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chao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礼记》),怕是其一。人生在世,谁敢拍着胸脯说,我从来没有害怕过?
   于我而言,有诸多的怕。小时候怕鬼。都说世界上没有鬼,还是怕。听了太多的鬼故事,鬼的形象已在心里扎了根:白臉红舌头,穿着一身白孝衣,走起路来脚不沾地,忽悠忽悠地飘行。晚上走夜路,就怕遇见鬼,黑黢黢的,听见身边有哗啦哗啦的声响,头发丝就奓起来,心脏仿佛要跳出口。这个时候,按大人教的,赶紧用手胡噜胡噜头发,还有就是大声唱歌,给自己壮胆。
   再有怕死。这个怕,恐怕贯穿人的一生,无论哪个年龄段都怕。小时候尤甚。每年村里都有人死去,丧葬和婚礼一样都是村民的大事。对死人怀着许多恐惧、禁忌,但我还是壮着胆子去看。老人去世尚好些,年轻人死了就笼罩着“凶”的气氛,神秘而压抑,村庄天空的阴云似乎好多天才散去。那时想,人人都会死,自己将来也会死,感到很绝望,人生虚妄而没有意义。不过也就几天的沮丧,很快就忘却了。
   在家里也怕父母。父亲性格温和但严肃,不怒自威;母亲脾气暴躁但亲人,刚柔相济。所以对父对母,都恭顺,不敢造次。父母与子女之间从不开玩笑。一次,母亲从外边回来,我对姐姐说,咱娘走路真快,飞一样。不想,母亲勃然大怒,怫然作色,呵斥我说,你说啥?你娘是鸟啊!这种家庭环境对我的性格有重要的影响,端肃有些无趣,稍内倾,做事不会胆识过人,但能守住规矩。
   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可怕的事情,危险,灾难,疾病,恶人,等等,面对这些,人们会产生诸多身体或心理反应。胆战心惊,魂飞魄散,汗毛倒竖,面如土色,毛骨悚然,闻风丧胆……有太多的成语用来描摹人害怕时的情态。而且,这怕多是极端状态,与喜和怒不同,有渐变和程度差别,而是骤然临之,上来就爆表。人们宁愿不要什么喜事,也不愿过担惊受怕的日子,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惧,是一种酷刑,如煎如熬。
   且不说灾祸降临,即使平常一声雷鸣,一个喷嚏,也会吓人一跳。如果单位有一个暴戾恣睢的上司,动辄发雷霆之怒,令人惴惴不安,不知何时是个头。这岂不是很可怕?
   害怕无疑属于负面情绪,与怯懦,胆小、畏葸等相连。我们常常鄙视这些情绪和词汇,崇敬的是勇敢、刚强、大无畏。在我们看来,害怕是退缩,勇敢是出击,胆小是老鼠,胆大是老虎。做事情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没有胆识胆略,岂能成功?临危不惧,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才能闯关夺隘、所向披靡。贪生怕死之辈永远为人所不齿。
   然而,害怕也并非没有意义,有时候怕是一件好事。所谓无知者无畏,那是傻大胆。初生牛犊不怕虎,结果可能很惨。一味胆大,无所畏惧,也不见得就好。胆大包天,胆大妄为,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没了底线,没了规矩,没了王法,那还了得?
   老子云:“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众人都怕的,我也不可能不怕。那么人应该怕什么呢?孔子说了:“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思是一要敬天畏地,顺应自然;二要敬畏父母和德高望重之人;三要敬畏圣人的至理名言,不可轻慢疏忽。你看,这是圣人在教我们“怕”,并不是一味鼓励人们无畏。如明人方孝孺所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有所怕,才能谨慎从事,走得稳,走得正,走得好,走得远。
   清代有一河南巡抚名叫叶存仁,为官三十年,淡泊自守,诚悫守矩。离任时,属下送别,可等到半夜明月高悬还不见船发,好生纳闷,原来是属下为避人耳目,利用夜色送来重礼,结果叶存仁都退回去了。他为此赋诗一首:“明月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相赠,不畏人知畏己知。”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世上没有人不知鬼不觉的事,但凡良知未泯,内心的坎才是最难过的坎。叶存仁是一位明白人,情留下,礼退还,如此能够直面自己,心安理得,自在洒脱。这句“不畏人知畏己知”可谓一句达观醒世的箴言,值得人们玩味。
   其实,作为“七情”之一的怕,是人的自然本能,是上苍予人的一种警护功能。譬如,如临深渊的怵惕,才令人小心翼翼,防止失足坠落,若毫无惧怕之意,稍有闪失,则万劫不复、粉身碎骨矣。勇敢无畏,固然为人尊崇,胆小害怕,也并非全然不堪。
