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鉴赏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_z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诗歌代表作,该诗首次入选初中语文课本,位于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林徽因是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她也是一位文学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就以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特色显示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四月,是踏青的季节,是春天中的盛季。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写下了心中的爱,写下了一季的心情。在此,笔者借助闻一多先生提出的诗歌的“三美”理论,对该诗进行审美鉴赏。
   一、建筑美:美在错落有致,参差和谐
   诗歌的建筑美主要是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整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整齐之感。
   林徽因是建筑学家,在她眼里,诗歌也是有着参差有致的建筑美感的。这首诗一共5个小节,每节三行,每行10个字左右。整体看诗歌匀称而和谐,给人一种端庄之美,就像一座中式的建筑,优雅而含蓄。但是,这首诗还有很大的特色。就是每行都有标点,但又不是都在句子的最后,这是本诗与其他诗歌最大的区别。也恰恰是这些句中的标点,停顿,跳跃,使得句子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美感,譬如“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读者或许很是好奇为什么“轻灵”不在第三行,而是在第二行的末尾,但也恰恰是这样的跳跃,仿佛西方建筑中的高低错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浪漫而灵动。再者,不全是这样的转折,也不光是分号并列了两种句式,还有长句和短句的合作,如“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这三行诗,你能说它们是三句诗吗,它不是。第一句9个字分为了三个小句子,“鲜妍”一词与下一行若有若无地相连,第二行的“你是”又与第三行的“天真,庄严”若有若无地相连着,如此形成了外形的整齐,内在的多变,又如同中国书法行书的连笔,前后勾连,彼此照应。
   二、音乐美:美在节奏鲜明,清莹婉丽
   诗歌的音乐美主要是指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闻一多还具体提出一行诗中音尺的排列可以不固定,但每行的三字尺、二字尺的数目应该相等,以见出新格律体诗的音乐美,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节奏感要强。
   這首诗的韵脚主要有“天”“变”“烟”“前”“妍”“鲜”“莲”“燕”,主要押“an”韵,开口扁平,发音呢喃,属于言前辙。读来让人感觉委婉缠绵,低沉柔和的语气中充满着甜蜜温暖的情调,和诗人的情感共同演绎出一首清莹婉丽的乐歌。所谓音韵,就是合乎规律的重复形成的节奏。春夏秋冬四季的代序,朝朝暮暮昼夜的交替,月的圆缺,花的开谢,水的波荡,山的起伏,肺的呼吸,心的跳动,担物时扁担的颤悠,打鼓时手臂的起落,都可以形成节奏。而语言也能形成节奏。“云烟”“鲜妍”“新鲜”“白莲”,前呼后应,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等固定的习惯,传达出节奏感,这就是语言的自然节奏,未经加工的,天然形成的。这也是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除了韵脚体现出的诗歌的节奏感,其实诗歌内部也是有韵味的,如“笑响”“点亮”“鹅黄”“希望”都押“ang”韵,开口敞亮,声音洪亮,传达出一种力量的美感,是一种新生的阳光的美。这些词散落在“an”韵之中,阳刚与绵柔,响亮与低沉,交互错落,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流动着轻盈跳跃的气息。
   三、绘画美:美在动静铺彩,斑斓繁丰
   绘画美还指诗的辞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林徽因着笔时对色彩之美特别敏感,俨然以画家的目光观察世界,又以画家的技法铺彩缡义。她的诗中,出现“鹅黄”“新绿”“白莲”等表现色彩的词以及带有鲜丽色彩感的物象,如“光艳”“百花”“月圆”,注重色彩对比,使诗画相通,设色深浅适中、浓淡相宜、错彩镂金、斑斓繁丰。色彩的审美意义还在于它向我们传达动人的情感信息,本诗中多以暖色调为主。伊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色彩效果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心理上应该得到体会和理解,他能把崇拜者的梦想转化到一个精神境界中去。”白色是纯洁和安宁的象征,鹅黄是鲜嫩的新柳,寓意着孩子的新生,绿色则是希望和未来的象征,一切都生机勃勃,充满着力量。这一切也让我们解读到林徽因初为人母的喜悦与满足,内心的充盈与丰满,对孩子寄予着最美好的祝福与期望。
   中央民族大学杨春教授曾评价,林徽因用她的五彩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四月天的春景图,有云烟星子细雨图、百花娉婷鲜妍图、水光浮动白莲图、燕子梁间呢喃图等,整首诗无瑕而又透明,既充满了古典主义的典雅、和谐与适度美,也洋溢了浪漫主义的热情和明朗,超越了时空,超越了个人的生命体验。这就是诗歌的绘画美,有着最强的艺术魅力。
   我们也想说,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一首爱的颂歌,它被选入统编版语文教材,名至实归。让我们一起美读这首诗,深度感受它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也去领略这人间四月最好的景,最美的情。
   [作者通联:江苏如东县曹埠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目的建立白喉类毒素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以马抗白喉类毒素血清作为包被抗体,HRP标记的白喉絮状反应抗毒素作为酶标抗体,建立白喉类毒素双抗
<正>当我再次写下&#39;坚守初心温暖前行&#39;八个字时,30多年的教育点滴如电影画面般在脑海清晰地浮现,难道这些就是我30多年一直不放弃教育的初心吗?&#39;老师,我要上厕所
期刊
核桃树嫁接成活率低,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一是愈伤组织形成的速度、质量和存活率都低于其他果树,愈伤组织较粗糙;二是树体、枝芽内单宁含量高,遇空气氧化会形成黑
&#39;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39;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如何充分利用生本教育理念促进学校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近三年来,我们把生本教育理念贯穿于教
<正>新加坡的教育可资借鉴之处不胜枚举。两周中,我努力找寻与我校发展靠近的相似点、契合点,思考着108中学的前行之路。仔细梳理,结合实际,个人认为在我们这样的薄弱学校,教
期刊
本文从项目评价存在的问题入手,先期介绍了现代项目评估中的有关问题及克服办法。针对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引入并介绍了能值这一新的分析方法,尝试将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应
一、《活着》文本分析   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与时代和个人是息息相关的,本文将从余华创作风格的转变和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两个方面分析小说的主题。   1.余华与《活着》   余华是先锋派的代表作家,其早期作品蕴含了一种冷漠、反传统的风格。而《活着》是余华风格转变时期的代表作品,体现了一种温情的救赎,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活着》这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死亡过程,表现了一种面对苦难生
期刊
<正>基于对核心素养理念和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性质的深刻理解,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李翠珍校长提出师校人职业素养培育的三个境界——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并把这三个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