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墩儿”林宇

来源 :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ul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是写人要抓住特点。
  同学们写作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写爸爸妈妈,全班同学的爸爸妈妈都像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何况人呢?
  写人首先要仔细观察,由外而内地抓住人物的特征,其次还要掌握写人的步骤和方法。
  先说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简单说就是要发现人物与他人外貌的不同之处,或五官,或头发,或服饰,等等。如写五官,我们可以先画一个脸谱。在戏剧里,不同角色的脸谱是不同的,单说眉毛,柳叶眉、卧蚕眉、扫帚眉是就眉毛的形而言的,因这几个词暗含着比喻,所以非常形象地表現出了各种眉毛的细微差别,即各人眉毛的特别之处。
  写外貌是要通过一个人的外貌特征,表现他的性格特征乃至神韵,即要由外到内地认识一个人。所以外貌描写,写什么、怎么写也是有讲究的。这里,我们仍以眉毛为例。一个人的外部特征可以通过眉毛这一细微部位来表现,人物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或情感的变化也可以通过眉毛这一细微部位来表现。如眉毛一扬,眉头一皱,双眉紧锁,这三个词到底要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情感,一目了然。当然,有的词本来就带有一定的情感倾向,从愁眉苦脸、愁眉不展、扬眉吐气、喜上眉梢等词中,就能明显看出人物是忧还是喜。
  (蒋红霞老师)



  我们班的林宇是学校里“人尽皆知”的“胖墩儿”。他的体形堪称“完美”,不仅“纵向发展”,还保持着“横向发展”的态势。他总是穿着宽大的运动服。别看他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他可是一个个性十足的胖子呢!不信,且听我细细道来。
  林宇是典型的“大饼脸”,眼睛又细又小,两个黑眼珠像葡萄籽似的;眉毛又粗又黑,仿佛是用刷子蘸了黑色颜料画上去的;头发又短又粗,像极了刺猬处于警戒状态时直竖着的尖刺。
  林宇能言善辩,说话一针见血。一年一度的辩论会是林宇“人气爆棚”的时候,正反方都抢着要他。辩论会上,林宇更是展现出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他那胖胖的身材、小小的眼睛和淡定的神色给人一种大智若愚的感觉。每次,他都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将对手辩得毫无招架之力,落荒而逃。连苛刻的语文老师都忍不住为他击节叫好,夸他知识面广,是位雄辩之才。
  林宇不仅能言善辩,而且幽默风趣,从不在意自己的体形如何,甚至公开拿自己的体形开玩笑。一次联欢会上,他与我们班的“瘦竹竿”邵令合作表演了一段妙趣横生的相声《我忍不了》。邵令模仿岳云鹏,林宇模仿孙越。两人刚往台上一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未开演,台下便笑声一片。好戏开场了——
  邵令:“多少斤?”
  林宇装出一副难为情的样子,咬着嘴唇:“你问这干吗啊……2 6 0。”
  邵令:“还说2 6 0啊?”
  林宇不高兴地嚷嚷:“什么叫还说啊?!”
  邵令:“我老问他多少斤,他老跟我说2 6 0,2 6 0。”
  林宇梗着脖子,理直气壮地说:“一直2 6 0。”
  邵令:“后来我才明白,那个秤就到2 6 0。”
  林宇低头打量了一下自己,挠挠后脑勺,恍然大悟:“我让秤蒙了!”
  “哈哈哈……”台下的同学们早已笑得前仰后合,上气不接下气。从那以后,林宇名声大噪,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涨粉无数,还因此多了个外号——“胖墩儿”。奇怪的是,他对这个外号并不恼火,还十分幽默地说:“这个外号非我莫属。”
  林宇还是个“消防员”,“灭火”技术一流。每当有同学闹不和时,他总是第一时间赶过去,挡在那“两只红了眼的公鸡”中间,充当“隔离墙”,使那对“冤家”无法再用眼神或言语“交战”。然后再运用他春风化雨般的高超手段,摆事实,讲道理,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六年的老同学,何必这样……”瞧,“林消防员”正摇头晃脑,分析利弊,努力扑灭同学之间不愉快的火苗呢!
