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探求热带气旋在福建沿海分布变化规律,准确预测热带气旋对该地区的影响,掌握热带气旋历史活动规律与特征至关重要。对1949~2008年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源地、强度、年(月)际变化、路径分布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归纳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活动规律,对预测与预报福建沿海热带气旋发展与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热带气旋;福建沿海;登陆;影响;特征;规律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生成的一种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气旋性涡旋,是一种破坏性极其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系统。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而中国东南沿海又是西太平洋沿岸遭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为探求热带气旋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变化规律,准确预测热带气旋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影响,趋利避害,本文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历史资料为参考,对1949~2008年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源地、强度、年(月)际变化、路径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归纳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活动规律,对预测预报该地区热带气旋发展与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标准
中央气象台每年将产生或活动于150°E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按其出现的先后次序进行统一编号。本文采用的热带气旋编号均为中央气象台编号,使用热带气旋资料源于中国气象局编制的《热带气旋年鉴》和上海台风研究所统计与整编形成的CMA-STI热带气旋(1949~2008)最佳路径数据集。
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定义为:凡热带气旋中心正面登陆福建或登陆邻省(广东、浙江等)后,其中心再次进入福建的热带气旋称为登陆气旋;凡登陆浙江沿海(杭州湾以南)或登陆粤东沿海(广东珠江口以东),但中心未进入福建或中心进入距福建海岸线3个纬距范围内的热带气旋称为影响气旋[2]。
2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活动特征
2.1 生成源地
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生成源地分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两类。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3]:菲律宾以东洋面(10°~20°N,125°~135°E)和关岛附近(8°~18°N,140°~150°E);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南海东北部(15°~20°N,113°~120°E),如图1所示。
1949~2008年,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中,源于西北太平洋有250个,为总频数的84.5%;源于南海有46个,为总频数的15.5%,二者之比为1: 0.18,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但5月份是个特例,历年5月份生成的9个热带气旋中,源于南海有7个,占77.8%。
2.2 发展强度
在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总频数中,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共有197个,占总数的66.6%;在111个登陆气旋中,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有83个,占登陆总数的74.8%;在185个影响气旋中,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有114个,占影响总数的61.6%。
2.3 时间分布
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总频数较大,其年(月)际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
2.3.1 年际变化
在1949~2008年,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总频数为296个,年均4.93个。频数≥8个的年份有5年,频数≤2个的年份有5年,频数最多为1961年12个,频数最少为1993年1个,如图2所示。
登陆气旋频数为111个,占登陆(影响)气旋总频数的37.5%,年均1.85个。登陆个数≥4个的年份有5年,登陆最多的为1959年和1990年的5个,无热带气旋登陆的年份有10年,占总年数的16.7%。
影响气旋频数为185个,占登陆(影响)气旋总频数的62.5%,年均3.08个。影响频数≥6个的年份有4个,影响个数≤1个的年份有14个。影响个数最多的为1961年8个,1973年、1996年和2008年未出现影响气旋。
2.3.2月际变化
1949~2008年,3~12月均有热带气旋登陆(影响)福建,但主要集中在6~9月。6~9月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有260个,占总频数的87.8%。其中,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最早出现于5月中旬,是由广东进入福建的5105号热带低压;最晚出现于10月上旬,为登陆厦门的7319号台风。登陆频数以6~9月最多,占登陆总频数的93.6%;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最早出现于3月上旬,为进入警戒区的6705号强热带风暴;最晚出现于12月上旬,为7439号强热带风暴。大部分集中于6~9月份,占影响总频数的84.3%。
3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路径分布
3.1 路径分类
