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部百年经典影片,《魂断蓝桥》一搬上荧屏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凄美哀婉让西方人感慨万千,更让情感细腻的东方人扼腕叹息。这不仅缘于该部影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更缘于其借用了东方的审美视角,调用丰富的艺术氛围,将男女主人公坠入爱河后的美好憧憬与残酷战争之间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就该剧的悲剧魅力展开探析,旨在为运用社会语言学知识提高人们对影视文学的鉴赏能力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魂断蓝桥》;社会语言学;东方审美视角;悲剧魅力
作者简介:钟亮(1991.5-),汉族,男,江西抚州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4级学科教学(英语)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育、二语习得、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1
1.文献综述
在《魂断蓝桥》这部影片上映的七十五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赏析不一,但都殊途同归,其所谈无不论及该部影片冥冥之中的悲剧魅力,“电影《魂断蓝桥》通过一个大舞台—故事背景:战争、滑铁卢大桥、传统且庸俗的社会道德观念,向世人演绎了一段凄美的爱情,重要的是向人们诉说着和平的珍贵,揭示着战争的罪恶。如果没有破坏一切的战争,那么‘友谊地久天长’将会成为现实,而不再以电影中那凄婉的格调反复回响”。又如紧抓台词话语特点的学者所言,“世界经典名片《魂断蓝桥》讲述了一个令人扼腕的爱情悲剧故事,长期以来,一直备受观众的关注与喜爱。《魂断蓝桥》的爱情悲剧不仅让观众随之肝肠寸断,而且那经典绝伦的台词也为主题增色不少” 。
除此之外,国内有些学者从影片故事情节入手,反映其唯真、艺术的一面,正如“卢卡契曾说过,每一种伟大艺术,它的目标都是要提供一幅现实的画面。的确如此,《魂断蓝桥》正是围绕着男女主角的悲剧爱情这一轴心,展示了一幅战争的、经济的、世俗的多方面生活的画卷” 。
2.社会语言学在《魂断蓝桥》中的巧妙运用
2.1社会语言学在《魂断蓝桥》译名中的运用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各大影院引进放映大量好莱坞电影,为了影片的推广,片名翻译就显得十分重要。就Waterloo Bridge的片名翻译而言,最初被直译为滑铁卢桥,这显然不妥,容易让人误以为是跟拿破仑有关的电影,经过一番商榷,不久被改译为《断桥残梦》,后来编译组在全国范围内征名,有一位女士寄去了“魂断蓝桥”这四个字,蕴意悠远,立被采纳,成为最终的中文影片名。
经查阅,滑铁卢桥位于英国泰晤士河上,建于1817年,以纪念威灵顿公爵指挥英国军队打败拿破仑,取得滑铁卢战役的胜利,而此片译名中的“蓝桥”在中国古代又有何蕴意呢?苏轼的《南歌子》写道:“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传说战国时鲁人尾生与女子约会于桥下,女子未来,河水上涨,尾生抱柱淹死。据《西安府志》记载,这座桥在陕西蓝田县的兰峪水上,称为“蓝桥”。因此,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蓝桥”在中国观众的社会语言意识里便有殉情之意。
2.2社会语言学在《魂断蓝桥》对话中的运用
在影片发行上映的那个年代,许多社会语言学因素影响着《魂断蓝桥》的台词剧本,为了迎合当时社会背景下大众的观影品味,该部影片在对话设置中无不深谙其道。例如,在影片的末尾,罗伊第二天早晨发现玛拉已然不见踪影,焦急地四处寻找,来到凯蒂的住所发生的对话中充分体现出罗伊的困惑愤懑与凯蒂的故作遮掩却又无可奈何。为了保守住玛拉难以启齿的隐情,凯蒂欲言又止,最后不得不委婉地向罗伊表达出难言之隐。
3.总结
总之,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魂断蓝桥》的悲剧魅力不仅在于悲情镜头的巧妙切换、蒙太奇手法的大胆运用以及完美的背景配乐,更在于其融合了东方的审美需求,用艺术化的手段牢牢抓住观众的心理和眼睛。本片采用倒叙的方式,影片开头已是二战前夕,男主人公站在滑铁卢桥上,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象牙雕的吉祥符,陷入久久的沉思,将观众的思绪一下子带到二十年前一战时所邂逅的那段哀婉动人的爱情往事中,一幕幕精心设置的场景如泣如诉般调动着观众的情绪,徐徐浸润着观众的眼眶,让观众产生共鸣,这也正是《魂断蓝桥》之所以能历久不衰的原因。
参考文献:
[1]李春兰.电影台词中的语言艺术──评《魂断蓝桥》中的台词话语特点[J].电影评介,2008,(7):68,72.DOI:10.3969/j.issn.1002-6916.2008.07.045.
[2]倪来成.评《魂断蓝桥》的悲剧美学[J].文学与艺术,2010,2(1):44-45.
[3]孙晶蕊.从悲剧的净化角度看《魂断蓝桥》[J].海外英语(上),2015,(3):206-207,209.
[4]王海芬.电影《魂断蓝桥》中的故事背景分析[J].电影文学,2014,(14):113-114.DOI:10.3969/j.issn.0495-5692.2014.14.055.
[5]张春艳,耿泽泓.重温《魂断蓝桥》[J].电影文学,2010,(21):131-132.DOI:10.3969/j.issn.0495-5692.2010.21.056.
