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领域的新“矿源”——《名媛诗话》的文献及学术价值

来源 :文史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nan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媛诗话》对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史料、文献的价值.它裒辑、保存了一批出于女性之手的文学批评著述,其中不乏精金美玉.二是集中了沈善宝本人的文学批评观点,对于研究她的文学活动,以及由她辐射而成的女作家群体的文学创作,都是重要的切入角度.三是这些内容反映出的文学思想,是那个时代文学思想的重要侧面,也是研究女性文学、性别观念的重要视角.这些皆可补足目前批评史研究、书写之缺失.
其他文献
从脊兽的“互文性”出发,着重阐述它作为视觉“文本”的普适性,特别是属于互文性设计策略范畴的双关、拼贴、戏仿、异化等方法,为文创产品设计的文化意象生成带来理论依据。
针对内蒙古某CO2+O2地浸采铀矿山浸出液提升泵故障频次高、使用周期短等问题,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根据不同原因相应地提出了对潜水泵进行定期清淤、降低频率运行
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多而优”的发展是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时代任务,在这个重任之下,比较与借鉴是必经的途径,因此文章选取了美、英、法、日四国,梳理其专业学位教育发展
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些现象:足球场上足球运动员用胸部停球;篮球运动员双手后缩接球;跳高、跳远要在沙地进行;装着玻璃制品的快递箱里垫着气泡袋或者泡沫;
摘 要:中国传统史学中有关世界的认识变化非常值得注意。从公元前2世纪的《史记》以来,中国就形成了“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周边四裔为附庸”的世界观念。在此后的两千多年中,曾有过三次虽然可能却终未实现的改变契机,但是一直到19世纪中叶西潮东渐之后,这一观念才出现根本动摇,新的世界观念终于成为常识并进入教科书,取代了传统的世界观念。  关键词:中国史学;世界认识;《史记》;佛教传来;宋代;蒙元;晚清  D
摘 要:五四学生运动是一个蓄势待发而被瞬间点燃的运动,其所蓄之势是多方面的,且有远因有近因,有理性的也有感性的。最直接的近因就是民初尝试共和期间种种希望和失望的轮回更替,使不少学生处于一种山雨欲来的态势,而以新思潮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则推促了青年的失意和烦恼。这些蓄积虽非一日之功,最后的“引爆”仍是突然的。而此后新的政党组织和运作方式等新因素的进入,使学生运动是否“有组织”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原本
启蒙运动的前见概念强调书写物的前见,海德格尔的前理解注重的是理解者的前理解,而伽达默尔既强调理解者的前见,也关注历史文本作为传承物的意义.伽达默尔反对启蒙运动完全否定前见,但不是完全肯定前见的内容,而是把前见分为合理的前见和非合理的前见,主张理解者和传承物的相互作用构成理解.他的"视域说"重视把自身视域带入作者视域,共同形成大视域,强调理解者的视域与文本视域的融合.他认为自己的前见构成现在的视域,自己的前见中既有当下处境,也有传统的影响,故解释者的处境既有当下处境,也有传统的影响.
唐代小说开始出现有意使用虚构手法的现象.其虚构手法可分成两类:第一种是为了将故事情节趣味化的虚构手法,第二种是作者将心中所思所想具象化而使用的虚构手法.唐代小说可区分为三类:一是继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作品,二是盛行于中唐时期以男女恋爱为主题的小说作品,三是汇整于中后唐时期的一系列小说、笔记作品.裴铏《传奇》大体属于第三类,是以展现诗才、史才、议论之才为目的而编写的,它所运用的是单纯的第一类虚构手法.《传奇》采用了不少六朝小说、笔记等作品中的情节,但对其内容表示否定的态度,同时又对唐代第二类传奇小说表示一
摘 要:作为民族国家,中国建构国族与国家是一个过程的两个结构面。在国族建构中,历史文化传统的因素发挥了需加重视的作用。“推己及人”,既促成了国族建构的思维模式,也塑就了国族建构的情感进路。在中华民族建构中发挥支配性影响的“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格式化陈述,便是一个明证。其间对血缘亲情与人际亲近关系的打通,对社会认同与国家建构的直接同构,呈现出中国的国族建构特征。从古至今,中国的社会政治建构基本沿循
摘 要:《春秋》“大一统”观在秦汉时期的再度彰显,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人心向背和历史发展大势。文章从四个方面就此一问题展开论述:一是追溯《春秋》“大一统”观的思想渊源,二是考察《春秋》“大一统”观的历史内涵,三是分析《春秋》“大一统”观的政治诉求,四是纵论《春秋》“大一统”观的文化呈现。文章的结论是,在《春秋》“大一统”观的统领下,秦汉思想家和文学家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有为,凝魂聚魄,强化了我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