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我究竟喜欢什么?我要什么?我想表达什么?我甘心过一种读书、结婚、生子的既定人生么?我还可以做点什么有价值的事呢?作为一名女性,我会这样问自己。这种质问令我更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相信有许多女人都曾这样地审视内心,追问真实的自我。今天的女性能够这么思考,应该感谢这一百多年来的妇女解放运动,感谢克拉拉-蔡特金、罗莎-卢森堡、西蒙·波伏娃、贝蒂·弗里丹这些充满独立精神的女性,感谢人权民主运动的先锋们,她(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激烈地砸毁禁锢女性身体和思想的枷锁,使女性得以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挥洒智慧,实现梦想。当这些满怀激情与才华的女人进入了洋溢着雄性力量的雕塑领域,她们可以化百炼钢为绕指柔,她们也可以呈现令男性钦佩的博大、深遂、包容;她们用心说话,她们用直觉叙事,她们的尊严在于独立的自我。她们的独立也成就了雕塑艺术的独立价值!值此国际妇女节成立100周年之际,本刊以专题“独立的女性,独立的雕塑”向所有自尊自强的女性致敬!
究竟是罗丹因为卡米尔而名垂千古,还是卡米尔因为罗丹而为世人瞩目?这段情感纠葛和历史公案旁观者难清。可以明确的是,卡米尔与罗丹的共存带来了古典雕塑的最后一次激情燃烧。而芭芭拉·赫普沃森,这位出生于1903年的英国女性雕塑家,与亨利-摩尔、本尼科尔森同为20世纪英国艺术的领袖人物,对欧洲抽象雕塑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81岁的日本怪婆婆“草间弥生”,平生被冠以精神病人、日本艺术天后、圆点女王诸多标签,却以前卫而强悍的极度重复的圆点风格、千奇百怪的植物形象进入雕塑和装置领域,引领了美国波普艺术的潮流,直追安迪·沃霍尔的领袖地位,名列英国泰晤士报于2009年评出的20世纪200位最伟大艺术家排行榜之中。2l岁之时便因设计美国越战纪念碑而一举成名的美籍华人林璎,近日又因为她在建筑、雕塑、环保领域的卓越贡献被奥巴马授予国家艺术奖,这位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的侄女,以林氏家族女性特有的智慧和才华,将宁静流淌的生命力量注入了雕塑之中、建筑之内。
如果没有这些女性雕塑家的存在?雕塑的发展史会不会被重写呢?正如COCoChanel的出现,用简洁、中性、低调奢华喊出了“时尚就是我”的宣言,解放了束胸长裙取媚于男性的女人,我们有理由可以这么认为。
能从事艺术的女性本就相对一般人而言有个性,能在艺术门类中挑战雕塑的女人更是有追求、有韧性、有激情的女性。否则,体力、生育、工作条件等等诸多的不利条件就会令她们迎难而止。艺术这种创造性的行为最需要的便是“个性”,这些被因果关系自然而然筛选过的女性雕塑家们,恰恰最为符合艺术的要求,所以,尽管她们的总体数量少,优秀者的比例却比男性雕塑家群体要大得多。相比男性,由于历史性的性别压抑,女性有着更为深刻的独立需求,她们对自我价值的强烈认知,必然使之爆发得更为彻底,从而散发出不同流俗的个人气质。她们自觉地将艺术作为毕生的追求,以自己独到的品味诠释情感体验、生存感知、价值判断。女性感性的思维方式令她们更容易进入到潜意识的幻想或与物质、自然的形而上对话之中,使她们的作品别具“真实”。女性特有的柔韧气质,令她们对于艺术理想的追求更为执着,在名利喧嚣、灵魂堕落的年代,她们自然清新、心无挂碍。
当我们回溯历史,女娲造人的传说里,女性是雕塑者。岁月的长河里,女性作为生命的“雕塑”者,却总是处于被“雕塑”的位置。当女性从被雕塑者,重新成为了雕塑者,从被动进入主动,从客体转为主体,她们将男人的专利转变为人的权利。这是人性的伟大胜利,而不是某个性别的胜利。雕塑必须从功利主义的地狱回归到这样独立的人性之中,每个人都是独立思考的人,每个人都是有坚持、有原则、有荣誉感的人,民族和文化的尊严必将油然而生,未来的雕塑必将容光焕发。
西蒙波伏娃说:“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
贝蒂弗里丹说:“当妇女们最终自由地成为自身的时候,有谁能知道她们能成为什么呢?”
