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表扬作为激励幼儿的手段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越来越受重视,运用得越来越广泛。但是,当前教学活动中一些错用表扬、滥用表扬的做法,不仅影响了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而且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因此,要重新审视表扬的意义和价值,学会正确地使用表扬,避免无效的表扬。本研究基于时代要求与个人兴趣,论文综合运用观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深入幼儿园教育现场观察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采用表扬这一教育方式,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师 表扬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及时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并进行及时的表扬,有利于幼儿教师工作的开展,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随着研究进一步开展,在实践中观察到有些老师能够很好地运用表扬并进行反思,而有的教师的表扬却只沦为一种形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如何正确地采用表扬手段才能起到激励幼儿、树立榜样的作用?这正是本研究所要关注的问题。
二、表扬的内涵
表扬是家庭和学校教育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因不同学者对其理解不尽相同,因此,至今仍然未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定义。
在西方,Kanouse、Baumeister、Deci等人都对表扬进行研究。Kanouse等人(1981)认为,表扬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作品、表现或品性所做的积极的评价。评价时,评价者假定评价所依据的标准是有效的_________。Baumeister等人则认为,表扬是对他人超越了某种重要标准的公开承认及与标准自我的比较,是一种良好人际关系的回馈_________。Deci等人视表扬为一种积极的口头回馈_________。
因此,在借鉴国外有关表扬研究的合理成分基础上,将表扬定义为:将表扬置于特殊场景----幼儿园,表扬是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良性行为所作的一种肯定性评价过程。
三、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本研究中的主要方法。采用事件取样法对所选取广州市的两所幼儿园进行观察,分别代号为A园、B园,从两所幼儿园随机抽取大、中、小班各三个班,总计6个班,以6个班的所有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将幼儿园中发生的表扬的事件进行观察和记录。本研究采取的是非参与式观察,即研究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观察。整个观察记录时间为两个月,分别在两所幼儿园进行观察和记录,记录的时间为幼儿早晨8:30—12:00,下午从14:30-- 16:30的全部时间。
观察的内容为整个表扬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行为,包括语言、动作、表情等,另外还关注表扬发生的情景、结果等。观察记录是根据观察过程中记录下来的案例进行整理,按照观察记录表1整编而成。同时为了加深研究的深度和信度,在采用观察量表记录的同时,用白描的方式记录下观察中经典的表扬案例。在每日观察结束后,及时地进行资料的整理,防止有所遗漏。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对幼儿的表扬的总体情况
通过对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实际观察,共收集到348件事件,其中A園为213件,B园为135件。现将教师对幼儿表扬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见表2。
从表2我们可以清楚看到,A园的表扬事件明显多于B园。
为了进一步地分析两园的表扬情况差异,我们进行卡方检验。检验结果为检验结果为X2=0.259,P=.879>.05,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表扬这一教育手段在幼儿园使用的情况差异不大。
(二)不同类型活动的表扬
由于幼儿的年龄差异,教师需要采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也有所差异。下面我们来关注不同班级的表扬差异,见表3。
由表3可以清楚看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小班和中班的表扬差异不大,大班略微较少;在生活活动和自由活动中,小班的表扬明显多于中、大班。而在户外活动,中班的表扬最少,明显低于小班、中班。
(三)教师对幼儿的表扬方式
表扬方式可以分为语言型和非语言型两种,语言类表扬包括“你真棒”等,非语言型表扬包括以下几种:表情类表扬,如点头、微笑等;体态类表扬,如抚摸幼儿的头等;活动类表扬,如当全班幼儿有进步的时候,教师给予阅读时间自由支配等;实物类表扬,如奖励发小红花,小贴纸等。
如上面所说,表扬方式分为两种,但是教师有时会混合使用两种方式同时进行表扬,称为混合型表扬,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教师表扬方式的差异情况。
从表4可以清楚地看出,教师在幼儿园中的表扬方式使用这一块,无论各个年龄班,使用最多是言语表扬,其次为混合型表扬,然后是非语言表扬。
五、讨论
(一) 教师表扬总体情况分析
本研究通过各个年龄班的表扬分析表明,小班出现表扬最多,中班最少,大班居中。各个年龄班的表扬差异显著。这样的结论与各个年龄段的幼儿特点有关。
小班的幼儿处于刚入园的阶段,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尚未熟悉,还没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为了让幼儿能够主动融入幼儿园的生活,教师对初入园幼儿的良好表现,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和赞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真正地融入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对于中班、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提高,能够做好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喝水、叠被子等,自然教师对他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表扬。
