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计教学应重新确立统计教学目标;更新统计教学内容;及时修订统计教材;改进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统计教学 学习目标 能力培养
统计学是高职院校为经济与管理类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借用一幅对联表达统计的作用:计山计水计经济囊括四海,统天统地统社会包揽五洲,横批:天下归一统。由此可见,统计教学所处的重要地位。
经笔者调查,从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教学情况看,统计教学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统计课被边缘化。教学课时由6学时减为4学时,再减到2学时,有的专业甚至把2学时也拿掉。二是教学目标粗浅。目前的统计教学中,只强调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三是教材内容陈旧,实用性不强。对于基础知识过于赘述,对于统计热点问题却很少涉及。近几年来统计调查从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统计资料报送方法上都有较大的改革,教材基本没有涉及;价格指数、股票指数是经济、生活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现实中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但现有教材或是不给笔墨或是一带而过。四是教学资源不足,一名教师加一本教材支撑着这门课程,知识体系不系统,只教不研。五是课堂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与技能的双向教学;教学过程中要么只用一支笔,要么只用多媒体。六是考核方式单一。期末组织一次筆试,知识学完了就忘了;整理一组资料,不会;什么技能没有。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重新确立统计教学目标
统计教学目标决定着统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是提高统计教学质量,克服目前统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关键。新的统计教学目标首先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满足本专业需要放在首位。如,统计调查的教学目标应该达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或实地调查,包括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的实施,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其次通过学习,学生具备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统计综合分析的能力。
二、更新统计教学内容
为适应新的统计教学目标的要求,统计教学内容必须进行调整和更新。统计教学内容,在继续保持原统计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去掉原来实际工作中意义不大的部分,及时增补实际工作中科学的方法和典型案例。
对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实现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对接。如充实抽样调查的具体方法、原则、应用领域、调查方法改革前沿情况、社会经济生活中成功的案例等,增强教学的说服力。
相对数部分,增加百分数和百分点的教学比较部分,如二者的含义、计算方法、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应用等。
统计指数内容需要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指数定义的阐述中,广义的统计指数定义有不妥之处。统计指数的编制应该将与现实经济生活密切的股票指数、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等常用指数纳入其中。
教学过程中应该系统介绍如何运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计算和统计分析,激发统计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三、及时修订统计教材
统计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到统计教学目标的实现。统计教材的修订要围绕统计教学目标来进行。首先,根据统计教学目标制定出统一的教学大纲;其次,要根据教学大纲编写出应用价值较高的统计教材和实训题目。在编写统计教材时应注意:(1)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2)坚持经济性、适用性的原则。注意介绍、推广统计研究的新成果,以保证教材的先进性;(3)适当引入统计电算化内容;(4)在教材中加入一些鲜活生动的统计案例,为开展案例教学创造条件。
四、改进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统计教学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统计学家,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在教学中应尽可能采取灵活样的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注意采用提问式、案例式、讨论式、自主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强化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统计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条件,带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生活,把统计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学习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时,应重点让学生亲自进行调查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进行方案的实施。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调查整理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在学习统计分组一节,实行开放式教学,学生自行组织材料并进行多种分组,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积极查阅资料、请教父母、亲朋和同学,学习能力无形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相对指标部分,指标多、计算方法多、指标作用各不相同,“灌输式”逐条解释的教学方法,效果不好。这时自主式、体验式学习非常有效。学生先自学,简单问题自己寻找答案,疑难问题重点解决,提高了课程学习效果,学生在一堂课中所获得的有意信息量大大增加。
在课堂教学手段方面,改变要么只使用一支粉笔,要么只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极端方式,把板书教学和计算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板书教学为主,计算机教学为辅,不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学生运用现代化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统计分布数列的编制时,在板书了基本程序后,用统计软件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并将操作过程通过多媒体传送到大屏幕上,边演示边交流,效果非常好。
五、改革考核方式
虽然统计课程一直属于考试课程,但一直是一支笔一张卷,90分钟出考场的闭卷考试方式。许多应知应会的内容长期得不到考核。所以笔者认为考核应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动手操作,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笔试。笔试部分考核统计基础知识的掌握,为统计工作的开展和学习的深入打下理论基础,实际操作考核统计工作技能,是实现手脑并用的务实学习。这两部分是支撑统计教与学,充分发挥统计教学作用的两驾车。
六、配强统计教学师资
新的统计教学目标,给统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是随便一名教师都能胜任的,必须配强教学力量。作为一名统计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财政金融方面、会计管理方面的知识,尤其是统计专业的相关课程(如统计理论、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经济统计等课程),还要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才能很好地完成统计教学任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统计的重要性迅速地显现出来。让统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统计走入寻常百姓家。统计教学肩负的责任重大,必须从现在开始,让统计课程走入各专业。
参考文献:
[1]王艳梅.统计课堂教学的初探.桂林航空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2001,(4).
[2]王兰措.统计课堂教学改革探讨.边疆经济与文化杂志,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2007,(4).
