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陶瓷工艺在现代陈设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uh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机械化时代背景下传统陶瓷工艺在陈设艺术设计中的开拓发展与创新策略。方法 以分析、总结归纳传统陶瓷工艺在古今陈设艺术中的应用为基础,通过查证资料调查研究传统陶瓷工艺的历史硕源。结论 总结归纳传统陶瓷工艺在陈设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要领,为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创新陶瓷工艺在陈设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提供理论支持。提升传统陶瓷工艺在国内群众传播效应,扩大传统陶瓷工艺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传统陶瓷工艺;陈设艺术设计;发展历程;价值
  中国传统工艺始于人民对生产的需要,对材料的利用,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审美价值和精神追求,是凝结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宝贵财富[1]。2015年,“振兴传统工艺”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国家的政策层面为传统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面对快节奏的生活生产方式的如今,传统工艺的生存发展状态是此本研究的出发点。
  1.传统陶瓷工艺的历史溯源
  陶瓷工艺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及象征,因为中国是陶瓷工艺的发源地,而中国最开始被世界所认识也是因为陶瓷。中国的陶瓷有着强烈的艺术性、极好的实用性而受到人们的追捧。陶瓷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也是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2]。
  1.1传统陶瓷工艺的发展危机
  自2000年前,中国人在原始的陶器外表附上一层釉色,“瓷”的雏形出现,经过一代代陶瓷手工艺人对陶瓷的原材料和烧制的温度进行了探索和改良,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陶瓷。随着时代及人民审美水平的进步,陶瓷的制作工艺逐渐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分枝流派,陶瓷的质量和被使用的地位也逐步得到提高。后来受战乱及历史的影响,一些陶瓷工艺一度处于衰败甚至消弭的状况。
  目前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存在两个问题。首先,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方式单一。目前仅限于实物教学,在当今互联网+的信息时代,虚拟技术正风靡全球,而这些古老的宝贵的传统陶瓷工艺已经无法吸引年轻一代来主动传承,这是传统工艺迫在眉睫的传承危机。其次,一味复古,缺乏创新思维。在潮流更迭的21世纪,人们早已对传统陶瓷的千篇一律的形式与风格感到腻味,因此,具有创新思维的陶瓷工艺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
  1.2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衍变
  许多传统陶瓷手工艺人都没有较高的文化,当时只是为了能有一技之长进而养活自己和家人,大多数只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教学,一辈辈匠人用自己的双手和想象创造出了中华最醇朴的宝贵的艺术财富。传承经历了从最初的家庭傳授、师徒传授,再到今天的学校传授,例如学校聘请传统陶瓷手艺人进校,将传统技艺授予学生,或者组织学生进入民间工作坊传承技艺。以及现在的旅游传承,如景德镇旅游景区,在吸引游客购买传统陶瓷手工艺品的同时,也会向游客讲解陶瓷手工艺的起源、发展及特点,甚至鼓励游客亲身体验制作,在消费的同时也传承了传统工艺。
  2.陈设艺术设计中的传统陶瓷工艺的应用探析
  陶瓷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装饰室内空间的必需品,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发展,做实用性的陈设也好,当装饰性的陈设也罢,劳动人民在不断地发掘陶瓷之美的同时,现代设计师逐渐开始关注陈设艺术设计的陶瓷工艺领域,传统陶瓷工艺进入现代陈设艺术中成为已然趋势。
  2.1传统陶瓷工艺在古今陈设艺术中的应用差异
  在古代的陈设艺术设计中,陶瓷被用来做陈设是从成为皇室贵族把玩欣赏的器物开始的。这种观赏兴致流传到文人墨客中,后来陶瓷又进入寻常百姓家里,人们将陶瓷制作的瓶子摆放在屋内,寓意“平平安安”......随着经济和文化的蓬勃昌盛,人们的生活方式发展到多元化时,一种艺术设计化的生活观念寂然降临。陶瓷在现代陈设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受到日益关注,如今,陶瓷已然成为普通人们的家居陈设中的一部分,但人们只有在闲余的空间里才会考虑用陶瓷做陈设,而不是把它作为首要的陈设元素。所以,陈设陶瓷仍是一个当代设计师涉足尚浅的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2传统陶瓷工艺的材料特性应用于现代陈设艺术设计
  陶瓷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生产方式而具有易清洗、耐高温、硬度较高、可塑性的物理特质,当传统陶瓷工艺被运用到现代陈设艺术设计中时,这种独特的材料特质被21世纪的习惯快速生活节奏的人们所喜爱。
  2.2.1可塑性
