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做儿女的来说,孝,是本分、是义务、是责任。然而,在当今,却有不少已经成年的子女不仅做不到这一点,反而仍然靠父母供养着。这种被人们称为“啃老”的现象,给众多老年人带来了难言的心痛和苦恼。
说到“啃老”,有两对老年人的境遇,令笔者感慨不已。笔者一位年近古稀的同事,三年前从开发商那里得到了拆迁房屋的补偿金38万元。老两口花12万元买了一套一室一厅的二手房,再留下2万元备用金,余下的钱全部分给了四个儿女。今年2月,老伴生病住院花去3万多元。他向四个儿女提出各拿5千元垫上,待医保报销后再还给他们。话说出去后,却没有一个人响应。有个儿媳竟说:“我们知道爸妈有钱,你们是在考验我们。”令人啼笑皆非。笔者有个邻居,今年76岁,是离休干部,离休费每月2000多元,老伴每月退休金也有800多元,收入该不算少。但据说每年下来老两口所剩无几。原因是三个已分别成家的儿女,不仅仍然回家吃“免费餐”,还隔三岔五地要求赞助现金。两个上学的孙辈的接送任务也落到老两口身上。这样弄得老两口每天从早到晚都忙得不可开交,精疲力尽,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
我想,类似这两对老人的情况,绝对不只是个别。据北京某研究中心的一次调查显示,全国目前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老养小”的现象,有30%左右的年轻人基本靠父母供养着。
怎样看待和解决这种“啃老”现象,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笔者认为,面对“啃老”,老年人要勇于说“不”。儿女长大成人后,本应独立生活,并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有些年轻人没有这种意识,认为依靠父母是天经地义。而做父母的,有的心甘情愿,有的虽感到力不从心,但却难于启齿。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关爱儿女乃人之常情,但千万要量力而行,不要勉为其难。老人对儿女的家事不要过问太多,对他们的工作和事业,要鼓励他们自己去闯荡;对依赖性过强的儿女,要硬起心肠对他们说“不”。这于老人、于儿女、于社会都有利。如今时代变了,父母对待儿女的观念也要有所改变。在西方,子女满18岁之后,就要独立生活,自己养活自己,即使很富裕的家庭也如此。美国亿万富翁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女都做过擦皮鞋、送牛奶之类的工作;里根的儿子在里根当美国总统期间失业,也如众人一样在街上排队领救济金;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决定百年之后把自己的几乎全部遗产捐给社会,而只留给子女极少的一部分,据称此举是为了督促儿女成为独立自强的人。中国的传统观念虽然与西方不同,但西方国家重视培养年轻人生存能力的做法,值得借鉴。
面对“啃老”,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协同配合,广泛开展孝亲敬老的宣传教育。应该说,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在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存在着不足。有些做父母的,对孩子娇生惯养,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不对孩子进行艰苦朴素的教育。学校教育也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技能的倾向,忽视对学生进行温良恭俭让等一些良好的传统美德教育。试想,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怎么会有自立自强的意识?他们一旦离开学校、家庭,必然很难融入社会。现代社会,宣传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十分重视对年轻人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倡导知荣明耻的舆论氛围,让年轻人树立钱必须用劳动去换取,财富要靠自己去创造的意识。
面对“啃老”,各级政府要努力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值得欣喜的是,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正在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要求,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就业难、房价高、上学贵等民生问题。这一切让人们看到了解决“啃老”现象的希望。人们完全可以相信,伴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必然带来代际和谐与家庭和谐,必然会有更多家庭充满着和睦、温暖、兴旺的新气象。
责编/木艮
说到“啃老”,有两对老年人的境遇,令笔者感慨不已。笔者一位年近古稀的同事,三年前从开发商那里得到了拆迁房屋的补偿金38万元。老两口花12万元买了一套一室一厅的二手房,再留下2万元备用金,余下的钱全部分给了四个儿女。今年2月,老伴生病住院花去3万多元。他向四个儿女提出各拿5千元垫上,待医保报销后再还给他们。话说出去后,却没有一个人响应。有个儿媳竟说:“我们知道爸妈有钱,你们是在考验我们。”令人啼笑皆非。笔者有个邻居,今年76岁,是离休干部,离休费每月2000多元,老伴每月退休金也有800多元,收入该不算少。但据说每年下来老两口所剩无几。原因是三个已分别成家的儿女,不仅仍然回家吃“免费餐”,还隔三岔五地要求赞助现金。两个上学的孙辈的接送任务也落到老两口身上。这样弄得老两口每天从早到晚都忙得不可开交,精疲力尽,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
我想,类似这两对老人的情况,绝对不只是个别。据北京某研究中心的一次调查显示,全国目前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老养小”的现象,有30%左右的年轻人基本靠父母供养着。
怎样看待和解决这种“啃老”现象,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笔者认为,面对“啃老”,老年人要勇于说“不”。儿女长大成人后,本应独立生活,并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有些年轻人没有这种意识,认为依靠父母是天经地义。而做父母的,有的心甘情愿,有的虽感到力不从心,但却难于启齿。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关爱儿女乃人之常情,但千万要量力而行,不要勉为其难。老人对儿女的家事不要过问太多,对他们的工作和事业,要鼓励他们自己去闯荡;对依赖性过强的儿女,要硬起心肠对他们说“不”。这于老人、于儿女、于社会都有利。如今时代变了,父母对待儿女的观念也要有所改变。在西方,子女满18岁之后,就要独立生活,自己养活自己,即使很富裕的家庭也如此。美国亿万富翁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女都做过擦皮鞋、送牛奶之类的工作;里根的儿子在里根当美国总统期间失业,也如众人一样在街上排队领救济金;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决定百年之后把自己的几乎全部遗产捐给社会,而只留给子女极少的一部分,据称此举是为了督促儿女成为独立自强的人。中国的传统观念虽然与西方不同,但西方国家重视培养年轻人生存能力的做法,值得借鉴。
面对“啃老”,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协同配合,广泛开展孝亲敬老的宣传教育。应该说,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在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存在着不足。有些做父母的,对孩子娇生惯养,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不对孩子进行艰苦朴素的教育。学校教育也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技能的倾向,忽视对学生进行温良恭俭让等一些良好的传统美德教育。试想,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怎么会有自立自强的意识?他们一旦离开学校、家庭,必然很难融入社会。现代社会,宣传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十分重视对年轻人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倡导知荣明耻的舆论氛围,让年轻人树立钱必须用劳动去换取,财富要靠自己去创造的意识。
面对“啃老”,各级政府要努力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值得欣喜的是,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正在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要求,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就业难、房价高、上学贵等民生问题。这一切让人们看到了解决“啃老”现象的希望。人们完全可以相信,伴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必然带来代际和谐与家庭和谐,必然会有更多家庭充满着和睦、温暖、兴旺的新气象。
责编/木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