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比较3种不同方式切口的角膜缘松解切开术联合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矫正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某医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26例,根据手术切口方式不同分为A、B、C 3组;每组依据术前角膜散光度数又分别分为3个亚组,其中,术前散光度数<2.0 D者为1亚组,术前散光度数2.0~3.0 D者为2亚组,术前散光度数>3.0 D者为3亚组。A组行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一对切口的角膜缘松解术,共43例(43眼),其中,A1亚组18例(18眼)、A2亚组13例(13眼)、A3亚组12例(12眼);B组于角膜散光陡峭部行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对侧单切口的角膜缘松解术,共44例(51眼),其中,B1亚组18例(20眼)、B2亚组14例(17眼)、B3亚组12例(14眼);C组先于角膜散光陡峭部做一对角膜缘松解切口后,再于角膜散光陡峭部松解切口处行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共39例(47眼),其中,C1亚组15例(17眼)、C2亚组12例(15眼)、C3亚组12例(15眼)。观察比较3组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和角膜散光改善情况。结果:(1)3组术前裸眼视力均≤0.4,术前裸眼视力分布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3组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8者A组28眼(65.1%)、B组31眼(60.7%)、C组31眼(66.0%);3组间裸眼视力>0.8者占比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3组术后角膜最陡散光轴与术前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3组中各亚组术后不同时间节点角膜散光度数,均较术前非常显著减小(P<0.01)。术后3个月,A3亚组角膜散光度数为(1.02±0.26)D,B3亚组为(1.44±0.41)D,C3亚组为(1.05±0.36)D;B3亚组角膜散光度数显著大于A3亚组和C3亚组(P<0.05),A3亚组与C3亚组角膜散光度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3、B3、C3各亚组术后1天、1周和1个月,A1、B1、C1各亚组间术后各时间节点,以及A2、B2、C2各亚组间术后各时间节点角膜散光度数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3种不同方式切口的角膜缘松解切开术矫正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效果确切且稳定,不会改变术后角膜的散光轴向。对于中低度数的角膜散光,3种不同术式矫正效果相当;对于高度数(>3.0 D)的角膜散光,成对切口角膜缘松解切开术的远期矫正效果较对侧单切口角膜缘松解切开术更稳定。两种不同方式的成对切口角膜缘松解切开术矫正效果相近,可视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