(二)活动类型与表扬
不同活动中教师使用表扬的情况差异很大。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教师的表扬主要集中在集体教学活动和生活活动,其次为户外活动和自由活动。
这一结论与教师本身有关。集体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活动,幼儿的一言一行都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良好表现会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定;在幼儿户外活动和自由活动主要是幼儿主导的活动,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展开,教师给予适时、必要、正确的指导,这时候教师的介入比较少,相应的表扬也会少。所以,在户外活动和自由活动中教师的表扬明显低于其他活动。
(三)表扬方式与表扬效果
教师对幼儿的表扬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教师在幼儿园中的表扬方式使用这一块,使用最多是言语表扬,其次为混合型表扬,然后是非言语表扬。
从结果分析中我们得出结论:幼儿教师的言语表扬明显多于非言语表扬。这是因为:在幼儿园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的非言语表扬往往伴随着言语进行,幼儿教师在进行言语表扬之后有时露出大拇指、微微一笑、摸摸幼儿的头等表扬动作。
六、建议
从研究结论来看,目前幼儿教师对表扬的认识和实践中的做法基本上是令人满意的,但是也存在不理想的情况。因此,教师的表扬要想取得预期的积极效果,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幼儿为本的观念
教师的教育活动要努力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幼儿,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幼儿,尊重幼儿的发展阶段、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重视、认可和赞赏幼儿的每一点进步,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自豪感。
(二)认识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具体、客观地表扬幼儿
教师的表扬应当恰当,应当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实际表现来实施表扬,这样既使幼儿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自信心和自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同时还能让幼儿感到还有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在这样的表扬之下,幼儿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因此,对幼儿的表扬既要客观、恰如其分,又要留有余地,不能无限制拔高,不能绝对化。
(三)尝试采用其他积极性的评价策略
每个幼儿存在着个性、能力上的差异,教师不可能采取千篇一律的教育手段。面对能力弱的孩子,这时候更多需要教师的鼓励。鼓励的焦点在于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结果上,避免同龄幼儿之间的比较,能够促进幼儿自身的进步。
关键词:幼儿教师 表扬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及时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并进行及时的表扬,有利于幼儿教师工作的开展,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随着研究进一步开展,在实践中观察到有些老师能够很好地运用表扬并进行反思,而有的教师的表扬却只沦为一种形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如何正确地采用表扬手段才能起到激励幼儿、树立榜样的作用?这正是本研究所要关注的问题。
二、表扬的内涵
表扬是家庭和学校教育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因不同学者对其理解不尽相同,因此,至今仍然未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定义。
在西方,Kanouse、Baumeister、Deci等人都对表扬进行研究。Kanouse等人(1981)认为,表扬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作品、表现或品性所做的积极的评价。评价时,评价者假定评价所依据的标准是有效的_________。Baumeister等人则认为,表扬是对他人超越了某种重要标准的公开承认及与标准自我的比较,是一种良好人际关系的回馈_________。Deci等人视表扬为一种积极的口头回馈_________。
因此,在借鉴国外有关表扬研究的合理成分基础上,将表扬定义为:将表扬置于特殊场景----幼儿园,表扬是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良性行为所作的一种肯定性评价过程。
三、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本研究中的主要方法。采用事件取样法对所选取广州市的两所幼儿园进行观察,分别代号为A园、B园,从两所幼儿园随机抽取大、中、小班各三个班,总计6个班,以6个班的所有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将幼儿园中发生的表扬的事件进行观察和记录。本研究采取的是非参与式观察,即研究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观察。整个观察记录时间为两个月,分别在两所幼儿园进行观察和记录,记录的时间为幼儿早晨8:30—12:00,下午从14:30-- 16:30的全部时间。
观察的内容为整个表扬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行为,包括语言、动作、表情等,另外还关注表扬发生的情景、结果等。观察记录是根据观察过程中记录下来的案例进行整理,按照观察记录表1整编而成。同时为了加深研究的深度和信度,在采用观察量表记录的同时,用白描的方式记录下观察中经典的表扬案例。在每日观察结束后,及时地进行资料的整理,防止有所遗漏。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对幼儿的表扬的总体情况
