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秋, 内蒙左旗举办高规格展会,石商、藏家都铆足了一股劲儿,打算海捞一回。大李和老王也齐齐到场,打算淘一些宝贝回去。大李和老王关系甚好,名副其实生死之交的铁哥们儿。老王年长几岁,平日里对大李也是照顾有加,而大李和老王一起玩石也确实受益匪浅。
这日,大李早早便去展销现场淘宝。
逛了半圈,大李终于看中了一块馒头形玛瑙,青灰色的底上密密麻麻的小突点,极像刚出锅的杂粮馒头撒上椒盐和芝麻,煞是馋人。主人开价三千。“果然不俗!”大李想着,便和石主讨价还价。可石主就是一口价,这激起了大李的犟脾气——“哪能你一口就叫个死价儿呢,商量的余地都不给……”石主倒也淡定:“你要是满意就拿走,要不可以再去别家看。”“看就看!”大李用“后面还有更好的”安慰自己,一路看了下去……眼看满场转遍了,果真没再看到比那“馒头”更让人心动的石头,他只好硬着头皮回去找“馒头”。“您不是嫌贵么?现在晚了!别说三千,就是给我五千也不管用了。”面对再次找来的大李,石商满脸“你活该”的表情,一句话就打发了他。
沮丧至极的大李郁闷地往回走,正巧碰到了老王。大李一把抓住老王的手,忙不迭将刚才的事儿说了一遍,嘴里直嚷嚷着后悔。
“真后悔呀?果然有那么好?”老王不动声色地问。
“ 哎呀,你是没见着东西呀,哥哥,真是块宝贝呢!”
看着大李着急的样子,老王笑眯眯地从兜里掏出块石头问大李:“你看这块石头咋样儿呀?”
原来自己错失的宝贝已落到了老王手中!看着老王手上的“馒头”,大李生生按捺住了想抢过来的冲动,眼里却流露出无奈又愤愤的神情……
老王提醒大李说:“现在好石头越来越少了,有了自己心动的,定要想着法儿弄到手,千万别丢下嘴里的肉,而去选河里的鱼,最后落个竹篮打水的结果。”
老王还说,很多时候,错过也就在瞬间,别说是看中了不买,即使紧盯着,未必都能真拿到手呢。他给大李讲起十多年前的一次经历——
一块奇石,四天时间,三千到七万五,四地六人,演绎了一段美石难得的憾事。
1996年7月份,老王去柳州马鞍山市场买石,经过一家配座店时,见门口躺着一块七八十厘米长正待配座的黄蜡石,皮老、色黄,意蕴不凡,老王当即决定买走它。
询问后方知石主是柳州大名鼎鼎的玩石人罗坤,老王一路打听找到罗府,被告知石头已经三千块卖给当地另一石友。一想到那石头惹人的样子,老王提出愿意五千买来,让罗坤帮忙交涉。
当晚十点左右,老王得到了信息,说石头已经一万五被桂林一位做药品生意的刘姓老板收走。老王有些急了,难道真要错失佳石吗?他很快就决定:再加五千,两万弄回来!等待总是让人焦虑,两天后,老王得到了消息,此石以四万元的价格再次易手,它现在已经姓蔡了!
