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地铁工程建设投资大、建设工期长、施工环境复杂、安全风险高,通过安全风险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工程经济效益。本文在对地铁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等级确定的基础上,对“人、机、料、法、环”五大管理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质量。
【关键词】地铁施工;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0.
截至2021年7月,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有48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46条,运营里程7961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在扩大城市利用空间,打造城市快速立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拥堵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工期长、水文地质条件、施工环境复杂等众多因素,使得施工安全事故多发。
本文通过对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管理的分析与研究,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1、风险的概念
风险(Risk)的概念最早出现在 19 世纪末的西文经济领域中,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社会学、工程科学及灾害学等众多领域。1895 年美国经济学家 J.Haynes 在其著作《Risk as an Economic Factor》中定义“风险为损失的概率”[1];1901 年 Willet 提出“风险是关于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发生的在确定性之客观体现”[1]。
在风险管理领域,对风险的定义缺乏一致性,但是所有的定义都有两个共同点:不确定性和损失。是不利条件或事故发生的概率(频率)及其损失的组合[2]。
风险按发生的形态分类,可以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静态风险是施工过程固有的、客观存在的风险,如基坑开挖,不同土层不同含水量,安全开挖深度、放坡角度存在差异;如现场电气设备,存在绝缘失效导致触电风险。动态风险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如高空作业不系挂安全带,临边作业无护栏导致人员跌落基坑等。
2、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全面、系统的辨识各类风险对完成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中建设条件复杂,涉及人员众多,专业工作要求高,因此,需注重收集所需的基础条件,只有通过对工程各类资料的系统分析,才能更好地辨识工程潜在的风险[2]。
2.1风险辨识方法
在工程施工阶段常用的风险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法。
2.1.1直观经验分析法
对照国家法律、规程规范、标准(行业、企业)、类似工程的经验,借助专家、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知识水平、经验教训、判断能力,对拟建工程进行风险辨识。其优点是简便、快捷、易行;缺点是受限于参加辨识人员的能力、经验以及对资料掌握程度的限制,存在风险点遗漏、风险等级划分错误的可能。为弥补个人对辨识结果的影响,多采用专家会议的形式,头脑风暴,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更加符合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现场风险的辨识通常该方法。
2.1.2系统安全分析法
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ETA)、事故树(FTA)[3]。
2.2风险清单
风险清单即是风险辨识的成果,也是风险管理的对象。风险清单的建立应根据工程的客观存在以及企业过去类似项目的资料与现场记录进行整理归纳,也要收集工程所在地区的项目档案资料。风险清单的建立是一个系统的、持续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2.2.1建立风险初始清单
风险初始清单应建立在对工程项目分解(WBS)的基础上。工程项目分解(WBS)类似于因数分解,项目分解成任务,任务再分解成一项项工作,再把一项项工作分配到每个人的日常活动中,直到分解不下去为止。即:项目→任务→工作→日常活动。
工程项目分解是一个不断细化的过程,在进行工程项目分解时参与风险识别的人员对工程各个流程及环节都有了深入的认识,许多潜在的风险因素能显现出来。
2.2.2 风险清单的完善与修改
风险清单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工程的进展要不断完善、删减与优化。如车站主体结构封顶后,基坑坍塌的风险就不存在了,可以在清单中剔除;遇到水文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不相符时,施工工艺发生改变,就需要增加新的风险。
2.3风险辨识依据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的要求,工程建设风险辨识的依据主要有[2]:
(1)工程周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自然环境及人文、社会区域环境等资料。
(2)已建线路的相关工程建设风险或事故资料,类似工程建设风险资料。
(3)工程规划、可行性分析、设计、施工与采购方案等相关资料。
(4)工程周边建(构)筑物(含地下管线、道路、民防设施等)等相关资料。
(5)工程邻近既有轨道交通及其他地下工程等资料。
(6)可能存在业务联系或影响的相关部门与第三方等信息。
(7)其他相关资料。
3、风险评价
工程项目安全风险清单初步建立后,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价,划分等级,根据等级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法、半定量评价法和定量评价法,不同的项目需根据实际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LEC评价法(美国安全专家K.J.格雷厄姆和K.F.金尼提出)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由于它简单实用,在国内实际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數学表达式为:D=L×E×C。其中,D(danger,危险性)、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4]。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邀请行业相关专家学者、项目管理人员(技术、施工、财务)、设计人员、业主、监理人员等组成风险评价小组,根据自身的经验,按照标准对风险清单内的风险进行打分,利用公式D=L×E×C算出D值,确定风险等级。
3.1 LEC 法判断标准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将事故发生可能性极小的定为 1,完全可以预料的定为 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表1)。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0.5(表2)。以10和0.5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
(3)发生事故或危害的可能结果C:
