出现代水乡和过去水乡在住宅、交通、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所以课本插图看似普通,却承载了丰富的信息。
  【反思及对策】
  1. 课程资源使用首先要遵循的目标性原则。开发课程资源在选择上,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需要来选择课程资源,合理地进行取舍。
  2. 理解教材编写的结构和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和编排顺序进行恰当的取舍和调整,真正走向“用教材教”。
  3. 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该注重多种感官配合。我们一般在选用教学资源时往往只调动了学生的眼睛、耳朵等感官;实际上学生的嗅觉、触觉等学生的自身感受也可以作为课程资源进行开发。
  三、 减轻对现代信息技术依赖,让传统板书画龙点睛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等多种媒介的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素材,重现历史场景,增强对历史的感悟和体会。但在现在的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师存在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具的问题。
  【课例】 一位教师在教授八上历史与社会《新的大一统》时,在讲到汉武帝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制作课件时全部用了电视剧《大汉天子》中黄晓明的剧照,这样做仅仅是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却严重违背历史史实。一个成功的案例是一位教师在教授《秦朝一统》时,富有创意的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在黑板上排列成了一个“法”字,不仅有效梳理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还突出了他施政所采用核心思想——“法家思想”。
  【反思及对策】
  1. 把握多媒体技术使用的“度”。新的技术永远不能代替教育本身,只能为思想服务;课堂不应该被多媒体所操纵。多媒体教学只是课程资源中的一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教师采用适当的多媒体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
  2. 重视传统板书的设计和书写,让教学落到实处。板书设计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教师遵循科学的原则,从教学的知识性、逻辑性、艺术性精心设计。板书既要勾画出教学知识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也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性,便于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和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轻负高效的有效教学是教育永恒的价值追求,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而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者是教师,所以我们所有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思考、不断追寻,才能真正引领自己的课堂走向优质、轻负、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M].2011年12月28日颁布.
  [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赵路,浙江省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具体学习感受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以及经验。因此,课堂中情景教学开展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情景教学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于所学地理知识的实际感受,在此基础上对于地理的学科建立一种较为立体的认知。此外,情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程度,有效的提升课堂效率。基于此,本文就高中地理课堂开展情景教
摘 要:历史学科重视知识与能力的高度合一,历史知识掌握和分析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重视历史事件的内在规律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教会会学,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历史教学中知识和能力把握和实现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有效地课堂教学的核心。  关键词:历史教学;知识与能力;有效性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传统的
摘 要:提升地理教学成效,需要紧扣课堂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流程,针对地理教学存在不足进行改进,引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堂开展热烈互动,及时检测学习情况,并自主梳理学习成果与技巧,促进学生地理素养提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流程;优化分析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工作中,如何优化流程使其更加贴近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基础,促进教学成效提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广大教师应当深入分析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
摘 要:历史学科素养是学生们学习历史必备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其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取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反映,还在不确定的生活情景时分析,发现,提出,解决,交流表现出来的综合性的品格,前提是还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基础性的详细准确的了解历史学科,就要从几个点出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本篇文章讲述了历史学科素质下的历史学科的命题设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