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建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保障机制,重点在于构建高度重视的思想保障机制,运行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与时俱进的制度保障机制,素质较高的队伍保障机制,全面合理的质量保障机制,支撑有力的理论保障机制,科学的考核激励保障机制,足额均衡的经费保障机制,联动有效的环境保障机制。
[关键词]体系转化 保障机制 构建
[作者简介]卜金超(1974- ),男,河北邯郸人,中共邯郸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河北 邯郸 056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2010年优秀研究生培育计划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0000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27-03
一、体系转化的必要性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通过各种途径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材资源转变为各种教学要素的过程。
1.实现体系转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要求。“教学体系是联系教材与学生的中介,是传达教材内容的手段,是提升课程实效性的重要环节。”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的层面,而要把成千上万的静态的文字活化为思想,浓缩为意识,提炼为精神,内化为品格,崇敬为丰碑,转化为行动,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相一致。
2.实现体系转化,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要做到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墨守成规,照本宣科,就事论事,而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大学生的人性发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单向的灌输变为双向的交流,由知行的脱节变为知行的统一,由空洞的说教变为充实的实践,由表面工作、形式主义变为脚踏实地、讲求实效。
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体系转化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进行全方位的德育监控和引导,才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力量的最佳组合,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互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思想意识重视不够。首先,部分领导认识肤浅,厚此薄彼。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忽视教育的内容和过程,认为有了教材、开了课程就万事大吉。其次,部分教师思想疲惫,思路不清,片面地认为读读教材、填鸭灌输就能使大学生心灵受到触及、思想得到深化。再次,家庭社会意识淡薄,领会不深。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有了技术、有了知识就可事业成功。社会上一些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纯粹是表面文章,虚得很,不管用,编制教材都是多余,体系转化更不必要。这些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应在领导层面上层层衰减,工作效果在轰轰烈烈的加强声中确确实实地逐渐削弱。
2.组织机构健全乏力。在教学机构上,不少高校存在着组织离散、机构混杂、各自为政、职能交叉的现象。据对河北省内的65所高校调查,成立专门机构的,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的只有可怜的几家,其他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不是挂靠在公共管理学院、文法学院等机构上,就是混杂在社科部、人文部等之中。由于责任不清,权限不明,他们接受着多重的领导,而不同的领导之间由于沟通不够,配合不力致使领导乏力。这样,谁都有责任,谁都管的重要工作事实上成了谁都逃避责任谁都不管的烫手山芋。
3.规章制度更新迟缓。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严格、科学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但自“05方案”实施以来,一些高校不是有关制度陈旧,耽于创新,就是规章残缺,完善缓慢,缺少刚性约束,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管理脱节,职责模糊,措施失力。
4.师资队伍建设滞后。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师资队伍存在着素质不高、良莠不齐的现象。有些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不是认为可有可无,就是认为谁都可以上。于是,不是为了让一些行政领导凑足工作量,方便评职称而让其兼职,就是把一些其他课上不好又不能辞退的闲散教师“优化组合”到这里来。其次,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门槛较低,导致人员庞杂,一些不太适合的人员不能得到及时的辞退、转岗和交流。再次,有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名师匮乏,校际之间共享不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本来就存在严重问题的状况更加雪上加霜。
5.考核激励片面低位。有的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监测濒于失控,重理论轻实践,重课本轻锤炼,理论与实际相分离。有的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标准单一化、片面化甚至负面化,停留在对知识接受的层面而不看学生有没有内化吸收,用分数作为衡量成效的标准,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学习,对学生学习内容的理解、实际表现缺乏综合的考察考核,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道德品质和政治觉悟缺乏客观的反映。对教师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以是不是死人了、是不是少人了、课讲完了没有、学生成绩及格了没有等为考核目标,严重违背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扭曲了思想政治课的本质。有的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心不够,激励不足,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使得人心难安。
6.理论研究徘徊不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的上档次、高品位离不开强有力的理论研究的支撑。然而,根据对河北省现有的61所高校调查,理论研究滞后,是众多学校的软肋。有的学校科研氛围不浓,水平不高,成果不多;有的学校缺乏学科带头人,科研基础薄弱,找不着科研的关键点;有的学校不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对大学生所热衷和关注的新事物、新现象研究的少、指导的少,不能解决学生思想、心理上的困惑;有的学校老师毫无科研意识,只顾埋头照本宣科,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不力。
