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笔墨文化初探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XC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画的笔墨是画家的终生功课,它不但是中国画技法技巧中的主要手段,而且也是每位画家人格状态的直接反映。所以,笔墨不仅是技巧,还有着文化学的内涵。
  关键词:中国画;笔墨文化;传承与发展
  一、笔墨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
  笔墨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对笔墨的敏感似乎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而文人更把笔墨文化推向理性高度。《周易》的“易”是变,《易经》最早阐发了艺术的辩证关系。刘勰以“易理”为框架,建构为洋洋大观的体系,生出两仪之说,三才五行之論。验证着“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和人等两极辩证的关系。人们努力寻找一种和谐和平衡。从这点出发,中国艺术的本体规律被总结出来了,这就是笔墨的辩证法。“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这是宗炳的话,太虚就是我们说的道,道是什么?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自身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就是道。中国艺术最重一个道字,这确实很神圣,把问题说得很高又非常明白。中国哲学似乎天生就是为艺术而设计的哲学,中国哲学不是用来发展科学的,而是成就艺术家的。
  总之,用笔是画中国画的人绕不过的命题,要花一生精力解决的问题,也是判别中国画高下的第一道门坎 墨即是色,但又不全是色。此“色”者不同于西画中“色”的概念,是一种类似于禅意的东西,是石涛所言“墨受于天,浓淡枯润随之;笔操于人,勾皴烘染随之”的过程。所谓“悟墨”者,不着急、不执著,意到笔随,一片天机。总之,不僵、不死,绝无定法。 笔法与墨法两者的关系,黄宾虹说:“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 全从笔出。”这种明确无误的关系,决定了“墨法”只能从“笔法”中来。为 此他强调指出:“论用墨者,固非兼言用笔无以明之;而言墨法者,不能详用 墨之要,亦不足明斯旨也。”在宾老看来,“墨法尤以笔法为先,无墨求笔,至 笔未有合法,虽墨得明暗,皆所不取。有笔兼有墨,最为美备。”
  二、笔墨文化是中国文化人的独特创造
  山水画是中国文化人的独特创造,是笔墨文化的典型形式,也是笔墨文化成熟的标志。笔墨不仅是用笔墨的技巧,更不仅仅是材料工具,而是一种体现着境界的思想,是浓缩着中国文化精神的独特语言,是非常民族化的艺术智慧。如此看来,山水画就绝对不是风景画了。仅仅用毛笔把山川搬到纸上是远远不够的,而点画之间必须遵循笔墨艺术的规律写出心得——心象(不同于形象),凸显“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独”字,做到这一切还不行,笔画间要体现出历代总结出的用笔规范——以书入画,笔笔是笔,笔笔见笔。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孕育出了中国的古典哲学,成为笔墨文化的背景。中国古典哲学始终主张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山水中怡情并得到至高的乐趣,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宋以前,笔墨主要作为状物的手段。大量文人介入,强调书画同源,中国画在宋元时代形成的“文人化”之后,一路发展成为文人画,对书法趣味和诗意境界的追求使中国画与西洋画彻底地分道扬镳。书法所强调的均衡和工稳,适用于中国绘画的开合与布局,至于行笔,运笔内含张力的大小,一直是书与画共同的标准,用笔宜重不宜轻、宜沉不宜浮、宜拙不宜巧、宜厚不宜薄,古人论笔线美感的文字,书画从来一律。在中国书画史上,善书者往往能画,赵孟、倪云林、沈周、文征明、董其昌、石涛、金农等,都是书画并重的大家。