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丹被外界描绘成一个公民幸福指数最高的穷国家,我一直特别好奇,前一段我和马云几个朋友专门花了5天时间到不丹去考察了解,寻找幸福的踪迹。
我们拜访了不丹的国师(现第五任不丹国王的老师),一位穿着民族服装,手提电脑的现代学者。他毕业于牛津大学,是一名哲学博士,不丹传统文化的神秘气息与西方文化的现代气息同时存在于这位长者的气质中,给人一种很特殊的磁场,让你去想深入与之探讨。他的学生即现任不丹国王,则是剑桥大学毕业。在不丹,国师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国家发展委员会主任,相当于副总理,同时兼任很多其他高级职务。
幸福指数与GDP无关
这次拜访,国师专门给我们做了一个报告,专题研究《国民幸福指数与国家的生存环境》,他主要讲到经济发展和社会价值观与国民情感、文化、环境怎么保持平衡。国师的研究报告让我们本次拜访者非常兴奋,因为他是运用西方社会学的先进方法以不丹国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证、数据、实验搜集、分析而得出的一些有效的、可量化、可支撑的幸福指数模型。比如一个人在一个月内如果生气在26次以上就感觉不幸福。通常我们也在研究幸福观问题,比如提倡和谐社会,但“和谐”二字还是较模糊,光讲了科学发展观,尚没有数据支撑和数学模型来界定,比如“和谐”通过数据能怎么来量化和界定。马云当即就做了一个决定,邀请国师来中国转转,也给以我们更多的启发。我们现在做的生意也好,企业也好,大到社会环境,小到我们的企业社区,除了为客户提供物质层面的满足,如何更关注到社会价值观伦理和情感层面,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
经济发展是不是必然带来幸福?这个问题一直是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经济学伦理问题。一开始我们都投赞成票,认为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幸福,但我们坚持认为经济发展还要兼顾到环境、道德伦理等等,我们可以强调道德、文化、传统,但在经济这块就不可以作为不发展的借口。不丹是一个63万人的国家,人均GDP1700美金,这个国家只有两架飞机,主要吃辣椒和咸菜,大部分人都吃素,且大部分是农业人口,基本物质条件很差。
不丹非常重视他们的文化,也强调文化的独立,因为国家太小,一旦开放,可能很快会被外来文化吞没。为了保证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不丹能在发展中保持自己的文化,他们不主张广泛外交,甚至对文化、旅游都有限制。不丹谢绝背包客,每天最多接待三五千名客人,且每个人至少要交两百美金才能去,此外,他们强调要渐进式发展经济。
可当我们离开不丹,回到曼谷转机,所有的观念又再次改变了,物质还是很重要,在不丹每天吃得不好,瘦很多,大家洗澡、走路都觉得很不方便,据说他们在9年前才有电视看。不丹可能算是一个极端,物质比较差,精神、文化比较好。实际上北欧一些国家更值得关注,物质和文化两边平衡得比较好。这次探索 带来的命题就是,和谐社会的建立,我们应该去做一些个案比较研究。
不丹这个国家非常独特,他们的公务人员都是非常优秀的,我见到一个电视台制作人,是美国(博克比)学新闻的硕士,我说怎么这么多名校学生?他告诉我不丹有1900个公务员,60%在国际名校进修过。
正因如此,他们采取的数据化管理方法,公务员团队是能执行的。他们还有一个专门委员会来督导各部门,相当于我们的精神文明办公室,定期来看哪些指标达到了。执行团队大部分是在国外受过教育的,非常懂得怎样来用这些方法来执行,这是不丹很可贵的。
不丹不需要谷歌?