  在没有机械帮助的古代,人们全手工制作陶瓷。在机械文明泛滥的今天,手工艺品越发显得十分珍贵,人们追求本土化、民族化的欲望也在日益剧增[3]。例如一些当代的艺术家利用陶瓷的独特的肌理特性和可塑性来表现自己的艺术思想和自我感知。不仅艺术家可以亲手做,普通人也可以自己动手做陶瓷,所以现代的DIY手工陶艺工作室等逐渐流行起来,人们可以来此释放压力和满足自己创造的欲望,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陶瓷,形态万千,烧制好后放在家里,就是一件陈设艺术品。
  2.2.2耐高温
  陶瓷是在将近一千二百摄氏度的高温中产生,它的耐高温是家喻户晓的。这种特质被应用于现代陈设艺术设计中的实用陈设,比如可以做成陶瓷烟灰缸,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玻璃烟灰缸的统治;还可以被用做灯具的灯罩,因为灯源是发光发热的,灯罩就必须足够耐热耐高温以避免发生事故,陶瓷亦可满足此等需要。
  2.2.3硬度高
  相对于其他塑料、亚克力材料、树脂材料等,陶瓷的硬度已经远超上述者,现代陈设艺术设计利用陶瓷的这个特质,将传统陶瓷工艺运用得酣畅淋漓,更是将高科技与陶瓷相结合生产出了高科技陶瓷,其硬度又得到大大提升。例如著名奢侈品牌香奈儿设计出了陶瓷腕表,相对于传统机械手表不会生锈,不会刮花表面,处理污渍也十分轻松,这款永不磨损、耀眼如新的腕表受到大众的喜爱。又例如用陶瓷制作的布加迪威龙白金跑车,采用陶瓷材质进行整车制造,在防挂增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追求绝佳美感和极速的同时,也将不同寻常的奢华展现得淋漓尽致(如图1)。   2.3传统陶瓷工艺的装饰工艺应用于现代陈设艺术设计
  传统陶瓷的装饰工艺是表现陶瓷工艺的重要符号,装饰纹样的艺术审美性代表了陶瓷工艺水平的高低,古往今来,陶瓷工艺者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装饰工艺的创作和绘制中[4]。在现代陈设艺术设计中,应用得最多的陶瓷装饰元素便是青花。青花瓷以其高纯度的蓝色配以素胎白瓷,复杂却统一,朴素又华丽的特点被雅俗共赏,自被创造的那刻起就被世人所追捧,直到现在也生生不息。单一色调之所以美丽并能够深入人心,是因为映入眼帘的主色会给人留下强烈的存在感[5]。在现代社会,青花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上,如电子产品、穿着衣物等(如图2)。
  3.机械化时代背景下传统陶瓷工艺的应用分析
  自然拥有无止境创造力,它赐予人类富有卓识的智慧,许可人类使用技术从它身上获得材料和能源,来满足文明发展的需要。
  传统是通过实验和创造不断完善的对象。传统不是历史的东西,而是用来解决问题的,现代主义不是反传统,而是对传统激进的解释[6]。如何使传统工艺紧跟时代潮流,值得我们当代设计师深思。
  3.1机械化时代背景对传统陶瓷工艺在现代陈设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的影响
  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和社会上高压急躁心态的双重夹击下,传统工艺正万般无奈地走向没落。现代科技对机械产生了过度的依赖,由此导致的对传统手工艺品的糟蹋,是非常惨忍又无可奈和的。如今的机械器材把物品过甚地分解成了简单的感觉体制,为了满足快节奏生活的人们的追求艺术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工厂不遗余力地去仿制和复制传统陶瓷,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导致真正的传统陶瓷工艺之美无人问津,甚至消失殆尽,实在是令人感到惋惜。
  3.2机械化时代背景下传统陶瓷工艺在现代陈设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要领
  在机械泛滥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工艺品被生产出来只是为了满足商业的需要,但欠缺艺术其妙处所在的审美性价值。所以,传统陶瓷工艺在现代陈设艺术设计中已被涵盖了一种新的、除实用和装饰以外的艺术气质,这也需要当代设计师们去摸索传统陶瓷更深处的文化感性。为了使传统工艺再次迸发生机勃勃,必须要有全面的考虑、高深的智慧和巨大的容忍精神。同时还要缔造出逾越其本质属性上的美的价值,使得每件陶瓷都能与陈设环境融合为一,并给人以美的感染和精神的愉悦。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陈设陶瓷不仅要为人们提供完备的功能服务,还要满足使用者作为主体而追求的审美属性——一种超越物质之美的自由的、艺术化的精神追求[7]。这将会使传统陶瓷在现代陈设艺术设计中的地位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
  所以,作为当代设计师,我们要主动承担起传承传统陶瓷工艺的责任,并思考如何才能使传统陶瓷工艺与现代化社会完美结合在一起,不仅要让传统陶瓷工艺薪火相传,更要开辟出一条通往现代世界的崭新道路,在新的起点上再次出发。
  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传统陶瓷工艺在现代陈设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案例,试图在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中寻求一个崭新的创作策略,这将会使传统陶瓷在现代陈设艺术设计中的地位提升至更高的层面上,从而设计出更多元的、更适合当下潮流文化的创新陶瓷陈设艺术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在科技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人们更加需要传统的、民族的手工艺文化,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它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張妍,钟蕾.传统民间技艺的生活传承研究[J].包装工程,2016,37(18):53——56.
  [2]吴仁敬,辛安潮.中国陶瓷史[M].团结出版社, 2006(8):33-35.
