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各高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基础课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使计算机基础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b)-0174-01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全国各院校在校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它的更新速度令人目不暇接,要使计算机基础教育跟上科技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根据当前情况,让计算机基础教学通过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计算机知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1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1.1 学生层次不同
随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普及,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计算机基础教育将不再是从零开始。全国各地区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同,导致地区之间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两级分化严重。对于这种现状,很多教师较难把握授课内容,造成的结果就是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听不懂,基础较好的学生又觉得过于简单。因此,各高校面临着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做到对各层次学生因材施教的问题。
1.2 教学模式陈旧
在大多数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还是在多媒体教室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填灌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并且,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大量知识的讲授,学生不能同步操作,实践时间较少,难以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这种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1.3 成绩考核模式趋向应试教育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考试很少考虑把本学科的知识点与计算机实际操作的能力结合起来,计算机基础的考核方式都是用传统的试卷模式,学生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是很难用试卷来测量的。迫于计算机考试合格的压力,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实际应用上。
1.4 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大多院校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忙于教学,没有精力投身于科研以及业务的进修与提高,而计算机技术更新过快,因此造成了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提升较慢,所以这也直接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师资队伍的自身建设已成为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关键。
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计算机基础课如何开设,如何适应学生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
2 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策略
2.1 正确引导,分层次教学
针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的基础不同,教学中可采取分层次教学,对入学新生进行免修考试,学生考试合格,可允许免修本门课程并取得本门课程相应的学分,可以提前学习其它课程;对免修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可进行分层次教学,分中等和差等两类,基础差的集中教学,基础中等的辅导教学。避免了教师在同一个班授课难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的局面。
分层次教学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本着“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分层次教学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教学分级,是符合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教师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实际水平,这也符合学生的要求,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2 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加大计算机硬件的投入,保证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机房,在教师讲授完理论部分后,学生直接操作。当然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复杂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如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有选择的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还可以结合现在提倡的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的实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多种方式完成任务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实际上它并不是简单的任务,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会探究、学会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时,一定要准确把握该教学方法的實质,任务设计是关键,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要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教学过程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
2.3 考核模式以实践操作为主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学科,单凭试卷是无法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必须建立以实践操作为主的考试模式,这就需要有足够题量的试题库进行自动组卷评分,实现科学客观的考试。期末上机考试是综合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操作水平,在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模式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4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之一,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才能提高整个教学水平。作为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主动去学习新知识,以适应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需要。因此,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定期外出进修、培训,使教师的知识能及时更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此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育理论,善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促进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3 结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必定会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一步探索。本着“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出更好的能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润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育发展研究,2003.
[2]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 李莉平.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科学论坛,2008.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b)-0174-01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全国各院校在校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它的更新速度令人目不暇接,要使计算机基础教育跟上科技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根据当前情况,让计算机基础教学通过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计算机知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1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1.1 学生层次不同
随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普及,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计算机基础教育将不再是从零开始。全国各地区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同,导致地区之间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两级分化严重。对于这种现状,很多教师较难把握授课内容,造成的结果就是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听不懂,基础较好的学生又觉得过于简单。因此,各高校面临着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做到对各层次学生因材施教的问题。
1.2 教学模式陈旧
在大多数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还是在多媒体教室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填灌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并且,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大量知识的讲授,学生不能同步操作,实践时间较少,难以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这种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1.3 成绩考核模式趋向应试教育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考试很少考虑把本学科的知识点与计算机实际操作的能力结合起来,计算机基础的考核方式都是用传统的试卷模式,学生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是很难用试卷来测量的。迫于计算机考试合格的压力,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实际应用上。
1.4 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大多院校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忙于教学,没有精力投身于科研以及业务的进修与提高,而计算机技术更新过快,因此造成了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提升较慢,所以这也直接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师资队伍的自身建设已成为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关键。
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计算机基础课如何开设,如何适应学生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
2 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策略
2.1 正确引导,分层次教学
针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的基础不同,教学中可采取分层次教学,对入学新生进行免修考试,学生考试合格,可允许免修本门课程并取得本门课程相应的学分,可以提前学习其它课程;对免修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可进行分层次教学,分中等和差等两类,基础差的集中教学,基础中等的辅导教学。避免了教师在同一个班授课难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的局面。
分层次教学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本着“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分层次教学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教学分级,是符合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教师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实际水平,这也符合学生的要求,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2 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加大计算机硬件的投入,保证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机房,在教师讲授完理论部分后,学生直接操作。当然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复杂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如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有选择的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还可以结合现在提倡的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的实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多种方式完成任务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实际上它并不是简单的任务,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会探究、学会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时,一定要准确把握该教学方法的實质,任务设计是关键,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要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教学过程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
2.3 考核模式以实践操作为主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学科,单凭试卷是无法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必须建立以实践操作为主的考试模式,这就需要有足够题量的试题库进行自动组卷评分,实现科学客观的考试。期末上机考试是综合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操作水平,在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模式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4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之一,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才能提高整个教学水平。作为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主动去学习新知识,以适应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需要。因此,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定期外出进修、培训,使教师的知识能及时更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此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育理论,善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促进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3 结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必定会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一步探索。本着“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出更好的能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润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育发展研究,2003.
[2]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 李莉平.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科学论坛,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