  这就是我们班的“胖墩儿”林宇,一个能言善辩、幽默风趣、乐于助人的“胖墩儿”,一个与众不同、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胖墩儿”!
  (指导老师 邬 双)
  简 评
  素材越丰富,作品越成功。素材就是干货!为什么有的作文让人不爱读,顶多连蹦带跳地略读?有价值的信息太少,无效的笔墨太多——抻面条式的多加定语,填棉花式的大肆运用比喻,注水式的东拉西扯。本文素材之多,角度之广,细节之精,令人愿意细读品读,读完不禁嘴角上扬。写人物的外貌时,写葡萄籽似的眼睛、仿佛刷子刷上去的眉毛、好似刺猬尖刺的头发、胖胖的体形,多么形象立体!这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写人物的特点时,抓住能言善辩、幽默风趣、乐于助人三个方面,详写能体现人物幽默风趣的事件,其他一笔带过。另外,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调解矛盾时,主人公用身躯充当“隔离墙”,使冲突双方无法“交战”,用幽默的语言将拉架时的真实情形描摹出来,体现出语言的魅力!写人物的时候,尽可能多地搜集素材吧,多观察,也可去采访,抓住人物的特征,讲述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件,运用细节描写,让语言再精练活泼一些,一篇写人的佳作就出来啦。
  (郭培旺老师)
其他文献
走在校园里的小路上,忽然一阵凉风拂过我的脸颊,虽说只是微微一阵,却也带着一丝凉意。这时,我才察觉到秋天已经来到校园。  早晨,雾气弥漫,给校园披上了一层轻纱。不久,太阳像刚起床的娃娃,快活地露出红扑扑的小脸蛋。雾散了,校园更美了。花圃里的花儿亭亭玉立,花瓣向外翻卷着,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花儿颜色不一:红的、粉的、橘黄的。一朵花一个姿态:有的低垂着头,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歪着头,像淘气的孩子
期刊
老屋,是我最熟悉的地方。  老屋很古朴,黛瓦青砖,如今显露出岁月的痕迹。木质的梁有气无力地支撑着屋子,白色墙皮也大块大块地脱落,一只蜘蛛在墙角慢慢地结着网,似满腹心事的人,有着解不开的心结,躲在角落里自言自语。  老屋虽然破旧不堪,却让远在城市求学的我时时牵挂,因为那里藏着我的笑声,装着我的童年。  春天,老屋的院子里总会有小草从砖缝里探出头,眉开眼笑的,一点也不畏首畏尾,铆足了劲儿去追阳光。灶房
期刊
床头放着一个木匣子,上面有一把铜制小锁,它锁住了我的回忆和无数缠绵的情谊。闲时我总爱打开那个木匣子,将置于其中的信笺一一打开,任思绪绵延。  我对信的特别执着,大概是从收到人生第一封信开始的。那是我七岁生日前后,远在广东的爷爷托人送来一封信。自幼随外婆生活的我,对爷爷并没有多少印象,他的面容对我来说是模糊的。可我却在读这些白纸上的黑字时,对这个从前毫不亲近的爷爷产生了亲近之感。信中的内容,我早已记
期刊
足球天气学应属于气象学的分支,但老实说在大部分时候它被人们忽视了.实际上如果能对足球天气学有起码的理解,我们便能更宽容地看待现在的足球.为什么美丽的足球成了墙上的插
漏窗是苏州园林建筑的点睛之笔,又称漏花窗、花窗.漏窗本身是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从不同的漏窗望一望园中,能感受到“一步一景”、 “移步换景”的艺术美.以苏州著名
缕缕墨香承载着千年文化,笔笔墨痕传达着至纯真情。可如今的无纸化办公、键盘式输入,使人们似乎渐渐丢失了什么。于是,我开始寻找,寻一抹墨香。  寻根溯源,当然要去安阳。博物馆里陈列的兽骨龟壳,书写着古老而又神秘的甲骨文。先民们用最朴实的图腾小心翼翼地记载着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大到战事占卜,小到家常瑣事。甲骨文古朴形象,承载着最古老的中华文明。汉字统一是从秦朝开始的,秦小篆以规范著称,一笔一画中,透着法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