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41-01
长期卧床重病患者因局部受压,可并发褥疮。褥疮多发生于肩胛、腰骶、枕、肘、和足跟等处,虽病在局部,但与整体情况密切相关,如患者可能有高热昏迷,中风偏瘫或全身衰竭。故在护理褥疮是必须加强全身的护理,即根据不同病种采取措施,调整与改善机体的全身状况,以促进局部溃疡的痊愈。褥疮严重时亦可影响全身情况,临床上也曾经出现过原发病已治愈,但由于褥疮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事例[1]。因此又必须重视褥疮的局部护理。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2岁,中风浅昏迷,左侧肢偏瘫,大小便失禁。左肩胛有2×2cm褥疮,右骶部有3×3cm褥疮,均已溃烂,有白色稠浓,气腥,基底肉色淡紫,从气虚瘀腐、虚实夹杂辨证,先以1%矾水清洗创面,再用生理盐水,覆盖敷料,每日换药一次,同时内服补气化瘀之品。五日脓尽,疮面转红,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疮面,敷上生肌膏,每日一次。疮面渐愈,又五日痊愈。
2 对褥疮局部的辩证方法
2.1辨疮色:红泽为佳;绛红为郁热;色紫为淤;色淡为气虚;紫晦不泽为正虚瘀阻,预后较差。
2.2辨脓液:必须辨清浓之色、质、气。脓宜稠不宜清。稠为正气较充,稀为正气虚弱;若先出黄稠脓,次出黄滋水,为将敛之佳象;若脓转厚为体虚渐复;反之由厚转稀为体质渐衰,一时难敛;若脓如米泔,色晦腥臭,为气血衰竭之败象。脓宜明净不宜污浊。色绿黑而稀薄者,为蓄毒已久,有损及筋骨之虑。脓宜淹气而不宜滃气。略带腥气为顺象;秽臭不堪为逆象。此外,在褥疮护理过程中,或有局部奇痒者,多为护理不善,脓区不洁,或因药物致敏等所致。但褥疮收敛,皮肉间微痒则为正常现象[2]。
3 褥疮的辨证施护
3.1气滞血瘀证:病发部位之皮肤初为淡红色。大小随部位不同而异,隐于皮下,不痛,但局部皮肤感觉迟钝或麻木,继则肤色逐渐变紫。此多为褥疮之前驱期,因局部长期受压,影响气血运行所致。护理应予行气活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如勤翻身,局部搽红花酒精、按摩、搽红花樟脑粉,局部垫以气圈、棉圈或泡沫塑料垫等。另外尚可采用艾条灸局部,每日2次,每次5~10分钟;用白芷30g,山奈30g、徐长卿30g、川椒15g\,煎水取汁,浸湿毛巾,热熨局部,每日2次,每次5分钟。
3.1.1 瘀腐热郁证:局部皮肤紫色,渐趋溃破,浸及肌肉,腐烂坏死形成溃疡。
3.1.1.1皮损期:疮面色鲜红为正气尚充,内蕴热毒,可先以银花甘水草洗,再涂以白笈黄连液,每日2次;疮面紫红为气滞血瘀,可轻按摩疮面四周的正常皮肤、肌肉5分钟,再以红花甘水草冲洗皮损部分,最后涂以白芨黄连液,每日2次;疮面渗液多者为湿重,以1%矾水洗后涂以白芨黄连液,每日2次;疮面较干着为津亏,可用银花甘水草洗后,涂搽蛋黄油或麻油调青黛散,每日2次。
3.1.1.2肉损期:疮面稍凹边缘微肿,中央生黄、绿色脓液,质稠脓臭,为热毒蕴结,营血失清,先以1%矾水清洗疮面,以脓液清除,疮面微渗血为度;后撒以二宝丹盖以敷料,每日换药一次;若疮面深陷,则以二宝丹纱布填紧,再盖上敷料。若脓将尽,则清创后撒以“九一丹”;如脓已尽,则清创后涂以生肌玉红膏,再盖上敷料。