  [3]熊强,陈守明,司纪中.朱仙镇木板年画的视觉形象创新[J].包装工程,2015,36(6):129——131.
  [4]苗广娜.产品设计中式审美的文化倾向表现研究[J].包装工程,2015,36(12):135——137.
  [5]田中一光. 设计的觉醒[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167.
  [6]原研哉. 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1):15.
  [7]张小曼. 现代家居陈设陶瓷的艺术元素研究[J]. 武汉纺织大学,2011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古来作肖像画者不少,但作自画像者鲜有。金农是清代早中期活跃在扬州的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一生中创作了多幅自画像作品,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其七十三岁时创作的《金农自画像》。这幅画在绘画特点和表现形式上十分突出,并且通过诗书画结合的方式,用其独具特色的漆书和稚拙的用笔传达了金农的内在精神,表现出金农的那种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绘画风格。  【关键词】:金农;《金农自画像》;绘
期刊
【摘要】: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形成,在创作风格和绘画技巧上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在艺术内涵和文化精神上却又有着明星的继承性。本文对两宋工笔花鸟画的形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首先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两宋工笔花鸟画的形成做了简要的叙述,然后分析了隐藏在创作风格变化背后的审美理念的变换,最后分析了两宋工笔花鸟画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花鸟画 ;徐熙 ;黄荃父子  绪论  宋代的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之前历
期刊
【摘要】:河南二夹弦是中国濒危剧种之一,曾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戏剧唱词是音乐文学的一种形式,本文笔者将从音乐文学的视角出发,对二夹弦戏曲唱词进行研究。经对资料进行整理得出,二夹弦唱词在语言艺术、情感表达、内容色彩上有着音乐文学的本质规律,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构建音乐文学知识体系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音乐文学;二夹弦;唱词  二夹弦,又称两夹弦,是流行于我
期刊
【摘要】:随着服装批量化大生产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当今时代人们更为重视个性化以及生活的品质。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奢侈品现已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我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消费实力已然成为世界之最。伴随奢侈品相关行业蓬勃发展,高级定制礼服作为奢侈品行业的产物应运而生,珠绣作为高定礼服的重要装饰手法之一,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将高级定制礼服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李煜作为帝王,在中国文学史上置身于词坛第一流作家之列,有“词中之帝”之称,他的作品前期多写声色之情,后期亡国作品多写故国之思,血泪之痛。其作品不多却广为流传,不仅因为他善用白描,比喻,对比等写作手法,还因他在词中善用格律与押韵,情绪表达与词的韵律紧密结合,从而增强其词的感染力。  【关键词】:李煜词;用韵;特点  李煜用词记录了自己的一生,他也因此成为了词坛上的一代词宗。从前半生的“三千
期刊
【摘要】:舞蹈作为一门舞台艺术和表达情感的艺术方式,通过视觉感官给人们以最直接的感触和震撼,而一个优秀作品的形成,除了题材的选择、演员自身条件和音乐烘托与配合等等因素,绝大部分在于编舞者对其作品所使用的艺术加工的手段,。正如一首动听的乐曲,必须包含着那一个个在五线谱中跳跃的音符,和作曲家脑海里所组成的节奏群,才能成立。而舞蹈中的动作在舞蹈创作中就代表着这样的角色。并且舞蹈是一门重形式的重手法的艺术
期刊
【摘要】:当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艺术家们通过中西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学习,艺术家们在审美追求及创作题材上勇于不断尝试和创新,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更加强调作品中个性化的表达,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题材的发展步入了多元化、开放化的格局。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创作题材;多元化  随着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承袭传统绘画模式,特别是工笔人物画,大多从临摹前人作品开始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临摹北魏时期书法入手,并将自己在临摹过程中的感想记录下来。对于楷书书法的临摹主要从笔法、章法和字法进行分析,研究魏碑楷书的笔法时应注意点画的起、行、收,尤其是起笔的形态、运笔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如何收笔如何章法排布,以自己临摹的作品和原碑帖进行对比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关键词】:墓志;书法;临摹体会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割据既久,引起文化、习俗的地域差异,书法也是如此。在北魏迁
期刊
【摘要】:随着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几十年前的温饱状态,而对生活有了更加多元化的要求,对于生活质量的提高非常迫切,尤其是对室内居住环境的要求,室内设计因此也变得十分重要。在室内设计所应用的手段和艺术形式中,绘画艺术无疑是最广泛且最具吸引力的形式之一。本文将对可应用于室内设计的绘画艺术类型进行简单介绍,进而探讨绘画艺术在室内设计中如何进行应用。  【关键词】:室
期刊
【摘要】:如今美声唱法被世界公认为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歌唱方法,这是由于其能够充分地拓展人声的自然声域,同时对音色进行一定程度的美化以及给听者带来听觉上美的享受。可是目前在歌唱领域存在着一种很多专业的美声演唱者对中国歌曲的演唱效果不佳,具体来说就是发音咬字不准、作品的演唱情感欠佳以及一味地追求技术层面的炫耀,这些都使得部分美声演唱者受到社会公众的质疑。笔者认为应当从西洋的美声唱法中汲取经验来更好地用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