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小企业在地区经济结构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如何正确评价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状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主成分法和因子分析法,利用2005年的数据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小企业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发现,各地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与其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呈现东高、中中、西低的格局。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竞争力;因子分析
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对某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有利于对该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找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企业自身制定战略计划;为当地政府制定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政策提供依据。
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实力差异较大,各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参差不齐。本文的目的是对中国地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展开实证研究,通过对既往有关企业竞争力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的综述,提出了一套衡量我国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进而对2005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做出评价分析。
因子分析是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或样品)综合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根据不同因子还可以对变量进行分类,它是属于多元分析中处理降维的一种统计方法。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或样品)的相关系数矩阵(对样品是相似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或样品)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或样品)之间的相关(或相似)关系。然后根据相关性(或相似性)的大小把变量(或样品)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C或样品)之间相关性(或相似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或相似性)较低。
在此选择以下几个指标进行分析:地区中小企业个数、固定资产净值、销售收入、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SPSS的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8.646%,解释了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保留3个主成分是合适的。
由于因子旋转可使某些变量在某个因子上的负载较高,而在其它因子上的负载则显著得低,这依据因予对变量进行更好地“聚类”,方便了解释。其中,我们常用方差最大化的正交旋转法,它保持了坐标轴的正交性(成直角),即因子之间的不相关性,又使每个因子上的具有最高负载的变量数最小,可简化对因子的解释。
因子负载给出了观测变量和提取的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的大小,这意味着在某一因子上负载大的变量对该因子的影响较大,因子的实际意义较大地取决于这些变量。所以我们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中根据各个指标与公共因子的相关性强弱(具体表现为表中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小),对该因子做出合理的经济解释。利用这种思想,用前面提取的3个因子利用方差最大化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到下面这个结果:
对第一个主因子来说,其中占较大载荷量的指标是销售收入(0.878)、固定资产净值(0.891)、地区中小企业单位数量(0.878)、地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0.953)和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0.917),从这几个指标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因子代表了企业的规模实力,因此主因子1即可以命名为规模实力因子。
对第二个主因子来说,流动资产周转率(0.916)、总资产周转率(0.876)、净资产收益率(0.850)和资产净利率(0.814)所占的因子载荷量较大,这几个指标主要反映了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资金周转状况和成长能力,其中企业的营运能力的大小也是企业成长能力大小的关键因索,因此将主因子2即命名为成长能力因子。
对第三个主因子来说,销售净利率(0.889)和全员劳动生产率(0.752)所占的因子载荷量较大,这两个指标总的来说反映了地区中小企业的销售和生产能力,因此将主因子3即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
根据从SPSS的运算结果中得到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写出旋转后的因子得分表达式:
在确定了各个因子的经济意义后,然后根据各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来确定其在最后的中小企业竞争力综合评分函数中的权数,权数ωi=λi/∑λi,其中λi为第i个主因子对应的特征根(i=1,2,3,4)。从而易得中小企业竞争力综合评分函数为:
F=0.6221*F1+0.2387*F2+0.1392*F3
由上述评价函数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竞争力各组成成分的权重分别为:规模实力权重为62.21%、成长能力因子的权重为23.87%、盈利能力因子的权重13.92%。因此在对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中,企业的规模实力占据较大比重,其次看中企业的成长能力,最后比较企业的盈利能力。
结合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将标准化数据代入上面的综合评价函数表达式中,可以计算出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小企业竞争力综合得分情况。
从中小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评分结果中可以得出,得分领先(得分为正)的几个地区为: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山东省、河南省、北京市、辽宁省、福建省、四川省和天津市,这些地区主要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和渤海湾三大经济区域,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成熟,总体区域经济增长快;得分靠后十个地区是青海省、贵州省、新疆省、宁夏、甘肃、海南、江西、吉林、黑龙江、西藏和重庆市,这些地区除了黑龙江和吉林外主要位于西部地区;得分居中的地区多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从测评结果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与其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呈现出东高、中中、西低的局面。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竞争力;因子分析
