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股“考证热”,这一现象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促使大学生热衷于考证,对此,学校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必须从多方面去重视、引导、服务,使在校大学生理性对待考证,此举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考证热
[作者简介]闻建华(1963- ),男,浙江富阳人,浙江万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浙江宁波315100)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5-0170-02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兴起了一股“考证热”,并持续升温。针对这种现象,学校、专家、老师、用人单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学校必须理性认识这种现象,接受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大发展背景下产生并业已成为事实的新生事物,而不是放任自流。学校也应在诸多方面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考证的引导、监督和管理,扬长避短,使大学生考证“热得其所”。
一、大学生热衷的证书类别和考证的普及率
随着我国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成功加入WTO,人才评估标准趋于国际化,供大学生选择的证书种类不断增加。据有关报道,目前已多达百余种。归纳一下,现今大学生热衷的考试证书主要有三类:
1.通用型或必考型证书。CET三、四、六级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此类证书由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共同组织,每生必考,已成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
2.职业资格证书。此类证书范围较广,种类最多。如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外贸单证员证书、跟单员证书、报关员证书、报检员证书、会计资格证书、导游资格证书、物流资格证书、秘书资格证书、司法考试证书等,其中有些证书属于政府强制性的上岗证书。
3.能力型证书。如IELTS成绩证书、TOEFL成绩证书、英语中高级口译证书、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博思BULATS证书、Accp软件工程师证书、微软系统管理员证书等。
大学生考证的普及率。我们随机抽查我校大四的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大学生参加了考证,考通用型(必考型)证书的学生比例为100%,考资格证书的学生比例近90%,考能力型证书的学生比例是19%,考三种以上证书的学生比例达92%,这清楚地表明在校大学生考证已相当普及,考证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考证热”的成因分析
1.国家或地方政府政策导向所致。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并重的制度,为大学生考证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例如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规模巨大,就是因为这两种等级考试被列为大学生的“必考证”,甚至与学历学位挂钩。此外,我国政府对一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学毕业生要想进入这些行业,必须投入到考证大军中去,先取得上岗资格。
2.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对人才的现实能力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中国成功入世,融入全球经济大家庭,需要大量的适应国际市场、了解乃至精通国际游戏规则、按国际惯例办事的应用型人才。浙江是一个外贸大省,一大批外贸企业、外资企业需要大量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上岗职业资格的人才,这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必须具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为大学生考证热增添了助燃剂。
3.大学生就业难激发了考证热潮。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大学教育已逐渐大众化,高校扩招后的毕业高峰也已来临。浙江省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区域,是大学毕业生比较理想的择业就业地,就业竞争异常激烈。严峻的就业形势使相当多的大学生充满危机意识。为了能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找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工作,大学生们在完成正常学习的前提下,主观上会选择考取几个社会上比较热门的证书,增加就业的砝码,增强自信心。选择去国外留学深造的大学生同样面临考证问题:如IELTS,TOEFL成绩证书是大学生出国留学的通行证。
4.用人单位对证书的认识取向。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具备职业资格是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做好该项职业工作的一个依据,而且还认为,所持证书与所学专业背景一致,所持证书与本人实际能力一致时最受欢迎。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在短时间内很难全面、真实地评估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此时相关含金量较高、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证书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必须具有强制性上岗证书的岗位招聘,用人单位无疑会优先录用具有该类资格证书的大学生。
5.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高速发展不同步,为各种证书提供了生存空间。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陈旧,教材知识结构滞后,教育方式落后,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更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薄弱环节,另外现有高等教育资源还不能提供学生充分选择专业的自由,专业面窄,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证书在高校内才有了一个存在和升温的空间。事实证明,有些证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反映一个人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也能给大学生跨专业学习、拓宽知识面提供机会,还可为有些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提供必不可少的基本支撑。
