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敢对“啃老”说不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flower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做儿女的来说,孝,是本分、是义务、是责任。然而,在当今,却有不少已经成年的子女不仅做不到这一点,反而仍然靠父母供养着。这种被人们称为“啃老”的现象,给众多老年人带来了难言的心痛和苦恼。
  说到“啃老”,有两对老年人的境遇,令笔者感慨不已。笔者一位年近古稀的同事,三年前从开发商那里得到了拆迁房屋的补偿金38万元。老两口花12万元买了一套一室一厅的二手房,再留下2万元备用金,余下的钱全部分给了四个儿女。今年2月,老伴生病住院花去3万多元。他向四个儿女提出各拿5千元垫上,待医保报销后再还给他们。话说出去后,却没有一个人响应。有个儿媳竟说:“我们知道爸妈有钱,你们是在考验我们。”令人啼笑皆非。笔者有个邻居,今年76岁,是离休干部,离休费每月2000多元,老伴每月退休金也有800多元,收入该不算少。但据说每年下来老两口所剩无几。原因是三个已分别成家的儿女,不仅仍然回家吃“免费餐”,还隔三岔五地要求赞助现金。两个上学的孙辈的接送任务也落到老两口身上。这样弄得老两口每天从早到晚都忙得不可开交,精疲力尽,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
   我想,类似这两对老人的情况,绝对不只是个别。据北京某研究中心的一次调查显示,全国目前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老养小”的现象,有30%左右的年轻人基本靠父母供养着。
  怎样看待和解决这种“啃老”现象,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笔者认为,面对“啃老”,老年人要勇于说“不”。儿女长大成人后,本应独立生活,并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有些年轻人没有这种意识,认为依靠父母是天经地义。而做父母的,有的心甘情愿,有的虽感到力不从心,但却难于启齿。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关爱儿女乃人之常情,但千万要量力而行,不要勉为其难。老人对儿女的家事不要过问太多,对他们的工作和事业,要鼓励他们自己去闯荡;对依赖性过强的儿女,要硬起心肠对他们说“不”。这于老人、于儿女、于社会都有利。如今时代变了,父母对待儿女的观念也要有所改变。在西方,子女满18岁之后,就要独立生活,自己养活自己,即使很富裕的家庭也如此。美国亿万富翁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女都做过擦皮鞋、送牛奶之类的工作;里根的儿子在里根当美国总统期间失业,也如众人一样在街上排队领救济金;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决定百年之后把自己的几乎全部遗产捐给社会,而只留给子女极少的一部分,据称此举是为了督促儿女成为独立自强的人。中国的传统观念虽然与西方不同,但西方国家重视培养年轻人生存能力的做法,值得借鉴。
  面对“啃老”,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协同配合,广泛开展孝亲敬老的宣传教育。应该说,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在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存在着不足。有些做父母的,对孩子娇生惯养,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不对孩子进行艰苦朴素的教育。学校教育也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技能的倾向,忽视对学生进行温良恭俭让等一些良好的传统美德教育。试想,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怎么会有自立自强的意识?他们一旦离开学校、家庭,必然很难融入社会。现代社会,宣传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十分重视对年轻人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倡导知荣明耻的舆论氛围,让年轻人树立钱必须用劳动去换取,财富要靠自己去创造的意识。
  面对“啃老”,各级政府要努力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值得欣喜的是,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正在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要求,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就业难、房价高、上学贵等民生问题。这一切让人们看到了解决“啃老”现象的希望。人们完全可以相信,伴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必然带来代际和谐与家庭和谐,必然会有更多家庭充满着和睦、温暖、兴旺的新气象。
  
  责编/木艮
其他文献
