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个灵感四射的创业想法到创建一家运行良好的科技企业,这是一段充满艰险的道路。对于那些正在这条道路上奋勇前行的创业者来说,每一步都有着不同的渴望。
对接企业需求,上海在3年前就开始了一场颇有意义的科技创业资源整合: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上海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三合一,重新构建上海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如今,针对科技企业的成长需求,新体系内的各种创新创业资源不再偏安一隅,而是自由流动、融合集成,从单一支撑的线性服务模式转变为汇聚众力的矩阵服务模式,形成了拉动上海“大孵化”滚滚向前的载体、政策、资金、服务四驾“马车”。
载体:串点成链
从怀揣创业梦想到吹响创业号角,从为第一个项目奋力打拼到着手扩大企业规模,一家科技企业在其成长的历程中,总是能从上海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中寻找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载体。一条以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集群为主体,融合了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园区、国企、民企多方力量的创新创业载体链业已成型。 处于链条最前端的是创业苗圃,这是上海的首创。无需资金、经验,只要有个创业点子,加上一份计划书,就能来苗圃试水创业。在3至6个月的预孵化后,不成熟的创业“种子”可以回炉再造,而成熟的创业“种子”则“生根发芽”。目前,上海创业苗圃数量已经达到54个,覆盖全市14个区县,累计入驻项目近2500个。
对于科技创业者来说,孵化器早已耳熟能详。自从25年前上海第一家孵化器诞生以来,已经稳步增加到85家,创办孵化器的单位也已经从最初的政府部门,不断向社会各方延展,将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国企,乃至各种民间投资机构都纳入其中。多主体、多模式的孵化器,形成了一个具有丰富多样性的孵化“生态圈”,为上海的各类型科技初创企业提供了成长空间。 作为后孵化平台的加速器,还处于摸索阶段,试点单位已从原来两家增加到如今7家。
政策:从天落地
好政策,看得到,摸不到,这是不少科技创业者的真实感受。如何让政策能从高高的天上落回地面,能踏踏实实地帮助科技创业企业?上海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政策与企业之间开通了一条“绿色通道”。
“一门式”服务窗口是这条“绿色通道”的一张名片。自1998年设立至今,“一门式”服务窗口已成为落实成果转化政策的重要依托。数量众多的科技企业通过“一门式”服务窗口,便捷快速地获得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服务。仅去年一年,“一门式”服务窗口就接待各类咨询5070人次。
小小的窗口背后是各级政府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以备受科技创业企业关注的成果转化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政策为例,就需要市财政部门密切配合,不仅要做好咨询接待,还要积极与各区(县)财政机构协调,针对企业普遍性的问题加强事前联系。必要时,不同部门负责人还通过联合走访企业等形式,现场协调解决问题。这种上下联动的模式,使得上海科技企业获得该项扶持资金总额超过32亿元。
资金:从小到大
资金,几乎是每一个创业者都会遇到的瓶颈。近些年来,市科技创业中心不断寻求与各种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合作,从创新基(资)金、科技小巨人企业工程,到“3+X”科技信贷产品体系,锻造了上海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内最具价值的科技金融板块。
在受益的科技企业数量上,创新基(资)金独占鳌头。去年,上海共有480个创新基金项目获得立项,获得支持金额近3亿元,在全国抢到了“双冠王”的头衔。国家、市、区创新基(资)金带动企业、社会资金投入,形成了一条互相联动的资金链条。科技小巨人是上海科技企业的典范。统计显示,878家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近3年销售收入平均增长率达到21.14%,超过科技小巨人工程的增长率要求,体现了科技小巨人企业的高成长性。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在科技金融工作方面不断锐意进取,表现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身定制履约保证保险贷款、履约担保贷款等债权融资服务;与天使投资、VC、PE等对接,提供股权融资服务;针对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推出“科技小巨人企业信用贷”;试行“成果转化百佳项目信用贷款”和“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贷款”;“创新基金项目企业信用贷款”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中。
服务:由表及里
服务是上海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生命线。市科技创业中心融合各方资源,积极发挥科技创业服务站网络、区县项目管理网络、科技成果转化联络站以及科技政策服务联络员网络的作用,加强市区联动,形成了一张覆盖上海的创新创业服务网络。
“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月”活动是市科技创业中心去年的亮点工作。在“2012上海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月开幕式暨现场咨询会”上,科技中小企业近1700人到现场咨询创新创业有关问题并参加现场讲座活动。在整个服务月内,上海各区县科委、孵化器、成果转化联络站等单位开展创新创业服务活动189场,服务企业以及创业者12406人次。
创业导师是另一个汇聚众多资源的服务群体。目前,上海有受聘科技创业导师110人,企业辅导员216人,去年共举办创业导师专题讲座等活动249次,248名(次)创业导师与创业企业一对一签约并予以指导,已培训7486人(次)。(来源:上海市科委)
