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法制新闻编辑的基本原则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albe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与其他类型的新闻报道相比,法制新闻在材料选取、切入角度、写作技巧和创新上,都有自己独特性的原则要求,这是由法制新闻“法制”特性决定的。本文着重探讨了法制新闻编辑在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法制原则、平衡原则、更改原则和关怀原则。
  关键词:
  法制新闻 新闻编辑 “法制”特性 四项原则
  作为法制新闻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法制新闻编辑承担着“合成人”和“把关人”的重要角色,须遵循符合“法制”特性的若干基本原则。
  一、法治原则
  法制新闻的报道,要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以法的正义性为灵魂,使法制新闻既体现媒体的公信力,又体现法治的权威性,进而彰显法治最本质的民主和权利诉求,这要求法制新闻编辑须首先遵循法治原则。
  一是遵守法律法规。如法制新闻不能侵犯当事人的名誉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新闻单位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内容基本属实,没有侮辱内容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其名誉权;主要内容失实,损害其名誉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这一解释的核心在“新闻的真实性”。作为编辑,有承担新闻真实性审核的责任。法制新闻编辑应根据案件报道的进程,密切关注审判结果,作出编辑方针的调整。必要时,应提前组织新闻更正或报道最新动向,以免引起法律纠纷。
  二是使用法律用语。能否选用关键性的法律词汇,是考验编辑法学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报道中常见的“罪犯已被见义勇为的群众抓住……”。“罪犯”一词就欠妥,应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称谓。从法律角度讲,“罪犯”和“犯罪嫌疑人”差别很大,前者特指已被法院判定有罪,后者则有待审讯加以认定,两者阶段上有先后之分,在性质上有天壤之别。在没有完全把握而又必须发稿时,应尽量使用后者。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起诉阶段,涉嫌犯罪人员都应称“犯罪嫌疑人”,移送到法院审理时,方可称“被告人”。“罪犯”是指被法院生效的判决认定有罪、并处以刑罚的刑事被告人。
  三是切忌发生“媒介审判”。在许多案件尚未审理结束时,一些媒体的结论性报道已经出笼,这些报道“或者是对民事案件相关当事人的权利分割作出判断,或者是对刑事案件相关当事人是否犯罪定下结论,还有的是对法院正在审理或作出判决的案件进行夹叙夹议的报道或仅凭主观臆断横加指责,给法院公正审判带来巨大压力和影响”。[1]也就是说,在司法机关正式宣判前,传媒已以“新闻法官”的身份宣布判决,将新闻监督扭曲为“媒介审判”。我国法律规定,审判权属于人民法院所有。“媒介审判”的行径,无异于审判权的僭越。
  二、平衡原则
  “平衡报道”是一舶来品,这一理念最初源于本杰明·富兰克林接办《宾夕法尼亚报》时提出的理念:“当人们各持异议时,双方均应享有平等的机会让公众听到自己的意见。”[2]庭审新闻应当是法制新闻编辑过程中运用平衡原则最为普遍的领域。在庭审的攻防竞技中,只有控辩双方拥有均等的攻击和防御手段,才有平等参与诉讼并最终赢得胜诉的机会和能力。因此,要保证控辩双方的平等,媒体就不能偏向于某一方。然而,不少法制新闻媒体常以裁判者的身份自居。在案件的事实、案件的定性及法律的适用等方面,掺杂了明显的倾向性,对一方当事人有失偏颇,甚至站在某一方的立场上直截了当地作出结论。这是违背平衡原则的。对此,编辑应在内容报道、版面编排上体现出一种平衡,把代表对立双方利益、观点的报道或图片,以对称的形式组合到一起。这样,既给读者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又满足其全面了解信息的诉求。
  三、理性原则
  在法制新闻编辑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是感性宣泄大于理性分析。新闻追求客观真实,但新闻生产的过程,从编辑选题到记者采访,从配发评论到版面设置,都包含媒体的立场。这种立场以公共媒介的方式表达与呈现后,常常左右民众的判断方向。因此,实践理性原则要做到两点:一是规则论证先于形象塑造;二是说理明辨先于叙事诉求。这两点在某种层面上相通,共同强调法制新闻编辑中的理性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强调理性原则并不是否认感性因素,感性因素在新闻报道中也不可或缺,关键在于做到感性与理性之间微妙的平衡。我国传统司法绵延至今,一直交织着情理与法理的冲突,偏向哪一方,都会让读者觉得不妥。
  在不断向现代化法治国家转型的过程中,法制新闻应向引导民众理性思考方向转变。如“邓玉娇案”中,问题是一个刑事法律的问题:是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还是故意伤害、故意杀人?但在许多媒体的报道中,法理很少能成为人们关注的主流声音。媒体展示的,不是法律性的表述与理性的分析,而是从形象塑造与叙事诉求中宣泄感性。在邓玉娇一案中,媒体着力刻画了一个柔弱的少女遇到刁蛮淫官威胁的印象,直接表现出邓玉娇的无辜、无助。这种描述性话语抢先于专家学者分析而进入民众视线,再次引起民怨沸腾。