造成事故或危险事故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规定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分值规定为1,以此为一个基准点;而将造成许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规定为分值1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表3)。在1~100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
(4)危险性D判定准则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分值。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下述标准进行评定(表4)。
4、风险管理
地铁工程施工项目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改善市民出行环境,一般位于城市主干道、繁华地带。与其他一般项目相比较而言,具有施工周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管线、建构筑物多,基坑深,设备多,工序转换次数多,对周边地表沉降、建构筑物变形控制要求高的特点。
根据地铁工程施工的特殊性,风险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有限的作业空间及复杂的施工环境导致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风险因素多,风险管理措施要有针对性,重大風险源重点关注,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针对施工工序转换快的特点,风险管理措施应根据施工进度及工程特点灵活多变,及时调整;
三是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投入施工,风险管理措施也要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保证施工安全可控。
地铁施工风险安全管理措施、法则,可归纳为对“人、机、料、境、法”五大要素的管理和规范。
4.1人的安全管理
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也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有效约束,可以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1)安全教育
我国目前建筑工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为初高中毕业,同时年龄偏大。安全风险教育是做好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通过教育学习让现场施工人员了解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明白发生安全事故的严重后果,懂得应急逃生知识。
(2)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是指项目技术负责人或者施工方案编制人员,在生产作业前对现场管理人员、直接生产作业人员进行的针对某项分部分项工程、工序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的培训。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的作用是让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人员明白该作业项目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减少因违章操作而导致事故的可能。
(3)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
住建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要求,施工企业根据工程项目的建筑面积、合同价款、工程复杂程度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
4.2机械设备的管理
随着工程施工难度的增加,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工艺的先进程度、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近些年来大型设备发生的事故屡禁不止,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
机械设备进场,需要查看设备出场合格证、定期的检测合格报告、定期的维修保养记录等。需要现场组装的门式起重机、塔吊等起重设备,安装完成后需要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大型设备建立维修保养台账,定期由专人进行保养,保证使用工况合格。
4.3材料管理
加强对氧气、乙炔瓶,油漆,涂料,油品等依然易爆品的管理。平时存放于通风、避光的仓库内,按照存放量、仓库面积设置足够的灭火器。钢支撑、模板、支架等材料堆放平整,严格控制堆放高度。
4.4 “法”的管理
工程施工中的“法”,大的方面是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各类施工方案,小的方面是安全教育内容、安全技术交底、安全规章制度。
(1)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组织与管理的纲领性文件。重点描述项目的安全组织机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奖惩制度等;
(2)专项施工方案。根据住建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超过一定规模的还要经过专家评审。专项施工方案重点分析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特点,重大风险源,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3)安全技术交底。根据专项施工方案中施工工艺、重难点、安全风险,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要有针对性,对于风险的应对措施要有可实施性。通过安全技术交底保证作业人员认识施工风险、掌握应急逃生措施。
4.5环境管理
施工过程中,企业要为现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作业空间。如基坑开挖过程要留有发生灾害后,人员快速撤离的逃生通道;有限空间作业,要提供必需的照明条件、通风供氧能力;“四口”、“五临边”须安装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等。
结语:
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包括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应对措施等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对“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质量,保证地铁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阮欣.桥梁工程风险评估体系及关键问题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2]《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
[3]王华伟.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2020.
[4]田华军,宋艺宏,王泽武.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及事故分析,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9,(05):53~55.