绘画格调的高低与书法修养有直接的关系。黄宾虹有极高的书法金石修养,这对他的山水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自题山水》中黄宾虹说:“画法用笔线条之美,纯从金石、书法、铜器、碑碣、造像而来,刚柔得中,笔法起承转合,在乎有劲。”他从笔法把画家分为庸史、名家和大家。他还把笔法总结成“五笔”,即平、圆、留、重、变五法。平如“锥画沙”,圆如“折钗股”,留如“屋漏痕”,重如“高山坠石”,变即方法创新,富于变化”作到“五笔”,自然风骨不俗、独成高标。中国画的线条体现出筋、骨、肉,要在“五笔”的基础上有内涵,还有方圆、疏密、刚柔、轻重的变化,这就要进行终身的训练,石涛说的“一画”,就是如此的要求。西洋画要求用笔准确流畅就够了,而中国画的“线”则是“天地之大法也”。
  在历来的画论中,浑厚华滋,苍润并济是笔墨的高境,在画论中笔法被赋予人格,用笔之忌也是做人之忌,如尖、浮、滑等,如板、结、涩等,厚而朴是可贵的人品,苍和润是既见风骨又有感情,是审美的至高境界,几千年总结下来的中国人的审美经验常有规律性,后人视而不见是愚蠢的。中国山水画就是要以笔墨为山川而言,代山川而言,同时还要传递出心中的情感,这种情感诗化后作品便有了意境。石涛更明确地说:“寄兴于笔墨,假道于山川,不化而应化,无为而有为”。笔墨与人高度地融合在一起。黄宾虹总结了前人观点,指出:“讲书画,不能不讲品格,有了为人之道,才可以讲书画之道,直达向上,以至于至善”。(见黄宾虹《美学文集》)。
  三、在继承中发展是笔墨文化科学发展观
  笔墨精神来源于中国古典哲学,先贤们认为,宇宙自然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人体内也是真气流转,没有间歇。观照笔墨应该是元气充沛、淋漓而浩荡的。当外部环境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和生理时,元气会产生不稳定的变化,如气嘘、烦躁等。反映在笔墨上便破坏了元气的平衡,出现画论上常讲的“浮气”、“躁气”、“匠气”等等。所以,养气便成了文人画家的功课。“要使气处处安稳,神闲意定。勿促迫、勿怠缓、勿陡削、勿散神、勿太舒,务先精思天蒙,山川步伍,林木位置,以我襟含气度,不在山川林木之内,其精神驾驭于山川林木之外”。因为心志高远则笔墨深厚,心境广阔则气韵旷达,笔墨已成为画家心胸、气度、禀赋、性情的反映,当然也是画家文化积累和知识功底的表征。
  当然,山水画仍是绘画,有着绘画的所有属性。它的技术性的要求是必须经过时间锤炼的。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属性具有一定的程式性。千载而下,无数先贤积累下的经验成为宝贵的程式。20世纪以来,突破程式,不落前人窠臼是百年来的主旋律。在继承上的虚无主义影响了几代人。所以,在今天已没有几人具备传统深厚功力的人已廖廖无几了。可染先生说“用最大的决心打进去”,今天的人们难得下这种大决心,在不打入传统或者浅尝辄止条件下的创新者肯定是十分肤浅的。在近百年的西化浪潮中,人们将“时代感”绝对化了,而将笔墨精神放在次要地位,把现代与传统、新与旧、今与古截然对立起来,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模糊了中国画的笔墨本质,把笔墨分出新旧来,让今天的中国画离西洋画越来越近,这恰恰是一种倒退,是20世纪中国画的悲剧。清代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说:“丹青竞胜,反失山水之真容;笔墨贪奇,多造林丘之恶境。怪僻之形易作,作之一览无余;寻常之景难工,工者频观不厌”。清代另有一画论家王昱在《东庄画论》里说:“若格外好奇,诡僻狂怪,徒取惊心眩目,辄谓自立门户,实乃邪魔外道也”。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篇》中说:“今人既自揣无以出众,乃故作狂态以惑人”。这些高论今天读来仍是那么深刻。
  四、小结
  为自然山川立传是既崇高又从容的事业。画好山水画首先要求画家把一颗心先安静下来,研究山川,练习笔墨,淡定沉潜,向山川精神的深处走去,寻找天地精神——“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寻求中国山水画的诗意境界。
  参考文献:
  [1]王青培.大众文化语境下中国画笔墨语言浅析[D].西安美术学院,2012.
