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骨距位于股骨颈与股骨干连接处后内侧,小粗隆深部,从股骨颈后侧延伸到小粗隆后方的纵行致密骨板,是股骨上段负重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874年Merkel[1]首先发现了这一特殊结构,1957年Harty[2]正式提出将这一结构命名为“股骨距”。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股骨距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人们对股骨距的形态结构缺乏系统的认识,直至1982年, Griffin[3]第一次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股骨距的解剖特点。随后人们又发现股骨距与髋关节置换后的假体稳定相关,对髋部骨折后股骨距的维稳作用多与小粗隆移位合并讨论。因此不少医生认为股骨距主要还是关节外科的概念。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股骨距的文献,阐述有关股骨距的解剖及力学作用,进一步探讨股骨距的临床治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