台风路径是台风灾害强度和落区最关键的决定因素。本文将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路径分为7种类型[4]:
(1)登陆热带气旋:①直接登陆型,即从西北太平洋或南海直接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②登台入闽型,即先登陆台湾岛后再次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③登粤入闽型,即登陆广东后再进入福建的热带气旋。
(2)影响热带气旋:①登粤以南型,即在广东以南地区登陆,进而影响福建(中心不进入福建);②登浙以北型,即登陆浙江及其以北;③西转向型,即在120°~125°E之间转向;④南海转向型,即在南海海面或台湾海峡转向。 3.2 特征分析
在登陆福建的111个热带气旋中,登台入闽路径最多,有68个,占登陆气旋的61.2%;直接登陆福建有32个,占28.8%;其余11个是经广东登陆后再进入福建的,占登陆总数的10.0%。在影响福建的185个热带气旋中,登粤以南路径最多,有93个,占影响总数的50.3%;南海转向路径有35个,占影响总数的18.9%;登陆浙江及其以北路径有33个,西转向路径有24个,分别占影响气旋总数的17.8%和13.0%。
由表2可知,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中,对福建的影响以登粤以南为主要路径,其次是登台入闽路径;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对福建的影响以登粤以南为主要路径,其次是南海转向路径。
1949~2008年生成的热带气旋有117个登陆台湾地区,有68个再次登陆福建,其中67个生成于西北太平洋,仅有1个生成于南海(9801号热带风暴“Nichole”),即登陆台湾后的热带气旋有58.1%再次登陆福建,这类热带气旋基本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登陆台湾后再次登陆福建时,受台湾岛地形地势影响,热带气旋的强度会大大减弱,从这个意义上讲,台湾岛对福建沿海起到一种天然屏障作用[5]。对福建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在福建沿海直接登陆的热带气旋,如2004年8月25日在福建沿海直接登陆的0418号台风“艾利”(Aere)。
4 结论
(1)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但5月份是个特例;
(2)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中,台风及以上强度的占总数的六成之多;
(3)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年均4~5个,3~12月均有热带气旋影响福建,但主要集中在6~9月;
(4)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以登台入闽路径最多,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以登粤以南路径最多;
(5)登陆台湾后的热带气旋有58.1%再次登陆福建,基本源于西北太平洋;
(6)在福建沿海直接登陆的热带气旋对福建的影响最为严重。
参考文献:
[1]陈联寿,丁一汇.西太平洋台风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325-328,410-413
[2]鹿世瑾.福建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73-92
[3]陈瑞闪.台风[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4-272,479-555
[4]张容焱,吴滨,宋德众.影响福建热带气旋的若干基本气候特征[J].台湾海峡,2000,19(1):65-68
[5]陈联寿,徐祥德,罗哲贤,等.热带气旋动力学引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30-53
【关键词】热带气旋;福建沿海;登陆;影响;特征;规律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生成的一种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气旋性涡旋,是一种破坏性极其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系统。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而中国东南沿海又是西太平洋沿岸遭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为探求热带气旋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变化规律,准确预测热带气旋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影响,趋利避害,本文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历史资料为参考,对1949~2008年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源地、强度、年(月)际变化、路径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归纳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活动规律,对预测预报该地区热带气旋发展与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标准
中央气象台每年将产生或活动于150°E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按其出现的先后次序进行统一编号。本文采用的热带气旋编号均为中央气象台编号,使用热带气旋资料源于中国气象局编制的《热带气旋年鉴》和上海台风研究所统计与整编形成的CMA-STI热带气旋(1949~2008)最佳路径数据集。
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定义为:凡热带气旋中心正面登陆福建或登陆邻省(广东、浙江等)后,其中心再次进入福建的热带气旋称为登陆气旋;凡登陆浙江沿海(杭州湾以南)或登陆粤东沿海(广东珠江口以东),但中心未进入福建或中心进入距福建海岸线3个纬距范围内的热带气旋称为影响气旋[2]。
2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活动特征
2.1 生成源地
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生成源地分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两类。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3]:菲律宾以东洋面(10°~20°N,125°~135°E)和关岛附近(8°~18°N,140°~150°E);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南海东北部(15°~20°N,113°~120°E),如图1所示。