7.经费投入欠缺严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经费保障上,绝大多数学校总量偏少。教学正常进行需要的图书、资料、课件等购买不全甚至没有,一本教材、一张嘴的模式致使教学难以为继。有限的教学经费在分配时严重错位:领导多、教师少;理论教学多,考察调研、学习培训、社会实践、科研交流少。 8.联动环境前景欠佳。多元社会下不同的主体受到不同的影响,其目标也不尽相同。高校当然希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在重重压力下,也只能希望学生平平稳稳地度过大学生活,别出事、别出名、别自杀。家庭很希望孩子平衡发展,但他们更讲功利、图实惠,希望孩子有技术、能工作。社会总是希望自己的公民遵纪守法、品德高尚。三者之间无共同语言,不能有效地沟通、互助和合作,力量相互抵消,形不成关心支持的合力。
三、体系转化保障机制构建的思路
1.构建高度重视的思想保障机制。“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高度,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高度,充分认识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切实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②高校、家庭和社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的思想,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做人、成才和民风优化、社风净化方面作用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理解体系转化的意义与价值和其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准提高的功能,牢固树立抓转化是本职,不抓转化是渎职,抓好转化是称职,抓不好转化是失职的观念,努力营造全方位的教育氛围。
2.构建运行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首先,各高校要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科学合理地组建教学单位,明确目标与职责,确立权限与义务,严格实行专人专用,不挂靠,不混杂。领导间勤沟通,多配合,共尽职责、共担重任。其次,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校办公室,校纪委,党委宣传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团委、工会、教务处、学生处、行政处等相关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党政领导齐抓共管,有机联系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把党、政、工、团、学各自力量有机地凝聚起来,为体系转化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3.构建与时俱进的制度保障机制。高校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要求,及时废止不合时代要求的老制度,及时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把体系转化的目标要求分解落实到各级管理工作中,加强体系转化的过程管理,形成分级管理、分层实施、职责分明、配套联动、奖罚兑现的体系转化制度,不断提高体系转化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4.构建素质较高的队伍保障机制。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控制兼职的数量,确保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思想作风好,学历层次高,善于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入聘;要随着办学规模的变化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适当调整教师的数量、编制和岗位,既有引进政策,又有退出机制,确保人员充分保障,不任意减少专职老师的数量,不无故加大其工作量;要及时调整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做到老中青合理搭配,确保人才资源的梯次结构和可持续利用;要动态调整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实现学科的交融,专业的互补;要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培训制度,强化教师的岗前培训、课程轮训和在职培训等,确保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要突出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研究专家,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强的学科带头人和年富力强、素质良好的青年理论研究骨干,多出名师,出好名师;要实行校际之间教师联聘制度,加强教师的校际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5.构建全面合理的质量保障机制。首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坚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结合,做到显性育人与隐性育人的结合,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把辅助性教学环节与课堂讲授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广运用多媒体和电视专题片教学,搞好参观展览和专题讲座,进行课堂讨论和撰写心得体会等,实现理论教育、课堂教学与示范教育、社会实践等方式的相得益彰,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融化到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中,内化到大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其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热情。其次,转变教育理念,建立完善的动态监控机制。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学方法,开放教学,注重能力,因材施教。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前瞻性,加强事前防范,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关口前移,善抓苗头,防微杜渐,使各种不良思想和行为能被及时发现和制止;加强事中控制,对学生的最新思想状况、教育工作者的最新工作情况、家庭和社会的相关情况敏锐地把握,随时能够进行督促、检查、提醒、诫勉和鼓励;加强事后惩戒,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言行,学校、家庭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社会的不良风气要进行严肃地批评、教育和纠正。
