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刚开始上高三的时候,为了让女儿能得到所谓“创造性教育”的训练,便送去美国读书。而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美国教育的“创造性”,竟会使我这个远在万里之外的父亲一度寝食难安。
高中像是上大学
仅仅十几天过去,女儿就发来“紧急求援”邮件,一连十几个惊叹号。女儿从未学过美国历史,把一本英文的美国历史读一遍,至少也要個把月。“区区200年历史,有多少东西呢?”我安慰女儿。可是一看美国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就傻了。这是中学生的作业吗?
作业是写一篇关于“公民权利”的研究论文。面对这个作业,我深感惭愧。说起来,我对美国历史算得上熟悉,至少读过几十本名家专著,多位美国总统的大部头传记。但这寻常作业却让我“晕菜”了。
在两三天的时间里,我生平第一次开始“研究”美国历史。我的书房里摆满了一本本夹着许多纸条的美国历史著作、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美国读本》之类的原始文献。行文时,我对材料取舍颇费踌躇,反复推敲观点,从早上一直写到深夜。此时,女儿在大洋彼岸竟一次性借了10本书,也在疯狂阅读。
后来,女儿说她的论文中“部分”采用了我的观点,但结构对她很有启发:“原来论文是这么写的啊。”我们都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美国老师的“判决”。
老师的评语下来了:“极其努力的论文。”这个评语让我和女儿都兴奋不已。
我以为这种难度的作业不会太多,可“求援”邮件一个接着一个。有两个作业,让我重读了一遍《林肯传》和《南北战争史》,捎带把菲律宾史也过了一遍。按中国的标准,我认为,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对此也会感到费劲。女儿吃得消吗?
女儿在邮件里说:“菲律宾问题属于我们学的‘帝国主义和进步主义’一章中的一个问题。我们也有教科书,但老师从来都是让我们回家看。他上课有时给我们放录像,讲的都是教科书上没有过的内容。作业就是给我们好多材料去读,然后回答问题并找重点,还通过让我们做一些有意思的作业来记住知识。比如自己编填词游戏,画时间线,和同伴一起完成地图、海报之类。工作量特别大,但我很有兴趣。”
制作家谱来寻根
正当女儿的“求援”邮件开始稀疏的时候,我突然又接到一个“鸡毛邮件”,看到美国学校里竟有这样的作业:制作你的家谱,写出从高祖父至你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和生卒年份。
这个作业不仅让我,也让我的朋友们大为感叹,这是在培养“寻根”意识呀,别忘了“你从哪里来”。
无奈,我们全家开始“总动员”,依据一份不够完整的家谱,开始做“作业”。
直到这时我才发现,中国的家谱记男不记女,家族的女性稍早一点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以姓氏记之,到嫁出去就“消失”了,而且,没有生卒年份。幸亏女儿的爷爷凭记忆一个个推算出是道光多少年、咸丰多少年、光绪多少年什么的,奶奶则抱着一本中西二千年对照历找出公元年份。最后,由女儿的二叔汇总合成。
当我看到这份写着密密麻麻姓名的家谱时,一种家族的历史感油然而生。
当我把这份作业传到美国后,女儿大为兴奋,竟说还要再还原为中国朝代纪年,“我要用中国文化镇老师和同学一下。”因为她还要解释什么是中国纪年以及为什么中国传统“记男不记女”。所有这些,都要画在一张大纸板上。为此,女儿忙得几乎一夜没睡。
第二天,同学们的作业摆在班里,互相观摩,惊叹声此起彼伏。老师走到我女儿身边,拿起这份特殊的作业说:“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份。”然后,开始结结巴巴地念那些拗口的中国名字。
(闭蔚榛摘自《特别关注》)
高中像是上大学
仅仅十几天过去,女儿就发来“紧急求援”邮件,一连十几个惊叹号。女儿从未学过美国历史,把一本英文的美国历史读一遍,至少也要個把月。“区区200年历史,有多少东西呢?”我安慰女儿。可是一看美国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就傻了。这是中学生的作业吗?
作业是写一篇关于“公民权利”的研究论文。面对这个作业,我深感惭愧。说起来,我对美国历史算得上熟悉,至少读过几十本名家专著,多位美国总统的大部头传记。但这寻常作业却让我“晕菜”了。
在两三天的时间里,我生平第一次开始“研究”美国历史。我的书房里摆满了一本本夹着许多纸条的美国历史著作、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美国读本》之类的原始文献。行文时,我对材料取舍颇费踌躇,反复推敲观点,从早上一直写到深夜。此时,女儿在大洋彼岸竟一次性借了10本书,也在疯狂阅读。
后来,女儿说她的论文中“部分”采用了我的观点,但结构对她很有启发:“原来论文是这么写的啊。”我们都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美国老师的“判决”。
老师的评语下来了:“极其努力的论文。”这个评语让我和女儿都兴奋不已。
我以为这种难度的作业不会太多,可“求援”邮件一个接着一个。有两个作业,让我重读了一遍《林肯传》和《南北战争史》,捎带把菲律宾史也过了一遍。按中国的标准,我认为,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对此也会感到费劲。女儿吃得消吗?
女儿在邮件里说:“菲律宾问题属于我们学的‘帝国主义和进步主义’一章中的一个问题。我们也有教科书,但老师从来都是让我们回家看。他上课有时给我们放录像,讲的都是教科书上没有过的内容。作业就是给我们好多材料去读,然后回答问题并找重点,还通过让我们做一些有意思的作业来记住知识。比如自己编填词游戏,画时间线,和同伴一起完成地图、海报之类。工作量特别大,但我很有兴趣。”
制作家谱来寻根
正当女儿的“求援”邮件开始稀疏的时候,我突然又接到一个“鸡毛邮件”,看到美国学校里竟有这样的作业:制作你的家谱,写出从高祖父至你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和生卒年份。
这个作业不仅让我,也让我的朋友们大为感叹,这是在培养“寻根”意识呀,别忘了“你从哪里来”。
无奈,我们全家开始“总动员”,依据一份不够完整的家谱,开始做“作业”。
直到这时我才发现,中国的家谱记男不记女,家族的女性稍早一点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以姓氏记之,到嫁出去就“消失”了,而且,没有生卒年份。幸亏女儿的爷爷凭记忆一个个推算出是道光多少年、咸丰多少年、光绪多少年什么的,奶奶则抱着一本中西二千年对照历找出公元年份。最后,由女儿的二叔汇总合成。
当我看到这份写着密密麻麻姓名的家谱时,一种家族的历史感油然而生。
当我把这份作业传到美国后,女儿大为兴奋,竟说还要再还原为中国朝代纪年,“我要用中国文化镇老师和同学一下。”因为她还要解释什么是中国纪年以及为什么中国传统“记男不记女”。所有这些,都要画在一张大纸板上。为此,女儿忙得几乎一夜没睡。
第二天,同学们的作业摆在班里,互相观摩,惊叹声此起彼伏。老师走到我女儿身边,拿起这份特殊的作业说:“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份。”然后,开始结结巴巴地念那些拗口的中国名字。
(闭蔚榛摘自《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