其他文献
或许我比時代慢上一拍?到我察觉的时候,其实“直播”的文化早已经在互联网上蔓延开了。此前曾以为“网络直播”只是在疫情大流行时推出的临时方案,但不少朋友都提醒我说,在网上不玩“直播”的话,其实早就落伍啦。   落伍不落伍倒不重要,但“网络直播”这种形式倒让我颇感兴趣,据说还衍生出“直播带货”等新颖的商业形态,这和过去所理解的“现场直播”真有着次元级别的不同。我记得过去电视台在进行直播节目时,还会在屏
期刊
近日,话题#李子柒被写入小学语文考卷#冲上微博热搜。事情缘起于浙江宁波海曙区一份小学六年级期末语文考卷。有家长在论坛上发帖称,试卷的作文题给出了“网红”李子柒的故事,旨在展示中国传统田园文化,最后却介绍了李子柒的粉丝数,这让他无法接受,直指“出卷老师知识浅薄”。经记者核实,这道题并不是作文题而是阅读理解题,提供了袁隆平、李子柒等三段材料,让学生任选一个,为“心目中的风云人物”写推荐表。   这道
期刊
让一群出道多年、已经积攒一定作品和名气的30岁以上女明星同台竞技,努力不被淘汰。最近火爆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策划就让观众来了兴趣。这些演艺圈的“前辈”,还能好好坐着等待被挑选?   毕竟,观众之前只会看到20岁上下的青涩美少女齐刷刷参加选秀,难以想象姐姐们被严苛评价的模样。有人调侃,粉丝给年轻妹妹们投票时会说“她们只有我们这些粉丝了”,而《乘风破浪的姐姐》的选手正好反过来——“姐姐们除
期刊
时间,有味道。   一块肉,可以有不同的吃法。吃新鲜的,这是多数人的选择。趁着新鲜,煎炸爆炒,入口爽嫩,只要厨艺不是差得离谱,味道总不至于差到哪里去。   当然,也可以是另一种吃法,就是赋予其时间的味道。将肉腌制起来,调味、搓揉、悬挂、风干。时光流动,肉的味道也渐渐变了。到了后来,香敛于内,愈发浓郁。和新鲜的肉相比,这多出来的味道,不就是时间的味道吗?   陈酒,亦有时间味。以前的人,喜欢将
期刊
网络上,有一组孩子学拉丁舞的视频很火:孩子们舞姿同一,连夸张的表情也殊无二致。后来,这个视频被很多网友录像模仿,大家在调侃这种如模子中倒出来的“一致性”。   我在学生时代,常会听到父母师长这样教导我:这道题你为什么不会?别人能学会,你就能!你不会就是没用心。   一开始,我听到这样的话,还会暗自告诉自己要努力,要像别人一样。然而经历过几次的挫败后,我不由得开始怀疑人生:别人可以,为什么我就不
期刊
倘若试问一句,如今网络上什么人最多?我可以很肯定地说“脑残”最多。不信你看看微信圈和各种论坛、网站,那些戾气十足的网民们,一言不合,就以脑残相赠;刚争两句,就甩出脑残大帽。你骂我脑残,我也骂你脑残,似乎到处都是脑残,人人都是脑残。   何谓脑残?百度上这样解释:是一种骂人的粗俗词语。脑残,指荒唐的、糊涂的、无逻辑性的、不合情理的错误思维,如同脑细胞残疾一般无可救药,泛指不学无术水平低的人做事糊糊
期刊
清代梁章钜《浪迹续谈》,卷六《看戏》记:龚海峰先生,在平凉做官时候,四个儿子都跟着他在学校里学习。有一天,客人来访,龚先生就在家里开了一场小型音乐酒会作为招待。四个儿子也一起参加,看到音乐响起,他们都很想看看节目。龚先生不失时机地开始教育了:我问你们一个问题,是读书好呢?还是看戏好?你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小儿子想也没想就说:看戏好。龚先生很不高兴,要他退下。   长子对答:自然是读书好了
期刊
禿了,终于快要秃了。   从半个月理一次发到一个月理一次发,再到三个月理一次发,未来大概要变成半年理一次发。谁要再说“不如剪去三千烦恼丝”,那就是可恨、可恨、真可恨。   最早是“离离原上草,春风吹又生”,之后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终于,“绝顶聪明”“寸草不生”招手在望了。   不急,怎么可能?譬如买外套喜欢买带帽子的,随时可以把头藏起来;譬如一旦走进理发店,必然对“Tony老师”说
期刊
读闲书读到白居易的诗句“扪腹起盥漱,下阶振衣裳”,不由得心里咯噔了一下,记得苏东坡也写过“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的诗句,就觉得“扪腹”这个动作太有意思了。   扪腹,是很形象的字眼,酒足饭饱后摩挲着腆起的腹部,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还有一点可爱的憨态。白居易摸着肚子起身,是去洗漱正冠,推杯送盏间难免放诞,下席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恢复官员的一本正经和文人的道貌岸然;相比之下,苏东坡更散淡
期刊
良好的環境’”等十五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