[3]张平.谈统计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统计教育杂志,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2007,(6).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统计教学 学习目标 能力培养
统计学是高职院校为经济与管理类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借用一幅对联表达统计的作用:计山计水计经济囊括四海,统天统地统社会包揽五洲,横批:天下归一统。由此可见,统计教学所处的重要地位。
经笔者调查,从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教学情况看,统计教学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统计课被边缘化。教学课时由6学时减为4学时,再减到2学时,有的专业甚至把2学时也拿掉。二是教学目标粗浅。目前的统计教学中,只强调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三是教材内容陈旧,实用性不强。对于基础知识过于赘述,对于统计热点问题却很少涉及。近几年来统计调查从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统计资料报送方法上都有较大的改革,教材基本没有涉及;价格指数、股票指数是经济、生活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现实中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但现有教材或是不给笔墨或是一带而过。四是教学资源不足,一名教师加一本教材支撑着这门课程,知识体系不系统,只教不研。五是课堂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与技能的双向教学;教学过程中要么只用一支笔,要么只用多媒体。六是考核方式单一。期末组织一次筆试,知识学完了就忘了;整理一组资料,不会;什么技能没有。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重新确立统计教学目标
统计教学目标决定着统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是提高统计教学质量,克服目前统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关键。新的统计教学目标首先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满足本专业需要放在首位。如,统计调查的教学目标应该达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或实地调查,包括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的实施,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其次通过学习,学生具备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统计综合分析的能力。
二、更新统计教学内容
为适应新的统计教学目标的要求,统计教学内容必须进行调整和更新。统计教学内容,在继续保持原统计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去掉原来实际工作中意义不大的部分,及时增补实际工作中科学的方法和典型案例。
对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实现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对接。如充实抽样调查的具体方法、原则、应用领域、调查方法改革前沿情况、社会经济生活中成功的案例等,增强教学的说服力。
相对数部分,增加百分数和百分点的教学比较部分,如二者的含义、计算方法、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应用等。
统计指数内容需要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指数定义的阐述中,广义的统计指数定义有不妥之处。统计指数的编制应该将与现实经济生活密切的股票指数、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等常用指数纳入其中。
教学过程中应该系统介绍如何运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计算和统计分析,激发统计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三、及时修订统计教材
统计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到统计教学目标的实现。统计教材的修订要围绕统计教学目标来进行。首先,根据统计教学目标制定出统一的教学大纲;其次,要根据教学大纲编写出应用价值较高的统计教材和实训题目。在编写统计教材时应注意:(1)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2)坚持经济性、适用性的原则。注意介绍、推广统计研究的新成果,以保证教材的先进性;(3)适当引入统计电算化内容;(4)在教材中加入一些鲜活生动的统计案例,为开展案例教学创造条件。
四、改进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统计教学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统计学家,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在教学中应尽可能采取灵活样的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注意采用提问式、案例式、讨论式、自主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强化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统计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条件,带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生活,把统计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学习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时,应重点让学生亲自进行调查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进行方案的实施。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调查整理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在学习统计分组一节,实行开放式教学,学生自行组织材料并进行多种分组,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积极查阅资料、请教父母、亲朋和同学,学习能力无形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相对指标部分,指标多、计算方法多、指标作用各不相同,“灌输式”逐条解释的教学方法,效果不好。这时自主式、体验式学习非常有效。学生先自学,简单问题自己寻找答案,疑难问题重点解决,提高了课程学习效果,学生在一堂课中所获得的有意信息量大大增加。
在课堂教学手段方面,改变要么只使用一支粉笔,要么只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极端方式,把板书教学和计算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板书教学为主,计算机教学为辅,不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学生运用现代化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统计分布数列的编制时,在板书了基本程序后,用统计软件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并将操作过程通过多媒体传送到大屏幕上,边演示边交流,效果非常好。
五、改革考核方式
虽然统计课程一直属于考试课程,但一直是一支笔一张卷,90分钟出考场的闭卷考试方式。许多应知应会的内容长期得不到考核。所以笔者认为考核应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动手操作,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笔试。笔试部分考核统计基础知识的掌握,为统计工作的开展和学习的深入打下理论基础,实际操作考核统计工作技能,是实现手脑并用的务实学习。这两部分是支撑统计教与学,充分发挥统计教学作用的两驾车。
六、配强统计教学师资
新的统计教学目标,给统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是随便一名教师都能胜任的,必须配强教学力量。作为一名统计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财政金融方面、会计管理方面的知识,尤其是统计专业的相关课程(如统计理论、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经济统计等课程),还要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才能很好地完成统计教学任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统计的重要性迅速地显现出来。让统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统计走入寻常百姓家。统计教学肩负的责任重大,必须从现在开始,让统计课程走入各专业。
参考文献:
[1]王艳梅.统计课堂教学的初探.桂林航空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2001,(4).
[2]王兰措.统计课堂教学改革探讨.边疆经济与文化杂志,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2007,(4).
[3]张平.谈统计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统计教育杂志,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