  四、关怀原则
  关怀原则,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法制新闻编辑过程中的应用,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爱。这里的“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既指具体的被报道者, 包括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等, 也泛指所有收听、收看、阅读法制新闻报道的受众。其中,特别强调对受害人、犯罪人员(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关怀。对于受害人,要注意避免“二次伤害”。对此,约翰·赫尔顿在《信使的动机》一书中指出:“新闻工具不应该把新闻人物当做材料来看待,而应该把他们当做人来对待。尽管所发生的事件(常常不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使他们成为新闻人物,他们也有权受到尊重和人文关怀。新闻界不能无视这种权利,不应随意发表他们认为是公众感兴趣的任何事件。”[3]
  对于犯罪人员和犯罪嫌疑人,应当注重他们的权利保护。在法制新闻编辑过程中,往往仅对某些特定领域稍微注意,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一项权利的存在,意味着让别人承担和履行相应义务的观念和制度的存在,意味着一种文明秩序的存在。[4]故而,对于法制新闻报道中的“人”,即便是犯罪人员和犯罪嫌疑人,其权利也同样值得保护,不得侵夺,不得妨碍。
  结 语
  在整个法制新闻报道过程中,法制新闻编辑,一定要落实好法治原则、平衡原则、理性原则、关怀原则,做好法制新闻传播,这也是法制新闻发挥社会作用的关键所在。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突发事件传播与管理研究”(10BXW005)、西南政法大学校级重点科研项目“重庆市政务微博研究”(2011-xzzd1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33-134.
  [2] 陈刚.转型社会争议性议题的媒体再现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2).
  [3] [美]约翰·赫尔顿.美国新闻道德问题种种[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98:172.
  [4] 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来,各界好评如潮。掀起了广泛的学习热潮。随着“三个代表”思想的深入学习和贯彻、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中国是
目的 观察怡达康保健茶对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怡达康保健茶煎剂灌胃给药,测定实验大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测定。结果 大鼠TC、TG、LDL水平
一 电子学术期刊的基本概念与现状    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包括只读光盘(CD-ROM、DVD-ROM等)、一次写入光盘(CD-R、DVD-R等)、可擦写光盘(CD-RW、DVD-RW等)、软磁盘、硬磁盘、集成电路卡等,以及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其他媒体形态。“电
一直以来,国内的软件开发过程项目管理经验缺乏。有些企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引入工程控制概念,有些企业甚至只在项目结束后用质量控制来代替流程控制。
空间关系是GIS的重要信息和理论研究基础。空间关系描述的准确性、完备性、直观性直接影响到地理学分析和地图制图的效果。当前,国际国内在地理要素空间拓扑关系模型表达和拓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出在迈向小康社会的征途中,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并且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
期刊
尽管打造精益生产方式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但是其所带来的效益却可以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医生处方是指导药剂人员调配药物的书面文件,其作用是向医务工作者、患者介绍药品的重要信息,它具有技术和法律责任。但是有部分临床医生却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开中药处方书写不规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抗击外来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今年7月12日会见郁慕明率新党
统一战线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国家强大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长河中,只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和胜利,就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