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通识之艺术道常人之所能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tao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音乐和我们最为自然融和,同时也最为抽象复杂。圣桑有句名言可以作证:“音乐始于词尽之处。”音乐家们将生命中的许多感悟化作跳动的音符,作家肖复兴却把这些音符变成了常人通识的字符。
  文章以笔记的形式评论了马勒第一交响乐的奇特魅力。作者精于蓄势,巧于对比。在有风的日子里,风铃声轻轻地响着;窗外传来车水马龙的喧嚣声;这时候,马勒的第一交响乐也传来了。三者构成了立体交叉的和声,在比较中,马勒的第一交响乐凸现出自身的“魅力”和“绝招”。接着作者便情有独钟地把音乐和绘画、雕塑作了简明扼要的对比,指出音乐具有生机盎然、永葆青春的独特魅力。这些都为下文引领读者领略马勒第一交响乐的动人魅力作了精心的渲染和厚实的铺垫。
  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在于彼此之间心灵的沟通;音乐之所以“长生不老”、永盛不衰,亦在于与人类情感世界的共鸣。马勒的第一交响乐以其温和柔美的风格,打动了作者心底最深层的部分,一颗心给冲洗得“纤尘不染”,充满了宁静和思考,“别有一番滋味”。如此感受,始于作者“自身最神秘的深奥之处,它能传达出任何词不能表达的那些印象和‘心灵状态’”,。作者不愧为文学大家,开放了多种感觉器官,任思绪的翅膀自由飞翔,将这种抽象复杂的“滋味”化为生动形象的景象来描绘。马勒的第一交响乐平易温和,作者由此闻到了“民间乡土”的气味,看到了“熹微蒙眬”的晨光,那感受,或欢快,给人“初春时节绿的”视觉感;或忧郁,给人“天鹅绒般轻柔无比”的触觉感。至于马勒拿手的管弦乐,也正是作者的神束之笔,这里有动景,如翻涌着浪花的河;有静景,平静如镜;有视觉,青山绿树,蓝天白云;有听觉,鸟声、风声和心声;有质感,“纤尘不染,晶莹剔透”。这些整个融为一体,柔美得“让再硬的筋骨也柔软如绵”;带刺的荆棘也给“弯成一串脖颈上的珍珠项链”。就此,一支生花的妙笔,让“词尽之处”跃然纸上,使得抽象复杂的马勒古典乐章嗅鼻可闻、抬头可见、触手可及,令人心领神会、如痴如醉。
  全文未曾出现任何一个音乐术语,化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奇妙,道常人之所能,写通识之艺术,将马勒音乐的魅力表现得绘声绘色、神情毕现,真不愧为一篇佳作。
其他文献
和谐,是需要微笑的。  这是因为:微笑是一个标志。它标志着:面部的武装已经解除,嘴上的哨兵已经撤岗。这种标志,犹如联合国大厦门前的那个雕塑:枪管已经扭曲,子弹已经不存,隐喻着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思想。  微笑是一种宣示。它宣示着:与人疏远的沉默已经结束,与人接近的叙说已经开启。这种宣示,犹如开岁发出的春令:来吧,我们是朋友;滋荣吧,嫩绿的百卉;斗芳吧,艳丽的百花。微笑是一面旗帜。它表达着:吾心谦和,
期刊
我们大多数人平时都有一个思维定势,就是按照惯常的生活现象、事理逻辑、办事规律去做事情,想问题,这当然是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永远如此,有时就难免人云亦云,千人一面。作文如果走入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的死胡同,那将是一种什么现象呢?我们可想而知。为了作文不人云亦云,千人一面,我们就得想办法出新求异,逆向思维,或者说反向求新。  反向求新,即对某些固有的观念、惯常的看法,取其相反的视角进行思考,求异探索。如
期刊
《悬崖边的树》写于1970年,是曾卓的代表作,也是他人生之旅的真实写照,浸透着他的生活态度、生活经验和他对人生的思考。  他在谈到这首诗的写作过程时说:“写这首诗的时候,我在农村劳动,有一天,我从我所在的那个小队到另一个小队,经过一座小山的时候,看到一棵生长在悬崖上的弯弯曲曲的树,它像火一样点燃了我的内心,使我立刻产生了一些联想,一种想象。我觉得它好像要掉入谷中去,又感到它要飞翔起来。这是与我自己
