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魅力教师让教育更“美丽”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3140608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魅力教师,是武冈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新尝试,五年过去,如今武冈魅力教师遍地开花,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事实证明我们这条路走对了。”在谈及“魅力教师”建设时,武冈市教科所所长曹孝宏动情地说。
   2013年10月,武冈市教育局申报的课题《教师魅力形成的方法、途径研究》正式在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成功,拉開了武冈市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序幕。随着课题研究及一系列配套计划的稳步推进,总课题下申报77个子课题,课题组参与教师3000余人,武冈市完成了师资力量建设的大跨越。
  教育反思让教师形成魅力
     地处湘西南的武冈市是个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市,近些年,随着武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设施建设、大班额、教育信息化等难题得到有效缓解,但武冈人民对教育质量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魅力教师建设,我们首先将调查与反思作为启动课题研究的金钥匙。”曹孝宏告诉记者,“教育反思是教师魅力修炼最根本的方法,通过反思,认识自身不足,才能让自己更好地进步。”
   湾头镇泉塘中学的一线教师林日新对于“教育反思”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我发表了一篇关于给学生设置特殊座位的反思,其当事学生家长发短信告诉我,他对我设置特殊座位曾颇有微词,但又很佩服我敢于自我检讨,而我也在这次自我批评中收获了教书育人的获得感。”
   “教育反思不像是揭短,更像是对自己教育生涯的回顾,既警醒自己,也惠及他人。”《武冈魅力教师》副主编谢友元老师表示,如今不少教师把自我批评当成新浪潮,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教育反思中,在批判反思中得到成长。
   五年来,武冈市《教师魅力形成的方法、途径研究》共收到各类教育调查和反思文章4000多篇,并择优在课题刊物《武冈魅力教师》“教育反思”专栏发表。这些调查和反思文章促进了教师对职业的深度反思和重新认识,教师专业素养得到较大提升。
  多管齐下激发教师魅力
     “魅力教师的建设,核心就是要提升教师教育素养,激发教师内在的事业动力。”武冈市教育局副局长林炜告诉记者,在调研与反思的基础上,武冈教育系统以“读书、交流、纠错、重塑”为思路,多方式推动武冈教师队伍向纵深建设。
   坚持突出“读与写”。2014年以来,在全市广大教师中持续开展“读书汇报交流活动”“读书心得演讲比赛”“专题读书报告会”。通过近六年的读书活动,读教育名著,在武冈已蔚然成风。以“魅力教师”总课题组成员为核心,带领全市各子课题组教师,先后在各级媒体上发表文章2000余篇。
   坚持做到“坐着评课”。开展了“教学比武”“教学观摩”“送课下乡”系列活动,打破常规,实施开放教学,倡导“坐着评课”,以心交心,促膝谈心,老师、校长、局长坐在一起,开开心心评课,快快乐乐交流,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坚持让学校成为教师乐园。在全市范围内加快推动建设教师活动中心,比如东方红小学以提升教师音乐艺术魅力为抓手,成功申报为省级教师音乐培训基地,学校120多名教师人人都会一种以上的乐器,并多次参加邵阳市和湖南省艺术展演均获金奖。
  “名师周”打造魅力大舞台
     “我很愿意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一个展现自己魅力的大舞台。”武冈市教育局邓联军局长告诉记者,教师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了全面建设的手段,更要有层次的阶梯。在“魅力教师”打下基础后,以树立教师形象的“名师周”活动应运而生。
   这项计划旨在重点宣传、打造武冈名师,让年轻教师看到各个学校的标杆人物,激励他们成长。谁只要有“两把刷子”“三板斧”,取得优异成绩,谁都可以申请登台亮相。一月之内,各个学校将通过展板、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全方面展示名师风采,“名师”将在一周内完成三节不同类型的展示课,同时还要做一场个人报告,同学科教师全程观摩学习。
   曾多次在武冈市、邵阳市教学比武中斩获头名的武冈十中初中语文教师林敏被要求第一个上场。“带上‘名师’这顶帽子,压力实在太大了。”林敏起初内心是拒绝的,搞砸了怎么办?但通过学校领导连番劝说,最终,林敏扛旗上阵,打响了武冈十中“名师周”的第一炮。没想到,这项举措带来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名师周”从此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活动。林敏老师后来代表邵阳市参加湖南省教育厅、省总工会举办的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二等奖,被授予“湖南省教学能手”称号。通过举办“名师周”活动,充分展示了武冈市开展“提升自身素养,争做魅力教师”活动的成果,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教师的自信心。
   去年8月入职的武冈二中新教师林丹坦言,参加了子课题《高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魅力研究》研讨活动,她对于“课堂上如何导入新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体会颇多。林丹今年代表邵阳市参加湖南省教育厅、省总工会举办的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初中英语组三等奖,被授予“湖南省教学能手”称号。
   如今,“打造魅力课堂,争做魅力教师”成为了武冈市的教育名片,成为了老师的人生追求,起到了“一个课题研究,促进百所学校,培养六千老师,惠及十万学子”的作用。
