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靶向治疗的影像学评价与检查规范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OQIANG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形态学标准难以准确反映胃肠道间质瘤(GIST)靶向治疗后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已无法满足个体化诊断治疗时代对影像学评价手段的需求.Choi标准及后续多个CT检查联合标准的出现,为客观反映GIST靶向治疗后的组织学改变提供了新的标准.PET-标准摄取值和MRI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的变化,可从功能成像角度反映GIST靶向治疗后的早期组织学改变,为其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有潜力指标.制订并遵循规范的影像学检查及评价流程,有利于GIST个体化诊断治疗的开展。

其他文献
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改变了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治疗模式.伊马替尼400 mg/d被推荐为转移性GIST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伊马替尼标准剂量治疗失败后,增加伊马替尼剂量或换用舒尼替尼治疗可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显示出了治疗GIST的潜在活性.GIST完整切除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改善中高度复发风险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伊马替尼术前治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但是否使患者生存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