6.构建支撑有力的理论保障机制。实施教学、科研、课程与学科建设一体化工程,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学科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实行政策倾斜,大力组合学科队伍、凝练学科方向,设置足量的课题立项,加大基本理论与其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法的研究力度,实现教师从单纯的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并重的转变,让教师在研究的层面上讲授基本内容和阐述精神实质,不断推出新成果,解决新难题,为实施课程体系转化做好理论导航作用,确保教学的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
7.构建科学的考核激励保障机制。首先,对学生进行综合系统的考核。把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结合起来,把开卷考核与闭卷考核结合起来,把卷面考核与卷外考核结合起来,把短期考核与长期考核结合起来,把理论修养的考核与实践行为的考核结合起来,根据实际需要,侧重某一或某些方面的考核,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其理解和运用科学理论的能力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德的实况。其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全面的考核和有效的激励。综合考虑相关工作者的德能勤绩,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效果,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差生的转化率,学生、家长的评价,社会的认同度等。对优秀的工作者进行激励,全面考虑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专业发展前景、政治前途等因素,物质奖励不能少,精神激励更要多,让他们感到前途美好,动力十足,确保这个队伍留得住、拿得出、用得好。
8.构建足额均衡的经费保障机制。体系转化作为制度化、规范化的活动,必须有足额的、稳定的经费保障,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根据体系转化的实际需要,各高校要设立专项经费,增加经费投入,专款专用。同时,在经费的分配上也要体现公平、均衡的原则,努力实现领导与教师使用经费的统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使用经费的统筹,教学与科研使用经费的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用经费的统筹,常规花销与临时支出的统筹,足量与节约的统筹。
9.构建联动有效的环境保障机制。推进体系转化必须对其工作系统内部和外部联系进行整体性的统一协调,使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着力,产生1+1>2的综合效应。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和谐互动的教育机制,让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互相配合,齐抓共管,进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以形成顺向合力和有机联系的工作格局、工作网络。校园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和努力工作,家庭要紧密配合、积极参与,全社会要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加强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联系沟通的机制,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互为补充、密切配合的综合平台和共同推进体系转化、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格局。
[注释]
①周宏岩.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58.
②李卫红.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扎实工作 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6(6):12.
[关键词]体系转化 保障机制 构建
[作者简介]卜金超(1974- ),男,河北邯郸人,中共邯郸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河北 邯郸 056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2010年优秀研究生培育计划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0000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27-03
一、体系转化的必要性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通过各种途径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材资源转变为各种教学要素的过程。
1.实现体系转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要求。“教学体系是联系教材与学生的中介,是传达教材内容的手段,是提升课程实效性的重要环节。”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的层面,而要把成千上万的静态的文字活化为思想,浓缩为意识,提炼为精神,内化为品格,崇敬为丰碑,转化为行动,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相一致。
2.实现体系转化,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要做到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墨守成规,照本宣科,就事论事,而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大学生的人性发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单向的灌输变为双向的交流,由知行的脱节变为知行的统一,由空洞的说教变为充实的实践,由表面工作、形式主义变为脚踏实地、讲求实效。
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体系转化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进行全方位的德育监控和引导,才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力量的最佳组合,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互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思想意识重视不够。首先,部分领导认识肤浅,厚此薄彼。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忽视教育的内容和过程,认为有了教材、开了课程就万事大吉。其次,部分教师思想疲惫,思路不清,片面地认为读读教材、填鸭灌输就能使大学生心灵受到触及、思想得到深化。再次,家庭社会意识淡薄,领会不深。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有了技术、有了知识就可事业成功。社会上一些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纯粹是表面文章,虚得很,不管用,编制教材都是多余,体系转化更不必要。这些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应在领导层面上层层衰减,工作效果在轰轰烈烈的加强声中确确实实地逐渐削弱。