[6]張祖群.在东方与西方之间:《魂断蓝桥》的文化符号学诠释[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1):88-94.DOI:10.3969/j.issn.1009-2447.2012.01.018.
关键词:《魂断蓝桥》;社会语言学;东方审美视角;悲剧魅力
作者简介:钟亮(1991.5-),汉族,男,江西抚州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4级学科教学(英语)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育、二语习得、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1
1.文献综述
在《魂断蓝桥》这部影片上映的七十五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赏析不一,但都殊途同归,其所谈无不论及该部影片冥冥之中的悲剧魅力,“电影《魂断蓝桥》通过一个大舞台—故事背景:战争、滑铁卢大桥、传统且庸俗的社会道德观念,向世人演绎了一段凄美的爱情,重要的是向人们诉说着和平的珍贵,揭示着战争的罪恶。如果没有破坏一切的战争,那么‘友谊地久天长’将会成为现实,而不再以电影中那凄婉的格调反复回响”。又如紧抓台词话语特点的学者所言,“世界经典名片《魂断蓝桥》讲述了一个令人扼腕的爱情悲剧故事,长期以来,一直备受观众的关注与喜爱。《魂断蓝桥》的爱情悲剧不仅让观众随之肝肠寸断,而且那经典绝伦的台词也为主题增色不少” 。
除此之外,国内有些学者从影片故事情节入手,反映其唯真、艺术的一面,正如“卢卡契曾说过,每一种伟大艺术,它的目标都是要提供一幅现实的画面。的确如此,《魂断蓝桥》正是围绕着男女主角的悲剧爱情这一轴心,展示了一幅战争的、经济的、世俗的多方面生活的画卷” 。
2.社会语言学在《魂断蓝桥》中的巧妙运用
2.1社会语言学在《魂断蓝桥》译名中的运用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各大影院引进放映大量好莱坞电影,为了影片的推广,片名翻译就显得十分重要。就Waterloo Bridge的片名翻译而言,最初被直译为滑铁卢桥,这显然不妥,容易让人误以为是跟拿破仑有关的电影,经过一番商榷,不久被改译为《断桥残梦》,后来编译组在全国范围内征名,有一位女士寄去了“魂断蓝桥”这四个字,蕴意悠远,立被采纳,成为最终的中文影片名。
经查阅,滑铁卢桥位于英国泰晤士河上,建于1817年,以纪念威灵顿公爵指挥英国军队打败拿破仑,取得滑铁卢战役的胜利,而此片译名中的“蓝桥”在中国古代又有何蕴意呢?苏轼的《南歌子》写道:“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传说战国时鲁人尾生与女子约会于桥下,女子未来,河水上涨,尾生抱柱淹死。据《西安府志》记载,这座桥在陕西蓝田县的兰峪水上,称为“蓝桥”。因此,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蓝桥”在中国观众的社会语言意识里便有殉情之意。
2.2社会语言学在《魂断蓝桥》对话中的运用
在影片发行上映的那个年代,许多社会语言学因素影响着《魂断蓝桥》的台词剧本,为了迎合当时社会背景下大众的观影品味,该部影片在对话设置中无不深谙其道。例如,在影片的末尾,罗伊第二天早晨发现玛拉已然不见踪影,焦急地四处寻找,来到凯蒂的住所发生的对话中充分体现出罗伊的困惑愤懑与凯蒂的故作遮掩却又无可奈何。为了保守住玛拉难以启齿的隐情,凯蒂欲言又止,最后不得不委婉地向罗伊表达出难言之隐。
3.总结
总之,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魂断蓝桥》的悲剧魅力不仅在于悲情镜头的巧妙切换、蒙太奇手法的大胆运用以及完美的背景配乐,更在于其融合了东方的审美需求,用艺术化的手段牢牢抓住观众的心理和眼睛。本片采用倒叙的方式,影片开头已是二战前夕,男主人公站在滑铁卢桥上,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象牙雕的吉祥符,陷入久久的沉思,将观众的思绪一下子带到二十年前一战时所邂逅的那段哀婉动人的爱情往事中,一幕幕精心设置的场景如泣如诉般调动着观众的情绪,徐徐浸润着观众的眼眶,让观众产生共鸣,这也正是《魂断蓝桥》之所以能历久不衰的原因。
参考文献:
[1]李春兰.电影台词中的语言艺术──评《魂断蓝桥》中的台词话语特点[J].电影评介,2008,(7):68,72.DOI:10.3969/j.issn.1002-6916.2008.07.045.
[2]倪来成.评《魂断蓝桥》的悲剧美学[J].文学与艺术,2010,2(1):44-45.
[3]孙晶蕊.从悲剧的净化角度看《魂断蓝桥》[J].海外英语(上),2015,(3):206-207,209.
[4]王海芬.电影《魂断蓝桥》中的故事背景分析[J].电影文学,2014,(14):113-114.DOI:10.3969/j.issn.0495-5692.2014.14.055.
[5]张春艳,耿泽泓.重温《魂断蓝桥》[J].电影文学,2010,(21):131-132.DOI:10.3969/j.issn.0495-5692.2010.21.056.
[6]張祖群.在东方与西方之间:《魂断蓝桥》的文化符号学诠释[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1):88-94.DOI:10.3969/j.issn.1009-2447.201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