期刊
得过三观古,因上岱宗颠。  海吸长河远,天包大地圆。  五更先见日,九点半升烟。  孰谓方域广?回环睥睨前。  陆次云,字云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朝康熙年间召试鸿博。曾做过江阴知县,官声颇佳。善作诗文,著有《峒溪织记》、《玉山词》等近十种诗文集。首联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紧扣题目“登岱”,直接写登山。“三观”指登泰山必须经过的三座古时宫观:王母池、斗母宫、碧霞观。“岱宗”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
期刊
提出问题 引起兴趣: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很奇怪吧:爸爸个子比咱们都高好几头,怎么会把他装到口袋里呢?这是个神奇的口袋吧,像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吧?哈哈,猜错了,作品中的这个爸爸可只有拇指那么大哦。咦,爸爸怎么会这么小呢?这么小的爸爸是怎么生活的?爸爸的性格又是怎样的呢?爸爸还能变大吗?  今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快乐解读当代著名“科幻大王”杨鹏的长篇童话《装在口袋里的爸爸》。  浏览目录
期刊
饮湖上初睛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于宋神宗四年(1070年)至神宗七年(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期间,曾写了大量咏西湖景物的诗。这是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它的晴姿雨态。首句写晴日照射下荡漾的湖波;次句写雨幕笼罩下飘渺的山影。联系诗题《饮湖上初晴后雨》来看,两句所摹的正是当天先后呈现在诗人眼前
期刊
侯德云  ①村里人一提起母亲就感到头痛。他们说:“老姜活着的时候,他老婆挺好的一个人。老姜一死,他老婆就变成了泼妇,这事真是蹊(qiāo)______。”他们说的老姜,是我父亲。  ②由于母亲的名声不好,我的两个姐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找不到好婆家。村里人说:“泼妇的女儿,将来肯定是个泼妇,娶了她,整天冒烟喷火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③那时候我还小,还在读初中,还不懂谈婚论嫁的事,对村里人的闲言
期刊
柳月亭  家乡油茶种得多,每年年末岁首,油坊便热闹。  我童年时,油坊是一个好玩儿的去处,小伙伴们肆意胡闹,在苍驳的墙壁上随意涂抹各种符号。然而,当一次祖母爱怜地揽我入怀,告诉我,油坊里曾吊死过人,我便再不敢单独去油坊。而油坊摇摇欲坠的幢影,每每便有了碜人的寒气弥漫,后来我便知道了,吊死在油坊里的是阿金的父亲。  村里没出过大富大贵的人,只有阿金家曾经辉煌过,于是,阿金的曾祖造了油坊。到了阿金父亲
期刊
①今年的夏天我是在新英格兰度过的。在新英格兰夏夜的草地上,可以看到许多萤火虫飞舞,突然想起,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见到萤火虫了。近年来我长期生活的地方,是没有萤火虫的:北京的市区固然不必说。南加州的郊外也见不到萤火虫的踪迹。实际上,由于未知的原因,美国自堪萨斯州以西的地区,萤火虫就难得一见了。
期刊
冬天来临的时候,西伯利亚的寒流来了,朝鲜半岛的韩流也一次次席卷华夏大地。  韩国的都市剧是这股强大势力的先锋,也是主力。时尚、浪漫、真切的爱情故事和家庭生活是其主题,琐碎的生活小事溢显真情。这与中国国内那些充斥着政治、黑帮斗争的故事截然不同。人们的心神早已被生活的重担压得疲惫不堪,还有谁会对这些故事感兴趣?被压抑的、保守的中国人也在追求时尚,要不说他们崇洋媚外也行,毕竟韩剧里有些事情太不切合中国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