3.1.2气虚瘀腐证:
3.1.2.1虚实夹杂型:局部皮肤色淡紫,疮面塌陷,上盖稀白脓液,气腥或无臭,先以1%矾水清洗疮面,再敷以葱白糖泥,须使之布满疮面,周围较疮面大1cm,厚度约0.2cm,上面盖以敷料,每日一次。
3.1.2.2气虚挟湿型:疮面无脓,但多渗液,久不收口,先用绵白糖轻柔疮面至,微渗血,再用生理食盐水清洗,然后用凤凰衣盖贴疮面,注意将边缘处贴实,最后涂以生肌白玉膏,每二日换药一次。
3.1.2.3气虚寒淤型:疮面淡紫,有清稀滲液少许,同时患者有全身怯寒,四肢不温等。先以绵白糖轻柔疮面,微渗血,再用生理食盐水清洗,另加艾条灸疮面10分钟,最后敷以生肌白玉膏,覆盖敷料,每日换药一次。
3.1.2.4.气虚津亏型:疮面淡紫而较干,久不收口,先以生理食盐水清洗疮面,再涂以蛋黄油,覆盖敷料,每日换药1~2次。
4 总结
根据临床观察,褥疮的共性为瘀,瘀血贯穿整个发病的过程,故必须突出通瘀护理[3],如勤翻身、各种按摩、热熨以及外用搽敷之剂,内服化瘀之品等,皆为共同之措施,而保持床单平整、松软、干燥与清洁等则又是共同的预防措施。但由于致病因素、体机反应性以及部位等不同,褥疮表现亦有寒、热、虚、实之不同,必须辩证施护。
参考文献:
[1] 李浩然.对褥疮的辨证施护[J].中华护理杂志,1983,30(5):6.
[2] 祝佩伦,许素芹.褥疮的辨证施护体会[J]. 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14(12):15.
[3] 张素红,郇丽丽,范雪燕.褥疮的辨证施护[J].辽宁中医杂志,2003,46(6):507.
长期卧床重病患者因局部受压,可并发褥疮。褥疮多发生于肩胛、腰骶、枕、肘、和足跟等处,虽病在局部,但与整体情况密切相关,如患者可能有高热昏迷,中风偏瘫或全身衰竭。故在护理褥疮是必须加强全身的护理,即根据不同病种采取措施,调整与改善机体的全身状况,以促进局部溃疡的痊愈。褥疮严重时亦可影响全身情况,临床上也曾经出现过原发病已治愈,但由于褥疮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事例[1]。因此又必须重视褥疮的局部护理。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2岁,中风浅昏迷,左侧肢偏瘫,大小便失禁。左肩胛有2×2cm褥疮,右骶部有3×3cm褥疮,均已溃烂,有白色稠浓,气腥,基底肉色淡紫,从气虚瘀腐、虚实夹杂辨证,先以1%矾水清洗创面,再用生理盐水,覆盖敷料,每日换药一次,同时内服补气化瘀之品。五日脓尽,疮面转红,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疮面,敷上生肌膏,每日一次。疮面渐愈,又五日痊愈。
2 对褥疮局部的辩证方法
2.1辨疮色:红泽为佳;绛红为郁热;色紫为淤;色淡为气虚;紫晦不泽为正虚瘀阻,预后较差。
2.2辨脓液:必须辨清浓之色、质、气。脓宜稠不宜清。稠为正气较充,稀为正气虚弱;若先出黄稠脓,次出黄滋水,为将敛之佳象;若脓转厚为体虚渐复;反之由厚转稀为体质渐衰,一时难敛;若脓如米泔,色晦腥臭,为气血衰竭之败象。脓宜明净不宜污浊。色绿黑而稀薄者,为蓄毒已久,有损及筋骨之虑。脓宜淹气而不宜滃气。略带腥气为顺象;秽臭不堪为逆象。此外,在褥疮护理过程中,或有局部奇痒者,多为护理不善,脓区不洁,或因药物致敏等所致。但褥疮收敛,皮肉间微痒则为正常现象[2]。
