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地壳形变观测网建设进展与展望

来源 :华南地震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indd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述了建设中的福建地壳形变台网的概况,福建地壳形变台网,以GPS观测为主,结合精密重力、水准和流动地磁测量,将三者观测重合到GPS基准站,形成有特色的观测网络。通过福建省5个基准站、16个基本站及一个数据处理中心,动态监测东南沿海地区地壳运动,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背景信息。
其他文献
通过对华安汰内观测井1987年以来的氡值资料及近震映震能力的分析,发现震前明显突跳异常的近震震中近北西向展布在福安—南靖断裂两侧,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探讨了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使用肇庆地磁台2005年dldD矢量磁力仪与GM3磁通门磁力仪的观测数据,系统地分析了两套仪器分钟值、日均值、基线值的变化趋势。根据均值和方差检验以及基线值的变化趋势,认为两
根据MODIS卫星热红外数据,利用透热指数法和亮温增温异常点比值法,分析福建地区地震震前的热红外时空异常变化,发现透热指数与福建地区中等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地表的亮温增温异常区与未来发生的地震震中较为接近。
比较逾渗模型对磁相变与岩石破裂过程的处理方法, 深入探讨了逾渗模型处理岩石破裂过程的本质含义, 指出逾渗模型处理的是联接性相变问题, 它提供了临界点相变的一个简单图像和比较容易理解的途径。逾渗模型与临界点相变的经典模型之间的映像为研究许多现象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逾渗模型对岩石破裂问题的处理不仅仅是现象上的类比, 也有其深刻的物理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入岩石破裂度 M R 的概念, 进一步探讨逾渗
根据 190 0~ 2 0 0 0年中国大陆、台湾及全球地震记录及前人的研究 ,论证了地震周期存在的可能性及形成机制。作者认为 ,是太阳活动、月球运动轨道及各行星运动轨道的周期性变化 ,通过磁力及万有引力改变地球内部物质的分布 ,从而引起地球自转速度的周期性变化 ,最终致使地震出现周期性的活跃期及平静期
运用土壤氡射气(土氡)测量方法对海口市的六条隐伏断层进行探测,检验土壤氡射气(土氡)测量在海口市地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土氡测量探测晚更新世(Q3)和全新世(Q4)隐伏断层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作为海口市活动断层探测一种有效手段。
简要介绍了常时微动的基础知识、分类、研究现状,还介绍了常时微动测试采用的方法和数据处理及其在抗震设计工程中的应用。
我国的震害预测与防御对策研究已开展多年,以前主要是以文件格式存储和管理震害预测数据。由于震害预测数据量多面广,那这种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不利于数据的管理与维护,也不利于GIS二次开发。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震害预测数据库,不仅有助于防震减灾信息管理与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后台的数据维护和管理,也便于更有效地应用所有数据资源。介绍的广州市部分城区震害预测基础(属性)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
通过对印尼苏门答腊岛及其附近1900年以来7.5级以上地震发生后一年内全球7级以上地震强度和分布特征分析,发现此年活动水平一般高于1900年以来的年平均水平,且地震主要发生在太平洋地震带的西段,同时分析了该区域强震对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7级以上地震活动的影响。
分析了通海地震的震源体过程、空间分布的时序特征及其对周边三角形构造块体内的地震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探讨了通海地震迄今30年来通海地震震源影响区内以该震开始而以武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