作者简介:
徐涛(1981-),男,高级工程师,从事施工现场管理。
【关键词】地铁施工;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0.
截至2021年7月,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有48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46条,运营里程7961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在扩大城市利用空间,打造城市快速立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拥堵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工期长、水文地质条件、施工环境复杂等众多因素,使得施工安全事故多发。
本文通过对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管理的分析与研究,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1、风险的概念
风险(Risk)的概念最早出现在 19 世纪末的西文经济领域中,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社会学、工程科学及灾害学等众多领域。1895 年美国经济学家 J.Haynes 在其著作《Risk as an Economic Factor》中定义“风险为损失的概率”[1];1901 年 Willet 提出“风险是关于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发生的在确定性之客观体现”[1]。
在风险管理领域,对风险的定义缺乏一致性,但是所有的定义都有两个共同点:不确定性和损失。是不利条件或事故发生的概率(频率)及其损失的组合[2]。
风险按发生的形态分类,可以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静态风险是施工过程固有的、客观存在的风险,如基坑开挖,不同土层不同含水量,安全开挖深度、放坡角度存在差异;如现场电气设备,存在绝缘失效导致触电风险。动态风险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如高空作业不系挂安全带,临边作业无护栏导致人员跌落基坑等。
2、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全面、系统的辨识各类风险对完成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中建设条件复杂,涉及人员众多,专业工作要求高,因此,需注重收集所需的基础条件,只有通过对工程各类资料的系统分析,才能更好地辨识工程潜在的风险[2]。
2.1风险辨识方法
在工程施工阶段常用的风险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分析法、系统安全分析法。
2.1.1直观经验分析法
对照国家法律、规程规范、标准(行业、企业)、类似工程的经验,借助专家、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知识水平、经验教训、判断能力,对拟建工程进行风险辨识。其优点是简便、快捷、易行;缺点是受限于参加辨识人员的能力、经验以及对资料掌握程度的限制,存在风险点遗漏、风险等级划分错误的可能。为弥补个人对辨识结果的影响,多采用专家会议的形式,头脑风暴,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更加符合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现场风险的辨识通常该方法。
2.1.2系统安全分析法
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ETA)、事故树(FTA)[3]。
2.2风险清单
风险清单即是风险辨识的成果,也是风险管理的对象。风险清单的建立应根据工程的客观存在以及企业过去类似项目的资料与现场记录进行整理归纳,也要收集工程所在地区的项目档案资料。风险清单的建立是一个系统的、持续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2.2.1建立风险初始清单
风险初始清单应建立在对工程项目分解(WBS)的基础上。工程项目分解(WBS)类似于因数分解,项目分解成任务,任务再分解成一项项工作,再把一项项工作分配到每个人的日常活动中,直到分解不下去为止。即:项目→任务→工作→日常活动。
工程项目分解是一个不断细化的过程,在进行工程项目分解时参与风险识别的人员对工程各个流程及环节都有了深入的认识,许多潜在的风险因素能显现出来。
2.2.2 风险清单的完善与修改
风险清单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工程的进展要不断完善、删减与优化。如车站主体结构封顶后,基坑坍塌的风险就不存在了,可以在清单中剔除;遇到水文地质条件与勘察报告不相符时,施工工艺发生改变,就需要增加新的风险。
2.3风险辨识依据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的要求,工程建设风险辨识的依据主要有[2]:
(1)工程周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自然环境及人文、社会区域环境等资料。
(2)已建线路的相关工程建设风险或事故资料,类似工程建设风险资料。
(3)工程规划、可行性分析、设计、施工与采购方案等相关资料。
(4)工程周边建(构)筑物(含地下管线、道路、民防设施等)等相关资料。
(5)工程邻近既有轨道交通及其他地下工程等资料。
(6)可能存在业务联系或影响的相关部门与第三方等信息。
(7)其他相关资料。
3、风险评价
工程项目安全风险清单初步建立后,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价,划分等级,根据等级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法、半定量评价法和定量评价法,不同的项目需根据实际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LEC评价法(美国安全专家K.J.格雷厄姆和K.F.金尼提出)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由于它简单实用,在国内实际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數学表达式为:D=L×E×C。其中,D(danger,危险性)、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4]。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邀请行业相关专家学者、项目管理人员(技术、施工、财务)、设计人员、业主、监理人员等组成风险评价小组,根据自身的经验,按照标准对风险清单内的风险进行打分,利用公式D=L×E×C算出D值,确定风险等级。
3.1 LEC 法判断标准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将事故发生可能性极小的定为 1,完全可以预料的定为 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表1)。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0.5(表2)。以10和0.5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
(3)发生事故或危害的可能结果C:
造成事故或危险事故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规定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分值规定为1,以此为一个基准点;而将造成许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规定为分值1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表3)。在1~100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