通过对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实际观察,共收集到348件事件,其中A園为213件,B园为135件。现将教师对幼儿表扬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见表2。
从表2我们可以清楚看到,A园的表扬事件明显多于B园。
为了进一步地分析两园的表扬情况差异,我们进行卡方检验。检验结果为检验结果为X2=0.259,P=.879>.05,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表扬这一教育手段在幼儿园使用的情况差异不大。
(二)不同类型活动的表扬
由于幼儿的年龄差异,教师需要采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也有所差异。下面我们来关注不同班级的表扬差异,见表3。
由表3可以清楚看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小班和中班的表扬差异不大,大班略微较少;在生活活动和自由活动中,小班的表扬明显多于中、大班。而在户外活动,中班的表扬最少,明显低于小班、中班。
(三)教师对幼儿的表扬方式
表扬方式可以分为语言型和非语言型两种,语言类表扬包括“你真棒”等,非语言型表扬包括以下几种:表情类表扬,如点头、微笑等;体态类表扬,如抚摸幼儿的头等;活动类表扬,如当全班幼儿有进步的时候,教师给予阅读时间自由支配等;实物类表扬,如奖励发小红花,小贴纸等。
如上面所说,表扬方式分为两种,但是教师有时会混合使用两种方式同时进行表扬,称为混合型表扬,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教师表扬方式的差异情况。
从表4可以清楚地看出,教师在幼儿园中的表扬方式使用这一块,无论各个年龄班,使用最多是言语表扬,其次为混合型表扬,然后是非语言表扬。
五、讨论
(一) 教师表扬总体情况分析
本研究通过各个年龄班的表扬分析表明,小班出现表扬最多,中班最少,大班居中。各个年龄班的表扬差异显著。这样的结论与各个年龄段的幼儿特点有关。
小班的幼儿处于刚入园的阶段,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尚未熟悉,还没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为了让幼儿能够主动融入幼儿园的生活,教师对初入园幼儿的良好表现,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和赞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真正地融入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对于中班、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提高,能够做好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喝水、叠被子等,自然教师对他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表扬。
(二)活动类型与表扬
不同活动中教师使用表扬的情况差异很大。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教师的表扬主要集中在集体教学活动和生活活动,其次为户外活动和自由活动。
这一结论与教师本身有关。集体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活动,幼儿的一言一行都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良好表现会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定;在幼儿户外活动和自由活动主要是幼儿主导的活动,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展开,教师给予适时、必要、正确的指导,这时候教师的介入比较少,相应的表扬也会少。所以,在户外活动和自由活动中教师的表扬明显低于其他活动。
(三)表扬方式与表扬效果
教师对幼儿的表扬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教师在幼儿园中的表扬方式使用这一块,使用最多是言语表扬,其次为混合型表扬,然后是非言语表扬。
从结果分析中我们得出结论:幼儿教师的言语表扬明显多于非言语表扬。这是因为:在幼儿园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的非言语表扬往往伴随着言语进行,幼儿教师在进行言语表扬之后有时露出大拇指、微微一笑、摸摸幼儿的头等表扬动作。
六、建议
从研究结论来看,目前幼儿教师对表扬的认识和实践中的做法基本上是令人满意的,但是也存在不理想的情况。因此,教师的表扬要想取得预期的积极效果,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幼儿为本的观念
教师的教育活动要努力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幼儿,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幼儿,尊重幼儿的发展阶段、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重视、认可和赞赏幼儿的每一点进步,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自豪感。
(二)认识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具体、客观地表扬幼儿
教师的表扬应当恰当,应当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实际表现来实施表扬,这样既使幼儿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自信心和自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同时还能让幼儿感到还有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在这样的表扬之下,幼儿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因此,对幼儿的表扬既要客观、恰如其分,又要留有余地,不能无限制拔高,不能绝对化。
(三)尝试采用其他积极性的评价策略
每个幼儿存在着个性、能力上的差异,教师不可能采取千篇一律的教育手段。面对能力弱的孩子,这时候更多需要教师的鼓励。鼓励的焦点在于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结果上,避免同龄幼儿之间的比较,能够促进幼儿自身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