  [2]雷子人.中国画表现、图式及笔墨结构中的文化情态[J].美术研究,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商标名所蕴含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商家们的关注。为了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刺激购买力,商家在撰写商标名时往往打破常规即本文所提及的零度,求新求异,导致商标名中出现了大量的偏离常规的现象。  关键词:商标名;语言;零度;偏离  一、零度偏离理论概述  “零度”是适应理想化方法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偏离”是面对现实的策略和手段。零度和偏离,可以说是规范和变异
期刊
摘 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许多先进的技术也应用到人们生活中的众多方面。对于广播节目而言,受众对于声音和节目质量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想要做一档较为出色的节目,不仅仅需要注重节目内容,以及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对于声音信息制作和传播应用的技术也较为关注,甚至在节目中某一阶段应用了假音,受众也可以良好的辨识出来。本文就是对录音技术在电台播音中的具体运用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促进我国电台播音领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的体育教育不断丰富和发展,体育教学也在不断进步,其中,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健美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全国各大体育院校都对健美操课程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本文就构建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构建  一、构建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的方案  
期刊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及高等艺术教育改革的前提下,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自然吸引了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涌入校园,从而使得艺术类大学生的生源素质出现层次多元化、复杂化,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针对这些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艺术类大学生学有所长、顺利毕业是民办高校办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关键词:民办高校
期刊
摘 要: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均处于高速发展的一个状态,在数字化媒体不断兴起的情况下,手机电视、网络电视以及卫星电视等多种形式均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在一定的程度上给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采编工作提出来新的要求,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新媒体时代记者的采编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同时新媒体时代到来使得人们接收信息速度的越来越快也在无形中给记者的采编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与此同时这也是采编工作者的一个机遇,可以让其
期刊
摘 要:信息革命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日益成为图书馆的主要应用设备。文章从多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实际情况,论述了计算机管理图书的必要性和优点,提出实现计算机图书管理的技术要点,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  随着科学的进步,现代化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给图书馆的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文献信息
期刊
摘 要:电视节目图文并茂,节目播放时既有丰富多彩的图像,又有动听的声音,表现力非常强。想要提升电视节目的可看性和艺术性,实现图文并茂,必须根据电视节目的要求和特点,对节目进行后期编辑。尤其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受众对电视节目视听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编辑的思维至关重要。一档成功的电视节目,绝非仅仅因为前期录制画面和出色主持,而更多依赖于后期编辑的思维创造力。一档电视节目之所以能在最后呈现出不同凡响的
期刊
摘 要:在线教育可以跨越时空障碍,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特别适用于职务船员的晋升培训,本文通过对船员工作性质、航海教育特点的分析,发现了目前航海教育网络化的不足,提出了解决的方法,认为航海教育的网络化更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在线教育;航海教育;强制培训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互联网的优势,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感召下,互联网+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业绩平平的“全通
期刊
摘 要:雕塑家夏一栋先生由盐激发出创作的灵感,研发出盐晶专利技术,并获国家科技发明专利,解决了盐品的易相溶、不可塑性特点,通过特有配方及外在加工工艺,使"中国盐塑"艺品能抗高温、不溶于水、不潮解,可以使盐塑作品永久保存,打造出“中国盐塑”这一文化、科技、艺术三者结合的产业品牌,现已从单纯的艺术创作向“艺术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雕塑艺术;中国盐塑;盐雕;国家专利;创业项目  
期刊
摘 要:近几年,铁路企业接收的大学毕业生,快速的成长为铁路企业的生力军。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于大学生就业后的基本情况,以及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近期我们对我段大学生的适应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关键词:铁路;大学生;就业;适应分析  十八大以来,铁路管理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铁道部撤销,成立了铁路总公司。同时,新的机制对生产技术人员带来了新的要求,技术人员组成结构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铁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