(4)危险性D判定准则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分值。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下述标准进行评定(表4)。
4、风险管理
地铁工程施工项目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改善市民出行环境,一般位于城市主干道、繁华地带。与其他一般项目相比较而言,具有施工周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管线、建构筑物多,基坑深,设备多,工序转换次数多,对周边地表沉降、建构筑物变形控制要求高的特点。
根据地铁工程施工的特殊性,风险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有限的作业空间及复杂的施工环境导致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风险因素多,风险管理措施要有针对性,重大風险源重点关注,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针对施工工序转换快的特点,风险管理措施应根据施工进度及工程特点灵活多变,及时调整;
三是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投入施工,风险管理措施也要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保证施工安全可控。
地铁施工风险安全管理措施、法则,可归纳为对“人、机、料、境、法”五大要素的管理和规范。
4.1人的安全管理
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也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有效约束,可以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1)安全教育
我国目前建筑工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为初高中毕业,同时年龄偏大。安全风险教育是做好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通过教育学习让现场施工人员了解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明白发生安全事故的严重后果,懂得应急逃生知识。
(2)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是指项目技术负责人或者施工方案编制人员,在生产作业前对现场管理人员、直接生产作业人员进行的针对某项分部分项工程、工序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的培训。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的作用是让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人员明白该作业项目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减少因违章操作而导致事故的可能。
(3)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
住建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要求,施工企业根据工程项目的建筑面积、合同价款、工程复杂程度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
4.2机械设备的管理
随着工程施工难度的增加,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工艺的先进程度、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近些年来大型设备发生的事故屡禁不止,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
机械设备进场,需要查看设备出场合格证、定期的检测合格报告、定期的维修保养记录等。需要现场组装的门式起重机、塔吊等起重设备,安装完成后需要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大型设备建立维修保养台账,定期由专人进行保养,保证使用工况合格。
4.3材料管理
加强对氧气、乙炔瓶,油漆,涂料,油品等依然易爆品的管理。平时存放于通风、避光的仓库内,按照存放量、仓库面积设置足够的灭火器。钢支撑、模板、支架等材料堆放平整,严格控制堆放高度。
4.4 “法”的管理
工程施工中的“法”,大的方面是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各类施工方案,小的方面是安全教育内容、安全技术交底、安全规章制度。
(1)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组织与管理的纲领性文件。重点描述项目的安全组织机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奖惩制度等;
(2)专项施工方案。根据住建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超过一定规模的还要经过专家评审。专项施工方案重点分析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特点,重大风险源,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3)安全技术交底。根据专项施工方案中施工工艺、重难点、安全风险,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要有针对性,对于风险的应对措施要有可实施性。通过安全技术交底保证作业人员认识施工风险、掌握应急逃生措施。
4.5环境管理
施工过程中,企业要为现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作业空间。如基坑开挖过程要留有发生灾害后,人员快速撤离的逃生通道;有限空间作业,要提供必需的照明条件、通风供氧能力;“四口”、“五临边”须安装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等。
结语:
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包括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应对措施等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对“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质量,保证地铁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阮欣.桥梁工程风险评估体系及关键问题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2]《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
[3]王华伟.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2020.
[4]田华军,宋艺宏,王泽武.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及事故分析,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9,(05):53~55.
作者简介:
徐涛(1981-),男,高级工程师,从事施工现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