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则有趣的新闻:深圳有个“大笑俱乐部”,每天清晨,成千上万的上班族和离退休老人,自发地聚集在广场上,在“笑长”指挥下,开怀大笑。在笑声中驱散胸中的郁闷,缓解工作的压力,松弛生活中绷紧的神经。据说,效果极佳。于是,愈来愈多的人加入了这个行列。   快乐,是一把开启美丽心境的神奇钥匙,是人生之旅不可或缺的高尚境界,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智者情怀,也是善待生命、健康长寿的法宝。人人都
期刊
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文昌村的周家七旬老太梁忠秀,今年春节前备足了年货、菜肴,期望四个都成家立业的儿子回来过年,并能多住几日。年初一一家人团聚,乐得老太一夜难眠。可未曾想,到了年初二,四个儿子都说要赶着出去打工、忙生意,老太执意挽留再过一宿,却未能如愿。人都走了,初二晚上,孤苦的老太在厕所里服毒身亡。   你能怪老太“心胸狭隘”气量小吗?须知,是寂寞和孤独的软刀子杀害了她,而“凶手”就是冷酷的子孙。
期刊
不是亲生胜过亲生的母女情     2006年7月6日傍晚,正在济南一家医院实习的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大四女生侯俊娟突然接到辅导员通知:老家来电,她母亲脑栓塞突发,昏迷不醒。侯俊娟如遭晴空霹雳,当时就泪流满面。第二天一早,侯俊娟便匆忙奔往山东招远市人民医院,一路上她不停地祈祷:“妈妈,你一定要挺住啊……”   侯俊娟赶到医院时,58岁的母亲刚从昏迷中醒来。看到女儿,失掉了语言能力的母亲只能呜呜地哭
期刊
寿星们的饮食之“道”  文孙德喜    长寿是每个老人的美好愿望。怎样吃才能获得长寿,成为现在许多老人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我国多个地区长寿老人的饮食调查发现,虽然每个老寿星的饮食特点不尽相同,但存在以下共同之处:  (1)粗细搭配,多样混食,不挑食。长寿老人,绝大多数是平常百姓,是劳动者,他们和家人一起进餐,不吃小灶。主食以米、面、玉米、小米等为主,晚餐多为稀饭。饮食以低热量、低脂肪、低糖的食物为主
期刊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说:“60岁才是真正的人生。”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人到60岁以后,思想和行为才更符合外界的客观规律,得心应手,成熟老练,才能真正体悟人生的真谛。   60岁以前,工作是骨干,生活是中坚,上有指示,下有请示,家有苦事,把人搞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   60岁以后,不再请示汇报,不再看人脸色行事。往日的争强好胜、恩恩怨怨、磕磕碰碰,都已烟消云散
期刊
从我稍微懂得些世事以来就知道,父亲素以爱吃家禽的屁股而闻名。逢年过节,抑或家里来了尊贵客人,偶尔杀鸡宰鸭剐鹅,母亲总是先将屁股掏洗干净,把它剁成大块,还未待烹蒸焖炒调制好,我们争功似的就把它夹到父亲的碗里,翘首看着父亲笑眯眯地鼓着腮帮子嚼得津津有味,惹得那些调皮的胡须欢快地跳动的滑稽样儿,总是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每逢这时,则是家里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充满着无限生机的时候。   父亲的特殊嗜好,直馋得我们
期刊
方利汉今年60岁了,退休前在乐平市公路段养路队工作,2004年退休回到自己家乡乐平市浯口镇寨下村,2005年被选为村主任。寨下村的人年均生活水平仅为1000多元,村民们仍然过着贫穷的日子。   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老方决定把村里的一座旧水库和通往水库的道路进行了修整和改造。2006年1月,冬天天气特别寒冷,这个时候修水库,难度可想而知,外面寒风刺骨,脚下水库的淤泥浸得人浑身打颤。为了尽快把水
期刊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宏文载美德,热血铸新篇”。这是本人于2006年春节所作小诗。1999年初,南昌大学人事处通知要我退休。说退就退,干脆利索,决不留恋。   退休后,彻底“解放”,可以“自由”了。但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是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我深知自己能力有限,那就做平常事,做平凡人吧。   本人少资,无力旅游观光,却有幸多次受命外出考察,工作之余,得以饱览祖国山河绮丽风光。或赴上饶三清山考察
期刊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央领导高度关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一再强调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期刊
他,刚届不惑之年,却已是在老干部局工作了15年的一名老兵。15年来,他用火热的青春、赤子的情怀、艰辛的汗水,谱写了宣传老干部、宣传老干部工作、宣传老干部工作者的华美篇章,他就是中共景德镇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王丽心。   从景德镇市浮梁县的一个小山村走来,王丽心身上有着水的灵性,也有着山的质朴。1991年初,他因文字功底较好而被选调入市委老干部局工作,从此扎下根来,成了为老干部工作鼓而呼的“一支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