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匠精神”成为今年职业教育普遍关注的热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如何与“工匠精神”融合,真正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对如何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培养“工匠精神”进行探讨。
【关键词】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工匠精神
2016年3月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工匠精神”,旨在倡导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的转型过程中,技术人才既要在专业技术方面精益求精,又要在职业精神、职业素养方面爱岗敬业,把职业技术与职业精神融入到创新发展中。因此,学校应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使学生严谨务实,脚踏实地地学习理论课程和实践技能,循序渐进地养成高尚的职业情操,以敬畏的心态对待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
1.如何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培养“工匠精神”
就一般意义上来说,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团队精神等。这也是人才培养中如何培养“工匠精神”的出发点。
1.1必须把职业素养与摆在首位
可以说中国自古以来的社会基础就是伦理道德,德性教育构成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文明的坚实内核。无论职业道德教育在具体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有多少差异,但究其根本来说,其具体内容都应该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点是不可置疑的,也是必须贯穿于整个职业素养内容和“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始终。任何职业技能都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个体的内在约束力,否则再高明的职业技术也不会发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大众的作用。因而,良好的个人品德或职业道德在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1.2必须以精湛的技术为支撑
如果说职业道德是人才的思想土壤或根基的话,那么技术则是人才的脊梁,起到支撑每一个个体职业生涯关键作用。无论是对工业化以来已有成熟技术的消化吸收,还是对新技术的把握与利用,都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以及每一个建设者的价值。把职业技能当作日常工作的安身立命之本来对待,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精神。
1.3必须体现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基于现代生产的本质特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现代生产与市场经济的本质融合决定着分工与降低成本是不可分割的生产要求,这种生产的本质状况要求生产环节在被分解为不同的过程之后,需要协作配合才能既降低成本又能提高效率,为生产主体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团队精神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融入的思想要素,更是毕业生适应社会竞争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在“工匠精神”的塑造过程中更是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2.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2.1专业课程教学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主阵地
专业课教师要对本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进行分析,总结出培养相关素养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将此类方法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过程当中,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敬业爱岗、遵章守纪、乐于奉献,具有诚信意识与服务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并要结合每一个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当中,以求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2.2专业实训实习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
专业实训周也是培养并塑造学生“工匠精神”非常重要且有效的一种手段。职业精神的培养一定要结合实际工作来进行,只有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之后,职业精神才能进一步转化为职业素养,学生才能够真正领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并深入认识到它的意义,也才能够将“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因此,技校要建立 “教学工厂”、开辟“企业课堂”,大力实施车间建在学校、课堂设到车间,不断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批紧密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施“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名技师进课堂”“双百”工程;建立专业教师工作室、组培室、研发中心,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
2.3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
2.3.1以“企业文化”熏陶学生
初到公司的员工以及实习生往往会被该企业领导带到企业文化墙,对他们开展上岗前教育,向他们介绍优秀员工的事迹和精神。除此之外,企业每隔一段时间还会在企业内部发行和流通的报刊上,报道企业优秀员工的光荣事迹。而且每年都会组织员工进行户外拉练,培养员工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2.3.2以“质量优秀奖”勉励学生
公司从事质量监督检查的部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员工的专业能力进行抽查,并通过评比选出“每月服务之星”,给予一定的奖励。部门的领导则会每隔一段时间检查员工的宿舍。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深入地认識到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体会到干好工作的自豪和荣誉。
2.3.3以“打开上升通道”激励学生
打开上升通道,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激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样也有助于员工养成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开放上升通道之后,经过为期一年的岗位实习,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完成毕业论文时,学生能够不厌其烦地按照指导老师所提出的每一个要求,多次修改论文并尝试将其进一步完善,而这其实就是“工匠精神”的一种外在体现。
3.结语
唤醒中国制造业主力军的“工匠精神”,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学校、企业以及广大主力军共同的努力。要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能人才,学校应该尝试改变陈旧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真正意义上让这些学员在具备职业技能的同时具备附加值。新一代的职业人员应当是能够持久地为社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
[2]张伟萍.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4).