3 褥疮的辨证施护
3.1气滞血瘀证:病发部位之皮肤初为淡红色。大小随部位不同而异,隐于皮下,不痛,但局部皮肤感觉迟钝或麻木,继则肤色逐渐变紫。此多为褥疮之前驱期,因局部长期受压,影响气血运行所致。护理应予行气活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如勤翻身,局部搽红花酒精、按摩、搽红花樟脑粉,局部垫以气圈、棉圈或泡沫塑料垫等。另外尚可采用艾条灸局部,每日2次,每次5~10分钟;用白芷30g,山奈30g、徐长卿30g、川椒15g\,煎水取汁,浸湿毛巾,热熨局部,每日2次,每次5分钟。
3.1.1 瘀腐热郁证:局部皮肤紫色,渐趋溃破,浸及肌肉,腐烂坏死形成溃疡。
3.1.1.1皮损期:疮面色鲜红为正气尚充,内蕴热毒,可先以银花甘水草洗,再涂以白笈黄连液,每日2次;疮面紫红为气滞血瘀,可轻按摩疮面四周的正常皮肤、肌肉5分钟,再以红花甘水草冲洗皮损部分,最后涂以白芨黄连液,每日2次;疮面渗液多者为湿重,以1%矾水洗后涂以白芨黄连液,每日2次;疮面较干着为津亏,可用银花甘水草洗后,涂搽蛋黄油或麻油调青黛散,每日2次。
3.1.1.2肉损期:疮面稍凹边缘微肿,中央生黄、绿色脓液,质稠脓臭,为热毒蕴结,营血失清,先以1%矾水清洗疮面,以脓液清除,疮面微渗血为度;后撒以二宝丹盖以敷料,每日换药一次;若疮面深陷,则以二宝丹纱布填紧,再盖上敷料。若脓将尽,则清创后撒以“九一丹”;如脓已尽,则清创后涂以生肌玉红膏,再盖上敷料。
3.1.2气虚瘀腐证:
3.1.2.1虚实夹杂型:局部皮肤色淡紫,疮面塌陷,上盖稀白脓液,气腥或无臭,先以1%矾水清洗疮面,再敷以葱白糖泥,须使之布满疮面,周围较疮面大1cm,厚度约0.2cm,上面盖以敷料,每日一次。
3.1.2.2气虚挟湿型:疮面无脓,但多渗液,久不收口,先用绵白糖轻柔疮面至,微渗血,再用生理食盐水清洗,然后用凤凰衣盖贴疮面,注意将边缘处贴实,最后涂以生肌白玉膏,每二日换药一次。
3.1.2.3气虚寒淤型:疮面淡紫,有清稀滲液少许,同时患者有全身怯寒,四肢不温等。先以绵白糖轻柔疮面,微渗血,再用生理食盐水清洗,另加艾条灸疮面10分钟,最后敷以生肌白玉膏,覆盖敷料,每日换药一次。
3.1.2.4.气虚津亏型:疮面淡紫而较干,久不收口,先以生理食盐水清洗疮面,再涂以蛋黄油,覆盖敷料,每日换药1~2次。
4 总结
根据临床观察,褥疮的共性为瘀,瘀血贯穿整个发病的过程,故必须突出通瘀护理[3],如勤翻身、各种按摩、热熨以及外用搽敷之剂,内服化瘀之品等,皆为共同之措施,而保持床单平整、松软、干燥与清洁等则又是共同的预防措施。但由于致病因素、体机反应性以及部位等不同,褥疮表现亦有寒、热、虚、实之不同,必须辩证施护。
参考文献:
[1] 李浩然.对褥疮的辨证施护[J].中华护理杂志,1983,30(5):6.
[2] 祝佩伦,许素芹.褥疮的辨证施护体会[J]. 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14(12):15.
[3] 张素红,郇丽丽,范雪燕.褥疮的辨证施护[J].辽宁中医杂志,2003,46(6):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