不丹是一个宗教国家,民族比较单一,人民一直生活在宗教中,所有出国留学的人没有滞留的,这么穷却基本都回来了。我很好奇,制片经理跟我讲,因为在于这里有方向感,西方很好,但是不知道往哪儿去,没有方向感。可是只要一回到不丹,看见经幡,看见寺庙,看见僧人,就知道我在哪儿,要去哪儿,会怎么样。他还说了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他说:我们在不丹不需要谷歌,每一个人都是谷歌,因为每一个人都知道要去的方向。
在僧人比士兵多的不丹,安贫而乐道,却人人都有方向感,我很感动。当今社会很多人感到焦虑浮躁,容易失去方向感,失去了搜索的功能。“方向感”这三个字一直在我心里萦绕,我在思索,一个好企业同样也要让员工有方向感。回来以后我就着急人力资源体系开会,加强员工培训、训练,做价值观的引导,让万通人有明确的方向感。
有幸的是国师还邀请我们一起去他们家做客,然而进去后的心理落差让我们惊讶不已,极其简陋的家具和陈设。国师说,他们的人民都是这样,生活差距是比较平均的。以前我曾研究过解决幸福的两种方式,一是管理好欲望,二是增加满足欲望的手段,通过减少物质层面的欲望,增加精神和未来世界的预期,这是宗教做的工作。宗教接着还做一件事情就是培训,一本书几千年,通过寺庙、清真寺、佛堂、教堂、牧师、阿訇这些人不停地宣导,其实相当于培训。培训的结果是什么呢?成为天下第一品牌。
现代社会我们通过科技、权力、军队、金钱寻找满足欲望的手段,可是这种满足是阶段性的,比如渴了,买了一瓶水喝,满足了,但是我又想喝可乐了,喝完可乐我又想吃哈根达斯。实际上通过物质、权力、金钱手段满足的时候永远都是落后于欲望,满足的只是瞬间,不足是永远。这给我们一个启发,公司做管理的时候,要两方面用力,除了给员工物质激励,安排期权、奖励,实际上也要有一个精神、价值观、欲望的管理,这样公司的员工会很幸福。
这使我想起在沈阳看到的一家公司,老板是天主教徒,他的员工每天训练天主教的精神,到处都写着爱,对客户特别好,员工工资不算高,但充满了快乐和慈祥。公司生意非常好。
爱情究竟有没有?
不丹还有些有趣的文化,遗留着非常浓重的母系社会的痕迹。他们没有现代的婚姻制度,可以一妻多夫也可以一夫多妻,双方自愿就可以。现在第四任国王才50多岁,娶了四姐妹,老大就叫长皇后,来管后面三个。除了国王每天要去哪儿这件事自己定,打扫卫生,房屋管理,吃什么,其余的全都由长皇后定。这个国家没有婚姻制度安排,我很好奇,我说你们这儿有没有“爱情”这个词?国师告诉我,他们早期语系里没有这个词,类似的词大概相当于“交配”、“繁衍”这个意思,爱情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有。
爱情这个词由西方词汇“love”翻译过来,中国语言中也有描绘类似词汇和景象的,比如风花雪夜,成双入对等等。现在作家把爱情写得这么细腻,还有不同分类,但爱情这个词最初指什么,是我们后来讲的这些意思么?现在越看越不像。不丹淳朴的文化中就没有这个词,可能有类似这个意思的,但多半就是指俩人好,可以一妻多夫也可以一夫多妻,不好了就可以分开,房子和孩子给女方,他们没有我们现在的世俗的婚姻概念和财产概念。
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
不丹的尼泊尔移民比较多,所以他们一直坚持必须文化上独立,保持文化的传承和独立,是他们国家独立完整的前提条件。后来我观察,确实小国跟大国想问题太不一样,我问国师为什么不跟中国建交,是不是跟中国不好。国师说,不是不好,是我们没有能力。我头一次听说跟某个国家建交还要能力,他说是啊,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建交都要建立使馆,有使馆你就得派人就得买房子,我们觉得没有必要花这个钱,而且我们跟很多国家没有联系也不影响。目前在全世界只与5个国家有外交关系。不丹国家中央政府财政的40%来自于印度的支持、补贴,还有国际组织的很多援助。我们看到一个私立小学校,有来自澳大利亚、瑞典、欧洲的老师,他们是来做义工的,我们问他们教完书走不走,好多都说不想走,再续一年。
