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平淡 变得精彩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_pl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在一些学生心目中思想品德课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我们的课堂缺少学生需要的和感兴趣的东西,而导入是课堂教学给人的“第一印象”。常言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准确、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集中注意力,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创设一定的导入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爱上我们的课堂。导入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怎样有效地导入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导入技巧。
  一、案例架桥,巧设疑问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在课堂导入时,通过恰当的案例,巧妙地设置课堂提问,使问题提得好,问得巧,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学习九年级社会主义法律常识时,由于学生法律知识匮乏,再加上法律知识本身比较枯燥,造成学生在理解上的困难。所以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常常运用典型的案例,运用与学生联系紧密的案例来导入新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公民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时,我用投影仪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钱小满家的故事”——愁事:钱小满的爷爷原有楼房300多平方米,因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要在该地段扩建道路,钱小满爷爷的房子被迫拆迁,钱家一家老小提出拆迁必须以补偿其损失为前提……
  然后问大家:政府有权拆钱小满爷爷的房子吗?钱小满一家老小有权提出赔偿要求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的说:可以拆。有的不太确定,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终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最后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我。我顺理成章地导入“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这部分新课。一堂关于《继承法》的知识教学,在学生们的期盼中开始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设疑就是教师投放诱饵,吸引学生注意力,诱发其求知欲,即“创设问题情境”。这样的导入既活跃课堂,又留下空白。实践证明:疑点、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这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成为掌握整堂课知识的良好契机。
  二、巧用故事,寓教于乐
  教师适当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如寓言、典故和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可活跃课堂气氛,开阔视野,寓教于乐。故事导入,最简单又最实用,不需要太多其他的辅助条件,只要选择适当的故事,而故事永远是青少年学生不愿告别的朋友,特别是一些寓言故事,学生更感亲切。
  如在讲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承诺是金”一课时,播放了《九色鹿》影像资料。看完这个故事,学生对弄蛇人违背誓言、忘恩负义的丑恶嘴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老师再适当地加以设问:为什么当弄蛇人再次落水时,九色鹿不再施以援手?其他人也都袖手旁观,并且对他嗤之以鼻?学生直接感受到信守承诺的重要性。很自然,也很快速地导入了新课。
  故事导入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此设计导入环节,不但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的松弛状态吸引过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诗词入境,隽永含蓄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先生在《漫步在诗的郊野——关于诗歌欣赏的通信》一文中这样说过:“诗不仅能够把我们的生活感受表达得曲极其妙,而且还能够帮助人们在精神上创造出一个更为理想的境界……久之,它将使我们的趣味变得更加高雅,心灵变得更加美好”。诗歌是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隽永含蓄。教师如能巧妙地运用诗词歌赋把学生领入文学艺术的殿堂,那将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增强政治课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诗歌之美不仅在于它琅琅上口,更在于它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在学习鲁教版“直面升学与择业”一课时,我选了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配以背景音乐导入新课。
  诗中所涉及的主题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人生道路的选择。由此快速导入本课课题——初中学生也面临着人生的选择:升学、择业。
  以这首诗开始本课的教学,既是课堂教学知识的一种引入,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学生们仔细倾听,渲染了气氛,触动着他们的心灵,激发学生对未来人生道路的思考与追求,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目的。
  四、关注生活,开展活动
  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之水,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里,让学生亲身参与、了解、观察,学生的心弦才能真正地被拨动,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
  在学习八年级“感受科技创新”一课时,我拿着一片树叶询问学生:“深秋时节,落叶随处可见。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落叶掉落于地面时,是叶片的正面朝上还是背面朝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又拿出一些落叶,请了几个学生到前面来做实验,结果落叶几乎都是背面朝上,学生们都觉得困惑不已:是巧合?还是蕴含着什么道理?我告诉学生们,最初注意这个问题的是一个日本中学生,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当时这名学生的研究过程。学生不由发出感慨:一片小小的落叶,它的朝向都蕴含着科学的道理,可见,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这一活动的设置,自然、顺畅地导入到新课的教学,而且学生获得了很深的情感体验。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导入是一堂课的切入点,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又是组织教学的科学而巧妙的手段,凝结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会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迅速集中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师生双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融入课堂。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掌握导入的技能技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摇篮”。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
其他文献
介绍了微波快速灼烧技术在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还原铁中5种成分的应用。实验表明:采用微波灼烧技术对还原铁样品进行预氧化,还原铁样品烧损值近-30%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15%;
利用Minitab统计软件可以直接从分析仪器及Excel导入或直接输入数据,设置相应参数,根据用户需要选择控制图类型,直接绘制各种质量控制图。本文简单介绍了休哈特控制图,根据化
GB/T 20123-2006高频感应-红外吸收法(常规法)因表面碳影响,仅适用于钢中碳含量大于0.005%的测定,不能满足大生产过程中钢中超低碳测定的需求。研究表明:日常制取后直接测定的生
每年暑假期间,教育部门都会调配教师。其中有一种被称之为“交流”的调动,让普通教师惶惶不安。所谓的“交流”,就是大家心知肚明的“惩罚性调动”。把表现不佳的教师从条件
研究了碘化钾四丁基溴化铵水体系浮选分离锗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锗(Ⅳ)与碘化钾和四丁基溴化铵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GeI62-][TBAB+]2,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呈扩大趋势,但按统计口径,收入分配不平等情况并不严重。对此,我们进行了重新估算,实际结果是城乡收入差距自2003年以来均在3倍以上,基尼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