对接企业需求,上海在3年前就开始了一场颇有意义的科技创业资源整合: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上海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三合一,重新构建上海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如今,针对科技企业的成长需求,新体系内的各种创新创业资源不再偏安一隅,而是自由流动、融合集成,从单一支撑的线性服务模式转变为汇聚众力的矩阵服务模式,形成了拉动上海“大孵化”滚滚向前的载体、政策、资金、服务四驾“马车”。
载体:串点成链
从怀揣创业梦想到吹响创业号角,从为第一个项目奋力打拼到着手扩大企业规模,一家科技企业在其成长的历程中,总是能从上海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中寻找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载体。一条以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集群为主体,融合了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园区、国企、民企多方力量的创新创业载体链业已成型。 处于链条最前端的是创业苗圃,这是上海的首创。无需资金、经验,只要有个创业点子,加上一份计划书,就能来苗圃试水创业。在3至6个月的预孵化后,不成熟的创业“种子”可以回炉再造,而成熟的创业“种子”则“生根发芽”。目前,上海创业苗圃数量已经达到54个,覆盖全市14个区县,累计入驻项目近2500个。
对于科技创业者来说,孵化器早已耳熟能详。自从25年前上海第一家孵化器诞生以来,已经稳步增加到85家,创办孵化器的单位也已经从最初的政府部门,不断向社会各方延展,将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国企,乃至各种民间投资机构都纳入其中。多主体、多模式的孵化器,形成了一个具有丰富多样性的孵化“生态圈”,为上海的各类型科技初创企业提供了成长空间。 作为后孵化平台的加速器,还处于摸索阶段,试点单位已从原来两家增加到如今7家。
政策:从天落地
好政策,看得到,摸不到,这是不少科技创业者的真实感受。如何让政策能从高高的天上落回地面,能踏踏实实地帮助科技创业企业?上海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政策与企业之间开通了一条“绿色通道”。
“一门式”服务窗口是这条“绿色通道”的一张名片。自1998年设立至今,“一门式”服务窗口已成为落实成果转化政策的重要依托。数量众多的科技企业通过“一门式”服务窗口,便捷快速地获得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服务。仅去年一年,“一门式”服务窗口就接待各类咨询5070人次。
小小的窗口背后是各级政府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以备受科技创业企业关注的成果转化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政策为例,就需要市财政部门密切配合,不仅要做好咨询接待,还要积极与各区(县)财政机构协调,针对企业普遍性的问题加强事前联系。必要时,不同部门负责人还通过联合走访企业等形式,现场协调解决问题。这种上下联动的模式,使得上海科技企业获得该项扶持资金总额超过32亿元。
资金:从小到大
资金,几乎是每一个创业者都会遇到的瓶颈。近些年来,市科技创业中心不断寻求与各种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合作,从创新基(资)金、科技小巨人企业工程,到“3+X”科技信贷产品体系,锻造了上海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内最具价值的科技金融板块。
在受益的科技企业数量上,创新基(资)金独占鳌头。去年,上海共有480个创新基金项目获得立项,获得支持金额近3亿元,在全国抢到了“双冠王”的头衔。国家、市、区创新基(资)金带动企业、社会资金投入,形成了一条互相联动的资金链条。科技小巨人是上海科技企业的典范。统计显示,878家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近3年销售收入平均增长率达到21.14%,超过科技小巨人工程的增长率要求,体现了科技小巨人企业的高成长性。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在科技金融工作方面不断锐意进取,表现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身定制履约保证保险贷款、履约担保贷款等债权融资服务;与天使投资、VC、PE等对接,提供股权融资服务;针对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推出“科技小巨人企业信用贷”;试行“成果转化百佳项目信用贷款”和“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贷款”;“创新基金项目企业信用贷款”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中。
服务:由表及里
服务是上海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生命线。市科技创业中心融合各方资源,积极发挥科技创业服务站网络、区县项目管理网络、科技成果转化联络站以及科技政策服务联络员网络的作用,加强市区联动,形成了一张覆盖上海的创新创业服务网络。
“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月”活动是市科技创业中心去年的亮点工作。在“2012上海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月开幕式暨现场咨询会”上,科技中小企业近1700人到现场咨询创新创业有关问题并参加现场讲座活动。在整个服务月内,上海各区县科委、孵化器、成果转化联络站等单位开展创新创业服务活动189场,服务企业以及创业者12406人次。
创业导师是另一个汇聚众多资源的服务群体。目前,上海有受聘科技创业导师110人,企业辅导员216人,去年共举办创业导师专题讲座等活动249次,248名(次)创业导师与创业企业一对一签约并予以指导,已培训7486人(次)。(来源:上海市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