同行的朋友很怀疑这种幸福的氛围能否长久,不丹人说他们有信心保持,为什么?又回到宗教上来了,就是因为有经幡,有僧侣,不丹追求的就是幸福指数,不追求GDP,不追求物质发展,要保持平衡。这让我我忽然想到了以色列,色列处在一个强敌环视中,还有犹太人有被屠杀的经历,所以这个国家对安全的考虑永远是第一位的,他们的凝聚力既来自宗教也来自历史。不丹好像没有历史上的这种痛苦。如果一个国家痛苦的历史太长,会影响到人民的幸福指数。不丹就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纯净清澈、质朴天然,有信仰、有自由,复杂和世俗顿时能在不丹的空气里净化为简单,最后回归平静。
关于不丹,神秘、纯净,领略一二,体会幸福。
我们拜访了不丹的国师(现第五任不丹国王的老师),一位穿着民族服装,手提电脑的现代学者。他毕业于牛津大学,是一名哲学博士,不丹传统文化的神秘气息与西方文化的现代气息同时存在于这位长者的气质中,给人一种很特殊的磁场,让你去想深入与之探讨。他的学生即现任不丹国王,则是剑桥大学毕业。在不丹,国师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国家发展委员会主任,相当于副总理,同时兼任很多其他高级职务。
幸福指数与GDP无关
这次拜访,国师专门给我们做了一个报告,专题研究《国民幸福指数与国家的生存环境》,他主要讲到经济发展和社会价值观与国民情感、文化、环境怎么保持平衡。国师的研究报告让我们本次拜访者非常兴奋,因为他是运用西方社会学的先进方法以不丹国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证、数据、实验搜集、分析而得出的一些有效的、可量化、可支撑的幸福指数模型。比如一个人在一个月内如果生气在26次以上就感觉不幸福。通常我们也在研究幸福观问题,比如提倡和谐社会,但“和谐”二字还是较模糊,光讲了科学发展观,尚没有数据支撑和数学模型来界定,比如“和谐”通过数据能怎么来量化和界定。马云当即就做了一个决定,邀请国师来中国转转,也给以我们更多的启发。我们现在做的生意也好,企业也好,大到社会环境,小到我们的企业社区,除了为客户提供物质层面的满足,如何更关注到社会价值观伦理和情感层面,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
经济发展是不是必然带来幸福?这个问题一直是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经济学伦理问题。一开始我们都投赞成票,认为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幸福,但我们坚持认为经济发展还要兼顾到环境、道德伦理等等,我们可以强调道德、文化、传统,但在经济这块就不可以作为不发展的借口。不丹是一个63万人的国家,人均GDP1700美金,这个国家只有两架飞机,主要吃辣椒和咸菜,大部分人都吃素,且大部分是农业人口,基本物质条件很差。
不丹非常重视他们的文化,也强调文化的独立,因为国家太小,一旦开放,可能很快会被外来文化吞没。为了保证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不丹能在发展中保持自己的文化,他们不主张广泛外交,甚至对文化、旅游都有限制。不丹谢绝背包客,每天最多接待三五千名客人,且每个人至少要交两百美金才能去,此外,他们强调要渐进式发展经济。
可当我们离开不丹,回到曼谷转机,所有的观念又再次改变了,物质还是很重要,在不丹每天吃得不好,瘦很多,大家洗澡、走路都觉得很不方便,据说他们在9年前才有电视看。不丹可能算是一个极端,物质比较差,精神、文化比较好。实际上北欧一些国家更值得关注,物质和文化两边平衡得比较好。这次探索 带来的命题就是,和谐社会的建立,我们应该去做一些个案比较研究。
不丹这个国家非常独特,他们的公务人员都是非常优秀的,我见到一个电视台制作人,是美国(博克比)学新闻的硕士,我说怎么这么多名校学生?他告诉我不丹有1900个公务员,60%在国际名校进修过。
正因如此,他们采取的数据化管理方法,公务员团队是能执行的。他们还有一个专门委员会来督导各部门,相当于我们的精神文明办公室,定期来看哪些指标达到了。执行团队大部分是在国外受过教育的,非常懂得怎样来用这些方法来执行,这是不丹很可贵的。
不丹不需要谷歌?