综上所述,大学生“考证热”的形成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正如黑格尔所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尽管目前尚有各种问题和弊端,如造就学生急功近利的心态,影响正常教学,影响专业学习等,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大学生“一张文凭、多种证书”是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必然结果,学校应该正视“考证热”现象,正确处理好大学生专业学习与考证的关系,让专业学习与考证互相促进。
三、学校在大学生考证过程中应持的态度
在对学生的调查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需要学校正确引导,科学合理筛选证书项目,加强校内培训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培训质量,确保学生的利益。我校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十分重视大学生“考证热”的现象,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专业学习与考证的辩证关系。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专业学习,把本专业知识学精学透,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技能,把考证作为一种提升自己的手段,作为大学学习的补充,这样的“考证大学生”是用人单位欢迎的。所以,要让学生明白不能舍本逐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整顿校内培训市场,变无序为有序。以前,各种培训机构或从事培训的个人充斥校园,龙蛇混杂,学生经常受骗上当。现在,学校把学生考证相关管理工作归口到继续教育学院实行统一管理,真正做到有部门管、有人管。由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引进大学生热衷的一些考证项目,并对整个培训过程实行监督管理、合作培训考证或直接代理等方式,构建了一个良性的校内考证环境。
3.科学合理筛选考证项目。证书种类多、杂,同一种证书又有不同的机构认证发证,各种证书背景如何?社会认同度如何?学生感到很茫然,需要学校来把关。我校在引入证书项目时,重点引入国家政府指定证书项目、实行劳动准入制度的专业岗位资格证书以及权威机构认证能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用人单位认可度较高的证书项目,动员、引导学生以选择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证书为主,不宜太多太滥。
4.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高校师资和实践能力训练条件等资源,组织一定数量的熟悉考证项目的教师融入大学生考证过程中去,对整个考试培训过程实行监控和管理,确保考证培训的质量,使学生既能获得证书又能提高综合素质。
5.积极争取在校内设立证书培训点和考试点。大幅降低考证培训费用,确定合适的培训时间,既方便学生参加培训考证,又可避免冲击正常专业学习。
6.考证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在,用人单位普遍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考证培训过程中,主管部门和大学生都要树立起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的意识。
实践证明,只要学校重视和支持学生考证,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完全可以把大学生考证热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于学校、于学生、于用人单位皆有利。
[参考文献]
[1]汤燕娜.大学生“考证”现象浅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
[2]杨晓,杨薇.大学生考证的功利化现象剖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5).
[3]雷英英.大学生“考证”调查 [J].中国发展观察,2005(2).
[关键词]大学生 考证热
[作者简介]闻建华(1963- ),男,浙江富阳人,浙江万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浙江宁波315100)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5-0170-02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兴起了一股“考证热”,并持续升温。针对这种现象,学校、专家、老师、用人单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学校必须理性认识这种现象,接受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大发展背景下产生并业已成为事实的新生事物,而不是放任自流。学校也应在诸多方面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考证的引导、监督和管理,扬长避短,使大学生考证“热得其所”。
一、大学生热衷的证书类别和考证的普及率
随着我国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成功加入WTO,人才评估标准趋于国际化,供大学生选择的证书种类不断增加。据有关报道,目前已多达百余种。归纳一下,现今大学生热衷的考试证书主要有三类:
1.通用型或必考型证书。CET三、四、六级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此类证书由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共同组织,每生必考,已成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
2.职业资格证书。此类证书范围较广,种类最多。如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外贸单证员证书、跟单员证书、报关员证书、报检员证书、会计资格证书、导游资格证书、物流资格证书、秘书资格证书、司法考试证书等,其中有些证书属于政府强制性的上岗证书。
3.能力型证书。如IELTS成绩证书、TOEFL成绩证书、英语中高级口译证书、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博思BULATS证书、Accp软件工程师证书、微软系统管理员证书等。
大学生考证的普及率。我们随机抽查我校大四的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大学生参加了考证,考通用型(必考型)证书的学生比例为100%,考资格证书的学生比例近90%,考能力型证书的学生比例是19%,考三种以上证书的学生比例达92%,这清楚地表明在校大学生考证已相当普及,考证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考证热”的成因分析
1.国家或地方政府政策导向所致。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并重的制度,为大学生考证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例如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规模巨大,就是因为这两种等级考试被列为大学生的“必考证”,甚至与学历学位挂钩。此外,我国政府对一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学毕业生要想进入这些行业,必须投入到考证大军中去,先取得上岗资格。