2.组织机构健全乏力。在教学机构上,不少高校存在着组织离散、机构混杂、各自为政、职能交叉的现象。据对河北省内的65所高校调查,成立专门机构的,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的只有可怜的几家,其他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不是挂靠在公共管理学院、文法学院等机构上,就是混杂在社科部、人文部等之中。由于责任不清,权限不明,他们接受着多重的领导,而不同的领导之间由于沟通不够,配合不力致使领导乏力。这样,谁都有责任,谁都管的重要工作事实上成了谁都逃避责任谁都不管的烫手山芋。
3.规章制度更新迟缓。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严格、科学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但自“05方案”实施以来,一些高校不是有关制度陈旧,耽于创新,就是规章残缺,完善缓慢,缺少刚性约束,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管理脱节,职责模糊,措施失力。
4.师资队伍建设滞后。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师资队伍存在着素质不高、良莠不齐的现象。有些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不是认为可有可无,就是认为谁都可以上。于是,不是为了让一些行政领导凑足工作量,方便评职称而让其兼职,就是把一些其他课上不好又不能辞退的闲散教师“优化组合”到这里来。其次,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门槛较低,导致人员庞杂,一些不太适合的人员不能得到及时的辞退、转岗和交流。再次,有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名师匮乏,校际之间共享不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本来就存在严重问题的状况更加雪上加霜。
5.考核激励片面低位。有的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监测濒于失控,重理论轻实践,重课本轻锤炼,理论与实际相分离。有的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标准单一化、片面化甚至负面化,停留在对知识接受的层面而不看学生有没有内化吸收,用分数作为衡量成效的标准,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学习,对学生学习内容的理解、实际表现缺乏综合的考察考核,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道德品质和政治觉悟缺乏客观的反映。对教师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以是不是死人了、是不是少人了、课讲完了没有、学生成绩及格了没有等为考核目标,严重违背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扭曲了思想政治课的本质。有的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心不够,激励不足,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使得人心难安。
6.理论研究徘徊不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的上档次、高品位离不开强有力的理论研究的支撑。然而,根据对河北省现有的61所高校调查,理论研究滞后,是众多学校的软肋。有的学校科研氛围不浓,水平不高,成果不多;有的学校缺乏学科带头人,科研基础薄弱,找不着科研的关键点;有的学校不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对大学生所热衷和关注的新事物、新现象研究的少、指导的少,不能解决学生思想、心理上的困惑;有的学校老师毫无科研意识,只顾埋头照本宣科,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不力。
7.经费投入欠缺严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经费保障上,绝大多数学校总量偏少。教学正常进行需要的图书、资料、课件等购买不全甚至没有,一本教材、一张嘴的模式致使教学难以为继。有限的教学经费在分配时严重错位:领导多、教师少;理论教学多,考察调研、学习培训、社会实践、科研交流少。 8.联动环境前景欠佳。多元社会下不同的主体受到不同的影响,其目标也不尽相同。高校当然希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在重重压力下,也只能希望学生平平稳稳地度过大学生活,别出事、别出名、别自杀。家庭很希望孩子平衡发展,但他们更讲功利、图实惠,希望孩子有技术、能工作。社会总是希望自己的公民遵纪守法、品德高尚。三者之间无共同语言,不能有效地沟通、互助和合作,力量相互抵消,形不成关心支持的合力。
三、体系转化保障机制构建的思路
1.构建高度重视的思想保障机制。“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高度,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高度,充分认识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切实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②高校、家庭和社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的思想,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做人、成才和民风优化、社风净化方面作用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理解体系转化的意义与价值和其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准提高的功能,牢固树立抓转化是本职,不抓转化是渎职,抓好转化是称职,抓不好转化是失职的观念,努力营造全方位的教育氛围。
2.构建运行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首先,各高校要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科学合理地组建教学单位,明确目标与职责,确立权限与义务,严格实行专人专用,不挂靠,不混杂。领导间勤沟通,多配合,共尽职责、共担重任。其次,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校办公室,校纪委,党委宣传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团委、工会、教务处、学生处、行政处等相关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党政领导齐抓共管,有机联系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把党、政、工、团、学各自力量有机地凝聚起来,为体系转化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3.构建与时俱进的制度保障机制。高校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要求,及时废止不合时代要求的老制度,及时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把体系转化的目标要求分解落实到各级管理工作中,加强体系转化的过程管理,形成分级管理、分层实施、职责分明、配套联动、奖罚兑现的体系转化制度,不断提高体系转化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4.构建素质较高的队伍保障机制。