不丹是一个宗教国家,民族比较单一,人民一直生活在宗教中,所有出国留学的人没有滞留的,这么穷却基本都回来了。我很好奇,制片经理跟我讲,因为在于这里有方向感,西方很好,但是不知道往哪儿去,没有方向感。可是只要一回到不丹,看见经幡,看见寺庙,看见僧人,就知道我在哪儿,要去哪儿,会怎么样。他还说了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他说:我们在不丹不需要谷歌,每一个人都是谷歌,因为每一个人都知道要去的方向。
在僧人比士兵多的不丹,安贫而乐道,却人人都有方向感,我很感动。当今社会很多人感到焦虑浮躁,容易失去方向感,失去了搜索的功能。“方向感”这三个字一直在我心里萦绕,我在思索,一个好企业同样也要让员工有方向感。回来以后我就着急人力资源体系开会,加强员工培训、训练,做价值观的引导,让万通人有明确的方向感。
有幸的是国师还邀请我们一起去他们家做客,然而进去后的心理落差让我们惊讶不已,极其简陋的家具和陈设。国师说,他们的人民都是这样,生活差距是比较平均的。以前我曾研究过解决幸福的两种方式,一是管理好欲望,二是增加满足欲望的手段,通过减少物质层面的欲望,增加精神和未来世界的预期,这是宗教做的工作。宗教接着还做一件事情就是培训,一本书几千年,通过寺庙、清真寺、佛堂、教堂、牧师、阿訇这些人不停地宣导,其实相当于培训。培训的结果是什么呢?成为天下第一品牌。
现代社会我们通过科技、权力、军队、金钱寻找满足欲望的手段,可是这种满足是阶段性的,比如渴了,买了一瓶水喝,满足了,但是我又想喝可乐了,喝完可乐我又想吃哈根达斯。实际上通过物质、权力、金钱手段满足的时候永远都是落后于欲望,满足的只是瞬间,不足是永远。这给我们一个启发,公司做管理的时候,要两方面用力,除了给员工物质激励,安排期权、奖励,实际上也要有一个精神、价值观、欲望的管理,这样公司的员工会很幸福。
这使我想起在沈阳看到的一家公司,老板是天主教徒,他的员工每天训练天主教的精神,到处都写着爱,对客户特别好,员工工资不算高,但充满了快乐和慈祥。公司生意非常好。
爱情究竟有没有?
不丹还有些有趣的文化,遗留着非常浓重的母系社会的痕迹。他们没有现代的婚姻制度,可以一妻多夫也可以一夫多妻,双方自愿就可以。现在第四任国王才50多岁,娶了四姐妹,老大就叫长皇后,来管后面三个。除了国王每天要去哪儿这件事自己定,打扫卫生,房屋管理,吃什么,其余的全都由长皇后定。这个国家没有婚姻制度安排,我很好奇,我说你们这儿有没有“爱情”这个词?国师告诉我,他们早期语系里没有这个词,类似的词大概相当于“交配”、“繁衍”这个意思,爱情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有。
爱情这个词由西方词汇“love”翻译过来,中国语言中也有描绘类似词汇和景象的,比如风花雪夜,成双入对等等。现在作家把爱情写得这么细腻,还有不同分类,但爱情这个词最初指什么,是我们后来讲的这些意思么?现在越看越不像。不丹淳朴的文化中就没有这个词,可能有类似这个意思的,但多半就是指俩人好,可以一妻多夫也可以一夫多妻,不好了就可以分开,房子和孩子给女方,他们没有我们现在的世俗的婚姻概念和财产概念。
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
不丹的尼泊尔移民比较多,所以他们一直坚持必须文化上独立,保持文化的传承和独立,是他们国家独立完整的前提条件。后来我观察,确实小国跟大国想问题太不一样,我问国师为什么不跟中国建交,是不是跟中国不好。国师说,不是不好,是我们没有能力。我头一次听说跟某个国家建交还要能力,他说是啊,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建交都要建立使馆,有使馆你就得派人就得买房子,我们觉得没有必要花这个钱,而且我们跟很多国家没有联系也不影响。目前在全世界只与5个国家有外交关系。不丹国家中央政府财政的40%来自于印度的支持、补贴,还有国际组织的很多援助。我们看到一个私立小学校,有来自澳大利亚、瑞典、欧洲的老师,他们是来做义工的,我们问他们教完书走不走,好多都说不想走,再续一年。
同行的朋友很怀疑这种幸福的氛围能否长久,不丹人说他们有信心保持,为什么?又回到宗教上来了,就是因为有经幡,有僧侣,不丹追求的就是幸福指数,不追求GDP,不追求物质发展,要保持平衡。这让我我忽然想到了以色列,色列处在一个强敌环视中,还有犹太人有被屠杀的经历,所以这个国家对安全的考虑永远是第一位的,他们的凝聚力既来自宗教也来自历史。不丹好像没有历史上的这种痛苦。如果一个国家痛苦的历史太长,会影响到人民的幸福指数。不丹就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纯净清澈、质朴天然,有信仰、有自由,复杂和世俗顿时能在不丹的空气里净化为简单,最后回归平静。
关于不丹,神秘、纯净,领略一二,体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