我们说:雕塑吧!独立特行的女人们,用你们的精彩拯救庸俗混浊的世界!
究竟是罗丹因为卡米尔而名垂千古,还是卡米尔因为罗丹而为世人瞩目?这段情感纠葛和历史公案旁观者难清。可以明确的是,卡米尔与罗丹的共存带来了古典雕塑的最后一次激情燃烧。而芭芭拉·赫普沃森,这位出生于1903年的英国女性雕塑家,与亨利-摩尔、本尼科尔森同为20世纪英国艺术的领袖人物,对欧洲抽象雕塑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81岁的日本怪婆婆“草间弥生”,平生被冠以精神病人、日本艺术天后、圆点女王诸多标签,却以前卫而强悍的极度重复的圆点风格、千奇百怪的植物形象进入雕塑和装置领域,引领了美国波普艺术的潮流,直追安迪·沃霍尔的领袖地位,名列英国泰晤士报于2009年评出的20世纪200位最伟大艺术家排行榜之中。2l岁之时便因设计美国越战纪念碑而一举成名的美籍华人林璎,近日又因为她在建筑、雕塑、环保领域的卓越贡献被奥巴马授予国家艺术奖,这位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的侄女,以林氏家族女性特有的智慧和才华,将宁静流淌的生命力量注入了雕塑之中、建筑之内。
如果没有这些女性雕塑家的存在?雕塑的发展史会不会被重写呢?正如COCoChanel的出现,用简洁、中性、低调奢华喊出了“时尚就是我”的宣言,解放了束胸长裙取媚于男性的女人,我们有理由可以这么认为。
能从事艺术的女性本就相对一般人而言有个性,能在艺术门类中挑战雕塑的女人更是有追求、有韧性、有激情的女性。否则,体力、生育、工作条件等等诸多的不利条件就会令她们迎难而止。艺术这种创造性的行为最需要的便是“个性”,这些被因果关系自然而然筛选过的女性雕塑家们,恰恰最为符合艺术的要求,所以,尽管她们的总体数量少,优秀者的比例却比男性雕塑家群体要大得多。相比男性,由于历史性的性别压抑,女性有着更为深刻的独立需求,她们对自我价值的强烈认知,必然使之爆发得更为彻底,从而散发出不同流俗的个人气质。她们自觉地将艺术作为毕生的追求,以自己独到的品味诠释情感体验、生存感知、价值判断。女性感性的思维方式令她们更容易进入到潜意识的幻想或与物质、自然的形而上对话之中,使她们的作品别具“真实”。女性特有的柔韧气质,令她们对于艺术理想的追求更为执着,在名利喧嚣、灵魂堕落的年代,她们自然清新、心无挂碍。
当我们回溯历史,女娲造人的传说里,女性是雕塑者。岁月的长河里,女性作为生命的“雕塑”者,却总是处于被“雕塑”的位置。当女性从被雕塑者,重新成为了雕塑者,从被动进入主动,从客体转为主体,她们将男人的专利转变为人的权利。这是人性的伟大胜利,而不是某个性别的胜利。雕塑必须从功利主义的地狱回归到这样独立的人性之中,每个人都是独立思考的人,每个人都是有坚持、有原则、有荣誉感的人,民族和文化的尊严必将油然而生,未来的雕塑必将容光焕发。
西蒙波伏娃说:“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
贝蒂弗里丹说:“当妇女们最终自由地成为自身的时候,有谁能知道她们能成为什么呢?”
我们说:雕塑吧!独立特行的女人们,用你们的精彩拯救庸俗混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