无奈的老王又来到了配座店前,仔细端详这块宝贝,越看越爱,心里也不停琢磨:石还是那块石,三天的功夫,却是三易其主,价格也是翻了几番,眼看着好石头要溜走,老王一咬牙,五万一定要拿到手。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快,就在老王决定倾箱倒箧的时候,一个消息使他前功尽弃了,人家告诉他,此石已被七万五卖掉了,新主人是上海徐姓藏家。听到此,老王如霜打的茄子般蔫了,他知道一切已经结束了,此石现在是到了终极藏家手中,自己并无回天之力,石头肯定是追不上了。
离开柳州前,老王又一次去看了那块石头,万般不舍却也无奈。
看见大李怒视自己的眼神,老王告诫他:“一旦看上了好石头,就一定要出手,否则即便坐飞机恐也难赶上,更何况有些时候,还真是花钱难买愿意卖呢。”
真正爱石的人,一定要深思其中之理,方能抓住每次机会。
这日,大李早早便去展销现场淘宝。
逛了半圈,大李终于看中了一块馒头形玛瑙,青灰色的底上密密麻麻的小突点,极像刚出锅的杂粮馒头撒上椒盐和芝麻,煞是馋人。主人开价三千。“果然不俗!”大李想着,便和石主讨价还价。可石主就是一口价,这激起了大李的犟脾气——“哪能你一口就叫个死价儿呢,商量的余地都不给……”石主倒也淡定:“你要是满意就拿走,要不可以再去别家看。”“看就看!”大李用“后面还有更好的”安慰自己,一路看了下去……眼看满场转遍了,果真没再看到比那“馒头”更让人心动的石头,他只好硬着头皮回去找“馒头”。“您不是嫌贵么?现在晚了!别说三千,就是给我五千也不管用了。”面对再次找来的大李,石商满脸“你活该”的表情,一句话就打发了他。
沮丧至极的大李郁闷地往回走,正巧碰到了老王。大李一把抓住老王的手,忙不迭将刚才的事儿说了一遍,嘴里直嚷嚷着后悔。
“真后悔呀?果然有那么好?”老王不动声色地问。
“ 哎呀,你是没见着东西呀,哥哥,真是块宝贝呢!”
看着大李着急的样子,老王笑眯眯地从兜里掏出块石头问大李:“你看这块石头咋样儿呀?”
原来自己错失的宝贝已落到了老王手中!看着老王手上的“馒头”,大李生生按捺住了想抢过来的冲动,眼里却流露出无奈又愤愤的神情……
老王提醒大李说:“现在好石头越来越少了,有了自己心动的,定要想着法儿弄到手,千万别丢下嘴里的肉,而去选河里的鱼,最后落个竹篮打水的结果。”
老王还说,很多时候,错过也就在瞬间,别说是看中了不买,即使紧盯着,未必都能真拿到手呢。他给大李讲起十多年前的一次经历——
一块奇石,四天时间,三千到七万五,四地六人,演绎了一段美石难得的憾事。
1996年7月份,老王去柳州马鞍山市场买石,经过一家配座店时,见门口躺着一块七八十厘米长正待配座的黄蜡石,皮老、色黄,意蕴不凡,老王当即决定买走它。
询问后方知石主是柳州大名鼎鼎的玩石人罗坤,老王一路打听找到罗府,被告知石头已经三千块卖给当地另一石友。一想到那石头惹人的样子,老王提出愿意五千买来,让罗坤帮忙交涉。
当晚十点左右,老王得到了信息,说石头已经一万五被桂林一位做药品生意的刘姓老板收走。老王有些急了,难道真要错失佳石吗?他很快就决定:再加五千,两万弄回来!等待总是让人焦虑,两天后,老王得到了消息,此石以四万元的价格再次易手,它现在已经姓蔡了!
无奈的老王又来到了配座店前,仔细端详这块宝贝,越看越爱,心里也不停琢磨:石还是那块石,三天的功夫,却是三易其主,价格也是翻了几番,眼看着好石头要溜走,老王一咬牙,五万一定要拿到手。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快,就在老王决定倾箱倒箧的时候,一个消息使他前功尽弃了,人家告诉他,此石已被七万五卖掉了,新主人是上海徐姓藏家。听到此,老王如霜打的茄子般蔫了,他知道一切已经结束了,此石现在是到了终极藏家手中,自己并无回天之力,石头肯定是追不上了。
离开柳州前,老王又一次去看了那块石头,万般不舍却也无奈。
看见大李怒视自己的眼神,老王告诫他:“一旦看上了好石头,就一定要出手,否则即便坐飞机恐也难赶上,更何况有些时候,还真是花钱难买愿意卖呢。”
真正爱石的人,一定要深思其中之理,方能抓住每次机会。