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白细胞介素(IL)-17是新发现的主要由CD4+记忆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分泌的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具有强大的招募中性粒细胞、促进多种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参与呼
【机 构】
: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细胞介素(IL)-17是新发现的主要由CD4+记忆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分泌的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具有强大的招募中性粒细胞、促进多种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参与呼吸道的炎症,从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认识IL-17与COPD发病的关系有利于为临床治疗COPD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药物。本文就IL-17在COPD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Interleukin-17 (IL-17) is a newly discovere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secreted mainly by CD4 + memory T lymphocytes and monocytes. It has strong recruitment of neutrophils and promotes th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Factor and other biological effects, participate in the inflammation of the respiratory tract, and thu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L-17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COPD is conducive to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OPD with new therapeutic ideas and drug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ole of IL-17 in COPD.
其他文献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作为转化生长因子(TGF)-β下游的调节因子参与了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成为DN治疗研究的新靶点.其中高血糖、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肾素血管紧张
目的 观察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患者服用螺内酯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2000年至2014年期间诊治的80例IH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服用螺内酯分为螺内酯组(52例)及非螺内酯组(28例),平均随访2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前、后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IHA患者经螺内酯治疗后,血钾由(3.13±0.6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 介绍新型插管工具GlideScope视频喉镜在颈椎活动受限患者插管中的应用.方法 84例择期或急诊颈椎手术患者,ASAI~II级,术前存在颈椎外伤或严重的颈椎病,在快速静脉全麻诱导后先用Macintosh喉镜暴露声门进行Comack评级,然后运用视频喉镜进行插管,记录插管操作时间、次数和并发症,并测量诱导前(T_1)、诱导后(T_2)、插管时(T_3)、插管后1min(T_4)、气管插管后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虽有多种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NAFLD,如生活方式的改变、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抗氧
2014年第74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的最高奖项——Banting科学成就奖,授予了加拿大的Daniel Drucker教授,以表彰他在肠促胰素领域作出的巨大贡献,在其获奖演讲中,Drucker教授结合其从事肠道激素研究近30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以“破译肠道代谢信息,驱动治疗革新”为题,对肠促胰素的发展史,作了精彩阐述。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成肝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及肾小球系膜细胞等,本文综述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治疗脊髓损伤后引起神经源性膀胱方面和治疗肾脏疾病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
小檗碱是中药黄连的主要成分,临床上常用作抗菌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有显著的降血糖、改善代谢性疾病相关症状的作用,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显示,小檗碱可通过影响肠道功能发挥作用,其可能机制包括调控肠道激素分泌、调整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道能量代谢、减轻低水平慢性炎性反应、保护肠道屏障功能等.通过探讨小檗碱改善代谢作用的肠道相关机制,可为小檗碱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并为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开拓新思路。
CD154及CD40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目前认为它们具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其机制包括抗凋亡、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激活核转录因子NF-κB、上调细胞因子等多个方面
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其中脂质异位沉积被证明与CKD患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CKD中异位脂质的形成可能由尿毒症毒素累积等因素引起,并且固有脂肪组织的异常是CKD脂质重分布的核心环节.沉积的脂质通过加重肾脏功能损害,介导胰岛素抵抗,促进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从而严重影响CKD患者预后.相关研究为理解CKD状态下的脂代谢紊乱拓宽了视野,有助于发现脂质异位沉积的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