1949~2008年,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中,源于西北太平洋有250个,为总频数的84.5%;源于南海有46个,为总频数的15.5%,二者之比为1: 0.18,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但5月份是个特例,历年5月份生成的9个热带气旋中,源于南海有7个,占77.8%。
2.2 发展强度
在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总频数中,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共有197个,占总数的66.6%;在111个登陆气旋中,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有83个,占登陆总数的74.8%;在185个影响气旋中,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有114个,占影响总数的61.6%。
2.3 时间分布
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总频数较大,其年(月)际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
2.3.1 年际变化
在1949~2008年,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总频数为296个,年均4.93个。频数≥8个的年份有5年,频数≤2个的年份有5年,频数最多为1961年12个,频数最少为1993年1个,如图2所示。
登陆气旋频数为111个,占登陆(影响)气旋总频数的37.5%,年均1.85个。登陆个数≥4个的年份有5年,登陆最多的为1959年和1990年的5个,无热带气旋登陆的年份有10年,占总年数的16.7%。
影响气旋频数为185个,占登陆(影响)气旋总频数的62.5%,年均3.08个。影响频数≥6个的年份有4个,影响个数≤1个的年份有14个。影响个数最多的为1961年8个,1973年、1996年和2008年未出现影响气旋。
2.3.2月际变化
1949~2008年,3~12月均有热带气旋登陆(影响)福建,但主要集中在6~9月。6~9月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有260个,占总频数的87.8%。其中,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最早出现于5月中旬,是由广东进入福建的5105号热带低压;最晚出现于10月上旬,为登陆厦门的7319号台风。登陆频数以6~9月最多,占登陆总频数的93.6%;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最早出现于3月上旬,为进入警戒区的6705号强热带风暴;最晚出现于12月上旬,为7439号强热带风暴。大部分集中于6~9月份,占影响总频数的84.3%。
3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路径分布
3.1 路径分类
台风路径是台风灾害强度和落区最关键的决定因素。本文将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路径分为7种类型[4]:
(1)登陆热带气旋:①直接登陆型,即从西北太平洋或南海直接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②登台入闽型,即先登陆台湾岛后再次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③登粤入闽型,即登陆广东后再进入福建的热带气旋。
(2)影响热带气旋:①登粤以南型,即在广东以南地区登陆,进而影响福建(中心不进入福建);②登浙以北型,即登陆浙江及其以北;③西转向型,即在120°~125°E之间转向;④南海转向型,即在南海海面或台湾海峡转向。 3.2 特征分析
在登陆福建的111个热带气旋中,登台入闽路径最多,有68个,占登陆气旋的61.2%;直接登陆福建有32个,占28.8%;其余11个是经广东登陆后再进入福建的,占登陆总数的10.0%。在影响福建的185个热带气旋中,登粤以南路径最多,有93个,占影响总数的50.3%;南海转向路径有35个,占影响总数的18.9%;登陆浙江及其以北路径有33个,西转向路径有24个,分别占影响气旋总数的17.8%和13.0%。
由表2可知,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中,对福建的影响以登粤以南为主要路径,其次是登台入闽路径;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对福建的影响以登粤以南为主要路径,其次是南海转向路径。
1949~2008年生成的热带气旋有117个登陆台湾地区,有68个再次登陆福建,其中67个生成于西北太平洋,仅有1个生成于南海(9801号热带风暴“Nichole”),即登陆台湾后的热带气旋有58.1%再次登陆福建,这类热带气旋基本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登陆台湾后再次登陆福建时,受台湾岛地形地势影响,热带气旋的强度会大大减弱,从这个意义上讲,台湾岛对福建沿海起到一种天然屏障作用[5]。对福建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在福建沿海直接登陆的热带气旋,如2004年8月25日在福建沿海直接登陆的0418号台风“艾利”(Aere)。
4 结论
(1)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但5月份是个特例;
(2)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中,台风及以上强度的占总数的六成之多;
(3)登陆(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年均4~5个,3~12月均有热带气旋影响福建,但主要集中在6~9月;
(4)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以登台入闽路径最多,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以登粤以南路径最多;
(5)登陆台湾后的热带气旋有58.1%再次登陆福建,基本源于西北太平洋;
(6)在福建沿海直接登陆的热带气旋对福建的影响最为严重。
参考文献:
[1]陈联寿,丁一汇.西太平洋台风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325-328,410-413
[2]鹿世瑾.福建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73-92
[3]陈瑞闪.台风[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4-272,479-555
[4]张容焱,吴滨,宋德众.影响福建热带气旋的若干基本气候特征[J].台湾海峡,2000,19(1):65-68
[5]陈联寿,徐祥德,罗哲贤,等.热带气旋动力学引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