2.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对人才的现实能力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中国成功入世,融入全球经济大家庭,需要大量的适应国际市场、了解乃至精通国际游戏规则、按国际惯例办事的应用型人才。浙江是一个外贸大省,一大批外贸企业、外资企业需要大量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上岗职业资格的人才,这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必须具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为大学生考证热增添了助燃剂。
3.大学生就业难激发了考证热潮。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大学教育已逐渐大众化,高校扩招后的毕业高峰也已来临。浙江省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区域,是大学毕业生比较理想的择业就业地,就业竞争异常激烈。严峻的就业形势使相当多的大学生充满危机意识。为了能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找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工作,大学生们在完成正常学习的前提下,主观上会选择考取几个社会上比较热门的证书,增加就业的砝码,增强自信心。选择去国外留学深造的大学生同样面临考证问题:如IELTS,TOEFL成绩证书是大学生出国留学的通行证。
4.用人单位对证书的认识取向。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具备职业资格是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做好该项职业工作的一个依据,而且还认为,所持证书与所学专业背景一致,所持证书与本人实际能力一致时最受欢迎。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在短时间内很难全面、真实地评估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此时相关含金量较高、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证书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必须具有强制性上岗证书的岗位招聘,用人单位无疑会优先录用具有该类资格证书的大学生。
5.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高速发展不同步,为各种证书提供了生存空间。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陈旧,教材知识结构滞后,教育方式落后,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更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薄弱环节,另外现有高等教育资源还不能提供学生充分选择专业的自由,专业面窄,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证书在高校内才有了一个存在和升温的空间。事实证明,有些证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反映一个人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也能给大学生跨专业学习、拓宽知识面提供机会,还可为有些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提供必不可少的基本支撑。
综上所述,大学生“考证热”的形成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正如黑格尔所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尽管目前尚有各种问题和弊端,如造就学生急功近利的心态,影响正常教学,影响专业学习等,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大学生“一张文凭、多种证书”是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必然结果,学校应该正视“考证热”现象,正确处理好大学生专业学习与考证的关系,让专业学习与考证互相促进。
三、学校在大学生考证过程中应持的态度
在对学生的调查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需要学校正确引导,科学合理筛选证书项目,加强校内培训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培训质量,确保学生的利益。我校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十分重视大学生“考证热”的现象,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专业学习与考证的辩证关系。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专业学习,把本专业知识学精学透,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技能,把考证作为一种提升自己的手段,作为大学学习的补充,这样的“考证大学生”是用人单位欢迎的。所以,要让学生明白不能舍本逐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整顿校内培训市场,变无序为有序。以前,各种培训机构或从事培训的个人充斥校园,龙蛇混杂,学生经常受骗上当。现在,学校把学生考证相关管理工作归口到继续教育学院实行统一管理,真正做到有部门管、有人管。由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引进大学生热衷的一些考证项目,并对整个培训过程实行监督管理、合作培训考证或直接代理等方式,构建了一个良性的校内考证环境。
3.科学合理筛选考证项目。证书种类多、杂,同一种证书又有不同的机构认证发证,各种证书背景如何?社会认同度如何?学生感到很茫然,需要学校来把关。我校在引入证书项目时,重点引入国家政府指定证书项目、实行劳动准入制度的专业岗位资格证书以及权威机构认证能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用人单位认可度较高的证书项目,动员、引导学生以选择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证书为主,不宜太多太滥。
4.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高校师资和实践能力训练条件等资源,组织一定数量的熟悉考证项目的教师融入大学生考证过程中去,对整个考试培训过程实行监控和管理,确保考证培训的质量,使学生既能获得证书又能提高综合素质。
5.积极争取在校内设立证书培训点和考试点。大幅降低考证培训费用,确定合适的培训时间,既方便学生参加培训考证,又可避免冲击正常专业学习。
6.考证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在,用人单位普遍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考证培训过程中,主管部门和大学生都要树立起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的意识。
实践证明,只要学校重视和支持学生考证,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完全可以把大学生考证热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于学校、于学生、于用人单位皆有利。
[参考文献]
[1]汤燕娜.大学生“考证”现象浅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
[2]杨晓,杨薇.大学生考证的功利化现象剖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5).
[3]雷英英.大学生“考证”调查 [J].中国发展观察,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