[3]朱雄才.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4(9).
【关键词】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工匠精神
2016年3月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工匠精神”,旨在倡导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的转型过程中,技术人才既要在专业技术方面精益求精,又要在职业精神、职业素养方面爱岗敬业,把职业技术与职业精神融入到创新发展中。因此,学校应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使学生严谨务实,脚踏实地地学习理论课程和实践技能,循序渐进地养成高尚的职业情操,以敬畏的心态对待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
1.如何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培养“工匠精神”
就一般意义上来说,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团队精神等。这也是人才培养中如何培养“工匠精神”的出发点。
1.1必须把职业素养与摆在首位
可以说中国自古以来的社会基础就是伦理道德,德性教育构成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文明的坚实内核。无论职业道德教育在具体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有多少差异,但究其根本来说,其具体内容都应该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点是不可置疑的,也是必须贯穿于整个职业素养内容和“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始终。任何职业技能都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个体的内在约束力,否则再高明的职业技术也不会发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大众的作用。因而,良好的个人品德或职业道德在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1.2必须以精湛的技术为支撑
如果说职业道德是人才的思想土壤或根基的话,那么技术则是人才的脊梁,起到支撑每一个个体职业生涯关键作用。无论是对工业化以来已有成熟技术的消化吸收,还是对新技术的把握与利用,都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以及每一个建设者的价值。把职业技能当作日常工作的安身立命之本来对待,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精神。
1.3必须体现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基于现代生产的本质特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现代生产与市场经济的本质融合决定着分工与降低成本是不可分割的生产要求,这种生产的本质状况要求生产环节在被分解为不同的过程之后,需要协作配合才能既降低成本又能提高效率,为生产主体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团队精神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融入的思想要素,更是毕业生适应社会竞争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在“工匠精神”的塑造过程中更是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2.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2.1专业课程教学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主阵地
专业课教师要对本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进行分析,总结出培养相关素养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将此类方法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过程当中,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敬业爱岗、遵章守纪、乐于奉献,具有诚信意识与服务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并要结合每一个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当中,以求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2.2专业实训实习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
专业实训周也是培养并塑造学生“工匠精神”非常重要且有效的一种手段。职业精神的培养一定要结合实际工作来进行,只有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之后,职业精神才能进一步转化为职业素养,学生才能够真正领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并深入认识到它的意义,也才能够将“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因此,技校要建立 “教学工厂”、开辟“企业课堂”,大力实施车间建在学校、课堂设到车间,不断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批紧密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施“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名技师进课堂”“双百”工程;建立专业教师工作室、组培室、研发中心,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
2.3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
2.3.1以“企业文化”熏陶学生
初到公司的员工以及实习生往往会被该企业领导带到企业文化墙,对他们开展上岗前教育,向他们介绍优秀员工的事迹和精神。除此之外,企业每隔一段时间还会在企业内部发行和流通的报刊上,报道企业优秀员工的光荣事迹。而且每年都会组织员工进行户外拉练,培养员工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2.3.2以“质量优秀奖”勉励学生
公司从事质量监督检查的部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员工的专业能力进行抽查,并通过评比选出“每月服务之星”,给予一定的奖励。部门的领导则会每隔一段时间检查员工的宿舍。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深入地认識到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体会到干好工作的自豪和荣誉。
2.3.3以“打开上升通道”激励学生
打开上升通道,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激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样也有助于员工养成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开放上升通道之后,经过为期一年的岗位实习,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完成毕业论文时,学生能够不厌其烦地按照指导老师所提出的每一个要求,多次修改论文并尝试将其进一步完善,而这其实就是“工匠精神”的一种外在体现。
3.结语
唤醒中国制造业主力军的“工匠精神”,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学校、企业以及广大主力军共同的努力。要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能人才,学校应该尝试改变陈旧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真正意义上让这些学员在具备职业技能的同时具备附加值。新一代的职业人员应当是能够持久地为社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
[2]张伟萍.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4).
[3]朱雄才.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