     如今,“打造魅力课堂,争做魅力教师”成为了武冈市的教育名片,成为了老师的人生追求,起到了“一个课题研究,促进百所学校,培养六千老师,惠及十万学子”的作用。
其他文献
我想,草籽枕头的青春、姨婆的青春和村庄的青春,大概是一起逝去的。   譬如当姨婆掉落第一颗牙齿,村里倒下了第一幢年久失修的老屋,当无人问津的草籽枕头因姨婆的日夜摩挲而终于破裂,村里的人也像枕头里的稗草籽一样哗哗流去,散落四方……   如果我们把这称为老去,那什么才能被称作青春呢?   在姨婆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能干净利落地咬断草茎时,我想她是青春的;在她每天早上四点半利落地爬起,与村里的女人热热闹闹
期刊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中全部以国产武器装备亮相,天安门前那条阅兵路,见证了新中国70年来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   阅兵场上,各型飞机160余架、装备580台套亮相,史上规模最大;40多型、300多台套装备首次在天安门地区参阅,首次亮相的新型武器装备比重高。每个“首次”都折射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变化。   这些装备既有陆上攻坚新锐,也有反恐作戰的火力网,既有无人作战的黑
期刊
9月下旬,搬迁至新学校近一个月了,新邵县大新镇中学的师生们在聊到学校环境时仍不禁洋溢出幸福的笑容。崭新的教室、丰富的功能室、干净的宿舍、设备齐全的教师公租房……全新的建筑为这所依山傍水的学校又添一笔风采。   “学校于2017年12月开始动工,今年9月正式办学,全校900多名师生中有600多名学生寄宿,老师也多来自邵阳市其他区县。希望这所学校能给他们城区学校一样的条件和家一样的温暖。”大新镇中学校
期刊
“只要站在讲台上,我便觉得自己很快乐。”在隆回县金石桥镇中心小学教师罗满凤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用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在育人育己的道路上,她有着使不完的劲儿。  爱生,看成一种责任   罗满凤对学生始终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每学期开学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底,哪些学生家庭贫困,哪些学生需要资助,哪些学生是单亲家庭,哪些学生是孤儿,她都一一记在笔记本上。她几乎每年都要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些錢来帮助贫困
期刊
9月26日上午,邵阳市北塔区陈家桥学校校园里一片欢腾:小学鼓号队队员们在老师的指挥下,敲锣打鼓有模有样;前不久投入使用的篮球场上,奔跑的中学生们畅快追球……   “以前‘舍近求远’送孩子进城求学的家长,现在总把‘家门口就有好学校’挂在嘴边。”校长蔡畅贤笑着说。   转变,源于不断增强的教育底气。   近年来,北塔区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该区在邵阳市率先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
期刊
隆回县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拥有花瑶挑花、滩头年画、呜哇山歌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隆回县教育系统坚持“用中华传统文化为学校立魂,为学生正心”的核心理念,以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传统文化的光芒照进每一所学校,在每个学生心中生长、传承。   看传统文化进校园之“隆回样本”——  弄清楚“为什么”的问题   隆回县是湖南省的人口大县,全县人口达到130万人,也是湖南省贫
期刊
“班额小了,学生少了,教学变得轻松多了!” 9月26日上午,新宁县黄龙镇中心小学三年级56班的语文老师王晶刚走出教室便迫不及待地向记者分享自己的喜悦。   “学校以前有27个班级,2000多名学生,平均班额达74人。老师任务重、压力大,学生课堂环境不好、效率不高。”黄龙镇中心小学的校长告诉记者,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和办学条件较好,本乡镇各教学点和临近的3个外乡镇有很多学生来这上学。“在2016年
期刊
走进位于洞口县城区的思源学校,郁郁葱葱的校园如花园一般;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电子白板投影仪等一应俱全;运动场上学生们正挥汗如雨……这所2015年投资1.5亿元新建,能容纳近4000名学生就读的学校,彻底解决了周边几个片区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这是洞口县近些年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为确保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该县提出“八大优先”战略,高站位规划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实现洞口教育的快速腾飞。  学校建设
期刊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我和先生戚德林代表88岁高龄的母亲受邀进京观礼,亲身感受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盛典。  激动——亲历“致敬”方阵肃然起敬   早在一个多月前,我的婆婆廖和群因为荣获1956年、1959年两届全国劳模收到赴京参加国庆观礼的邀请。由于她年事已高,卧病在床,无法亲自北上,决定由其长子戚德林作
期刊
大祥区作为邵阳市的老城区,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集中,面临着诸多尴尬:一方面,它承担了市区义务教育的大部分学位压力,消除大班额工作任务在全市三区最为繁重;另一方面,存在大班额的学校多位于中心城区,周边多是居民楼,改扩建的空间十分有限,不得不超负荷承载老城区的入学需求,“大校”“大班”应势而生。   如何化解此困境?近年来,大祥区委、区政府主要通过扩容、合并、购买三种方式,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