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控制兼职的数量,确保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思想作风好,学历层次高,善于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入聘;要随着办学规模的变化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适当调整教师的数量、编制和岗位,既有引进政策,又有退出机制,确保人员充分保障,不任意减少专职老师的数量,不无故加大其工作量;要及时调整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做到老中青合理搭配,确保人才资源的梯次结构和可持续利用;要动态调整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实现学科的交融,专业的互补;要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培训制度,强化教师的岗前培训、课程轮训和在职培训等,确保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要突出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研究专家,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强的学科带头人和年富力强、素质良好的青年理论研究骨干,多出名师,出好名师;要实行校际之间教师联聘制度,加强教师的校际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5.构建全面合理的质量保障机制。首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坚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结合,做到显性育人与隐性育人的结合,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把辅助性教学环节与课堂讲授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广运用多媒体和电视专题片教学,搞好参观展览和专题讲座,进行课堂讨论和撰写心得体会等,实现理论教育、课堂教学与示范教育、社会实践等方式的相得益彰,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融化到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中,内化到大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其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热情。其次,转变教育理念,建立完善的动态监控机制。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学方法,开放教学,注重能力,因材施教。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前瞻性,加强事前防范,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关口前移,善抓苗头,防微杜渐,使各种不良思想和行为能被及时发现和制止;加强事中控制,对学生的最新思想状况、教育工作者的最新工作情况、家庭和社会的相关情况敏锐地把握,随时能够进行督促、检查、提醒、诫勉和鼓励;加强事后惩戒,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言行,学校、家庭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社会的不良风气要进行严肃地批评、教育和纠正。
6.构建支撑有力的理论保障机制。实施教学、科研、课程与学科建设一体化工程,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学科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实行政策倾斜,大力组合学科队伍、凝练学科方向,设置足量的课题立项,加大基本理论与其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法的研究力度,实现教师从单纯的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并重的转变,让教师在研究的层面上讲授基本内容和阐述精神实质,不断推出新成果,解决新难题,为实施课程体系转化做好理论导航作用,确保教学的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
7.构建科学的考核激励保障机制。首先,对学生进行综合系统的考核。把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结合起来,把开卷考核与闭卷考核结合起来,把卷面考核与卷外考核结合起来,把短期考核与长期考核结合起来,把理论修养的考核与实践行为的考核结合起来,根据实际需要,侧重某一或某些方面的考核,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其理解和运用科学理论的能力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德的实况。其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全面的考核和有效的激励。综合考虑相关工作者的德能勤绩,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效果,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差生的转化率,学生、家长的评价,社会的认同度等。对优秀的工作者进行激励,全面考虑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专业发展前景、政治前途等因素,物质奖励不能少,精神激励更要多,让他们感到前途美好,动力十足,确保这个队伍留得住、拿得出、用得好。
8.构建足额均衡的经费保障机制。体系转化作为制度化、规范化的活动,必须有足额的、稳定的经费保障,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根据体系转化的实际需要,各高校要设立专项经费,增加经费投入,专款专用。同时,在经费的分配上也要体现公平、均衡的原则,努力实现领导与教师使用经费的统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使用经费的统筹,教学与科研使用经费的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用经费的统筹,常规花销与临时支出的统筹,足量与节约的统筹。
9.构建联动有效的环境保障机制。推进体系转化必须对其工作系统内部和外部联系进行整体性的统一协调,使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着力,产生1+1>2的综合效应。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和谐互动的教育机制,让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互相配合,齐抓共管,进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以形成顺向合力和有机联系的工作格局、工作网络。校园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和努力工作,家庭要紧密配合、积极参与,全社会要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加强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联系沟通的机制,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互为补充、密切配合的综合平台和共同推进体系转化、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格局。
[注释]
①周宏岩.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58.
②李卫红.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扎实工作 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6(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