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对某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有利于对该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找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企业自身制定战略计划;为当地政府制定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政策提供依据。
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实力差异较大,各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参差不齐。本文的目的是对中国地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展开实证研究,通过对既往有关企业竞争力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的综述,提出了一套衡量我国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进而对2005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做出评价分析。
因子分析是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或样品)综合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根据不同因子还可以对变量进行分类,它是属于多元分析中处理降维的一种统计方法。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或样品)的相关系数矩阵(对样品是相似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或样品)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或样品)之间的相关(或相似)关系。然后根据相关性(或相似性)的大小把变量(或样品)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C或样品)之间相关性(或相似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或相似性)较低。
在此选择以下几个指标进行分析:地区中小企业个数、固定资产净值、销售收入、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SPSS的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8.646%,解释了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保留3个主成分是合适的。
由于因子旋转可使某些变量在某个因子上的负载较高,而在其它因子上的负载则显著得低,这依据因予对变量进行更好地“聚类”,方便了解释。其中,我们常用方差最大化的正交旋转法,它保持了坐标轴的正交性(成直角),即因子之间的不相关性,又使每个因子上的具有最高负载的变量数最小,可简化对因子的解释。
因子负载给出了观测变量和提取的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的大小,这意味着在某一因子上负载大的变量对该因子的影响较大,因子的实际意义较大地取决于这些变量。所以我们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中根据各个指标与公共因子的相关性强弱(具体表现为表中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小),对该因子做出合理的经济解释。利用这种思想,用前面提取的3个因子利用方差最大化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到下面这个结果:
对第一个主因子来说,其中占较大载荷量的指标是销售收入(0.878)、固定资产净值(0.891)、地区中小企业单位数量(0.878)、地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0.953)和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0.917),从这几个指标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因子代表了企业的规模实力,因此主因子1即可以命名为规模实力因子。
对第二个主因子来说,流动资产周转率(0.916)、总资产周转率(0.876)、净资产收益率(0.850)和资产净利率(0.814)所占的因子载荷量较大,这几个指标主要反映了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资金周转状况和成长能力,其中企业的营运能力的大小也是企业成长能力大小的关键因索,因此将主因子2即命名为成长能力因子。
对第三个主因子来说,销售净利率(0.889)和全员劳动生产率(0.752)所占的因子载荷量较大,这两个指标总的来说反映了地区中小企业的销售和生产能力,因此将主因子3即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
根据从SPSS的运算结果中得到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写出旋转后的因子得分表达式:
在确定了各个因子的经济意义后,然后根据各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来确定其在最后的中小企业竞争力综合评分函数中的权数,权数ωi=λi/∑λi,其中λi为第i个主因子对应的特征根(i=1,2,3,4)。从而易得中小企业竞争力综合评分函数为:
F=0.6221*F1+0.2387*F2+0.1392*F3
由上述评价函数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竞争力各组成成分的权重分别为:规模实力权重为62.21%、成长能力因子的权重为23.87%、盈利能力因子的权重13.92%。因此在对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中,企业的规模实力占据较大比重,其次看中企业的成长能力,最后比较企业的盈利能力。
结合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将标准化数据代入上面的综合评价函数表达式中,可以计算出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小企业竞争力综合得分情况。
从中小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评分结果中可以得出,得分领先(得分为正)的几个地区为: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山东省、河南省、北京市、辽宁省、福建省、四川省和天津市,这些地区主要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和渤海湾三大经济区域,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成熟,总体区域经济增长快;得分靠后十个地区是青海省、贵州省、新疆省、宁夏、甘肃、海南、江西、吉林、黑龙江、西藏和重庆市,这些地区除了黑龙江和吉林外主要位于西部地区;得分居中的地区多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从测评结果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与其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呈现出东高、中中、西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